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反应论文-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

气液固反应论文-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液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气液固叁相界面,实时监测

气液固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1](2019)在《基于气液固叁相界面的原位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近年来在理论上和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与研究。[1][2]本课题组在超疏水基底表面构造气液固叁相界面,并在界面处实时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反应的发生过程,探索其反应机理。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化学沉积法在基底上沉积贵金属微纳米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形成表面超疏水性质。将被测物液滴直接滴在基底表面时,液滴呈现球形,与表面接触角大于150°,这是由于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存在,一部分空气被困在缝隙当中,形成气液固叁相界面的接触模式,如图1所示。我们将利用这种特殊现象,在气液固叁相界面处对对氨基苯硫酚(PATP)、对硝基苯硫酚(PNTP)等分子溶液进行原位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的监测,观察其催化氧化成为二巯基偶氮苯(DMAB)的过程及变化情况。我们选用几种具有不同表面亲疏水性的基底作为对比实验,发现在超疏水表面基底上被测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程度,验证了氧气在整个催化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验证疏水表面的高催化效果,我们利用不同形貌基底进行了重复实验,均发现疏水基底上可以得到比亲水基底更高的反应程度。由此,本课题的进行在对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杨占奇[2](2018)在《费托合成反应气、液固分离效果对装置影响及改造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费托合成反应产物由费托反应器顶部高温油气管线带出,气相夹带的催化剂、蜡油通过反应器顶部10台旋风分离器离心分离,经降液管返回反应器内。本文对费托合成装置旋风分离器运行情况及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所导致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改造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5期)

潘文龙,岳志,程振民[3](2016)在《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气液固叁相反应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u-ZnO/Al_2O_3催化剂,在高压搅拌釜中进行了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气液固叁相反应过程的研究,考察了溶剂效应、内外扩散和反应条件对醋酸乙酯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在四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转化率要高于在液体石蜡介质中的转化率。以四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当催化剂粒径小于120μm,搅拌转速大于800r/min时,反应的内外扩散阻力可忽略;在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250℃,压力5.0MPa,醋酸乙酯液时空速1.0h~(-1),氢气与醋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之比(氢酯比)10∶1,搅拌转速800r/min)下,醋酸乙酯的转化率为83.5%,乙醇的选择性为96.5%。在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反应中引入液相介质,能够较好地解决气固相反应中催化剂床层的移热问题,且能有效降低反应的氢酯比。(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伍伟伟[4](2016)在《高效能气液固反应技术—喷射回路反应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气液固回路反应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用于气液固叁相催化反应的高效喷射回路反应装置,介绍该装置的组成,对比分析了该反应技术与现有气液固反应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并考察了该反应技术在苯胺加氢中试装置上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期刊2016年03期)

杜宝磊,苏宏久,苏敏,王树东[5](2014)在《钯蜂窝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气液固叁相加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d/Al2O3/堇青石为催化剂,硝基苯与氢气为原料,系统地考察了氧化铝涂层的上载量、氢气流速、反应温度以及液体空速对硝基苯气液固叁相加氢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高的涂层上载量能产生较大的Pd颗粒,而在较大的Pd颗粒上反应的活性较高;氢气流速对反应并无明显的影响,表明反应器内的流型处于膜状流;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1 k J/mol,显示外扩散过程对反应的影响很大;硝基苯转化率随着液体空速的增加而不断下降,通过计算不同液相空速时的总传质系数,并与硝基苯的转化率进行关联,发现总传质系数与硝基苯转化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4年06期)

范双双[6](2007)在《气液固叁相循环流化床中蒽醌加氢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液固叁相循环流化床中研究了空气-蒽醌工作液-γ/Al_2O_3体系流体力学性质随操作条件的变化。结果发现:增加表观气速和浆速可以提高床层的气含率,表观气速的影响要大于表观浆速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了实验条件下气含率的表达式;研究了固含率在不同表观流速下的轴向分布,建立了固含率随轴向分布的数学模型,经比较,实验值和模拟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68%,平均相对误差为5.75%;研究了不同固含率下气泡上升速度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变化,发现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固含率的逐渐增加,气泡的上升速度逐渐减小;探讨了循环液速的影响因素,循环液速随表观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叁相流化床中,固体颗粒的粒度存在着粒度分布,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粒度随表观气速和轴向位置的分布。在氢气-蒽醌工作液-Pd/γ-Al_2O_3体系中进行了气液固叁相循环流化床蒽醌(EAQ)加氢反应的研究。研究发现:随表观流速的变化,得到EAQ的单程转化率和过氧化氢的时空收率随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增大;探讨了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在实验操作的温度范围内,EAQ的单程转化率和过氧化氢的时空收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催化剂反应前后变化的表征,得出了流化床反应器中催化剂性能的特点。假设气相为活塞流,液相为活塞流(P-P)或全混流(P-M),建立了气液固叁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到假设气相为活塞流,液相为全混流(P-M)的模型是能较好模拟实验结果的;采用P-M模型模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出了气相浓度随床层高度变化的关系,EAQ的转化率和H_2O_2的时空收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60~70℃之间存在最高值,表观气速的增加引起EAQ的转化率和H_2O_2的时空收率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周曙光,鲍敏[7](2004)在《气液固叁相反应及溶剂萃取制备草甘膦酸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甘膦原粉在水介质中通氨气反应生成草甘膦酸铵,再经甲醇醇析制取草甘膦酸铵。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是一条易于工业化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杭州化工》期刊2004年01期)

林诚,张济宇[8](2000)在《气液固叁相反应过程固体溶解增强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膜理论 ,考虑了气液液膜内、固液液膜内传质过程 ,推导出一个较确切的描述液固相界面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时伴有气体吸收与固体溶解并在液膜内发生瞬间反应的模型 ,给出一个新的描述叁相反应过程的固体溶解增强因子的表达式。用本模型计算的固体溶解增强因子能很好地描述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高金森,徐春明,杨光华,郭印诚,林文漪[9](2000)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IV.原料液雾油滴粒径变化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已建立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 3相流动反应模型及其程序对原料油雾化程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从原料液雾流动和气化的机理和本质方面对原料液雾雾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雾化效果越好 ,液雾粒径越小 ,轻质油收率就越高 ,产品分布就越理想。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的的原料油瞬间气化的假设 ,基本体现了原料油极端雾化的流动反应状况(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00年01期)

高金森,徐春明,林世雄,郭印诚,王希麟[10](1999)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Ⅲ.流动传热及反应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 相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原料液雾流动与气化状况的基础上,获得了气固两相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详细信息, 并与两相模型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 提升管下部是最复杂的部分,气固两相流场、湍动能以及催化剂颗粒浓度场在轴向、径向和圆周方向都存在着较大的梯度。气固两相温度分布在3 个坐标方向上是非常不均匀的, 但两相温差除喷嘴附近外均较小,反应结果表现出类似的不均匀分布形态。出口处反应温度和气相各组分浓度的计算值与工业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状况的良好预测性,也验证了本研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与两相模型的结果对比发现, 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一致, 但在进料区域因对进料的模化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由于3相模型较真实地体现了原料气化过程及其影响,且出口计算结果更接近工业数据,故其预测性、合理性和可靠性都优于气固两相流动模型。(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1999年05期)

气液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费托合成反应产物由费托反应器顶部高温油气管线带出,气相夹带的催化剂、蜡油通过反应器顶部10台旋风分离器离心分离,经降液管返回反应器内。本文对费托合成装置旋风分离器运行情况及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所导致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改造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液固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基于气液固叁相界面的原位监测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反应的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杨占奇.费托合成反应气、液固分离效果对装置影响及改造措施[J].化工管理.2018

[3].潘文龙,岳志,程振民.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气液固叁相反应过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伍伟伟.高效能气液固反应技术—喷射回路反应装置[J].化工设计.2016

[5].杜宝磊,苏宏久,苏敏,王树东.钯蜂窝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气液固叁相加氢反应[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4

[6].范双双.气液固叁相循环流化床中蒽醌加氢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7].周曙光,鲍敏.气液固叁相反应及溶剂萃取制备草甘膦酸铵[J].杭州化工.2004

[8].林诚,张济宇.气液固叁相反应过程固体溶解增强因子[J].燃料化学学报.2000

[9].高金森,徐春明,杨光华,郭印诚,林文漪.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IV.原料液雾油滴粒径变化的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0

[10].高金森,徐春明,林世雄,郭印诚,王希麟.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Ⅲ.流动传热及反应的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

标签:;  ;  ;  

气液固反应论文-高宇坤,杨楠,卢思辰,殷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