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

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

一、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倩[1](2020)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对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以下简称新型列控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特点有:轨旁设备最少化、通信多模化、车载中心化和资源管理自主化等。新型列控系统与传统列控在系统结构、模块功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在新型系统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竞争等问题。因此,为保证新型列控系统功能的正确可靠实现,针对其车载中心化和资源管理自主化的需求,论文以线路资源和相关的资源管理模块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形式化建模和验证。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新型列控系统的资源管理方法。首先,在新型列控和传统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模式同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需求;然后,为了便于线路资源管理,提出了线路资源管理子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子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信息流,设计了模块结构;接着,基于资源管理功能需求,设计了资源管理流程,包括线路资源的状态管理和线路资源的使用流程,并针对道岔线路资源使用流程中的资源征用阶段,设计了基于有向加权拓扑图和Dijkstra算法的资源搜索流程。(2)对资源管理方法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和验证。首先,提出了资源管理方法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流程,包括关键字标记、UML元素映射以及层次化模型构建等;着重设计了UML模型到有色Petri网模型的转换规则;其次,选取区间和站内资源管理场景进行形式化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逐步仿真和状态空间分析,验证了资源管理方法设计的功能实现正确性和设计完备性。(3)针对道岔线路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竞争问题,设计并验证了资源分配策略。从分析资源分配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资源分配需求,设计了资源分配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目标资源分配决策函数,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解,得到了资源分配策略;最后,对资源竞争场景进行形式化建模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分配策略能有效解决资源竞争问题。(4)设计并实现了线路资源管理子系统仿真软件。首先,分析了仿真系统的软件需求,进行了技术选型,采用了MVC(Model-View-Control)框架模式和B/S(Browser/Server)的软件架构;然后,分析了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分层架构和仿真模块伪代码;最终,通过编程完成了软件开发,仿真了资源管理功能,进一步验证了资源管理方法设计的正确性。本文共有图68幅,表30个,参考文献67篇。

宋宇[2](2020)在《基于UML-Promela的联锁软件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文中认为计算机联锁系统作为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是铁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在保障行车安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形式化方法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所以使用形式化方法对联锁系统进行建模和验证对保障铁路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直接使用形式化方法对联锁系统建模不仅需要开发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站场规模的扩大,其建模难度大幅上升,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简单高效的方式对联锁系统进行建模和验证。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在软件开发领域应用广泛,它所建立的模型由多个视图组成,每个视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简单直观地描述系统,但是UML只是一种半形式化的语言,无法直接使用形式化的方法验证其正确性。以Promela作为输入语言的形式化验证工具SPIN可以高效地对Promela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若是能够建立联锁系统的UML模型,并将其自动转换为形式化的Promela模型,则可以降低形式化建模的难度,提高建模与验证的效率。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ML和Promela的形式化建模方法,并且使用该方法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联锁系统进行建模与验证。本文所作工作主要有:(1)首先对联锁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并结合《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得出联锁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而建立了系统的用例图;然后对室外设备及其接口电路进行分析,建立了各个设备的类图和状态图;最后详细分析了联锁系统的主要控制过程,为各个控制过程建立了顺序图。(2)对UML模型和Promela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制定了UML三种视图到Promela模型的转换规则。然后根据此规则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基于MFC框架开发了模型转换工具,实现了UML模型到Promela模型的自动转换。(3)提取联锁需求模型所应满足的技术规范,应用LTL(Linear-time Temporal,线性时序逻辑)公式对这些技术规范进行表达,并将其与Promela模型一起输入至形式化验证工具SPIN当中,检验模型的正确性。(4)以所建立的联锁需求模型为指导,针对举例站场,搭建了计算机联锁软件仿真平台,通过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在降低联锁系统建模难度的同时,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联锁软件的开发工作,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提供了新的思路。图88幅,表2个,参考文献58篇。

宋刚[3](2020)在《基于元模型的铁路线路数据编辑工具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新建铁路线和既有线改造,都需要对线路数据进行编制,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数据,而采用表格表达数据的方式并不友好,不利于数据审核。当遇到线路改动时还需要对线路数据重新进行编制,增加了重复性工作量。对于科研方面,当研究者需要特定线路数据时,需要从数据表中手动提取相关数据,其提取过程相当繁琐,并且只能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检查数据正确性。线路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当站场相对复杂,由于没有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造成编制过程中错误率较高。同时对于数据检查人员也是比较大挑战,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检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鉴特定领域建模思想,使用图形化的模型来表达数据,基于元模型开展线路数据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1)通过对数据编辑需求和标准数据表的分析,提出了线路编辑工具的整体设计流程。对线路元模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元建模语言,分析了基于元模型生成线路数据表的基本流程。(2)研究了模型及数据检验方法。对于模型检验,提出了基于元模型转化检验方法,以语法和语义为基础,通过符号映射将模型信息转换到符号领域,利用符号领域理论知识对模型使用正确性进行了检验。对于数据检验,提出了基于规则库的数据检验方法,利用信号设备的关联关系、隐含规定、布置原则等建立规则库,通过规则库对线路数据进行检查。(3)对编辑工具进行了整体设计,软件设计架构采用了典型的三层架构。结合模型及数据检验理论,完成了编辑工具的检验功能。参照标准数据表格式,实现了工具自动生成Excel格式数据表和将数据表上传到本地或远程数据库的功能,为数据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提供了便捷。(4)对工具进行了应用,通过和已有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编辑工具能够自动生成的线路数据表。编辑工具有通用性强、适用性高、可重复使用文件的特点,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检验。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59篇。

杨渊[4](2020)在《基于MBSE的民机数据加载系统建模及模型验证》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产业迅速发展,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升以早日实现整机国产化。航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飞机综合化、信息化、模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自主研发飞机航电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在传统的基于文本的设计模式下,航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生产几个环节通过文档的形式进行数据传递,各个子系统相对孤立,缺乏对于系统层的架构设计,且文档之间的一致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研制航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因此我国亟需改进航电系统的设计研制模式。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主要被应用到系统工程领域,本文研究MBSE在民机航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技术,以民机航电系统中数据加载系统(Data Loading System,DLS)为对象,研究基于MBSE的复杂大系统建模机制、模型确认及测试验证技术。论文主要思路为:首先深入分析主流MBSE建模方法,结合民机航电系统特性,给出符合需求的基于MBSE的建模机制;然后在IBM Rational Rhapsody平台上建立DLS系统的需求模型、顶层模型、组件模型;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进行语义语法检测、需求覆盖率检测以及动态模型的执行确认活动,以验证建模机制的合理性。本文以“XX机型机载维护系统模型设计研究”项目为背景展开如下研究:(1)基于MBSE的航电系统一体化建模机制研究。分析比较现有的主流MBSE建模方法,确定航电系统模型化设计的建模语言、建模流程以及环境搭建方案,利用图形化、规范化的建模语言设计系统顶层结构;再对子系统、子模块进行基于模型的设计开发,完成组件模块的任务划分、任务详设等。(2)基于Rhapsody平台的SysML/UML(系统建模语言/通用建模语言)协同建模技术应用研究。以DLS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符合SysML/UML标准的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同一系统下SysML工程与UML工程的协同性。其中,SysML工程用于系统顶层建模,描述的是系统的总体需求、功能及架构;UML工程用于系统组件建模,是面向数据的、以设计开发为中心的建模工程。(3)基于模型的需求确认及动态验证技术研究。本文设计的模型验证过程分三层进行:一是检查模型语法语义是否满足建模语言的要求,对系统模型中存在的警告和错误进行提示和定位;二是需求覆盖率测试,确保模型正确地捕获系统需求;三是可执行模型的确认验证,确保模型的动态行为和消息交互符合逻辑。

宋亦能[5](2020)在《面向智能制造软件构造的需求建模》文中研究表明需求工程是设计和编写工业软件的关键步骤。以人工为主的需求建模方式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现有的需求建模方法大多需要人工来完成,或者根据完整的形式化或半形式化需求规范文本进行建模,仍然需要项目工程师事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系统需求完全理解并编辑成规范化的需求文本。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精确的需求模型。为了实现快速、准确的需求建模,且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通用需求模型描述语言。由于现有的UML需求建模语言需要专业人员人工进行建模,无法通过程序自动生成,且没有灵活的扩展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的新需求模型描述语言框架,具有流程描述、约束条件描述和很强扩展性。本方法提出的需求描述语言模型框架与UML语言相互转换的映射规则和算法,可以让项目工程师能在新的系统中沿用原先UML模型,为模型的扩展提供便利,方便将提出的需求描述语言与UML语言相融合。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多样性和需求变更频繁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算法用于将文本类需求和制造设计图纸需求的需求内容提取与融合,可以自动地将两种形式的原始需求转化为系统的需求模型。项目工程师可以方便地输入原始需求文本和图纸文档,并且很快地得到经算法融合的需求模型。面向智能制造的自动化需求建模的关键是如何确保由多种形式的原始需求材料构建出的模型的完整性、可行性与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软件需求建模方法与需求模型完整性、可行性和准确性的自动化检查方法,根据提出的需求描述语言预定义设备的模板模型,在需求融合的过程中充实模板模型,通过模型填充完整度判断需求的完整性,通过知识库对模型进行可行性与准确性检查。为了确保模型的运行没有问题,还提出了需求模型到Event-B形式化模型的映射与转换方法,用于模型的状态死锁检测和不变式冲突检测。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并实现了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信息提取与融合、需求模型描述语言的定义与转换规则与映射方法、将融合的需求信息进行模型的构建和需求模型的验证与形式化验证方法。

何立亭[6](2010)在《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已经逐渐不适应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的需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已经成为系统构建的重要工具。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不仅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而且可以支持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现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它代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课题主要完成对CASE集成机制的探讨,重点对建模技术、一致性检查和建模工具集成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并研制了一个“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简称“UML CASE系统”)的原型。通过研究和开发,追踪国内外先进理论、思想和方法,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提高软件复用度、规范软件开发过程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分析、设计并实现了“UML CASE系统”原型,给出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的实现过程。介绍了系统的实现目标、总体框架、开发方法、开发环境及系统的体系结构,做出了需求分析及类的抽象工作,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用例图及类图。通过系统的功能设计、模型建立及模型检查,通过参考Rational Rose及系统设计原则,说明了系统的关键技术:数据存取机制中心库、视图集成、模型检查等。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技术难点,并分类作出讨论,包括:各种图符元素的设计、对实现关系类的实现、对关联关系类的实现、图符元素的复制、如何保存及打开图形。系统目前主要实现了部分模型的创建和一致性检查,完成了CASE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并对其关键技术和实现难点进行探讨。

江涛[7](2010)在《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的形式化及其模型一致性验证研究》文中认为特定领域建模(Domian-Specific Modeling, DSM)作为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Model-Driven Software Development, MDSD)方法,以特定领域分析和建模为核心并将领域模型看作软件开发的主要产品,因此在这种面向特定领域的模型驱动开发中,领域模型的质量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而作为领域模型质量最基本也最重要性质之一的领域模型的一致性及其验证问题,其研究和应用远不如UML成熟和深入,已成为特定领域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采用非形式化方式定义的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和建模语言不具备对其结构特性和约束关系的严格描述能力且无法验证其自身的一致性,所以基于这种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和建模语言构建的特定领域模型的一致性验证只能采用硬编码方式或者经验规则方式,致使验证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精确性。论文在前期研究的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XMML(XML-Based Meta-Modeling Language)的基础上,针对领域模型的一致性及其验证问题,对XMML进行了扩展和细化,给出了XMML元建模语言抽象语法和结构语义基于一阶逻辑的形式化表示,建立元模型在域范围内基于一阶逻辑的形式化框架以及采用元模型符号集定义领域一致性约束的定义机制,提出了基于元域的元模型一致性、基于域的元模型一致性、领域一致性约束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基于域的模型一致性的概念及其基于一阶逻辑推演的验证方法,研究了元模型和模型到对应一组一阶逻辑公式的形式化自动映射机制并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自动映射原型程序,进而以软件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定领域建模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论文是对特定领域建模研究领域基于元建模语言形式化表示的元模型和模型可验证性方面的应用理论研究,为下一步在特定领域模型转换及领域代码生成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王晓东[8](2010)在《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多视图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针对特定领域进行领域建模已成为一种趋势,相关建模方法、建模语言以及建模工具的快速定制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对传统多视图建模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将描述领域知识的业务视图纳入系统视图的多视图建模方法,主要探讨了该建模方法下视图模型的规范化描述以及关联性问题,并对多视图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将“1+1”视图一致性保证模式与该建模方法结合,以保证其有效性和精确性,最后给出该建模方法下建模所需遵循的过程指导;针对“跨领域复用”问题,以开放实现为指导思想,设计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反射式建模工具框架。最后,以上述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一个针对领域复杂系统建模的建模工具,详述了建模工具的软件实现,并给出建模示例。通过示例分析,能够验证该建模方法可有效提高建模的适应性、精确性。

伍江华[9](2008)在《C4ISR体系结构建模与设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体系结构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武器装备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手段,并日益展现出显着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力,有力地支持了军队转型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同时,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体系结构已成为分析、验证、评估系统能力、作战概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制定采办决策、保证系统互操作的重要手段。随着“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和基于能力、面向服务等新概念的出现,C4ISR系统规模和复杂度剧增,用传统的体系结构技术对C4ISR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有效描述系统的整体能力、建模方法中缺少C4ISR体系结构元模型、没有提供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以及没有体系结构度量和验证方法等。这些关键技术的不足导致C4ISR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开发周期加长、费用增加、系统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以“十一五”国防预研课题“海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方案”(10107010101)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背景,从C4ISR系统顶层设计的角度上,分析和研究了C4ISR系统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建模技术、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以及C4ISR体系结构验证等体系结构技术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基于能力的C4ISR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在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视图的基础上,增加系统能力视图和相关产品,扩展和修改了作战视图和系统视图中的产品,定义了能力、作战和系统视图中的关键元素,建立了核心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了系统能力、作战活动和系统功能之间三角映射关系,实现了能力视图和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视图的关联和映射。(2)基于UML的C4ISR体系结构元建模方法,利用UML扩展机制(构造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加了UML中顺序图元模型的时间和状态标志,构建了C4ISR系统行为模型的元模型,为C4ISR体系结构提供了统一的术语、严谨的语义和逻辑表示,实现了对时间和状态的描述,为体系结构验证提供了基础。(3)基于构件面向体系结构的C4ISR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将作战节点和系统节点作为系统的构件,需求线和连接作为系统的连接件。从系统的整体能力需求分析出发,规划了C4ISR系统的能力需求和质量属性,实现了系统能力视图到作战视图与系统视图的分配,建立了系统的行为模型和部署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支持开发可复用、易于互操作的C4ISR系统设计方法。(4)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仿真C4ISR体系结构可视化验证方法。将UML状态图和顺序图相结合,通过状态图产生顺序图与设计的顺序图进行可视化对比,验证了C4ISR体系结构模型的活性、一致性和时间特性;通过作战剧情驱动C4ISR体系结构的状态图动态创建系统的执行顺序图,可视化仿真C4ISR系统演化和运行,实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的检验。

陈曦[10](2008)在《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模型一致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可视化建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视化建模技术带来的好处是:有利于开发人员把握理解整个系统,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但是这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可视化建模过程中的模型一致性问题。解决模型一致性问题是正确表达模型,正确理解模型和正确执行模型的基础。对模型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检查,可以将错误消灭在系统开发的初期,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金以及时间上的损失。近年来,模型的一致性分析都是一个非常突出和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UML模型和企业模型研究上。目前大多数模型一致性检测通过人工方式或者集成于建模工具的检测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进行检测,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从哪些方面进行一致性检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模型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目前解决模型一致性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零码软件生产平台模型的分析和形式化描述,总结出平台模型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平台中视图间一致性关联。通过分析平台建模工具的特点,提出了解决此平台中模型一致性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系统地实现框架。该方法独立于建模工具,利用模型转换技术和XML向数据库映射的技术,将模型映射到关系型数据库中,使对模型的一致性检测转换为对关系型数据库记录的查询,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检测效率。以零码软件生产平台为基础提出的MSS模型一致性检测的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不足,对于如何提高模型一致性检测效率,解决多用户协同建模中一致性的检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型列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列控系统形式化建模和验证研究现状
    1.3 新型列控系统结构和功能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2 新型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方法设计
    2.1 资源管理模式对比和需求分析
        2.1.1 新型列控与传统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模式同异分析
        2.1.2 新型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方法设计需求分析
    2.2 线路资源管理子系统
        2.2.1 车载设备资源管理相关模块
        2.2.2 对象控制器OC
        2.2.3 资源管理单元RMU
    2.3 线路资源状态管理设计
    2.4 线路资源使用流程设计
        2.4.1 轨道线路资源使用流程
        2.4.2 道岔线路资源使用流程
    2.5 线路资源搜索流程设计
        2.5.1 站场拓扑有向加权图构建规则
        2.5.2 基于站场拓扑图和Dijkstra算法的资源搜索流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UML和 HCPN的资源管理场景建模与验证
    3.1 形式化建模语言与工具
        3.1.1 形式化建模意义与验证原理
        3.1.2 UML和层次有色Petri网
    3.2 资源管理场景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流程
        3.2.1 资源管理方法建模与验证流程
        3.2.2 UML模型转换CPN模型规则
    3.3 区间资源管理场景建模与验证
        3.3.1 UML模型建立
        3.3.2 HCPN顶层模型和子模型建立
        3.3.3 模型仿真验证与状态空间分析
    3.4 站内资源管理场景建模与验证
        3.4.1 UML模型建立
        3.4.2 HCPN顶层模型和子模型建立
        3.4.3 模型仿真验证与状态空间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列控系统资源分配策略设计与验证
    4.1 列控系统资源分配需求分析和原则设计
    4.2 列控系统资源分配模型构建
        4.2.1 模型基本假设和模型约束
        4.2.2 资源分配多目标决策模型
    4.3 基于资源分配目标函数的资源分配策略
        4.3.1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
        4.3.2 基于TFN-APH的资源分配目标函数
        4.3.3 资源分配策略设计
    4.4 资源分配场景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4.4.1 资源分配场景CPN建模
        4.4.2 资源分配场景CPN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新型列控系统的资源管理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资源管理仿真系统需求分析和技术选型
        5.1.1 仿真系统软件需求和功能需求
        5.1.2 仿真系统软件技术选型
    5.2 资源管理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5.2.1 资源管理仿真系统软件分层架构
        5.2.2 资源管理仿真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5.3 资源管理仿真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5.3.1 资源管理仿真软件可视化展示
        5.3.2 资源管理功能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UML-Promela的联锁软件形式化建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形式化方法介绍
    2.1 UML统一建模语言
        2.1.1 UML概述
        2.1.2 UML组成
    2.2 形式化方法概述
    2.3 模型验证工具SPIN
        2.3.1 SPIN的工作原理
        2.3.2 Promela模型与线性时态逻辑
    2.4 本章小结
3 计算机联锁系统UML模型设计
    3.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1.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整体框架
        3.1.2 联锁进路控制过程分析
        3.1.3 联锁其它控制过程分析
    3.2 计算机联锁系统UML静态模型的建立
        3.2.1 联锁系统UML用例图的建立
        3.2.2 联锁系统UML类图的建立
    3.3 计算机联锁系统UML动态模型的建立
        3.3.1 联锁系统UML状态图的建立
        3.3.2 联锁系统UML顺序图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UML模型到PROMELA模型的转换
    4.1 模型转换规则的制订
        4.1.1 UML类图的转换规则
        4.1.2 UML状态图的转换规则
        4.1.3 UML顺序图的转换规则
    4.2 模型转换工具的研制
        4.2.1 UML模型输出
        4.2.2 转换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验证和仿真平台的搭建
    5.1 联锁系统验证语句
        5.1.1 安全系统分析
        5.1.2 LTL验证语句的提取
    5.2 验证过程及结果
    5.3 计算机联锁系统仿真平台
        5.3.1 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2 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元模型的铁路线路数据编辑工具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领域建模理论及研究现状
        1.2.2 元建模技术及研究现状
        1.2.3 线路数据编辑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2 需求分析与元模型设计
    2.1 总体需求分析
    2.2 详细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2.2.3 设计约束分析
    2.3 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2.4 元模型设计
        2.4.1 信号机模型
        2.4.2 轨道模型
        2.4.3 道岔模型
        2.4.4 应答器模型
        2.4.5 坡度
        2.4.6 限速模型
        2.4.7 标注
    2.5 元建模语言的定义
        2.5.1 抽象语法定义
        2.5.2 具体语法定义
        2.5.3 静态语义定义
        2.5.4 动态语义定义
        2.5.5 元模型管理
    2.6 基于元模型生成数据表
    2.7 本章小结
3 模型及数据检验
    3.1 元模型检验方法
    3.2 基于元模型转化的模型检验
        3.2.1 符号映射
        3.2.2 公理映射
        3.2.3 模型映射
    3.3 数据检验方法
    3.4 基于规则库的数据检验
        3.4.1 建立规则库
        3.4.2 数据映射
        3.4.3 规则映射
    3.5 本章小结
4 线路数据编辑工具设计
    4.1 软件设计架构
    4.2 编辑工具软件实现
        4.2.1 表示层的实现
        4.2.2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4.2.3 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4.3 编辑工具检验功能的实现
        4.3.1 模型检验功能实现
        4.3.2 数据检验功能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数据编辑工具的应用场景
    5.1 数据编辑工具应用场景
        5.1.1 LKJ数据表生成
        5.1.2 列控工程数据表生成
    5.2 应用场景输出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成果综述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检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MBSE的民机数据加载系统建模及模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理论基础
    2.1 MBSE理论概述
    2.2 建模语言SysML/UML介绍
        2.2.1 建模语言SysML介绍
        2.2.2 建模语言UML介绍
        2.2.3 SysML与 UML区别与联系
    2.3 主流建模方法论介绍
        2.3.1 Harmony-SE方法介绍
        2.3.2 RUP-SE方法论介绍
        2.3.3 Vitech MBSE方法介绍
    2.4 建模工具Rhapsody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机航电系统建模机制研究
    3.1 民机航电系统特点分析
    3.2 民机航电系统顶层模型建立机制研究
        3.2.1 顶层模型需求分析建模机制
        3.2.2 顶层模型功能设计建模机制
        3.2.3 顶层模型架构分解建模机制
    3.3 民机航电系统组件模型建立机制研究
        3.3.1 组件模型需求分析建模机制
        3.3.2 组件模型任务划分建模机制
        3.3.3 组件模型任务详细设计建模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机航电系统模型验证机制研究
    4.1 模型语法语义检测技术研究
    4.2 需求覆盖率检测技术研究
        4.2.1 条目化需求文档识别技术研究
        4.2.2 需求覆盖率测试方案设计
    4.3 模型的执行确认验证技术研究
        4.3.1 OXF框架自动生成代码技术研究
        4.3.2 事件发生器推动技术研究
        4.3.3 模型执行确认验证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加载系统建模及模型验证
    5.1 DLS系统描述
        5.1.1 ARINC615A-3 协议介绍
        5.1.2 DLS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2 DLS系统顶层模型建立
        5.2.1 DLS需求模型
        5.2.2 DLS功能分析模型
        5.2.3 DLS架构设计模型
    5.3 DLS系统组件模型建立
        5.3.1 DLS需求分析模型
        5.3.2 DLS任务划分模型
        5.3.3 DLS任务详细设计模型
    5.4 DLS系统模型确认验证结果
        5.4.1 DLS模型语法语义检测
        5.4.2 DLS模型需求覆盖率测试
        5.4.3 DLS模型的执行确认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面向智能制造软件构造的需求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介绍
        1.1.1 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
        1.1.2 面向智能制造的需求建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1.1 课题研究目的
        2.1.2 课题研究意义
    2.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提出的方法框架
        2.2.1 需求输入与提取
        2.2.2 需求融合与模型生成
        2.2.3 需求模型验证
        2.2.4 形式化需求模型的生成与验证
    2.3 系统平台的搭建
        2.3.1 用户交互界面
        2.3.2 需求信息的接收
        2.3.3 需求模型的显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模型描述语言与转换规则定义
    3.1 需求描述语言的基本思想
    3.2 一种需求模型描述语言的定义
        3.2.1 定义通用需求描述语言及描述规则
        3.2.2 定义需求模型存储格式
    3.3 模型转换规则的定义和实现算法
        3.3.1 转换算法一
        3.3.2 转换算法二
        3.3.3 转换算法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需求提取与需求融合
    4.1 文本输入格式的定义
    4.2 文本分割算法
        4.2.1 常见单词的检测——建立字典树
        4.2.2 常见单词的检测——确定最大概率单词组合
    4.3 设计图纸参数提取
    4.4 需求信息的融合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1 设备需求模型的建立
        5.1.1 设备模板模型的构建
        5.1.2 设备模型的内容填充
    5.2 系统需求模型的建立
        5.2.1 系统状态机的建立
    5.3 需求模型的验证
        5.3.1 通过需求模型模板定义的验证
        5.3.2 通过知识库的需求验证(接口实现)
        5.3.3 Event-B形式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及方法验证
    6.1 AGV小车路径规划
        6.1.1 需求输入与获取
        6.1.2 需求模型的生成
        6.1.3 模型验证与方法评价
    6.2 仓储管理系统
        6.2.1 需求输入与获取
        6.2.2 需求模型的生成
        6.2.3 模型验证与方法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6)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CASE的起源和发展
        1.1.2 软件危机的出现及CASE的重要性
    1.2 CASE发展的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CASE方法学与UML建模
    2.1 CASE方法学
        2.1.1 结构化方法
        2.1.2 面向对象方法
        2.1.3 结构化方法与OO方法的比较
    2.2 集成CASE环境
    2.3 UML主要内容
        2.3.1 UML语言的定义
        2.3.2 UML的表示方法
    2.4 UML建模过程
        2.4.1 UML建模过程简介
        2.4.2 UML在RUP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UML CASE系统的实现目标
        3.1.1 系统实现目标
        3.1.2 系统开发方法
        3.1.3 系统开发环境
        3.1.4 开发工具的选择与介绍
    3.2 UML CASE系统的体系结构
        3.2.1 系统组织
        3.2.2 体系结构
    3.3 系统类抽象
        3.3.1 用例图
        3.3.2 系统的类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详细设计及关键技术
    4.1 系统的功能设计
        4.1.1 模型建立
        4.1.2 模型检查
    4.2 Rational Rose模型
    4.3 系统的设计原则
        4.3.1 表示集成
        4.3.2 代码书写规范
        4.3.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4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4.4.1 系统数据存取机制—中心库
        4.4.2 视图集成
        4.4.3 模型检查
        4.4.4 系统中引入了包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的实现
    5.1 各种图符元素的设计
    5.2 对实现关系类的实现
    5.3 对关联关系类的实现
    5.4 图符元素的复制
    5.5 如何保存及打开图形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的形式化及其模型一致性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 具体问题及研究途径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项目背景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引言
    2.2 MDA与UML
        2.2.1 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简介
        2.2.2 统一建模语言UML简介
    2.3 DSM与XMML
        2.3.1 特定领域建模
        2.3.2 XMML元建模语言
    2.4 基于非形式化的一致性验证
        2.4.1 Xlinkit
        2.4.2 CAMLE
        2.4.3 GME
        2.4.4 MetaEdit+
    2.5 基于形式化的一致性验证
        2.5.1 BON
        2.5.2 基于ADT的类图形式化和验证
        2.5.3 基于一阶逻辑的类图形式化和验证
        2.5.4 基于Z的类图形式化和验证
        2.5.5 基于Horn子句的特定领域建模语言形式化
        2.5.6 其他UML形式化工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基础和相关概念
    3.1 引言
    3.2 一阶逻辑理论介绍
        3.2.1 谓词演算Q的语法
        3.2.2 谓词演算Q的语义
        3.2.3 谓词演算Q的元理论
        3.2.4 一阶形式系统
        3.2.5 自动定理证明技术
    3.3 类型化与一致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域和元域
    4.1 引言
    4.2 域与特定领域建模语言
        4.2.1 域
        4.2.2 域映射与特定领域建模语言
    4.3 元域与元建模语言
        4.3.1 元域
        4.3.2 元域映射与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MML元建模语言的形式化
    5.1 引言
    5.2 XMML元建模语言的定义
    5.3 XMML元建模语言基于一阶逻辑的形式化
        5.3.1 XMML元建模语言抽象语法分析
        5.3.2 XMML元建模语言核心元类型
        5.3.3 XMML元建模语言形式化及其约束关系分析
        5.3.4 XMML元建模语言类型化约束
        5.3.5 XMML元建模语言形式系统TXMML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XMML元建模语言的元模型一致性验证
    6.1 引言
    6.2 XMML元建模语言形式系统TXMML的一致性
        6.2.1 TXMML的可靠性
        6.2.2 TXMML的一致性
    6.3 基于TXMML的元模型一致性验证
        6.3.1 元模型对XMML元建模语言满足关系的判定
        6.3.2 基于元域的元模型一致性
    6.4 元模型到一阶逻辑公式集的映射
        6.4.1 元模型结构映射
        6.4.2 元模型语义映射
    6.5 实例研究:基于TXMML的元模型一致性验证
        6.5.1 软件体系结构简化元模型MSA的一致性验证
        6.5.2 一个简单计算机网络拓扑元模型Mnet的一致性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元模型的模型一致性验证
    7.1 引言
    7.2 XMML元建模语言形式化与元模型形式化的比较
    7.3 基于域的元模型形式化
        7.3.1 基于域的元模型形式化框架
        7.3.2 元模型约束关系分析
        7.3.3 符号映射
        7.3.4 公理映射
        7.3.5 元模型形式化的复杂性分析
    7.4 基于域的元模型一致性
        7.4.1 基于一阶逻辑的元模型形式系统
        7.4.2 元模型基于域的逻辑一致性
        7.4.3 领域一致性约束
    7.5 基于域的模型一致性验证
        7.5.1 描述语义
        7.5.2 基于域的模型一致性
    7.6 模型到一阶逻辑公式集的映射
        7.6.1 模型结构映射
        7.6.2 模型语义映射
    7.7 实例研究:元模型形式化及基于元模型的模型一致性验证
        7.7.1 元模型形式化及基于元模型的模型一致性验证过程步骤
        7.7.2 简单计算机网络拓扑元模型Mnet的形式化
        7.7.3 基于Mnet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模型的一致性验证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元模型及模型形式化自动映射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8.1 引言
    8.2 SPASS简介
        8.2.1 SPASS逻辑系统构成
        8.2.2 SPASS基本用法
    8.3 形式化自动映射程序LMMBSS
        8.3.1 LMMBSS的设计
        8.3.2 LMMBSS的实现
        8.3.3 MapMBD核心代码分析
    8.4 用SPASS进行模型验证的局限性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工作总结
    9.2 未来工作方向
附录A XMML具体语法模式
附录B 由MapMBD生成的SPASS格式WSA代码清单
参考文献
致谢

(8)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多视图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1.3 本文工作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建模方法与反射技术的研究
    2.1 建模方法的研究
        2.1.1 UML概述
        2.1.2 UML内容及其扩展机制
        2.1.3 UML视图及功能
    2.2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2.2.1 时序逻辑语言XYZ/E简介
        2.2.2 XYZ/ADL概述
    2.3 开放实现与反射
        2.3.1 从开放实现到反射
        2.3.2 反射模型
        2.3.3 元对象协议与元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视图建模方法
    3.1 多视图建模方法的特性
    3.2 以业务视图为核心的多视图建模方法
        3.2.1 视图分类
        3.2.2 业务视图的引入
        3.2.3 视图关联性分析与消除
        3.2.4 视图之间的映射与模型转换
        3.2.5 多视图不一致性原因
        3.2.6 视图一致性解决方案
        3.2.7 模型的规范化描述
        3.2.8 建模过程指导框架
        3.2.9 以业务视图为核心的多视图建模方法的优点
    3.3 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建模方法
        3.3.1 反射技术与建模方法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3.3.2 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建模方法
        3.3.3 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多视图建模工具设计与实现
    4.1 建模工具的总体框架
    4.2 建模工具的功能概述
    4.3 建模工具的开发
        4.3.1 Model模块
        4.3.2 View模块
        4.3.3 Controller模块
    4.4 作战指挥应用领域建模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C4ISR体系结构建模与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C4ISR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问题的提出及建模仿真测试环境
        1.3.1 问题提出
        1.3.2 建模仿真测试环境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文章组织结构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2 文章结构和组织
第2章 C4ISR体系结构研究
    2.1 C4ISR系统定义和组成
        2.1.1 C4ISR系统定义
        2.1.2 C4ISR组成要素
        2.1.3 C4ISR体系结构
    2.2 美军C4ISR-AF和DoD-AFC4ISR定义和组成
        2.2.1 美军C4ISR—AF
        2.2.2 美军DoD—AF
    2.3 基于能力的C4ISR体系结构
        2.3.1 能力体系结构视图
        2.3.2 作战体系结构视图的修改和扩展
        2.3.3 系统体系结构视图的修改和扩展
        2.3.4 技术体系结构视图
        2.3.5 视图元素和产品之间关系
    2.4 小结
第3章 C4ISR体系结构建模方法
    3.1 传统的C4ISR体系结构建模方法
        3.1.1 IDEF方法
        3.1.2 Petri网
        3.1.3 统一建模语言UML
        3.1.4 方法比较
    3.2 基于UML的C4ISR体系结构建模
        3.2.1 相关定义
        3.2.2 元建模
        3.2.3 C4ISR体系结构四层元模型体系结构
        3.2.4 C4ISR体系结构元模型建立过程
        3.2.5 C4ISR体系结构元模型建模过程
    3.3 顺序图元模型扩展
        3.3.1 顺序图的基本元模型
        3.3.2 顺序图的扩展
        3.3.3 系统时间特性扩展
        3.3.4 UML制品与C4ISR体系结构产品的关系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构件面向体系结构的C4ISR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4.1 传统的设计方法
        4.1.1 "3A"视图法
        4.1.2 结构化分析法
        4.1.3 面向对象分析法
        4.1.4 方法比较
    4.2 基于构件面向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
        4.2.1 CBAO的可行性
        4.2.2 基于CBAO的C4ISR体系结构设计
        4.2.3 CBAO迭代的设计过程
        4.2.4 CBAO的视点与体系结构视图之间关系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建模和仿真的C4ISR体系结构可视化验证方法
    5.1 基于建模仿真的C4ISR体系结构验证环境
        5.1.1 环境组成
        5.1.2 UML模型与C4ISR体系结构框架模型关系
        5.1.3 体系结构验证的流程
    5.2 C4ISR体系结构模型验证
        5.2.1 体系结构模型活性验证
        5.2.2 体系结构模型协调性验证
        5.2.3 体系结构模型时间可达性验证
        5.2.4 模型验证实例
    5.3 基于建模和仿真的体系结构验证
        5.3.1 体系结构执行过程的可视化技术
        5.3.2 作战概念验证
        5.3.3 系统体系结构验证
        5.3.4 实例说明
        5.3.5 软件体系结构验证
    5.4 建模仿真工具
    5.5 小结
第6章 C4ISR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案例
    6.1 C4ISR系统
        6.1.1 特点
        6.1.2 C4ISR系统组成要素
        6.1.3 典型功能
    6.2 C4ISR系统体系结构
        6.2.1 全局视图
        6.2.2 能力体系结构视图
        6.2.3 作战体系结构视图
        6.2.4 系统体系结构视图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C4ISR体系结构框架元模型

(10)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模型一致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可视化建模工具MSS概述
    2.1 相关背景
        2.1.1 需求工程
        2.1.2 领域与领域工程
        2.1.3 面向目标的开发方法
    2.2 零码软件生产平台介绍
    2.3 零码软件生产平台开发版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一致性研究
    3.1 模型一致性问题
        3.1.1 模型
        3.1.2 一致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3.2 模型的一致性检测方法
        3.2.1 相关技术
        3.2.2 一致性检测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SS模型一致性问题研究
    4.1 MSS模型研究
        4.1.1 MSS模型的核心要素
        4.1.2 MSS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4.2 MSS模型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原因
    4.3 MSS模型一致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SS模型一致性检测方法的设计
    5.1 MSS模型一致性检测方法
    5.2 MSS模型的形式化
        5.2.1 MSS模型到XML模型的转换
        5.2.2 XML到数据库的映射
    5.3 一致性规则的配置
        5.3.1 一致性规则构建
        5.3.2 一致性检测范围设置
    5.4 一致性检测机制
    5.5 影响MSS模型一致性检测的因素
        5.5.1 模型的定义
        5.5.2 建模方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 刘文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UML-Promela的联锁软件形式化建模与验证[D]. 宋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基于元模型的铁路线路数据编辑工具设计与实现[D]. 宋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MBSE的民机数据加载系统建模及模型验证[D]. 杨渊.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面向智能制造软件构造的需求建模[D]. 宋亦能.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基于UML的集成化CASE系统设计与实现[D]. 何立亭.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2)
  • [7]特定领域元建模语言的形式化及其模型一致性验证研究[D]. 江涛. 云南大学, 2010(01)
  • [8]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多视图建模方法研究[D]. 王晓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9]C4ISR体系结构建模与设计技术研究[D]. 伍江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4)
  • [10]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模型一致性问题研究[D]. 陈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UML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