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盆地地裂缝活动时序InSAR监测与机理分析

运城盆地地裂缝活动时序InSAR监测与机理分析

论文摘要

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区,受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以及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断层活动都比较活跃。为了更好地研究运城盆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本文选取了5种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分别是:Envisat ASAR、ALOS PALSAR、TerraSAR-X、Sentinel及Radarsat-2数据。利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SBAS技术和StaMPS技术)监测了2007年到2017年运城盆地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发育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基于PS-InSAR技术改进的StaMPS算法,及算法中PS点的选取和三维解缠方法等重要步骤。采用了基于振幅离散指数阈值与干涉相位分析方法初选PS点,通过相位时空相关特性对初选PS点进行分析与剔除。其次,基于时-空滤波方法对地形误差、轨道误差、大气延迟误差及空间视角误差等进行评估与剔除;然后采用三维解缠方法对干涉相位进行解缠,以提高相位信息的真实性。最后,通过相位转换获得地表形变信息。(2)采用StaMPS算法对运城盆地的地面沉降及地裂缝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选取了2009年2月20日到2010年10月8日间的8景Envisat ASAR数据,2006年12月22日到2011年1月2日间的21景ALOS PALSAR数据,2011年10月11日到2015年9月10日间的36景TerraSAR-X数据,并分别获取了3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地表形变速率图。通过对三种数据监测结果的分析,盐湖区柏园一带和夏县一带存在明显的地表形变,且夏县地区地表形变范围更大,形变量也更为严重。通过分析特征点的形变时间序列,发现该地区的地表形变前期匀速发生,后期形变速度出现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可能和当地地下水限采有关。在地裂缝两侧提取特征点并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获得地裂缝两侧的差异性形变,发现该条地裂缝仍然存在发育活动。(3)为了更好的分析地面形变及地裂缝的形成活动机制,将Envisat ASAR和ALOS PALSAR数据获得的视线向形变速率进行二维(垂直向和东西向)分解,得出了地表沉降年速率图和东西向形变速率图。利用sill模型对垂直向形变值及TerraSAR-X数据的垂直向形变值分别进行反演模拟,通过多次迭代获取了最佳参数。(4)采用SBAS技术对运城盆地进行地表沉降及地裂缝监测,选取2016年1月3日到2016年10月17日间的9景Radarsat-2数据和2017年3月12日到2018年3月31日间的31景Sentinel景数据,得出了2016年和2017年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地表形变速率。形变严重区同样位于柏园及夏县一带,且地裂缝仍然处于活动中。(5)基于FLAC3D软件对抽水活动对地裂缝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建立地裂缝模型,并建立接触面来模拟断裂的存在,在断裂上盘设置抽水井来模拟实际抽水活动。在模拟抽水过程中,记录地裂缝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以及应力应变的大小,分析了位移及应力应变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在断裂上盘,距离地裂缝不同的位置分别设置抽水井,观察抽水活动对地裂缝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地裂缝监测技术及特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裂缝研究现状
  •     1.3.2 InSAR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InSAR技术基本理论
  •   2.1 SAR成像原理
  •   2.2 InSAR技术形变监测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时间序列InSAR技术
  •   3.1 短基线集技术
  •   3.2 StaMPS技术
  •     3.2.1 StaMPS的基本原理
  •     3.2.2 StaMPS的关键技术
  •   3.3 Stacking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城盆地地裂缝活动监测
  •   4.1 实验区域概况
  •     4.1.1 自然地理位置
  •     4.1.2 区域地质环境
  •     4.1.3 水文特征
  •     4.1.4 主要地质灾害
  •     4.1.5 半坡地裂缝
  •   4.2 多源数据监测分析与模拟
  •     4.2.1 数据选择
  •     4.2.2 数据处理
  •     4.2.3 形变结果的监测
  •     4.2.4 地裂缝活动分析
  •     4.2.5 内部精度验证
  •     4.2.6 二维分解
  •     4.2.7 模拟反演分析
  •   4.3 SBAS技术监测
  •     4.3.1 数据选择
  •     4.3.2 数据处理
  •     4.3.3 形变结果的监测
  •     4.3.4 地裂缝活动分析
  •   4.4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发育情况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半坡地裂缝活动模拟
  •   5.1 FLAC3D软件
  •     5.1.1 FLAC3D有限差分计算原理
  •     5.1.2 FLAC3D本构模型
  •     5.1.3 FLAC3D计算流程
  •     5.1.4 渗流场-力场耦合作用
  •   5.2 地裂缝数值模拟
  •     5.2.1 模型的建立
  •     5.2.2 定义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
  •     5.2.3 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5.3 计算模拟结果
  •     5.3.1 初始平衡计算
  •     5.3.2 抽水模拟计算
  •   5.4 抽水模拟与断裂的距离的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地裂缝成因分析
  •   6.1 地裂缝与断裂的关系
  •   6.2 地裂缝与超采地下水的关系
  •   6.3 地裂缝与表水作用的关系
  •   6.4 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帆

    导师: 杨成生

    关键词: 运城盆地,地裂缝,模型,断裂,地下水

    来源: 长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地质学,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长安大学

    分类号: P237;P642.2

    总页数: 93

    文件大小: 7446K

    下载量: 103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裂缝及其灾害防治简要介绍[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2)
    • [2].广西侧岭地区地裂缝成因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19(04)
    • [3].矿区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灾害探析[J]. 山西焦煤科技 2011(07)
    • [4].渭河盆地地裂缝同生机制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3)
    • [5].运城盆地尉郭地裂缝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6)
    • [6].山西清徐地裂缝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S2)
    • [7].不同活动速率下隐伏地裂缝的模型试验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2)
    • [8].地裂缝对西安火车站改扩建东配楼结构性能的影响[J]. 工业建筑 2019(05)
    • [9].非一致性地震作用下跨越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8(04)
    • [10].北京宋庄地裂缝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6)
    • [11].河北隆尧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特征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1)
    • [12].运城盆地和峨眉台地地裂缝基本特征[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6)
    • [13].山东省地裂缝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J]. 山东国土资源 2014(05)
    • [14].地裂缝活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 陕西建筑 2018(07)
    • [15].跨越地裂缝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工程力学 2018(05)
    • [16].大同市地裂缝灾害分析及防治[J]. 山西建筑 2013(34)
    • [17].运城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J]. 华北自然资源 2020(04)
    • [18].地裂缝-隧道-围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3)
    • [19].地裂缝:大地皮肤的伤痕[J]. 地球 2018(11)
    • [20].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2)
    • [21].基于层次分析和信息量法的地裂缝危险性评价[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10)
    • [22].隆尧地裂缝活动破坏特征及影响宽度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3].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及预警[J]. 江苏科技信息 2019(06)
    • [24].地裂缝场地加速度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3)
    • [25].基于离散元法的基岩潜山型地裂缝易发区预测(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9(10)
    • [26].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地层应力和位移传递规律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 [27].基于AHP与模糊数学的地裂缝灾害等级评价研究[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5)
    • [28].采水型地裂缝发育演化模型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4)
    • [29].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3)
    • [30].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北京通州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运城盆地地裂缝活动时序InSAR监测与机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