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玲孙耿伟(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2662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217-01
当前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的应用,使得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又丰富了很多,给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仍然是最主要的血管通路,下面笔者就近10多年来对患者的内瘘护理做如下体会。
1临床资料
我院现有85例透析患者,男45例,女40例,年龄28~65岁。内瘘闭塞17例,其中手术引起4例,低血压引起5例,睡眠压迫内瘘测手臂闭塞1例,糖尿病引起5例,长期按压引起2例。
2内瘘术前护理
2.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避免在该侧锁骨系静脉血管植管,以免引起血管损伤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狭窄,加大手术难度。
2.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2.4术前加强该侧血管的锻炼,可以用握力球,也可以一手握住小臂上端,该侧手做握紧及松开运动,每次10~15次,每天300次左右,以增加静脉血管的充盈度。
3手术后的护理
3.1术侧手臂应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2每天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在静脉如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疑及内瘘不通。可由于血栓形成或缝合口狭窄所致,应及时处理。术后要保持局部无菌,更换敷料,防感染。
3.3术后督促患者服用潘生丁或阿斯匹林以防血栓形成阻塞瘘管,术后6~7天可压迫作瘘的前臂,每次3~5分钟左右,然后松开,反复多次以促进静脉血管的扩张。
3.4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可过紧,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该侧手臂不慎受压,造瘘侧肢体禁测血压及各种注射,避免受压,如睡觉时压迫造瘘侧肢体。
3.5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内瘘术后3~4天于吻合口10cm以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20~30min/次,2~3次/d,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助于内瘘扩张。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4~8周可使用,至少应在2~3周方可使用。在此之前应采用双静脉穿刺、暂时性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过渡。尿毒症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拆线时间可适当延长到10~12天。当然,早期的使用更需要加倍的谨慎,否则可能会损伤内瘘,导致并发症出现。
4穿刺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动脉穿刺点应距吻合口5cm以上,离心方向穿刺,以保证充足血流量;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不少于8~10cm,向心方向穿刺,保证静脉回流通畅。若距离太近,可加重血管狭窄。每次动静脉穿刺要更换部位,不可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若采用固定点穿刺易使此处血管壁多次受损,弹性减弱、变硬,形成瘢痕,轻者引起渗血,重者可引起内瘘血管闭塞。可是经常更换穿刺点,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不愿接受,所以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将整条血管扩张会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瘘第一次使用时,由于新瘘管壁薄、脆性大,易发生血肿,最好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穿刺,力争一次性穿刺成功。若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重新穿刺,如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困难,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与透析管路动脉端相连,保证继续透析。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重新穿刺,或改为他处静脉穿刺。穿刺失败发生的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第2日再用50%的硫酸镁温热敷。内瘘一旦使用透析结束后第二天可以应用喜疗妥涂抹穿刺部位,防止局部硬结的形成。
5内瘘闭塞的原因
本文内瘘闭塞17例,其中手术引起的4例,有3例是手术后数天内闭塞,考虑主要是血管吻合口狭窄,局部血栓形成所致;1例是胃癌术后闭塞。低血压引起的5例,透析后当天或第二天闭塞。睡眠压迫引起闭塞1例,因此要教育患者睡眠的时候避免朝内瘘侧卧床。糖尿病引起的5例,可能是糖尿病病人本身血管过细,血液粘稠度高所致。长期按压闭塞2例,均是病人尿毒症脑病昏迷、烦躁,病人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抓握所致。
6透析后内瘘护理
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口有无震颤,发现瘘管疼痛、出血、感染及震颤消失应立即来院诊治。嘱患者衣袖应宽松,瘘侧手臂勿负重、受压。在冬季建议家属在患者的毛衣和棉衣袖(瘘侧)下方加拉链,便于透析时穿刺及保暖。嘱患者透析前清洁瘘侧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勿接触水,以免感染及出血。嘱患者在透析24~48小时后局部适当行湿热敷或擦喜疗妥等,促进血液循环、渗血吸收、组织再生。
透析结束后,嘱患者于15~30分钟后打开压迫纸卷或减轻压迫,压迫时间过久易造成内瘘管闭合,这个压迫时间应因人而异,有的患者15分钟就已止血,而有的患者需要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原则上以止住血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压迫为目的。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应尽快与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