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_朱寅,荣飞,沈毅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管,新生,视网膜,因子,脉络,细胞,胰腺癌。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寅,荣飞,沈毅飞[1](2019)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NPC)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的影响。方法用氪激光光凝视网膜与脉络膜法制备脉络膜新生血管大鼠。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6组:正常组(0. 9%Na Cl)、模型组(建模后0. 9%Na Cl)、对照组(柚皮素20 mg·kg~(-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柚皮素磷脂复合物30,60,90 mg·m L~(-1)),每组20只。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脉络膜中SDF-1、CXCR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SDF-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94±0. 12,1. 62±0. 11和1. 06±0. 09;上述这3组的SDF-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7. 42±5. 67,47. 54±4. 06和30. 28±4. 06;上述这3组的CXCR4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84±0. 06,1. 38±0. 07和1. 07±0. 05,上述这3组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为70. 44±4. 59,60. 34±4. 36和45. 18±4. 09;上述这3组的的VEGF分别为1. 16±0. 06,0. 79±0. 07和0. 31±0. 05;上述这3组的MMP-2分别为1. 20±0. 07,0. 65±0. 09和0. 47±0. 08;上述这3组的MMP-9分别为1. 47±0. 05,1. 13±0. 06和0. 33±0. 04。高实验剂量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PC能够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DF-1/CXCR4通路和影响VEGF、MMP-2与MMP-9蛋白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陈敏远,郑晨果,刘长宝,王兆洪[2](2019)在《大黄素抑制胰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20、40、80mg/kg)。大黄素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给药,3次/周,共2周。末次用药1周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和CD34,从而确定其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按CD31、CD34计算的MV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均降低[(11.7±1.6)、(7.9±2.3)、(7.2±1.8)比(19.3±1.9),(12.3±1.8)、(5.4±1.6)、(4.8±1.6)比(16.5±1.1),P均<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MVD明显降低(P均<0.05);而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VEGF表达分别为(1.000±0.054)、(0.533±0.039)、(0.381±0.032)、(0.278±0.031),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miR-20b表达水平增加[(1.398±0.128)、(1.588±0.140)、(2.336±0.354)比(1.000±0.083),P<0.05],miR-21、miR-155及miR-210表达水平均降低[(0.449±0.126)、(0.240±0.051)、(0.147±0.029)比(1.000±0.212),(0.581±0.128)、(0.523±0.071)、(0.402±0.058)比(1.000±0.076),(0.378±0.055)、(0.239±0.034)、(0.185±0.043)比(1.000±0.104),P均<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miR-20b表达水平增加(P<0.05),中、高剂量组miR-21、miR-210及高剂量组miR-155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表达较中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抑制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表达以及调节与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于洋,刘学政[3](2019)在《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CDK抑制剂SCH727965),每组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治疗组玻璃体内注射SCH727965 8μL(3 nmol·L~(-1))。1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叁组大鼠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ED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GFAP (100.00±0.00)%、VEGF(100.00±0.00)%、PEDF(38.26±0.52)%、PCNA(9.34±0.47)%表达相比,糖尿病组GFAP(168.24±2.72)%、VEGF(156.79±1.75)%、PCNA(16.11±0.34)%表达均明显增加,PEDF(23.72±0.71)%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与糖尿病组相比,治疗组GFAP(124.37±3.01)%、VEGF(118.36±1.98)%、PCNA(12.05±0.67)%表达均明显降低,PEDF(8.22±0.36)%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SCH727965可下调大鼠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GFAP、VEGF、PCNA表达,上调PEDF表达,进而抑制Müller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陈敏远,徐锦波,王兆洪,胡万乐[4](2019)在《大黄素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组)、大黄素低剂量组(20mg/kg,E20组)、大黄素中剂量组(40mg/kg,E40组)以及大黄素高剂量组(80mg/kg,E80组)。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给药,每周3次,共2周,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CD3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及血管内皮生产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末次用药后1周,大黄素组MVD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MVD与大黄素用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大黄素组Ang-1、Ang-2、Tie-2及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大黄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大黄素改变新生血管相关的Ang-1、Ang-2、Tie-2及VEGF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叶天航,彭芬,吴素英[5](2019)在《叁七总皂苷经VEGF-A抑制OIR新生血管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观察叁七总皂苷经PI3K/Ak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0只7 d龄C57BL/6J小鼠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OIR对照组、叁七总皂苷(PNS)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2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从第7 d到第17 d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余下3组第7 d到第11 d在氧浓度为75%±1%的饲养箱中饲养,之后在正常空气中饲养至第17 d,PNS组第12 d玻璃体腔注射PNS 1μL,雷珠单抗组第12 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μL,所有小鼠在第17 d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的阳性表达; 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3k,Akt,VEGF-A,FGF2 mRNA的表达。结果OIR组可见大量内皮细胞核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进入玻璃体; PNS组和雷珠单抗组见少量突破的内皮细胞核; OIR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PNS组和雷珠单抗组明显低于OIR组(P<0. 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IR组VEGF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多,PNS组和雷珠单抗组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R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上调(P<0.05),与OIR组比较,PNS组和雷珠单抗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下调(P<0. 05),PNS组与雷珠单抗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NS经PI3K/Akt能够调节VEGF和FGF2抑制氧诱导的新生小鼠OIR新生血管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珊珊,杨中伊,李姝蓉,刘桥生,付书华[6](2018)在《Arresten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rresten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48只出生后7 d健康清洁级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OIR+Arresten组和常氧组,每组16只。OIR+Arresten组及OIR组幼鼠在体积分数为(75±2)%的高氧环境下饲养5 d,然后转移至正常氧气环境中饲养5 d,其中OIR+Arresten组幼鼠于高氧饲养刚结束时,给予双眼玻璃体内注射Arresten蛋白。常氧组幼鼠则在常规氧气环境中连续饲养10 d。在鼠龄17 d时,各组取6只幼鼠经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葡聚糖溶液处死并摘出眼球,视网膜铺片后观察视网膜的血管形态、计算无灌注区面积。同时对小鼠眼球视网膜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计算侵入氉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同时,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利用MTT法检测Arresten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常氧组、OIR组、OIR+Arresten组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分别为(2. 35±1. 62)%、(57. 28±9. 36)%和(20. 38±8. 69)%,叁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32,P <0.05),且OIR组无灌注区相对面积显着高于OIR+Arrest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常氧组小鼠视网膜的内界膜结构仍保持平滑完整,未发现有新生血管侵入玻璃体内。OIR组和OIR+Arresten组每张切片上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分别为(15. 18±4. 83)个、(7. 33±3. 88)个,其中OIR+Arresten组侵入玻璃体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显着低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resten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Arresten蛋白浓度达到1000μg·L~(-1)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顶峰,为(58. 00±0. 65)%。结论 Arresten蛋白能够抑制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张未来[7](2018)在《microRNA在β-榄香烯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观察β-榄香烯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快速有效的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叁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的miRNA表达差异,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初步解析β-榄香烯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J7日龄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在高氧环境中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治疗组在生后第12天眼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β-榄香烯1ul后,在生后第17天叁组分别摘除眼球,进行HE染色、ADP酶视网膜铺片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评价β-榄香烯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提取叁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分别置于加有Trizol溶液的Ep管中,干冰保存送往上海康成生物有限公司进行miRNA检测,筛选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中视网膜组织表达显着差异的microRNAs。根据芯片检测结果,设计mir-23a、mir-22、mir-93、mir-106a、mir-19b、mir-190b、mir-34a的茎环引物进行SYBR Green 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法测定,应用TargetScan、Miranda、RNA hybrid叁种软件对上述7种microRNAs进行靶基因的预测。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叁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获得小鼠VEGF 3’UTR片段1800bp(包含mir-23a与VEGF相结合的作用位点),插入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VEGF,与mir-23a mimic共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48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观察mir-23a对外源性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共转染?-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质粒,检测?-galactosidase活性以校正组间转染效率的差异,同时以RNA双链寡核苷酸及空质粒转染作为阴性对照。芯片结果采用miRCURYLNA基因芯片管理平台GenePix Pro 6.0 software软件建立实验信息,采用Volacano Plot filtering对各张芯片信号值进行频率分布分析,Fold change>1.5或<0.67,认为miRNA在组间有差异性表达,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miRNA在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MEV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其他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1、形态学检查结果(1)组织学检查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各组小鼠生后第17天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计数突出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个数,即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偶见突出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平均每张切片突出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0.23±0.11)个;OIR模型组见大量突出内界膜的内皮细胞,平均每张切片突出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30.73±5.11)个,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平均每张切片突出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2.13±0.19)个,较其对侧眼明显减少,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检查未见毒性反应。(2)ADP酶视网膜铺片:正常对照组生后第17天视网膜血管从视乳头发出后,向四周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直至视网膜周边部;而OIR模型组生后第17天视网膜中周部见新生血管形成,后极部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血管走形迂曲;治疗组生后第17天视网膜新生血管较OIR模型组明显减少,血管扩张迂曲好转。(3)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异常改变;OIR模型组双极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感光细胞膜盘间隙增宽、数量减少,神经节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治疗组视网膜超微结构趋于恢复正常。2、确认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表达有变化的miRNA种类(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共检测出54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其中43种microRNA表达下调,11种microRNA表达上调,其中差异明显(差异倍数>5,P<0.05)下调的miRNA有3个,包括mir-22、mir-23a、mir-190b。(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共检测出54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其中44种microRNA表达上调,12种microRNA表达下降,其中差异明显(差异倍数>3,P<0.05)上调的miRNA有5个,包括mir-22、mir-23a、mir-181a-1*、mir377、mir17*;下调的miRNA有3个,包括mir-872、mir-19b、mir-26b。(3)在疾病模型发生过程及治疗过程中表达均发生差异的microRNAs芯片结果显示,43种microRNAs在疾病模型组中表达下降,其中23种microRNAs经治疗后表达有所增加,在模型组中表达上调的11种microRNAs中,miR-19b在治疗组中表达下降。(4)Real-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分别为miR-190b、miR-93、miR-106a、miR-22、miR-19b、miR-23a、miR-34a,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3、miRNA的靶基因预测及确认(1)靶基因预测结果:miR-23a与VEGF3’端UTR区存在结合位点,预测VEGF是miR-23a的靶基因之一。(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采用光密度值表示,正常组32.17±20.98,模型组144.04±65.72,治疗组55.56±36.69,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EGF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VEGF表达下降(p<0.01)。(3)SYBR Green法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量升高约5.31倍(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VEGF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4)实验组(PMIR-VEGF3’UTR质粒与miR-23a mimic共转染HEK293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PMIR-VEGF3’UTR质粒与阴性对照mimic共转染HEK293细胞)降低约6倍(p<0.0001),对于PMIR空质粒,实验组(PMIR-空质粒与miR-23a mimic共转染HEK293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PMIR-空质粒与阴性对照mimic共转染HEK293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成模率达100%,β-榄香烯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2、利用miRCURYLNA芯片技术对C57BL6J7日龄小鼠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组、β-榄香烯治疗组叁组视网膜组织进行miRNA表达差异的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差异倍数>5,P<0.05)下调的miRNA有3个,包括mir-22、mir-23a、mir-190b;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明显(差异倍数>3,P<0.05)上调的miRNA有5个,包括mir-22、mir-23a、mir-181a-1*、mir377、mir17*,下调的miRNA有3个,mir-872、mir-19b、mir-26 b;我们发现在模型组中表达下调,治疗组表达上调的miRNA是mir-22、mir-23a、mir-34a、mir-19b、mir-181a-1*、mir-335-5 p、mir-433、mir-669n、mir-190、mir-93、mir-99b、mir-130b、mir-1274a、mir-135b、mir-151-5p、mir-153、mir-218、mir-361、mir-423-5p、mir-467g、mir-298、mir-767、mir-674等23种。这些microRNAs可能是β-榄香烯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潜在机制之一,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起着精细的调控作用。3、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VEGF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说明VEGF受到了翻译及其以后水平的调控。4、体外实验表明:mir-23a可以抑制HEK293外源性VEGF的表达水平。提示mir-23a介导的VEGF水平下降参与了β-榄香烯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初步阐明β-榄香烯可通过mir-23a调控的VEGF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邹秀兰,李丹丹,陈京霞,张春丽,俞永珍[8](2018)在《组织因子靶向肽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靶向肽(tissue factor targeting peptide,TF-TP)对激光诱导C57BL/6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清洁级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激光组和TF-TP给药组。激光光凝后第1天开始,TF-TP给药组每隔1 d应用5μL微量进样器给予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浓度为100 mg·L~(-1)的TF-TP,共3次。通过FFA评价各组小鼠CNV渗漏情况;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光凝后14 d各组小鼠CNV中央最大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RPE-脉络膜复合物中TF蛋白的表达。结果激光组小鼠在光凝后14 d,视网膜光斑处可见明显荧光渗漏点,造影晚期呈弥漫性荧光扩散,总渗漏率为69.79%。TF-TP给药组小鼠视网膜光斑处可见轻度荧光渗漏,造影晚期可见渗漏处高荧光点但无扩散,总渗漏率为55.21%。TF-TP给药组的渗漏率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TF-TP给药组CNV中央最大厚度为(60.02±2.48)μm,明显低于激光组(115.89±5.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P给药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CD34表达的A值为0.09±0.03,明显低于激光组(0.1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激光组、TF-TP给药组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4±0.01、0.40±0.02、0.22±0.03。TF-TP给药组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TP可以减小激光诱导的小鼠CNV厚度,降低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CD34以及RPE脉络膜混合物中TF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CNV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汪晓磊,马维,李俊发,孟照洋,王艳玲[9](2018)在《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IκB激酶2(IKK2)抑制剂TPCA-1在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75只,雄性,体重20~3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光凝模型组、光凝加TPCA-1抑制剂组(TPCA-1抑制剂组),每组25只。光凝模型组、TPCA-1抑制剂组小鼠均采用激光光凝诱导CNV成形。TPCA-1抑制剂组小鼠激光光凝后玻璃体腔注射TPCA-1。激光光凝后1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正常对照组、光凝模型组、TPCA-1抑制剂组小鼠眼底的CNV形成情况;激光光凝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各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情况。激光光凝后2周,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组织铺片Isolectin B4荧光染色,定量计算CNV面积。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动静脉管壁完整,未见荧光渗漏;激光光凝术后1周,光凝模型组激光部位强荧光,造影晚期荧光渗漏,边界模糊。TPCA-1抑制剂组激光部位强荧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激光光凝后1周、2周、3周、4周,光凝模型组中VEGF(F=42.71)、TNF-α(F=33.0)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PCA-1抑制剂组中VEGF(F=16.97)、TNF-α(F=19.18)蛋白表达均低于在光凝模型组中的表达(P<0.05)。激光光凝后2周,RPE/脉络膜组织铺片荧光染色定量计算显示,光凝模型组CNV面积(24 380±1 357.06μm~2)明显大于TPCA-1抑制剂组CNV面积(16 673±2 635.96μ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CA-1通过抑制IKK2,可能干扰IKK2/NF-κB信号通路,干预VEGF、TNF-α的表达,从而减少CNV形成。(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王新[10](2018)在《P18肽通过阻断VEGF/VEGFR-2信号转导抑制肝细胞癌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发性肝癌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原发性肝癌病例。HCC因其隐匿的发病、迅速的发展及经常伴随的肝内及肝外远处转移等特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不适于进行外科干预的较晚期阶段。作为一种原发于肝脏内的富血管实体肿瘤,HCC在其发生、发展及侵袭、迁移的过程中极度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HCC临床治疗的靶向药物索拉菲尼亦将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为其治疗靶点之一。然而,在相当部分患者中发生的耐药和不良反应限制了索拉菲尼对HCC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探寻能够替代索拉菲尼或与其联合应用的新型血管形成抑制剂并进一步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就具有实际的临床需求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属于非抑制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之一。在天然存在的抗血管形成因子中,PEDF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剂之一。PEDF的全活性分子被认为还同时具有神经营养、抗血管渗漏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其本身作为一种包含418个氨基酸的大分子分泌蛋白,复杂的空间结构、较低的水溶性和强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在体外的合成、纯化和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因此,开发研究具有高效抗血管生成活性的PEDF衍生肽就成了将其生物学活性应用于临床的解决策略之一。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PEDF的抗血管生成功能域可能定位于其上的一段34位氨基酸残基(PEDF-34mer),而对PEDF-34mer的进一步水解得到了一段由18位氨基酸构成的短肽,即P18肽。作为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短肽,P18肽能否仍然具有其全长母链蛋白的抗血管形成活性及其发挥该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课题主要探讨体外合成的P18肽抑制肝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尝试探索其发挥该活性的作用靶点及其中的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P18肽作为一种可能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靶向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1.体外实验使用阶梯浓度的P18肽分别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an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24h、48h 和 72h,通过CellCountingKit-8(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生存曲线,观察P18肽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活性的效果并计算其IC50值。提取P18肽处理后的细胞总蛋白,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影响情况。2.选用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建立裸鼠异位成瘤模型,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P18肽(0.1mg/kg、0.5mg/kg)腹腔注射,监测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周后获取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异位瘤组织内Ki-67、CD31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销粘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双重免疫焚光标记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活性膜受体磷酸化(p)-VEGFR-2的表达及定位分布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量及VEGFR-2磷酸化水平。以上用以验证P18肽在体内对肝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能力。3.选用正常条件下培养的HUVECs作为空白对照、给予外源性诱导因子——VEGF-165处理的HUYECs作为阴性对照,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袭实验用以验证P18肽在体外对HUVEC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HUVECs中细胞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中 MMP-2 和 MMP-9 的表达变化情况。4.分别应用VEGF-165、VEGF-165+P18肽处理HUVECs,通过基质胶小管形成实验验证P18肽抑制HUVECs体外成管能力的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新生血管形成及结构形态维持所必需的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5.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P18肽和VEGF-165处理后内皮细胞的凋亡水平,同时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变化情况。6.为进一步明确P18肽对肝细胞癌肿瘤细胞的作用情况,在体外使用P18肽处理HepG2细胞后,应用CCK-8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基质胶侵袭实验评价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Western blot从蛋白层面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及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7.为探索P18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使用VEGFR-2的特异性抑制剂SU1498作为阳性对照、外源性VEGF-165作为阴性对照,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18肽对HUVECs细胞膜上VEGFR-2磷酸化激活的抑制情况。应用PI3K/Akt通路特异性激动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1,IGF-1)作为阴性对照,分别检测P18肽处理后细胞内VEGF/VEGFR-2下游的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阐明P18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1.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18肽在体外能够抑制HUVECs细胞活性且该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体外实验的IC50值约为320nmol/L。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亦显示P18肽在体外诱导HUVECs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并下调凋亡抵抗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该效应同样具有浓度依赖性。2.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18肽可显着抑制HepG2裸鼠异位成瘤的生长。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P18肽腹腔注射组异位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标记物CD31和VE-Cadherin表达下调。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内p-VEGFR-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P18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在细胞膜上的受体VEGFR-2的磷酸化激活来发挥其抗血管生成活性。3.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VEGF有诱导增强HUVECs迁移能力的趋势而P18肽可阻断并逆转该作用效果并在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基质胶侵袭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VEGF同样能够诱导增强HUVECs对基质胶的侵袭能力而P18肽则可通过下调内皮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而抑制其对血管外基质的侵袭能力。4.基质胶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有外源性VEGF存在的条件下,HUVECs的成管能力较对照组增强,而当同时给予P18肽处理后其体外成管能力则受到显着抑制。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总蛋白结果显示P18肽处理后的内皮细胞中血管形成相关蛋白VE-钙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被下调。5.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P18肽在通常培养条件或有外源性VEGF存在的情况下均能够增加HUVECs细胞凋亡率,且这种改变以早期凋亡的增加更为显着。通过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我们得知在有外源性VEGF存在的情况下,体外培养的HUVECs中Bcl-2/Bax蛋白表达量比值较对照组增加,但在培养环境中加入P18肽后,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提示细胞凋亡水平增加,表明P18肽能够逆转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性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6.基质胶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18肽在体外同样能够抑制HepG2的侵袭能力,该效应与其下调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上调细胞黏附关键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相关。但CCK-8和流式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P18肽对肿瘤细胞的活性和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处理前后细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也无明显变化,提示P18肽能够抑制肝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但不直接影响其增殖。7.在完全培养基中或含VEGF-165的低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HUVECs细胞膜上的VEGFR-2蛋白均被检测到具有较高的Tyr1175位点磷酸化水平,而实验组细胞在经P18肽处理后VEGFR-2的磷酸化激活受到明显抑制,在SU1498处理组细胞中也检测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P18肽能够抑制内皮细胞膜上VEGF受体的磷酸化激活,VEGFR-2是其发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效应的作用靶点。8.对VEGF/VEGFR-2下游信号通路PI3K/Akt的激活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P18肽可通过抑制HUVECs细胞内PI3K和Akt分子磷酸化来阻断通路信号转导,进而下调Bcl-2/Bax表达量比值、促进Caspase-3的剪切活化,这种作用在同时加入IGF-1之后被抵消,表明P18肽发挥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应依赖于其对PI3K/Akt通路信号的抑制及由此引起的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活化水平的改变。结论:1.P18肽在体内及体外均可抑制肝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2.P18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发挥抗血管形成活性。3.P18肽在体外亦可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但对其细胞活性和增殖无明显影响。4.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VEGFR-2受体蛋白为P18肽的作用靶点,P18肽通过阻断VEGF对其的磷酸化激活发挥相应生物学效应。5.P18肽抑制肝细胞癌新生血管形成依赖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通过抑制该通路信号转导P18肽能够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促进Caspase-3剪切活化,最终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意义:1.验证了 P18肽作为一种独立的功能性短肽分子能够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的形成;P18肽通过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2.验证了 P18肽的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VEGFR-2受体蛋白,P18肽通过阻断VEGF对其Tyr1175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发挥相应生物学效应。3.P18肽抑制肝细胞癌新生血管形成依赖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通过抑制该通路激活和信号转导,P18肽能够下调内皮细胞中Bcl-2的表达并促进Caspase-3剪切活化,最终诱导内皮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发生。4.P18肽作为一种有效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剂,研究和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对其将来应用于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以及其他生物来源小分子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20、40、80mg/kg)。大黄素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给药,3次/周,共2周。末次用药1周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和CD34,从而确定其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按CD31、CD34计算的MV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均降低[(11.7±1.6)、(7.9±2.3)、(7.2±1.8)比(19.3±1.9),(12.3±1.8)、(5.4±1.6)、(4.8±1.6)比(16.5±1.1),P均<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MVD明显降低(P均<0.05);而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VEGF表达分别为(1.000±0.054)、(0.533±0.039)、(0.381±0.032)、(0.278±0.031),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miR-20b表达水平增加[(1.398±0.128)、(1.588±0.140)、(2.336±0.354)比(1.000±0.083),P<0.05],miR-21、miR-155及miR-210表达水平均降低[(0.449±0.126)、(0.240±0.051)、(0.147±0.029)比(1.000±0.212),(0.581±0.128)、(0.523±0.071)、(0.402±0.058)比(1.000±0.076),(0.378±0.055)、(0.239±0.034)、(0.185±0.043)比(1.000±0.104),P均<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miR-20b表达水平增加(P<0.05),中、高剂量组miR-21、miR-210及高剂量组miR-155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表达较中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抑制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表达以及调节与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表达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寅,荣飞,沈毅飞.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陈敏远,郑晨果,刘长宝,王兆洪.大黄素抑制胰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于洋,刘学政.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9

[4].陈敏远,徐锦波,王兆洪,胡万乐.大黄素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J].浙江医学.2019

[5].叶天航,彭芬,吴素英.叁七总皂苷经VEGF-A抑制OIR新生血管的形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6].陈珊珊,杨中伊,李姝蓉,刘桥生,付书华.Arresten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眼科新进展.2018

[7].张未来.microRNA在β-榄香烯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8].邹秀兰,李丹丹,陈京霞,张春丽,俞永珍.组织因子靶向肽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8

[9].汪晓磊,马维,李俊发,孟照洋,王艳玲.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10].王新.P18肽通过阻断VEGF/VEGFR-2信号转导抑制肝细胞癌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地非叁唑对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Fig.1Meehanismoftu...重组K1-5抑制CAM血管生成a:PBS对照;b:2...免疫组化法测定胆囊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桑黄灵芝UE-1对Lewis肺癌诱导肿瘤新生...榄香烯乳注射液对HECV细胞聚集能力的影...

标签:;  ;  ;  ;  ;  ;  ;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论文_朱寅,荣飞,沈毅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