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路妍,林乐亭

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路妍,林乐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外汇储备,影响

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文献综述

路妍,林乐亭[1](2014)在《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流动性增长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有着比较显着的关系,在短期内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产生较大影响,其贡献水平很高;(2)汇率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条件;(3)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的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影响比较显着,在短期内美元和欧元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美元和欧元占比的变动不太明显;(4)对外贸易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和增长率在短期内影响较大;(5)中美利差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变动的短期因素,也是外汇储备需求变动的直接原因。因此,应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控制外汇储备不均衡增长,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林乐亭[2](2013)在《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震荡,原本运行机制并不平稳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为了尽快走出困境而连续实施的各项“救助计划”,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变得更加突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加上我国多年来国际贸易的大量顺差,我国积累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资产,然而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非均衡因素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外汇储备余额过剩、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管理成本过大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探寻新形势下国际货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能容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的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制度非均衡、国际储备结构非均衡、国际收支调节非均衡、各国权利义务非均衡和国际金融机构决策机制非均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叁部分,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主要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总量方面,通过对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制度非均衡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因素的分析来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影响;在结构方面,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构成,以此探讨出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特点和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影响。第四部分,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VAR模型,建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的各个因素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关系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新形势下中国外汇储备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国际收支状况、美欧资产在国际总储备资产中的占比、有效汇率和中美利差的影响,并得出这些因素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长短期的关系。第五部分,中国外汇储备的优化建议。从控制流动性,改变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汇率改革和改善国际收支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储备的研究,全面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利用了全新的解释变量即全球M2总量和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种类占比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而以此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和结构均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全球流动性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虽然在短期内并无非常显着的贡献,但在长期内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影响作用,而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种类的占比,尤其是欧元资产的占比,对我国外汇储备在长期内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性。最后从中国外汇储备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优化建议,因而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3-12-01)

路妍,林乐亭[3](2013)在《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流动性增长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有着比较显着的关系,在短期内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产生较大影响,其贡献水平很高;(2)汇率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条件;(3)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的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影响比较显着,在短期内美元和欧元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美元和欧元占比的变动不太明显;(4)对外贸易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和增长率在短期内影响较大;(5)中美利差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变动的短期因素,也是外汇储备需求变动的直接原因。因此,应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控制外汇储备不均衡增长,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0-11)

王继广[4](2013)在《浅谈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具体对策: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和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从制度制定上减少外资的过度流入;适当放松资本管制。(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3年05期)

杜晓喆[5](2013)在《外汇储备非均衡分析框架——中国最优外汇储备规模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外汇储备短期非均衡是一种常态的角度出发,同时引入货币学说的观点,构造外汇储备动态调整模型,通过实际外汇储备量来估计调整系数,通过套算算出决定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各变量系数,即推导出一个经济体最优外汇储备规模需求函数。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大于本文模型测算的最优外汇储备量。(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刘艺欣,费林[6](2011)在《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的非均衡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汇储备自2000年以来飞速增长,已经接近3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规模之大,管理之难,风险之高显而易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究其根源这和我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即强制性制度不健全高度相关,本文从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的非均衡性的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高额存在进行了分析,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之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1年08期)

曹鸣宇[7](2010)在《对我国外汇储备需求规模的非均衡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较快,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非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根据计量结果得出了各种因素对外汇储备进行影响的系数,得出了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主要是来源于预防性需求,并提出了改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0年02期)

程昶志[8](2008)在《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境外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来,国际投机资本通过贸易、单方面转移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存量和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信用等级和偿付能力,但也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措施完善外汇储备管理:转变国际储备管理的传统理念、根据外汇储备的需求动机实施多层次管理、加快完善与汇率相关的各种配套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蔡文远,汪业茅[9](2007)在《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成因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屡创新高,特别是以国际收支双顺差为特征的非均衡式增长引起了各方关注。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成因主要是确保金融稳定、稳定汇率的主动性干预的需要,同时由于储蓄——投资缺口、资本流动和管制的不平衡、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共同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带来了过高的冲销成本、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07年11期)

史焕平[10](2007)在《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原因、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增长进行了简单的判断分析,然后探讨了造成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原因,再对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震荡,原本运行机制并不平稳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为了尽快走出困境而连续实施的各项“救助计划”,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变得更加突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加上我国多年来国际贸易的大量顺差,我国积累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资产,然而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非均衡因素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外汇储备余额过剩、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管理成本过大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探寻新形势下国际货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能容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的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制度非均衡、国际储备结构非均衡、国际收支调节非均衡、各国权利义务非均衡和国际金融机构决策机制非均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叁部分,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主要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总量方面,通过对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制度非均衡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因素的分析来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影响;在结构方面,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构成,以此探讨出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特点和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影响。第四部分,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VAR模型,建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的各个因素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关系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新形势下中国外汇储备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国际收支状况、美欧资产在国际总储备资产中的占比、有效汇率和中美利差的影响,并得出这些因素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长短期的关系。第五部分,中国外汇储备的优化建议。从控制流动性,改变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汇率改革和改善国际收支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储备的研究,全面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利用了全新的解释变量即全球M2总量和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种类占比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而以此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和结构均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全球流动性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虽然在短期内并无非常显着的贡献,但在长期内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影响作用,而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种类的占比,尤其是欧元资产的占比,对我国外汇储备在长期内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性。最后从中国外汇储备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优化建议,因而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参考文献

[1].路妍,林乐亭.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

[2].林乐亭.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路妍,林乐亭.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C].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

[4].王继广.浅谈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J].北方经贸.2013

[5].杜晓喆.外汇储备非均衡分析框架——中国最优外汇储备规模测算[J].民营科技.2013

[6].刘艺欣,费林.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的非均衡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7].曹鸣宇.对我国外汇储备需求规模的非均衡法分析[J].时代金融.2010

[8].程昶志.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8

[9].蔡文远,汪业茅.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成因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7

[10].史焕平.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原因、影响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7

标签:;  ;  ;  ;  

外汇储备非均衡论文-路妍,林乐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