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背膘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母猪,性能,面积,山猪,产仔,活体,猪仔。
背膘厚论文文献综述
曹俊新,赵云翔,曹婷婷,曲朝杰,张从林[1](2019)在《不同品系母猪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和断奶再配间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永岗,李斌,孔令旋,叶健,李根[2](2019)在《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导猪场选育和提高猪场母猪繁殖性能,试验以新法系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收集母猪终测背膘厚和繁殖性状的相关数据,分析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终测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测背膘厚与初产母猪各繁殖性能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P>0.05),与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存在显着相关(P<0.05),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呈增加的趋势。说明终测背膘厚与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显着相关,终测背膘厚为10.5~15.1 mm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母猪的优秀繁殖性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8期)
吕亚宁,叶文文,彭祥斌,兰旅涛[3](2019)在《长大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仔性能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长大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仔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妊娠107 d左右的健康长大母猪(1~7胎)214头,通过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背膘厚,并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大母猪临产前背膘厚在17~21 mm时,总产仔数和产健仔数分别为头(14.97±1.14)和(11.40±1.01)头,高于背膘厚<17 mm和背膘厚>21 mm的母猪;3~6胎随着胎次的增加,长大母猪的背膘厚降低,尤其在第2胎时背膘厚发生明显下降,背膘厚与胎次呈显着负相关(P<0.05);长大母猪在哺乳期由于哺乳导致背膘的消耗会使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延长,但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适当地补充或控制营养以使妊娠母猪保持适宜的膘情有利于提高母猪生产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8期)
张志伟,黄大鹏,魏国生,衣晓红[4](2019)在《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联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着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着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7期)
薛云,吴昊旻,李何君,赵乐乐,陆雪林[5](2019)在《不同叁元杂交组合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叁元杂交猪选育效率,试验采用B超活体测定4种叁元猪80~115 kg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1)背膘厚方面: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N)组、杜洛克猪(老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O)组在90 kg前缓慢增加(P>0.05),90~110 kg显着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加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C)组在90~100 kg缓慢增加(P>0.05),其余体重阶段显着增加(P<0.05);PIC399猪×[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P)组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着增加(P<0.05)。(2)眼肌面积方面:XN组在各阶段显着增加(P<0.05);XO、GC、GP组在110 kg前显着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GP组在各阶段均显着高于XN、XO、GC组(P<0.05)。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3)背膘厚方面:除90 kg时XN组显着低于GP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XN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XO、GC、GP组适宜屠宰体重均为110 kg;GP组各阶段眼肌面积最高,建议在生产中推广GP叁元杂交育肥猪。(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9年04期)
庄鲁,刘小丰,龚辉[6](2019)在《美系仔猪的断奶重与肥育阶段生长性能、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美系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日增重、料重比、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关系,收集分析了59头杜洛克、130头长白、190头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的日增重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料重比和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而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关。(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4期)
蔡东森,陈海军,袁咏刚[7](2019)在《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测定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统计相应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并根据背膘厚分为4组(<17、17~18、19~20、>20 mm)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其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有显着影响;背膘厚17~18 mm组山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着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背膘厚17~20 mm组山猪的窝产活仔数显着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在17~18 mm为宜。(本文来源于《甘肃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7期)
巩建飞,岳静伟,赵玲玲,刘运鹏,王立贤[8](2019)在《猪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究HMGA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不同日龄下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谱,并对该基因编码区及3′UTR区的多态性与猪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白猪HMGA1基因在7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60、150和210日龄大白猪和民猪背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对576头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基因组DNA重测序进行HMGA1序列分析,筛选其编码区及3′UTR区SNPs,并以屠宰体重为协变量与背膘厚(第6~7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MGA1 m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组织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在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心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在60和150日龄时,HMGA1基因在民猪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大白猪(P<0.05);210日龄时在两个猪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对F2群体HMGA1序列分析,在编码区检测出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包含2个错义突变位点:g.3261G>A和g.5818G>A,且g.3261G>A位点与背膘厚显着关联(P<0.05)。在3′UTR区检测到3个SNPs,且位于小RNA(microRNA, miRNA)结合靶点,其中g.7217G>C和g.7280T>C与背膘厚显着关联(P<0.05)。研究结果表明,HMGA1作用于猪背部脂肪组织,且该基因g.3261G>A、g.7217G>C和g.7280T>C位点可作为猪背膘厚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梁停停,彭首策,刘则学[9](2019)在《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膘厚与母猪的繁殖性能息息相关。不同品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营养需要差异明显。针对国内饲养的主要母猪体系,比如美系、丹系、加系、法系。笔者认为不同品系母猪同一繁殖阶段的最适背膘厚的标准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从背膘测定方法,以及对不同品系母猪繁殖周期的分娩时、断奶时、后备母猪初配时的3个关键点的最适背膘厚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为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薛云,吴昊旻,雷胜辉,陆雪林[10](2019)在《叁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叁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4种叁元猪80~115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叁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杜洛克猪(新美系)×[托佩克猪(N系)×托佩克猪(A系)(]QN)组、杜洛克猪(台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Z)组背膘厚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100 kg显着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美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X)组背膘厚在100 kg前显着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A)组背膘厚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着增加(P<0.05)。4种叁元猪眼肌面积在110 kg前显着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叁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背膘厚方面,除80 kg时MX组显着低于其余3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背膘厚差异均不显着(P>0.05)。眼肌面积方面,除100 kg时,MX、GA高于MZ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外,MX、GA组在其余体重阶段均显着高于QN、MZ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叁元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该试验结果表明,4种叁元猪适宜上市体重均为110 kg,MX、GA组眼肌面积高于QN、MZ组,建议推广MX、GA叁元猪的生产。(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3期)
背膘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导猪场选育和提高猪场母猪繁殖性能,试验以新法系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收集母猪终测背膘厚和繁殖性状的相关数据,分析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终测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测背膘厚与初产母猪各繁殖性能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P>0.05),与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存在显着相关(P<0.05),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呈增加的趋势。说明终测背膘厚与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显着相关,终测背膘厚为10.5~15.1 mm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母猪的优秀繁殖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背膘厚论文参考文献
[1].曹俊新,赵云翔,曹婷婷,曲朝杰,张从林.不同品系母猪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和断奶再配间隔的影响[J].猪业科学.2019
[2].陈永岗,李斌,孔令旋,叶健,李根.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吕亚宁,叶文文,彭祥斌,兰旅涛.长大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仔性能间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张志伟,黄大鹏,魏国生,衣晓红.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联度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5].薛云,吴昊旻,李何君,赵乐乐,陆雪林.不同叁元杂交组合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分析[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
[6].庄鲁,刘小丰,龚辉.美系仔猪的断奶重与肥育阶段生长性能、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关系[J].养猪.2019
[7].蔡东森,陈海军,袁咏刚.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9
[8].巩建飞,岳静伟,赵玲玲,刘运鹏,王立贤.猪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9].梁停停,彭首策,刘则学.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19
[10].薛云,吴昊旻,雷胜辉,陆雪林.叁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J].养猪.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