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件,程序设计,对象,方法,模型,体系结构,面向对象。
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斐[1](2011)在《浅议基于COM的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组件化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发展日新月异,面向对象和组件化设计方法对比,阐述后者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1年02期)
刘龙[2](2006)在《COM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早期,一个应用系统往往是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应用越复杂,程序就越庞大,系统开发的难度就越大,从而,版本更新周期也越长。为了解决软件复用,缩短软件开发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和实现程序动态升级,一种新的软件模型——组件化程序设计结构产生了。微软的COM组件对象模型是当今比较成熟的软件组件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在分布式计算、Internet网络、叁层体系结构开发以及音视频处理等前沿领域,COM组件技术也正在被大量使用和完善。为了能够深入地理解COM组件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更好地应用其进行COM应用程序的开发。论文首先对其底层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和讲解。在阐述了软件组件概念、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COM组件模型和COM组件的底层实现细节并对COM组件复用模型加以改进和优化。接着,对COM的扩展——COM+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COM的花样滑冰评判系统的应用实例,并将改进的COM组件复用模型应用其中,使该系统更灵活、更易于升级维护,充分体现了COM组件化设计思想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6-12-01)
李杰,韩建敏[3](2006)在《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组件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并以COM为例讨论组件设计化程序设计实现的方法和原则,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6年04期)
李志辉,崔洪芳[4](2004)在《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为大型复杂的分布式应用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特点 ,并从封装性、继承性、可重用性等方面与传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4年11期)
曹莹[5](2003)在《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分布、异构的计算环境要求 ,组件化程序设计得到迅速发展 ,它允许任意两个软件组件进行跨进程、跨机器、甚至跨语言、跨操作平台通信。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 (ComponentObjectModel)是一种二进制网络标准 ,也是一种公认的组件标准。本文从分析软件开发方法入手 ,着重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及其接口标准COM。(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3年03期)
杨晓红,朱庆生[6](2001)在《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及组件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分布、异构的计算环境要求 ,组件化程序设计得到迅速发展 ,它允许任意两个软件组件进行跨进程、跨机器、甚至跨语言、跨操作平台通信。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 (ComponentObjectModel)是一种二进制网络标准 ,也是一种公认的组件标准。笔者从分析软件开发方法入手 ,着重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及其接口标准COM。(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郑建丹[7](2001)在《基于组件的逐步求精程序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体系结构是近年来软件工程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是如何从抽象的高层体系结构逐步过渡到底层 的体系结构直到最后的实现。这个过渡过程要保证每层过渡的正确性,否则最 后得到的可执行程序可能不是最初所想要的目标程序,因此如何对体系结构求精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本文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基于组件的由静态语义向动态语义逐步过渡的程序设计方法从体系结构的 基本元素──组件入手,用XYZ/E形式化体系结构,每次的求精都是对组件的求 精,而不是整个体系结构,组件的求精就是用组件的动态语义代替组件的静态 语义,由于XYZ/E具有可以在统一的框架下描述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的特点, 从而使系统能够从最初的体系结构设计平滑的过渡到最后的可执行程序。求精 一致性的验证可以借助于基于Hoare逻辑规则的验证工具XYZ/VERI以及XYZ/E作为时序逻辑语言所具有的对一些程序性质的证明方法。 本文首先用时序逻辑语言XYZ/E用形式化描述体系结构中的基本组件和连接 件以及体系结构风格,说明如何用XYZ/E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 出基于组件的由静态语义向动态语义逐步过渡的程序设计方法,将软件体系结 构与XYZ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统一的框架下描述不同抽象程度的体系结构,使体系 结构的每一步求精能够平滑的过渡,检查每步求精的一致性,尽可能早的找出 程序的错误,从而降低程序开发成本。缺点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自动化验证工 具用于验证求精中的每一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期刊2001-04-01)
关振群,顾元宪,马正阳[8](1998)在《基于AntoCAD的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组件化是现代开放软件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介绍了ADS和ARX环境下的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着重论述了基于AutoCAD的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通过对有限元建模软件AutoFEM结构体系的剖析,说明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具体实现与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期刊1998年02期)
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早期,一个应用系统往往是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应用越复杂,程序就越庞大,系统开发的难度就越大,从而,版本更新周期也越长。为了解决软件复用,缩短软件开发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和实现程序动态升级,一种新的软件模型——组件化程序设计结构产生了。微软的COM组件对象模型是当今比较成熟的软件组件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在分布式计算、Internet网络、叁层体系结构开发以及音视频处理等前沿领域,COM组件技术也正在被大量使用和完善。为了能够深入地理解COM组件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更好地应用其进行COM应用程序的开发。论文首先对其底层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和讲解。在阐述了软件组件概念、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COM组件模型和COM组件的底层实现细节并对COM组件复用模型加以改进和优化。接着,对COM的扩展——COM+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COM的花样滑冰评判系统的应用实例,并将改进的COM组件复用模型应用其中,使该系统更灵活、更易于升级维护,充分体现了COM组件化设计思想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斐.浅议基于COM的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J].硅谷.2011
[2].刘龙.COM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李杰,韩建敏.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6
[4].李志辉,崔洪芳.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比较[J].福建电脑.2004
[5].曹莹.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J].福建电脑.2003
[6].杨晓红,朱庆生.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及组件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郑建丹.基于组件的逐步求精程序设计方法[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
[8].关振群,顾元宪,马正阳.基于AntoCAD的组件化程序设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