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耕地,系统,系统安全,时序,模型,功能,效益。
耕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姜玉龙[1](2019)在《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是地表圈层与人类交互活动最频繁的空间,具有空间遗传性。在固定的空间,耕地一方面进行着自然演化,一方面接受着人类改造,是一种兼具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系统,系统的变化既有可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也有可能恶性无序发展,这种不确定性为人类对耕地的改造行为赋予了管理的属性。耕地的管理具有目标导向性,当前有限的耕地资源背景下,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科学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是实现耕地资源调控的最终目的。区域耕地系统脆弱性研究能够了解目标区域耕地系统运行情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耕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叁门峡市位于南北过渡地带与黄河金叁角地区交汇地带,且是黄土高原在豫的过渡区,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特殊性,气候变化、城镇化发展对耕地系统动态变化造成了显着的影响。因此,进行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对当地耕地资源压力、耕地系统抵抗力以及恢复力进行探讨,了解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动态特性和变化机理,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脆弱性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耕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涵义进行了界定。在构建耕地系统脆弱性VSD评估框架的基础上,对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动态变化和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包括3各方面:(1)分析2000-2016年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时序和空间变化情况;(2)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贡献度模型,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层面分析引起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因素;(3)使用MATLAB软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系统脆弱性等级由高度脆弱下降到较低脆弱,耕地系统脆弱性明显降低。耕地系统脆弱性时间变化特征上,2000-2010年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在波动中快速降低;2011-2016年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趋于平缓,波动较小。具体到耕地系统脆弱性结构变化来说,2000-2016年叁门峡市耕地系统暴露度呈上升趋势,耕地系统受到的干扰增强,耕地系统所处的风险水平提高;2000-2016年叁门峡市耕地系统敏感性变化有较大的波动,总体下降幅度大,耕地系统稳定性变强;叁门峡市耕地系统适应力在2000-2014年呈上升态势,然而2015和2016年有大幅度降低。(2)叁门峡市各县区耕地系统脆弱性分布不均衡,叁门峡市中部、西部耕地系统脆弱性较高,南部较低。2000-2016年,脆弱性格局由“中东高-西南低”转变为“中西高-东南低”。县域层面上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存在两种特征,一种是不断降低,一种是波动变化。耕地系统脆弱性不断降低且下降明显的为湖滨区、渑池县和卢氏县,处于波动变化中的为陕州区和灵宝市。叁门峡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县域差异大,湖滨区耕地系统脆弱性平均值最高,其次为义马市,卢氏县最小;渑池县和卢氏县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情况最为明显;渑池县的变化趋势最大,陕州区次之,而义马市变化趋势最不显着。(3)通过相关分析,与叁门峡市域耕地系统脆弱性变化相关性强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耕地系统状态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叁门峡各县区来说,各县域耕地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显着不同:湖滨区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城市快速扩张的影响较大;陕州区受耕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较大;灵宝市受气象灾害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较大;义马市受耕地减少、耕地污染和土地整治投入的影响较大;渑池县受干旱等农业灾害的影响较大;卢氏县受耕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4)从预测结果上看,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将呈稳步下降的趋势,从0.362下降到0.268,耕地系统脆弱性等级由较低脆弱变为低度脆弱,说明未来5年耕地系统运行状态较为健康。叁门峡市在未来耕地利用与保护方面,应该结合耕地系统运行现状,根据不同县区耕地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影响因子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因地制宜的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郭熙[2](2018)在《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在界定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安全关系的基础上,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叁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耕地系统安全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区域,研究2005—2015年耕地系统安全时空变化状况及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间,鹰潭市耕地数量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均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安全状态耕地提升至90.44%,非常安全耕地占2%;2)不同县(市、区)因发展类型及特点不同,耕地系统安全变化特征不一,月湖区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最低并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余江县耕地系统安全整体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贵溪市耕地系统安全处中上水平并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负荷、耕地保有力度、p H、固定资产投资、灌溉保证率、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水平、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和农药负荷是制约耕地系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陈丽,刘娟,郝晋珉,王宏亮,尹钰莹[3](2018)在《大都市区耕地系统多功能运行效应综合评价:以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能值分析法,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运行效应综合评估框架,建立较高层级耕地功能与系统输出对应关系,对北京耕地系统功能运行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耕地系统高效运行主要靠大量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投入,导致系统环境负载率较大,系统的可持续性水平较差,属于典型的消费型系统;2)2014年北京耕地系统产品输出、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输出能值分别占总输出能值的21.28%、21.54%、16.76%和40.42%,耕地服务功能效应发挥显着,尤其是文化娱乐功能,充分体现出大都市区耕地功能逐渐向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需求倾斜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雅琪[4](2018)在《山东省耕地系统生态弹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伴随着资源利用几近极限和环境承载的超负荷。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基本条件,其资源稀缺性和脆弱性也日益凸显。山东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出现过诸多耕地利用和生态安全问题。本文选取山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耕地系统生态弹性及障碍因子的评价研究。试图借助弹性力学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根据耕地系统的自组织和阶段性特征,首先提出耕地系统生态弹性的概念来表征耕地系统在外界干扰及自调节和自恢复能力相互作用下所处的系统状态;其次,通过耕地系统弹性运行的实质建立功能完整性-结构稳定性-社会发展性-系统恢复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次,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分别从时间维度对2008-2015年山东省耕地系统生态弹性状态变化趋势,以及从空间维度对山东省17地市耕地系统生态弹性状态异同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最后运用因子障碍度模型对2008年和2015年间阻碍山东省保持和提高耕地系统生态弹性的障碍因素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耕地系统具有自组织和阶段性特征,受外力干扰时在自身调节和恢复能力的反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状态,为应力-应变关系理论以及弹性理论的移植应用提供了基础;(2)2008-2015年山东省及耕地系统生态弹性呈现先升后降,然后逐步趋于平缓的趋势,综合水平并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2008年阻碍山东省耕地系统生态弹性提高的障碍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人口密度、土地废水负荷、年降水量以及城镇化率。到2015年则主要集中在粮食单产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耕地综合机械化程度、单位农药喷洒量、单位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因素上,障碍因子变化与经济发展以及耕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同时从山东省17城市耕地系统障碍因子诊断综合结果来看,土地废水负荷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两个因子成为大部分城市耕地系统生态弹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政策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强化耕地资源量质保护和空间管理,主要从提高耕地系统结构稳定性、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耕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努力保护并提高耕地系统的生态弹性,确保农业安全高效生产,从而实现促进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宋戈,陈藜藜,邹朝晖[5](2018)在《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及其驱动因素空间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准把握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及其驱动力,该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探究并明确县域尺度下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及其驱动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县域(市辖区)耕地系统整体安全警情较高。72个被评定县域中,有69个处于预警状态,处于轻警、中警和重警状态的分别有28、32和9个;2)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特征明显。西部警情最高,东部次之,南北轴带地区最低。正、负相关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鲜明的对比特征,正相关类型(高-高型和低-低型)县域以"组团"形式凸显,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高-低型和低-高型)县域较少且零星分散;3)地形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和投入产出、水土资源配置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研究区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有着显着的影响,且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可为合理制定缓解区域耕地系统安全警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藜藜,宋戈,邹朝晖[6](2017)在《基于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刘沛,段建南,刘洵,杨君[7](2015)在《耕地系统功能评价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耕地系统功能的评价研究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土壤功能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尝试运用系统理论和数理方法列举了反映耕地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得分法对2004-2012年湖南省邵东县耕地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评价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14期)
李雨婷[8](2015)在《基于能值分析的广西耕地系统利用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根基。现阶段广西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在内看来,广西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利用效率不高;在外看来,广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环境污染必然会导致耕地面积波动变化。虽然广西目前粮食供给属于产销基本平衡的状态,但对粮食安全这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应持忧患意识。为此,评价耕地的利用效益,找出影响耕地利用效益发挥的因子,对于合理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总结国内外能值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对研究区的耕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进行系统投入、产出要素能值计算,对2003-2013年广西耕地系统、2013年地市耕地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分别做了时间动态分析、空间差异分析。接着,从经济、社会、生态叁个方面构建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后,采用主客观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与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代入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得到2003-2013年广西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分值,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样的,计算了2013年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分值,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评价分值进行等级划分及进行空间差异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2003-2013年,广西耕地系统的能值投入总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环境贡献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辅助能值投入比重较大并且不断上升。空间上,地区的能值投入指标差异显着。(2)2003-2013年,广西耕地系统的能值产出总量变化历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叁个阶段。从内部结构来看,广西耕地系统能值产出的变化主要是经济作物的产量变化所致。空间上,各地区优势物种不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能值产出差异都较大。(3)广西耕地系统近11年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在不断地提高。(4)通过对耕地利用效益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区域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分值差异程度较大,社会效益的分值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为了显化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分异特征,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值进行等级划分,并针对每个等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5-06-01)
孔静静,魏建新[9](2015)在《基于粮食安全的乌鲁木齐市人口–粮食–耕地系统态势分析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统计数据在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6年人口、粮食和耕地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揭示了乌鲁木齐市耕地压力和粮食供给状况;同时集成曲线估计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法对2014—2020年人口–粮食–耕地系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粮食–耕地系统整体逐渐呈不平衡态势;16年来乌鲁木齐市人口超载、耕地压力明显,其中,2003年耕地压力最大、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小,1996年与之相反;未来7年乌鲁木齐市人口将持续增长,粮食产量波动式减少,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缓慢减少,耕地压力指数和耕地资源承载指数继续变大,乌鲁木齐市人、地、粮矛盾将更加尖锐。据此提出应对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并提高人口素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重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重视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优化都市圈内部耕地资源。(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5年01期)
钱玉皓[10](2013)在《基于能值理论的武穴市耕地系统利用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及基础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既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又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目前我国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已极为有限,因而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实现耕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能值、空间相关性分析等理论与方法,选取武穴市耕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近十年来武穴市耕地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态势作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拟通过本研究,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政策、实现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耕地系统的能值投入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只有2004和2010年比上年略有减少,在能值投入中,工业能值所占的比例最大,自然资源能值投入次之,有机能值比例最小。今后耕地利用中应改变能值投入结构,合理调配工业能值。2)近十年来武穴市耕地系统能值产出处于波动状态,但呈总体上升趋势,2005年之前上升走势比较明显,2010年能值的产出量达到最大值。系统集约利用度增强,农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系数较大。但系统转化投入能值的能力开始下降,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议开展不同农业轮作方式下产出效率差异的研究,确立合理的轮作方式以提高能值产出,提高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劳动者素质以拓宽能值投入渠道。3)武穴市各乡镇耕地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空间差异明显,单位耕地面积的能值输入、能值输出、净能值均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各乡镇存在差异,其中花桥、余川能值呈强烈局域正相关,梅川、四望、大法寺能值呈弱相关,邗江街道、武穴街道能值呈强烈局域负相关。2011年各乡镇能值大部分来自棉花、水稻、油菜等作物。(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耕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在界定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安全关系的基础上,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叁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耕地系统安全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区域,研究2005—2015年耕地系统安全时空变化状况及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间,鹰潭市耕地数量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均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安全状态耕地提升至90.44%,非常安全耕地占2%;2)不同县(市、区)因发展类型及特点不同,耕地系统安全变化特征不一,月湖区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最低并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余江县耕地系统安全整体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贵溪市耕地系统安全处中上水平并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负荷、耕地保有力度、p H、固定资产投资、灌溉保证率、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水平、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和农药负荷是制约耕地系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姜玉龙.叁门峡市耕地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9
[2].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郭熙.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自然资源学报.2018
[3].陈丽,刘娟,郝晋珉,王宏亮,尹钰莹.大都市区耕地系统多功能运行效应综合评价:以北京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雅琪.山东省耕地系统生态弹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D].济南大学.2018
[5].宋戈,陈藜藜,邹朝晖.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及其驱动因素空间分异[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陈藜藜,宋戈,邹朝晖.基于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7
[7].刘沛,段建南,刘洵,杨君.耕地系统功能评价实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
[8].李雨婷.基于能值分析的广西耕地系统利用效益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9].孔静静,魏建新.基于粮食安全的乌鲁木齐市人口–粮食–耕地系统态势分析及预测[J].土壤.2015
[10].钱玉皓.基于能值理论的武穴市耕地系统利用效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