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化硅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化硅,复合材料,颗粒,力学性能,强度,微结构,激光。
碳化硅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谭海林,汪次荣[1](2019)在《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种类和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加工工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符合材料主要的制作方法有粉末冶金法,这种制造方法生产出的材料具有性能稳定、组织分部军用等特点。但是,这种材料本身的切削性较差,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其进行切削,才能保证材料符合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1期)
崔蕊,王日初,彭超群,董翠鸽[2](2019)在《镍包覆碳化硅颗粒增强Al2519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镀方法在SiC_p表面镀镍,然后采用真空热压法烧结出不同体积分数(5%~20%)的镀镍和未镀覆SiC_p增强Al2519复合材料,之后对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和热处理。SEM、XRD及布氏硬度计测试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iC_p镀镍可提高SiC_p与基体的润湿性,减少复合材料中的孔隙,提高致密度。与未镀覆SiC_p相比,镀镍SiC_p分散性变好,镍镀层与基体A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新相Al_3N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15.6%~20%、5.5%~8.42%和9.45%~40.55%。(本文来源于《铝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方仁德,孔令峰[3](2019)在《碳化硅颗粒级配对碳化硅制品烧成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粘土、氧化铝粉及碳化硅为基础配方,采用酚醛树脂、乙二醇为添加剂进行成型,考察不同的颗粒级配及不同的烧成制度,探讨其对烧结性能的影响。最终试验表明,当碳化硅颗粒级配为70#:80#:100#的比例为10:34:6时,其所需要的烧结温度较高,烧结性能好,且热膨胀系数较低,满足碳化硅质陶瓷制品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6期)
崔岩,项俊帆,曹雷刚,杨越,刘园[4](2019)在《碳化硅颗粒表面吸附质对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粒度为60~80μm的国产磨料级碳化硅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份SiC_p/Al复合材料,采用超声清洗工艺对比研究颗粒表面吸附质对颗粒浸渗性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磨料级碳化硅颗粒表面普遍存在少量吸附质(<0.5%),吸附质以粒度更小(<5μm)的碳化硅颗粒为主,个别情况含有少量的游离碳。颗粒表面吸附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颗粒表面与熔融铝液的润湿性,并且会大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力学性能。超声清洗工艺可以有效去除碳化硅颗粒表面的吸附质,去除吸附质之后颗粒的浸渗成功率从25%提升至100%,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从320MPa提升至390MPa,弹性模量从203GPa提升至232GPa。(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汪洋[5](2019)在《碳化硅颗粒形貌及热处理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功率IGBT模块的飞速发展,使得对性能优异的基板封装材料需求越来越大。在诸多电子封装材料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因其较高的硬度、热导率和抗折强度,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密度等优异的性能,是以该基板材料具有极其重大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使用自主研发的直热法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60%volSiCp/2024Al复合材料,通过对碳化硅颗粒的形貌状态处理及复合材料的热处理来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折强度等力学和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热物理性能。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XRD)等方法来观察复合材料的组织、成分,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热物理性能进行表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碳化硅颗粒的形貌处理工艺,及形貌变化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另一方面,探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碳化硅颗粒首先经1100℃×3 h高温氧化,其次使用10%HF酸洗球磨整形工艺。对整形过程的球料比、球径比和整形时间等参数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碳化硅颗粒整形工艺:球料比为1.5:1;Si_3N_4陶瓷球球径比为1.2 mm:0.8 mm:0.5mm=2:3:5;整形时间为10 h;转速为96 r/min。经整形后的碳化硅颗粒表面尖角得到有效的钝化,颗粒变得更近球形化,其最佳颗粒圆整度达到0.825,长径比为1.306。通过直热法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的60vol%SiCp/2024Al复合材料,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经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碳化硅颗粒无团聚现象,均匀弥散的分布在铝基体上,增强相颗粒较为完整,界面较为洁净,增强相与基体结合良好,无明显的孔洞。由成分分析可知,复合材料中未发现Al_4C_3杂相生成。碳化硅颗粒经整形后较原始碳化硅颗粒所制备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相对密度高,经整形5 h、10 h、15 h处理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分别比未经整形处理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提高了2.14%、2.66%、2.68%。颗粒形貌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有显着影响,碳化硅颗粒经整形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得到有效的降低,在25℃~350℃温度区间控制在4.2×10~(-6)/K~9.8×10~(-6)/K之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大幅度的提高,较原始态提高了21.7%,达到197 W/(m·K)。同时也证明Turner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高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CTE,改良后的H-J预测模型适用于双相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SiCp/2024Al复合材料经过合适的热处理,可以提高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能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经讨论,得到最佳热处理工艺:当固溶温度为505℃、固溶时间为2 h时,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硬度达到峰值396 MPa和167 HBS;当人工时效温度为190℃、时效时间为20 h时,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硬度达到峰值425 MPa和234 HBS。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25℃~350℃温度区间控制在3.8×10~(-6)/K~9.1×10~(-6)/K之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高了20.3%和24.7%,最高达到202 W/(m?K)。通过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整体密度和硬度分布规律研究,得到复合材料各个部位的性能基本达到一致,说明复合材料在成形过程中,温度及压力分布是均匀的。同时,详细研究了6个相同条件下制备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抗折强度及热膨胀系数变化规律,研究表明,6个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性能差异较小,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进一步指出直热法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工艺参数等较为成熟、稳定,已具备复合材料试生产的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骆芳,杜琳琳,张群莉,叶琛,卢献钢[6](2019)在《激光辐照碳化硅颗粒原位生成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条件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优化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工艺及激光工艺参数,获得一种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新方法。方法利用500 W振镜式光纤激光器,在氩气的保护下,以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辐照预置在镍基板上的纳米碳化硅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所得产物的形貌、元素组成、物相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激光工艺参数对所得产物的形貌以及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激光能量密度在7.71~8.75 kJ/cm2之间时,制备出的碳化硅纳米纤维由多晶和非晶结构组成,其直径范围在5~10 nm之间;当激光能量密度为7.92~8.33 kJ/cm2时,样品中除Si C外,还有少量的C元素。结论激光辐照Ni基板上的碳化硅纳米颗粒,在优化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可以制备出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为制备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邢媛媛,吴海波,刘学建,黄政仁[7](2018)在《颗粒级配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粗细碳化硅粉体的颗粒级配实现了致密固相烧结碳化硅(S-SiC)陶瓷的增强增韧,系统研究了粗粉(~4.6μm)加入量对烧结试样的致密化、微结构与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粗粉加入量不超过75wt%时,可制备出相对密度≥98.3%的致密S-SiC陶瓷,烧结收缩率低至14.5%;引入的粗粉颗粒产生钉扎作用,显着抑制了S-SiC陶瓷中异常晶粒生长,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进而提高了S-SiC陶瓷的抗弯强度。同时,粗粉颗粒的引入导致S-SiC陶瓷的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沿晶复合断裂,使得S-SiC陶瓷的断裂韧性增强。对于粗粉引入量为65wt%的S-SiC陶瓷,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为(440±35) MPa与(4.92±0.24) MPa×m~(1/2),相比于未添加粗粉的S-SiC陶瓷,分别提升了14.0%与17.1%。(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霍石岩,解丽静,项俊锋,庞思勤[8](2018)在《碳化硅及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化硅及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的研究状况,重点关注了碳化硅超精密切削过程中的脆塑性转变以及铝基碳化硅的加工表面形成机理,对其加工过程中切削力、表面形成、刀具磨损、切屑形成等超精密加工过程中的机理以及各自超精密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及各种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全面了解碳化硅及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刘丽娜,田晓光,申勤兵[9](2018)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细化Mg-Al复合材料的晶粒,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借助SEM、拉伸等测试手段对SiC颗粒增强Mg-Al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以及力学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α-Mg、β-Mg_(17)Al_(12)和Mg_2Si叁种相组成,SiC颗粒成功添加至复合材料中。添加SiC颗粒之后,Mg-9Al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发生了明显细化,晶粒平均尺寸从158μm减小至108μm。复合材料经SiC颗粒增强后能够获得更优异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相应提升了46.4%、64.7%和82.6%。加入SiC颗粒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中出现了许多长条形的撕裂棱,局部也出现了韧窝。(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4期)
余静,牛立斌,许臻[10](2018)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AZ91D镁合金作为基体,平均粒径为50μm的Si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15vol%SiC_P/AZ91D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观察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曲线,发现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压缩温度为400℃时复合材料平均摩擦系数最小;比较2 h的AZ91D镁合金基体与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曲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合金基体提高了20%,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较合金基体降低了15%。(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4期)
碳化硅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SiC_p表面镀镍,然后采用真空热压法烧结出不同体积分数(5%~20%)的镀镍和未镀覆SiC_p增强Al2519复合材料,之后对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和热处理。SEM、XRD及布氏硬度计测试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iC_p镀镍可提高SiC_p与基体的润湿性,减少复合材料中的孔隙,提高致密度。与未镀覆SiC_p相比,镀镍SiC_p分散性变好,镍镀层与基体A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新相Al_3N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15.6%~20%、5.5%~8.42%和9.45%~40.5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化硅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谭海林,汪次荣.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崔蕊,王日初,彭超群,董翠鸽.镍包覆碳化硅颗粒增强Al2519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铝加工.2019
[3].方仁德,孔令峰.碳化硅颗粒级配对碳化硅制品烧成影响的探讨[J].佛山陶瓷.2019
[4].崔岩,项俊帆,曹雷刚,杨越,刘园.碳化硅颗粒表面吸附质对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5].汪洋.碳化硅颗粒形貌及热处理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骆芳,杜琳琳,张群莉,叶琛,卢献钢.激光辐照碳化硅颗粒原位生成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条件与特征[J].表面技术.2019
[7].邢媛媛,吴海波,刘学建,黄政仁.颗粒级配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8
[8].霍石岩,解丽静,项俊锋,庞思勤.碳化硅及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研究进展[J].工具技术.2018
[9].刘丽娜,田晓光,申勤兵.碳化硅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10].余静,牛立斌,许臻.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