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电极,石墨,波罗的海,噪声,局部,电势。
电化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蕾,唐晓[1](2019)在《油相覆盖水滴体系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几乎是原油的"永远伴生者"。随着油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天然气含量逐渐减少,而水相的含量逐渐增加,导致了石油装备发生油水两相流腐蚀。针对油水混合物体系中的腐蚀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油相中的水滴体系纯铁的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采用阵列电极技术监测了油相中不同体积液滴覆盖下电压、电偶电流的分布。由监测结果可以知:当液滴体积较小时(70μL),以稍偏离中心的位置作阳极进行腐蚀;随着液滴体积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冀露露,唐晓[2](2019)在《动态液膜过程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腐蚀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腐蚀类型,引起的破坏在成本和数量上显着大于其他环境腐蚀。大气腐蚀的本质是在薄电解质层下金属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大气条件(温度、湿度、盐沉积等)影响金属表面上的水性电解质膜的形态。由于大气环境每日循环变化,液体膜的厚度交替增加和减少,厚度的这种变化会给大气腐蚀过程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对电解质膜动态行为的探究是建立大气腐蚀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测试技术的限制,目前尚未澄清液膜下金属界面精确的局部电极过程动力学机制。本文采用了新的局部电化学测试系统,即同心圆叁电极阵列局部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监测了薄液膜自然蒸发过程下的腐蚀电化学分布特征,即液膜下局部腐蚀过程,以获得更多的局部电化学信息,来探究液膜下局部腐蚀的演变规律。采用新的同心圆叁电极阵列测试方法,研究了纯铁表面初始300μm厚度的3.5%氯化钠薄液膜经过自然蒸发后的界面电化学分布。液膜下的电化学分布特征受液膜厚度影响。在测试过程中,腐蚀电位由起初的两个相邻的电位谷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其分布变为主要是两个电位谷和多个相邻的峰和谷组成,呈现较为显着的分散性。随着液膜的进一步减薄,其阴阳极分布位置的相对固定,但其电位数值不断变化,其电位差值先减小在增大,进而可推断,液滴下覆盖的电极电化学腐蚀驱动力先减小在增大。而电偶电流方面,能够观察出其阳极电流随液膜减薄先减小后增大,且有两个明显的阳极电流峰,处在边缘位置。局部腐蚀指数表明,随着液膜的不断减薄,腐蚀反应中电偶电流的离散程度先增大逐渐减小然后增大,局部腐蚀倾向也随着变化。通过同心圆叁电极系统测试了不同液膜厚度局部电极单元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在厚液膜的情况下,溶解氧的还原速率由有限的扩散过程控制,而在薄液膜的情况下由电荷转移反应控制。此外,电解质浓度和厚度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其电导率。一方面,在蒸发过程中液膜变薄导致电解质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增强了其扩散阻力。另一方面,蒸发过程也导致液膜中盐浓度的增加,会显着影响饱和溶解氧浓度,从而影响腐蚀过程。此外,随着蒸发的进行,铁的表面产生锈层,并且形成的腐蚀产物极大地影响铁的腐蚀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3](2019)在《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因其质轻、散热性好、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机车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镁合金材料极易发生腐蚀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优质性能的发挥。微弧氧化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膜层表面的孔隙缺陷成为诱发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的隐患。因此,对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进行探究,揭示膜层缺陷在腐蚀发展过程中的电化学状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膜层缺陷的定量表征,初步判定腐蚀介质在膜层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SEM测试,研究膜层表面的状态演变。然后结合开路电位的监测结果,捕捉微弧氧化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特征点。最后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探究腐蚀介质在膜层中接触、渗入及传递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及相应电化学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由两个时间常数变为叁个时间常数,容抗弧半径急剧减小。结合膜层吸水量变化和自腐蚀电位演化特征,将微弧氧化镁合金的失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化学反应引起的膜层溶解过程。在这个阶段,微弧氧化膜层因毛细作用迅速吸水,溶液通过微弧氧化膜的微孔和微裂纹逐渐渗透到膜中,膜层因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逐渐溶解。第二阶段为因膜层破裂而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阶段。在此阶段,溶液到达基体表面,并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镁合金发生迅速溶解,试样重量随时间显着降低。此时,膜层已完全失去其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胡欢欢,王贵,邓培昌,胡杰珍,邓俊豪[4](2019)在《基于MATLAB的304不锈钢点蚀行为电化学噪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04不锈钢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基于MATLAB软件,利用分段多项式拟合、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希尔伯特黄转换的方法设计电化学噪声信号分析模块,得到噪声信号的时域谱图、功率谱密度图和幅值-频率-时间叁维分布图。【结果】时域谱图中有明显的4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点蚀发展过程;在频域分析时,白噪声水平与低频区PSD线性部分斜率的分析结果与时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HT时频谱图瞬时频率的分布与点蚀发展过程相对应。【结论】分析系统实现方法简单、数据处理速度快、处理方法灵活,可以实现噪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明[5](2019)在《腐蚀产物膜沉积条件下的电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环境复杂的高含CO_2、CO_2/H_2S油气不断被开采,实际工况环境下糟糕的腐蚀破坏现象威胁着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因此对油气田中各腐蚀过程进行了解与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目前油田现场使用较为广泛的N80油管用钢和20~#集输管线用钢作为实验研究材料,采用延长油田某采油厂XX区块产出液为腐蚀介质,利用SEM、XRD技术对腐蚀产物膜的表面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覆盖有腐蚀产物膜碳钢的电化学特性,探究了N80钢和20~#钢在通入CO_2和CO_2/H_2S气体产出液中,随着腐蚀时间的变化,两种钢材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膜成分、腐蚀产物膜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了不同环境下N80钢和20~#钢的腐蚀行为。CO_2对N80钢和20~#钢的腐蚀为全面腐蚀,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膜层内出现FeCO_3和Fe,它们可以保护基体并降低其腐蚀速率;含CO_2环境下,初始阶段会形成保护性FeCO_3膜,腐蚀产物不断在N80钢和20~#钢表面堆积,最终外侧膜层由于受到较严重的腐蚀,呈现海绵状形态;含CO_2情况下,Nyquist图谱特征为单一容抗弧,随着腐蚀时间增大,自腐蚀电位逐渐降低,腐蚀电流升高,当电流密度较高时,低频区出现Warburg阻抗特征;N80钢和20~#钢腐蚀产物膜的M-S曲线斜率都有由N型转化为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的产物膜,产物膜具有N-P双极性特征。CO_2/H_2S环境下N80钢和20~#钢基体的腐蚀具有两种方式:其一、在腐蚀产物膜脱落的部位与裸露的基体直接接触发生点蚀;其二、Fe~(2+)会穿过腐蚀产物膜,到达基体表面并发生反应,致使基体表面形成片层状脱落,且含H_2S环境中的局部腐蚀需要一个较长的孕育期。含H_2S环境下,初始在N80钢和20~#钢表面形成的膜颗粒均匀覆盖,但由于附着性较差,部分膜层会脱落,经过一段孕育期,在膜层脱落或者出现裂缝的部位重新生成新的腐蚀产物膜;在CO_2/H_2S共存环境下,腐蚀产物膜颗粒主要是Fe_3O_4和Fe,在初始阶段以较大的颗粒状态覆盖于基体表面,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膜层颗粒细化,颗粒间距变小,颗粒之间逐渐形成胶状粘合,腐蚀产物膜致密性提高。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大自腐蚀电位逐渐降低,溶液电阻R_s降低,并且各时间下的反应过程均有Warburg阻抗的出现。当金属基体表面的腐蚀产物膜不断堆积后,阴极反应受扩散过程的影响不大;说明在此过程中腐蚀产物膜的堆积不会影响到试样阴极的腐蚀过程及机理。在这种情况下,腐蚀产物膜层便能够体现出其对基体的保护作用。表明膜层的空隙度较小、致密,离子不易通过腐蚀产物与基体发生反应。两种碳钢在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膜具有N-P型半导体特征,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表面形成腐蚀产物膜的受主密度和施主密度相对增大,这表明随着腐蚀时间增加产物膜的阻抗腐蚀性能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7)
殷柯欣[6](2019)在《波罗的海琥珀的光谱学特征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琥珀玲珑轻巧,触感温润,自古就被视为瑰宝。由于琥珀价格昂贵,且产量有限,随着琥珀市场的扩大,琥珀的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消费者很难辨别。形形色色的琥珀冒充品扰乱了市场,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因此建立一种可靠而准确的鉴定琥珀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第一部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波罗的海等四大产地的琥珀及其主要冒充品(柯巴、合成树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各产地琥珀都其特有的谱学特征,且和柯巴树脂、人工合成树脂的谱图明显不同,从而为琥珀的红外光谱法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琥珀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这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但由于琥珀不溶于任何一种溶剂,琥珀与人体内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并没有被进一步探究。本论文第二部分以乙醇作为提取液,提取了波罗的海琥珀粉中的可溶性物质,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的条件下,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检测了波罗的海琥珀粉萃取物与溶菌酶(该酶常作为研究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型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琥珀粉萃取物对溶菌酶的猝灭为静态猝灭,二者结合形成了复合物。琥珀,不仅含有丰富的碳元素,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基于此,本论文第叁部分首次以波罗的海琥珀边角料为原料并掺杂了其他杂原子,制备出了以琥珀为原料的碳材料(APC)、氮掺杂碳材料(NC)、磷掺杂碳材料(PC)、硼掺杂碳材料(BC)以及氮、磷共掺杂碳材料(NPC),并将其用于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催化性能、导电性等比较,选择了氮、磷共掺杂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NPC/GCE)用以构建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基于优化后的NPC/GCE制备的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出限低(1μmol/L)、线性范围广(4-4337μmol/L)、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荀永宁,冯泽慧,李威威,王曙光[7](2019)在《Cl~-与SO_4~(2-)共同作用下开裂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结构和沿海结构的工作环境中常存在着Cl~-、SO_4~(2-)等,且混凝土结构受到收缩、徐变、荷载等的影响,常处于带裂缝的工作状态,此类结构中钢筋的锈蚀过程比较复杂。本文设计了耐久性试验,采用预裂法制作开裂混凝土试件,利用腐蚀电位、线性极化法、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Cl~-和不同SO_4~(2-)浓度混合溶液下开裂混凝土内钢筋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Cl~-和SO_4~(2-)混合溶液中,当SO_4~(2-)浓度增大时,开裂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电位随之增大,钢筋锈蚀的概率随之减小,钢筋的腐蚀电流密度随之降低;SO_4~(2-)抑制了开裂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进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郑飞,朱维晃,高昊翔[8](2019)在《微生物还原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的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putrefaciensATCC8071)与生物呼吸驱动下自组装3D-br-GO修饰碳毡电极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性,并且进一步探究了施加+0.1V(vs. Ag/Ag Cl)电势于生物电极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X射线衍射检测表明GO在微生物呼吸驱动下生成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br-GO).扫描电镜图像显示GO修饰电极表面有大量的br-GO包裹细菌的复合结构,说明br-GO对微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由微生物呼吸驱动得到的叁维br-GO自组装地修饰到生物电极上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和细菌负载量.通过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产电监测、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GO的修饰有利于细菌附着于电极形成活性生物膜,促进了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而施加+0.1V(vs.Ag/Ag Cl)电势于GO修饰的电极,结果显示电极上仅有少量的细菌负载,没有形成活性生物膜,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行为明显减少,表明施加+0.1V(vs.Ag/Ag Cl)电势可能对电极上微生物呼吸生长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云姣,朱维晃,郑飞,文虎[9](2018)在《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呼吸驱动下,成功制备了生源性还原态的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碳毡电极,进一步研究了r-GO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经r-GO修饰的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程度得到显着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修饰后电极的扩散内阻(R_(dif))得到快速降低的结果.将r-GO修饰后的碳毡电极作为阳极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经微生物呼吸驱动下的石墨烯修饰电极,由于R_(dif)降低导致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增强,使得电极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缩短了MFC启动时间,提高了MFC的产电能力.研究进一步表明,r-GO对电极的修饰,调控了对电极电化学活性及生源性电子向电极表面的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余军,张德平,潘若生,董泽华[10](2018)在《井下含硫环空液中P110油管钢应力腐蚀开裂的电化学噪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实验,并结合电化学噪声(ECN)、SEM与EIS等方法,研究了P110低合金油管钢在模拟井下环空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并探讨了S2-浓度对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110钢的弹性形变阶段,环空液中低浓度S2-的加入加速了P110钢拉伸试样表面钝化膜的破坏,导致ECN曲线上出现许多由亚稳态点蚀引起的短时电流噪声峰。S2-的加入还显着缩短了亚稳态点蚀向稳定点蚀转变的时间,促使拉伸试样表面出现较大尺寸的蚀坑,这些蚀坑在拉应力作用下可以转变为裂纹萌生源。相比亚稳态点蚀,裂纹生长产生的噪声峰平均寿命更长(约400 s),且噪声幅值(约40 m A)和积分电量(约4000 m C)也更大。P110钢的SCC以阳极溶解为主,且裂纹生长速率随S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裂纹生长是断续而非连续进行的。(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电化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腐蚀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腐蚀类型,引起的破坏在成本和数量上显着大于其他环境腐蚀。大气腐蚀的本质是在薄电解质层下金属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大气条件(温度、湿度、盐沉积等)影响金属表面上的水性电解质膜的形态。由于大气环境每日循环变化,液体膜的厚度交替增加和减少,厚度的这种变化会给大气腐蚀过程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对电解质膜动态行为的探究是建立大气腐蚀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测试技术的限制,目前尚未澄清液膜下金属界面精确的局部电极过程动力学机制。本文采用了新的局部电化学测试系统,即同心圆叁电极阵列局部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监测了薄液膜自然蒸发过程下的腐蚀电化学分布特征,即液膜下局部腐蚀过程,以获得更多的局部电化学信息,来探究液膜下局部腐蚀的演变规律。采用新的同心圆叁电极阵列测试方法,研究了纯铁表面初始300μm厚度的3.5%氯化钠薄液膜经过自然蒸发后的界面电化学分布。液膜下的电化学分布特征受液膜厚度影响。在测试过程中,腐蚀电位由起初的两个相邻的电位谷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其分布变为主要是两个电位谷和多个相邻的峰和谷组成,呈现较为显着的分散性。随着液膜的进一步减薄,其阴阳极分布位置的相对固定,但其电位数值不断变化,其电位差值先减小在增大,进而可推断,液滴下覆盖的电极电化学腐蚀驱动力先减小在增大。而电偶电流方面,能够观察出其阳极电流随液膜减薄先减小后增大,且有两个明显的阳极电流峰,处在边缘位置。局部腐蚀指数表明,随着液膜的不断减薄,腐蚀反应中电偶电流的离散程度先增大逐渐减小然后增大,局部腐蚀倾向也随着变化。通过同心圆叁电极系统测试了不同液膜厚度局部电极单元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在厚液膜的情况下,溶解氧的还原速率由有限的扩散过程控制,而在薄液膜的情况下由电荷转移反应控制。此外,电解质浓度和厚度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其电导率。一方面,在蒸发过程中液膜变薄导致电解质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增强了其扩散阻力。另一方面,蒸发过程也导致液膜中盐浓度的增加,会显着影响饱和溶解氧浓度,从而影响腐蚀过程。此外,随着蒸发的进行,铁的表面产生锈层,并且形成的腐蚀产物极大地影响铁的腐蚀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蕾,唐晓.油相覆盖水滴体系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冀露露,唐晓.动态液膜过程纯铁局部腐蚀电化学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3].陈振宁,耿晓倩,陈晓春,雍兴跃.微弧氧化膜层在失效过程中的电化学演化特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胡欢欢,王贵,邓培昌,胡杰珍,邓俊豪.基于MATLAB的304不锈钢点蚀行为电化学噪声特征[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5].杜明.腐蚀产物膜沉积条件下的电化学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6].殷柯欣.波罗的海琥珀的光谱学特征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初步应用[D].河北大学.2019
[7].荀永宁,冯泽慧,李威威,王曙光.Cl~-与SO_4~(2-)共同作用下开裂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特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郑飞,朱维晃,高昊翔.微生物还原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的电化学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9
[9].李云姣,朱维晃,郑飞,文虎.石墨烯修饰碳毡电极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化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8
[10].余军,张德平,潘若生,董泽华.井下含硫环空液中P110油管钢应力腐蚀开裂的电化学噪声特征[J].金属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