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娟田宝苹(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024000)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85-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儿童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pneumonia,MP)肺炎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现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治疗的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阳性的79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一2012年11月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血清MP-IgM阳性的患儿79例,均符合MPP的诊断标准。男40例(50.6%),女39例(49.4%);年龄<3岁10例(12.7%),3~6岁25例(31.6%),6~14岁44例(55.7%)。
1.2诊断标准
MPP的临床诊断标准:[2]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点网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②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③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④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无效;⑤血清MP-IgM阳性。
1.3临床表现
1.3.1持续性咳嗽79例(100%),伴喘息11例(13.9%)。发热74例(93.7%),多为不规则发热;体温在38℃以上69例(87.3%);持续1~2周32例(40.5%)。
1.3.2肺部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45例(57%),其中喘鸣音17例(21.5%);肺部听诊34例(43.0%)无干湿罗音。
1.3.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用量为10mg/(kg•d),每天1次,5~7d为首程时间,用药后3~5天体温正常44例(55.7%),6~7天体温正常31例(39.2%),8~14天体温正常4例(5%),节段性、大叶性肺炎及热度1周未降至正常的,用足7天,停4天后继续口服或静脉滴注上剂量3天,7天为一疗程进行序贯治疗,2周内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咳嗽随体温下降而减轻。对喘息患儿加用雾化吸入,同时给予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肺外系统损害者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对并发心肌损害者进行营养心肌、休息、能量支持治疗。
2结果
住院治疗5d~12d,依据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中1项未完全恢复;好转: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治愈40例(50.6%),显效25例(31.6%),好转14例(17.7%)。后改序贯疗法,出院口服阿奇霉素,总疗程3~4周,随诊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4]。MP临床表现似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常发生在冬季,血白细胞处于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故易误诊为病毒性肺炎,从而影响MP的治疗,应予以重视。婴儿MP临床表现类似毛细支气管炎,胸片也缺乏特异性改变,所有血清MP-IgM检查成为临床诊断婴儿MP的主要方法,但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抗体。出现时间为临床症状出现后的1周左右,高峰时间为病程的10~30d,临床常在发病l0d左右检测为最佳时间,不适合早期诊断。本组资料发现血白C正常,淋巴细胞无明显升高者要考虑MP可能。
综上所述,MPP好发于学龄儿童,症状以高热、持续性咳嗽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如果对所有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常规MP-IgM检测,可早期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典型病例,尤其是伴肺外表现者及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木村一博,万献饶,毕丽岩.支原体肺炎.日本医学介绍,2004,25(6):256-26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