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沈智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包括冲淤部件,冲淤部件包括高压水泵、压力弯管、压力支管Ⅰ、压力支管Ⅱ、钻孔、衔接板;所述高压水泵安装在水库岸边,压力弯管铺设在水库底板上,高压水泵通过压力管与压力弯管连通,压力弯管上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压力支管Ⅰ上垂直布置压力支管Ⅱ,每根压力支管Ⅱ上方设有衔接板,每根压力支管Ⅱ通过衔接板与水库底板平滑连接,且每根压力支管Ⅱ上打有钻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水中含沙、淤泥较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堆积在库区,冲沙孔排淤效果不显著,远离冲沙孔的区域淤沙难于清理的问题,有效排解了冲沙孔远端沉积的淤泥,并推动了水库淤泥的运动,延长了水库的寿命,有更好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的结构相同,每个冲淤部件包括高压水泵(1)、压力弯管(2)、压力支管Ⅰ(3)、压力支管Ⅱ(4)、钻孔(5)、衔接板(6);所述高压水泵(1)安装在水库岸边,所述压力弯管(2)铺设在水库底板(7)上,所述高压水泵(1)通过压力管与压力弯管(2)连通,压力弯管(2)上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3),所述压力支管Ⅰ(3)上垂直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Ⅱ(4),每根压力支管Ⅱ(4)上方设有衔接板(6),所述每根压力支管Ⅱ(4)通过衔接板(6)与水库底板(7)平滑连接,且每根压力支管Ⅱ(4)上打有一个以上的钻孔(5)。

设计方案

1.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的结构相同,每个冲淤部件包括高压水泵(1)、压力弯管(2)、压力支管Ⅰ(3)、压力支管Ⅱ(4)、钻孔(5)、衔接板(6);

所述高压水泵(1)安装在水库岸边,所述压力弯管(2)铺设在水库底板(7)上,所述高压水泵(1)通过压力管与压力弯管(2)连通,压力弯管(2)上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3),所述压力支管Ⅰ(3)上垂直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Ⅱ(4),每根压力支管Ⅱ(4)上方设有衔接板(6),所述每根压力支管Ⅱ(4)通过衔接板(6)与水库底板(7)平滑连接,且每根压力支管Ⅱ(4)上打有一个以上的钻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弯管(2)呈弧形,所述压力弯管(2)上布置的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3)为等间距分布,且每根压力支管Ⅰ(3)分别与其位于压力弯管(2)处的切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支管Ⅰ(3)上垂直布置的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Ⅱ(4)为等间距布置,且每根压力支管Ⅱ(4)的长度为3~6m,相邻两压力支管Ⅱ(4)的距离大于等于2m,小于等于4m,所述压力支管Ⅱ(4)的根数小于等于6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压力支管Ⅱ(4)朝向冲沙孔的一侧上打有一个以上的钻孔(5),且钻孔(5)均匀分布,压力支管Ⅱ(4)同一横截面上的各钻孔(5)轴线不相交于横截面的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5)的直径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6)为反弧形的混凝土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冲沙孔是布置于库区用于排沙,兼顾泄洪等任务的水工建筑物,受闸门所控制。开启闸门,可将沉积在冲沙孔闸前一片区域的泥沙排至下游河道。洪水期,可利用冲沙孔兼泄部分洪水,当闸门开启时,进水口由于流速很大,会带走部分水库底的淤沙,做到边泄洪边排淤的效果。但是往往由于远离冲沙孔的原因,水流流速较小,以至于水流难于带走冲沙孔远端的淤沙,远离冲沙孔的区域淤沙难于清理的情况。如果不定期清淤,由于冲沙孔远端沉积的淤泥,阻碍了水库淤泥的运动,水库不能及时排淤,对水库的使用寿命会有一定的危害,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以及经济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解决了在水中含沙、淤泥较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堆积在库区,冲沙孔排淤效果不显著,远离冲沙孔的区域淤沙难于清理的情况,同时促进了水库的排淤,对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会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减少水库的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一个以上的冲淤部件的结构相同,每个冲淤部件包括高压水泵、压力弯管、压力支管Ⅰ、压力支管Ⅱ、钻孔、衔接板;

所述高压水泵安装在水库岸边,所述压力弯管铺设在水库底板上,所述高压水泵通过压力管与压力弯管连通,压力弯管上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所述压力支管Ⅰ上垂直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Ⅱ,每根压力支管Ⅱ上方设有衔接板,所述每根压力支管Ⅱ通过衔接板与水库底板平滑连接,且每根压力支管Ⅱ上打有一个以上的钻孔。

所述压力弯管、压力支管Ⅰ、压力支管Ⅱ均为不锈钢管。

所述的高压水泵对水流进行加压处理,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加压需求,高压水泵通过压力管与不锈钢压力弯管相紧密连接。

所述压力弯管呈弧形,原因在于远离冲沙孔,水流流速较小,以至于水流难于带走淤沙,于是冲沙孔的自由排淤区域会以冲沙孔为圆心呈扇形分布,扇形分布以外的区域淤沙就难以被水流带走;所述压力弯管上布置的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Ⅰ为等间距分布,且每根压力支管Ⅰ分别与其位于压力弯管处的切线垂直,每一个冲淤部件所控制的冲淤区域为一个扇形,可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所需布置冲淤部件的区域,从而确定所需布置的单元数和水泵需求。

所述压力支管Ⅰ上垂直布置一根以上的压力支管Ⅱ为等间距布置,考虑到加压情况和能量的损失,每根压力支管Ⅱ的长度为3~6m,各压力支管Ⅰ的长度由压力支管Ⅱ布置的根数及间距决定,根数不能太少,间距也不能太小,以至于控制的冲淤面积太小,不能充分发挥装置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加压情况和能量的损失,布置的根数可控制在6根内,考虑到在深水压的情况下还要充分冲淤的同时,各压力支管Ⅱ布置的间距不小于2m,不大于4m,所述压力支管Ⅱ的根数小于等于6根,具体的布置情况还得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每根压力支管Ⅱ朝向冲沙孔的一侧上打有一个以上的钻孔,各钻孔的直径相同,钻孔均匀分布,为集中高压水流冲击淤沙推动淤沙向冲沙孔移动,仅在压力支管Ⅱ朝向冲沙孔的一侧布置钻孔,钻孔形状为圆形,且压力支管Ⅱ同一横截面上的各钻孔轴线不相交于横截面的圆心,钻孔轴线方向略趋于水平方向,这样布置的目的在于不扰乱其他压力支管Ⅱ输送来的带有泥沙的水流,集中压力水流推动悬移质淤沙向冲沙孔移动。

所述的压力支管Ⅱ上打有钻孔不宜过大,防止大颗粒杂质堵塞钻孔;钻孔也不宜过小,避免冲淤不充分,所以钻孔直径为5~10mm。

所述的衔接板平滑衔接压力支管Ⅱ与底板,从底板到各压力支管Ⅱ之间采用一块反弧形的混凝土板进行连接,衔接板的弧形尽量平缓。其作用在于,在集中压力水流推动悬移质淤沙向冲沙孔移动时,不扰乱压力支管Ⅱ之间输送来的带有泥沙的水流,使带有泥沙的水流平滑输送到每一个小的冲沙单元。

所述的钻孔射出的水流对淤沙的冲击力,可由下列各式进行计算。

取一个水平方向的微小钻孔单元进行分析,钻孔喷出的水流,以速度v0<\/sub>射向淤沙,假设当水流被淤沙层阻挡以后,在那一个微小的时段对称均匀的分开,沿淤沙层的流速为v。若考虑的流动在一个水平面上,则不受重力的影响。可由动量方程ρQ(β2<\/sub>v2<\/sub>-β1<\/sub>v1<\/sub>)=∑F进行计算射流对淤沙的冲击力。正方向取向右为X方向,分X和Y两个方向进行计算,最终由设计图

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955.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907338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E02B8/02

专利分类号:E02B8/02

范畴分类:36B;36E;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第一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申请人地址: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发明人:沈智敏;闫毅志;苏志敏;邵维志;刘晓嫚

第一发明人:沈智敏

当前权利人:昆明理工大学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水库冲沙孔远端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沈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