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错复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差错,视频,视频压缩,技术,图像,灵活,信道。
差错复原论文文献综述
刘蕊[1](2016)在《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然而,信道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仍然是造成视频传输障碍的重要因素。经过技术升级后的变长编码并没有解决视频传输中的瓶颈,可逆变长编码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根据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尝试性的对相关数据信息编码,有效突破了数字视频传输过程中的瓶颈,保证了数字视频的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01期)
沈壁川,吕翊,毛期俭[2](2010)在《有损信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损信道中,由于前向差错编码的有效性急剧下降,因此对于高突发有损信道,信源和信道的比特率控制优化成为一个挑战。提出了一种有效针对差错恢复的视频自适应编码,通过自适应调整帧内编码更新,优化了视频源比特率失真控制。针对无损和有损信道的差错恢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吴正懿,李小兵[3](2009)在《涉七大差错 粤高速A去年财报数据“复原”》一文中研究指出粤高速A今日披露,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对2008年财务报告会计差错进行更正的议案,对08年财务数据作出修正。 根据财政部驻广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关于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的通知》(财驻粤监[2(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09-12-22)
刘彦甲[4](2009)在《视频压缩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确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输信道的差错,不仅严重影响视频业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系统崩溃,因此差错复原技术就成为易发生差错信道下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该文对目前各种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中所应用的一些差错复原技术,如重同步;数据分割;可逆变长编码;图像分割;可伸缩视频编码;多描述编码;差错掩盖等的内容、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信道模型进行了差错复原技术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了差错复原技术后,重建图象的主客观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肖明明,梁凡[5](2006)在《基于视觉敏感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人眼更多的注意感兴趣的区域和倾向对背景的改变不太敏感的视觉特性,提出基于视觉敏感图像分割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实现支持该算法的H.264编解码器。利用灵活宏块排序技术(FMO)对图像帧进行分割,将图像帧分割为前景子图像和背景子图像。与背景子图像相比,对前景子图像按更高图像质量的要求进行编码,并且对前景子图像的传输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图像分割的差错复原算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良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6年26期)
赵建伟[6](2006)在《MPEG-4差错复原技术在无线视频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MPEG-4抗误码工具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MPEG-4标准采用的几种视频编码纠错方法。采用数据分类的打包机制以及可逆的VLC编码,提出一种低复杂度抗误码模式,有效降低了抗误码处理所需的系统资源。用这些方法使得压缩的视频数据能够在无线信道中有效地传输。(本文来源于《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期刊2006年07期)
肖明明,梁凡[7](2005)在《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可能更多的注意感兴趣的区域和倾向于对背景的改变不太敏感。根据人眼的这一视觉特性;论文提出了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并实现了支持该算法的H·264编解码器。该算法利用;灵活宏块排序技术对图像帧进行分割,将图像帧分割为前景子图像和背景子图像。与背景子图像相比,对前景子图像按更高图像质量的要求进行编码,并且对对前景子图像的传输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基于图像分割的差错复原算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2期)
陈笔,梁凡[8](2005)在《用于AVS-M标准的差错复原编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线移动网络的视频通信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无线网络属于易于发生差错的信道,基于无线移动网络的视频通信业务必然要受到信道差错的影响。为了对抗信道差错,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目前,差错复原技术已成为易发生差错信道下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AVS_M标准是我国自主制定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对AVS_M标准的差错复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两套用于AVS_M标准的差错复原编码方案,并对其差错复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方案具有良好的差错复原性能,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2期)
胡伟军,李克非[9](2004)在《视频流传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压缩技术在采用预测技术、变换编码技术和可变长熵编码技术以减少冗余信息的同时 ,也降低了视频流的容错能力。传输信道中的差错 ,不仅严重损害了视频服务质量 ,甚至会使通信系统崩溃 ,因此 ,在有错信道上进行视频传输 ,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首先指出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由于传输错误而引发的比特流同步丢失及错误蔓延问题 ,然后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方法 ,最后指出 :可伸缩视频编码和多描述视频编码是差错复原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 ;多描述编码同多路径技术相结合 ,能显着提高压缩视频信号的错误恢复能力和传输信道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有线电视》期刊2004年02期)
张婵,梁凡,肖自美,肖明明[10](2003)在《FGS比特流的差错复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P的视频通信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信道差错的影响,如比特误码和分组丢失。可分级编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FGS(FineGranularityScalability)是一种全新的可分级编码方法,它能提供非常精细的可分级编码能力。研究了FGS比特流在IP网络上的传输特性,并为FGS比特流引入了一种差错还原打包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打包方案可以明显地改善FGS比特流的差错还原能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差错复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有损信道中,由于前向差错编码的有效性急剧下降,因此对于高突发有损信道,信源和信道的比特率控制优化成为一个挑战。提出了一种有效针对差错恢复的视频自适应编码,通过自适应调整帧内编码更新,优化了视频源比特率失真控制。针对无损和有损信道的差错恢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错复原论文参考文献
[1].刘蕊.可逆变长编码差错复原技术在数字视频传输中的主要应用[J].科技风.2016
[2].沈壁川,吕翊,毛期俭.有损信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英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吴正懿,李小兵.涉七大差错粤高速A去年财报数据“复原”[N].上海证券报.2009
[4].刘彦甲.视频压缩编码差错复原技术确定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
[5].肖明明,梁凡.基于视觉敏感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6].赵建伟.MPEG-4差错复原技术在无线视频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7].肖明明,梁凡.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差错复原算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陈笔,梁凡.用于AVS-M标准的差错复原编码方案[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9].胡伟军,李克非.视频流传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4
[10].张婵,梁凡,肖自美,肖明明.FGS比特流的差错复原性能[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