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论文和设计-方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包括机械炉排、灰斗、卸灰阀、压缩气包、导气管、排灰槽,阀门控制系统和气缸。所述机械炉排设为若干列,每列机械炉排下方设有若干灰斗,灰斗与机械炉排相连;每列灰斗下方设有一条排灰槽,灰斗和排灰槽通过卸灰阀相连;压缩气包通过导气管与排灰槽相连;每个卸灰阀上设有气缸,气缸与阀门控制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的气力排灰技术而言有密封性好、效率高等优点,与现有的机械排灰技术相比,综合投资控制和现场运行效果更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炉排(1)、灰斗(2)、卸灰阀(3)、压缩气包(4)、导气管(6)、排灰槽(7),阀门控制系统(8)和气缸(12),所述机械炉排(1)设为若干列,每列机械炉排(1)下方设有若干灰斗(2),灰斗(2)与机械炉排(1)相连;每列灰斗(2)下方设有一条排灰槽(7),灰斗(2)和排灰槽(7)通过卸灰阀(3)相连;所述压缩气包(4)通过导气管(6)与排灰槽(7)相连;每个卸灰阀(3)上设有气缸(12),气缸(12)与阀门控制系统(8)相连。

设计方案

1.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炉排(1)、灰斗(2)、卸灰阀(3)、压缩气包(4)、导气管(6)、排灰槽(7),阀门控制系统(8)和气缸(12),所述机械炉排(1)设为若干列,每列机械炉排(1)下方设有若干灰斗(2),灰斗(2)与机械炉排(1)相连;每列灰斗(2)下方设有一条排灰槽(7),灰斗(2)和排灰槽(7)通过卸灰阀(3)相连;所述压缩气包(4)通过导气管(6)与排灰槽(7)相连;每个卸灰阀(3)上设有气缸(12),气缸(12)与阀门控制系统(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6)通过电磁脉冲阀(5)与压缩气包(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系统(8)通过气缸(12)依次控制卸灰阀(3)的打开和关闭,在一个卸灰阀(3)打开并关闭后再打开另一个卸灰阀(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系统(8)设置若干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同时控制若干卸灰阀(3)的打开和关闭,在一个控制单元打开并关闭后再打开另一个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灰斗(2)上设有清灰检修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列并排灰斗(2)之间还设有一次风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阀(5)由独立的电控系统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阀(5)开启周期为8s,开启时间间隔为300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系统(8)采用气力控制,气缸(12)内气体工作压力0.6~0.8MPa,气缸(12)前后还设有限位检测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4)底部设有凝结水排水孔(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技术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及科技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目前垃圾焚烧宜采用机械炉排炉为基础的成熟技术,审慎采用其他炉型的焚烧炉。截止2017年底,我国已投产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接近600余座,处理规模达到60.4万t\/d,其中采用机械炉排炉设备已明显占居多数;此外,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及文献表明,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设备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主流方式。

垃圾机械焚烧炉的炉排在长度方向上通常包括干燥炉排、燃烧炉排、燃烬炉排三段,视垃圾处理量的多少,深度方向通常有为一或两列。炉排片每排均用螺栓整体连接成,炉排片之间会存在一定间隙,通常每列炉排片的膨胀间隙为8-10mm。在正常运行时,一些漏灰渣会通过炉排片之间的间隙落到灰斗,暂存在风室灰斗,为了避免风室的积灰越来越多,间隔一段时间要把风室内的积灰排出。

排灰装置的功能是将垃圾焚烧时透过炉排炉缝隙的漏灰渣导出垃圾焚烧炉,是垃圾机械焚烧炉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目前排灰装置主要有机械排灰和气力排灰两种,两种方式各有优点,且在国内多家垃圾焚烧项目均得到实际应用。机械排灰有几种输送形式,如光大国际采用的机械刮板水密封排灰装置,绿色动力采用的刮板阀门密封排灰装置,部分项目还采用螺旋输送排灰装置;气力排灰目前仅有部分利用高压风机作为输送动力的排灰应用装置,由于料灰斗内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现用气力排灰装置在密封方面还有所欠缺,但综合投资控制和现场运行效果来讲,采用气力输灰系统优势较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效率高的气力排灰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包括机械炉排、灰斗、卸灰阀、压缩气包、导气管、排灰槽,阀门控制系统和气缸。所述机械炉排设为若干列,每列机械炉排下方设有若干灰斗,灰斗与机械炉排相连;每列灰斗下方设有一条排灰槽,灰斗和排灰槽通过卸灰阀相连;所述压缩气包通过导气管与排灰槽相连;每个卸灰阀上设有气缸,气缸与阀门控制系统相连。

进一步的,导气管通过电磁脉冲阀与压缩气包相通。

进一步的,阀门控制系统通过气缸依次控制卸灰阀的打开和关闭,在一个卸灰阀打开并关闭后再打开另一个卸灰阀。

进一步的,阀门控制系统设置若干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同时控制若干卸灰阀的打开和关闭,在一个控制单元打开并关闭后再打开另一个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每个灰斗上设有清灰检修孔。

进一步的,每列并排灰斗之间还设有一次风口。

进一步的,电磁脉冲阀由独立的电控系统控制。

进一步的,电磁脉冲阀开启周期为8s,开启时间间隔为300s。

进一步的,阀门控制系统采用气力控制,气缸内气体工作压力0.6~0.8MPa,气缸前后还设有限位检测开关。

进一步的,气包底部设有凝结水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压缩气包通过导气管将排灰槽内的漏灰吹入落渣井,相较于现有结构装置,系统输送效率相对更高。

(2)利用阀门控制系统依次开关排灰阀或者控制单元,密封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减小装置的漏风量,提高垃圾焚烧炉运行及控制的稳定性。

(3)气包底部设有凝结水排水孔,方便压缩空气中凝结水分的流出,保证压缩空气干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1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机械炉排,2-灰斗,3-卸灰阀,4-压缩气包,5-电磁脉冲阀,6-导气管,7-排灰槽,8-阀门控制系统,8-a-第一控制单元,8-b-第二控制单元,8-c-第三控制单元,8-d-第四控制单元,9-排水孔,10-清灰检修孔,11-一次风口,12-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设有4个控制单元,分别为8-a-第一控制单元,8-b-第二控制单元,8-c-第三控制单元,8-d-第四控制单元,分别控制若干卸灰阀3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包括机械炉排1、灰斗2、卸灰阀3、压缩气包4、导气管6、排灰槽7,阀门控制系统8和气缸12。所述机械炉排1设为若干列,每列机械炉排1下方设有若干灰斗2,灰斗2与机械炉排1相连;每列灰斗2下方设有一条排灰槽7,烟灰经灰斗2落入排灰槽7中,灰斗2和排灰槽7通过卸灰阀3相连,通过开关卸灰阀3控制灰斗2内烟灰掉落;

压缩气包4通过导气管6与排灰槽7相连,压缩空气吹入排灰槽7,推动排灰槽7内的漏灰进入落渣井;每个卸灰阀3上设有气缸12,气缸12与阀门控制系统8相连,阀门控制系统8利用气缸12控制卸灰阀3的开关。

如图2所示,导气管6通过电磁脉冲阀5与压缩气包4相通,电磁脉冲阀5开启周期为8s,开启时间间隔为300s,电磁脉冲阀5通过周期性对压缩气包4的开关,保证系统排灰功能正常的前提下,节约压缩气包4的压缩空气使用量,降低压缩气包4的使用成本。

如图3所示,阀门控制系统8依次开关排灰阀3或者控制单元,有效减少炉排炉的漏风量。以本实施例为例,阀门控制系统8以4个控制单元为1周期,一个控制单元同时控制两个卸灰阀(3)的开启和关闭,第一控制单元(8-a)关闭后,第二控制单元(8-b)再打开,按程序第三控制单元(8-c)、第四控制单元(8-d)依次进行关启,完成一个排灰周期。

灰斗2上各设有清灰检修孔10,以用于灰斗2内结块堵塞时检修用;灰斗2两内侧还设有一次风口11,为机械炉排1上垃圾焚烧时提供空气。为保证压缩空气的干燥,压缩气包4底部设有凝结水排水孔9,压缩空气后的冷凝水从凝结水排水孔9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7996.0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58360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23G 5/44

专利分类号:F23G5/44;F23J1/02;F23J1/06;F23J3/0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69号新城科技大厦01幢3层

发明人:方明;郑元清;张冬冬;刘亚雷;陈慧

第一发明人:方明

当前权利人: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湘群

代理机构:32207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垃圾焚烧炉气动排灰装置论文和设计-方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