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湘西各族人民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建立和建设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遗存了丰富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红色资料。这些红色历史资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源泉。研究湘鄂渝黔边区红色历史资料对利用、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湘鄂渝黔边区;红色资料;传承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中央指示,周逸群、贺龙、任弼时等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今湘鄂渝黔边区)先后建立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先后历时八年之久,在湘鄂渝黔边区这片红色沃土遗存了丰富的红色资料。至今,这些红色资料在湘鄂渝黔边区广为流传,红色资料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仍在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红色苏区儿女为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研究湘鄂渝黔边区红色资料对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87的指示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的整理
湘鄂渝黔边区民间遗存的红色资料历史久远,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地区,红色资料涵盖内容较广。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整理是整个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已掌握的红色资料,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主要可归结为红色故事、红色民族歌谣、红色宣传资料、红色民间曲艺等。
(一)红色故事
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红军和湘鄂渝黔边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在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留下了大量的生动感人并带有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这些生动传奇的革命故事构成了湘鄂渝黔边区民间鲜活的红色资料。在这些鲜活的故事中,保留了大量有关贺龙元帅的传奇故事。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贺龙元帅受党中央的派遣回到家乡湘西组织武装斗争,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到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长达八年之久。这些故事至今在湘鄂渝黔边区民间广为流传。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故事主要分为民间口述流传和民间记载流传两种方式。不论是口述故事还是民间记载故事,大致可以归为四类。第一,人物故事。有关贺龙元帅的民间口述流传故事,如:“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 “不穿皮鞋穿草鞋” “我只相信共产党” “贺龙是活龙”“贺龙烧花桥” “贺龙扔炸弹” “贺龙与稻草人”等故事。有关贺锦斋的故事,如“上马将军下马诗人”“十送红军”等。还有“独臂将军贺炳炎”、“贺氏满门英烈”等故事。第二,战斗故事。如“十万坪大捷”“桃子溪大捷”“陈家河大捷”“鸡公垭战斗”“棉花山战斗”等战斗故事。第三,红军与人民的故事。如“杨三救红军”等。第四,土家儿女参加红军的悲壮故事。如“一家八口参加红军”等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红色民族歌谣
在湘鄂渝黔边区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民族歌谣,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湘鄂渝黔边区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湘鄂渝黔边区人民不可遗忘的红色文化遗产。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迅速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约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死者大多数在中低收入国家[13-14]。每年有1 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2 100多万。癌症带来的经济影响较大且在不断加剧,2010年由癌症导致的年度经济总费用约为1.16万亿美元[15]。目前30%~50%的癌症可通过避免危险因素和落实现有循证预防策略进行预防,通过癌症早期发现和癌症患者管理可有效降低癌症负担[16-17]。如果做到早期诊断和充分治疗,许多癌症会有很高的治愈率[18-19]。
在智能环境下,制造任务分解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制造任务与制造活动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降低制造任务的复杂度、细化制造任务的内容,可以有效地与制造活动相对应并建立其对应关系,不同的任务分解粒度都将影响制造任务与制造活动的关联关系。制造任务分解后获得其子任务,各个层次制造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基本有独立型制造任务、顺序型制造任务和耦合型制造任务3种类型[20]。
(三)红色民间曲艺
第二,以榜样学习为示范。开展学习革命人物事迹、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活动。通过组织此类学习活动使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有直观的了解与认识,深刻理解党的政治主张与乡风文明建设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休戚与共的。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到乡风文明建设中。
搜集和掌握的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民间曲艺,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传颂贺龙的民间曲艺。如传唱于湖北来凤的花鼓调《桑植出贺龙》,传唱于贵州印江一带的金钱竿《后来带来红三军》,传唱于湖北松桃的快板《贺龙将军到石梁》,传唱于湖南桑植的顺口溜《贺总巧安排》等。二是传颂红军的民间曲艺。如传唱于湖南保靖、永顺一带的三棒鼓《十唱红军》《红军领导闹革命》《红军纪律好得很》等。三是数落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民间曲艺。如传唱于湖南桑植一带的三棒鼓《四恨》等。四是赞誉红军战斗的民间曲艺。如传唱于湖南永顺、湖北来凤宣恩一带的渔鼓《龙家寨打败周矮子》《打郭汝栋与陈耀汉》《安起口袋等谢斌》等。
(四)红色宣传资料
散发传单、绘制漫画、书写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传政治主张、传播革命火种、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主要宣传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党的领导人在建立和建设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这一特有的宣传形式,开展土地革命,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宣传资料。这些资料是研究湘鄂渝黔边区红色精神的重要原料。
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在创建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围剿”“肃反”扩大化教条主义错误等严重困难斗争时期,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仍然坚持革命斗争,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怀抱革命理想信念,相信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根据地建设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将根据地坚定地屹立在湘鄂渝黔边区,完成了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共有药品零售企业5230家,其中专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有35家,应配备执业药师的药品零售企业有5195 家;注册在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数为6216人,注册在专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为8人,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配备率为119.5%。5年来(2013-2017年),北京市药品零售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而执业药师配备人数呈大幅增长,配备率从2013年的63.9% 上升至2017 年的119.5%(见表4),有了显著提高。2015 年底,北京市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配备率首次突破了100%,满足了政策要求的配备执业药师人数。
二、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的精神意蕴
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虽然是土地革命时期留下来的革命文化资源,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这些红色资料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是不断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湘鄂渝黔边区红色资料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着的理想追求
湘鄂渝黔边区红色宣传资料与全国其他红色苏区宣传资料一样,它们的依附体或载体主要是湘鄂渝黔苏区红军行军战斗的建筑物和其他构筑物上,如老百姓房屋的板壁或土墙,红军行军路上的岩壁等物体,根据地所在的建筑物、临近的集市等物体。湘鄂渝黔边区现成红色宣传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如重庆酉阳南腰界的“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治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等;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等”[2]95。二是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如湖北利川县城的“取消钱粮亩捐,苛捐杂税!”“杀尽贪官污吏,穷人大翻身!”沿河县三合乡街上的“红军是替穷人找衣穿、找饭吃、找钱用的军队!”沿河县庙湾关家村的“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2]91三是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如重庆酉阳南腰界的“红军主张信教自由,保护神坛和信神者的自由!”[2]102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丰富的红色资料生动展现出了红军执着追求理想信念的壮举,如任弼时在第五次反“围剿”会议中就指出:“在党的各种会议当中,要反对一切不正确的倾向。首先是反对在敌人大举进攻前面表示张皇失措、悲观动摇、退却逃跑的右的倾向,同时对忽视敌人进攻放松艰苦战争动员的‘左’的倾向也要给以严厉批评。”[3]139有红色歌谣展示出了红军在始终坚定执着地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如《拥护苏维埃》中唱:“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指挥,最后胜利归我们!我们要坚决地拥护苏维埃政府,完成中国革命。”有继承先烈精神,坚定不移追求革命胜利,如追忆贺锦斋的资料中,“只知有党不知他,博得荣誉后代夸。为了革命拼死战,一腔热血洒泥沙”;另有文艺作品《不打胜仗不回乡》展现出红军坚定保护根据地的信念等等。通过这些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
(二)鲜明的政治意识
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资料中,有关贺龙的传说和资料都体现了贺龙的军事才能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坚定地接受党的领导意识。有资料记载贺龙对周逸群说,过去他在政治上听共产党的,军事上听唐生智的,现在他政治上军事上都听共产党的。这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把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权交给他的原因之一,由他指挥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他的部队也就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党中央也看到贺龙信任共产党的决心,忠于党的态度。
对根据地红军战士的政治意识培养,一直都是根据地紧抓的重要工作,任弼时曾批示:“应以极紧张的精神和努力,加紧部队中的政治教育。提高战士特别是新涌进的大批战士的阶级觉悟程度,坚定其胜利信心。迅速健全列宁室、十人团、政治战士等组织,特别是吸引战士中积吸分子入党,健全党的支部生活,使之成为坚强的堡垒。”[2]110
厂里正在落实公司精准培训工作要求,积极为青年人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通过导师带徒的方式,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俩人一拍即合,师徒关系就此结下。
在民间资料的记载中,红色曲艺、歌谣、标语等都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根据地鲜明的政治意识,如《红色军人歌》中唱词:“我们红色军人,阶级重任在身,从前被人蹂躏,现在觉悟革命。参加红军,武装斗争,枪口对准阶级敌人。”民间为了区别红军与敌人的政治主张的不同,诞生了诸多浅显易懂的歌谣,如《红军与白军》唱词:“白军挖尽菜心,红军帮助春耕。白军放马踏秧,红军帮助开荒。白军抢盐抢米,红军分粮分地。白军来,百姓跑。红军来,群众找。”这样的文艺作品直白浅显地表明了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而在红色歌谣《扩红谣》中就有唱:“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这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与广大民群众的利益完全一致的。
(三)艰苦的奋斗精神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持。其核心是深挖乡风文明,关键是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与科学文化素养。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促使党员群众对自身肩负的责任加深认识。时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1.2.2 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方法 应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型号:MTI-X7 PRO-2013-B(疼痛型)]进行红外热像检查,检查时要求保持密闭空间,没有明显的空气流动,温度控制在(24℃±1℃),无其他热辐射源,湿度相对恒定(40%~60%);患者提前10~15 min进入检查空间,充分显露所被检查病患部位,充分散热,保证检查部位清洁,避免碰触检查部位,减少检查时产生干扰热图影响研究结果;将患者距离红外摄像头2~3 m处,以便拍摄患者至少半身热图,拍摄时分别由前、后、双侧四个角度进行,经设备输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受检区域的热图颜色变化。
民间曲艺三棒鼓《唱贺龙》,唱到边区红军遭遇的艰苦情形:“七月秋风凉,何健派吴尚,尖兵就是严旅长,追杀共产党。桑植陈策勋,带路追红军,一带带到麻公坪,包围两三层。”还有红色歌谣《红色军人歌》中唱到红军同敌人战斗时即便装备低劣仍坚持奋战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不怕围剿勇敢前进。作战抖擞精神,精神压倒敌人,哪怕武器低劣,梭镖打倒白军。”但是在这样艰巨困难的情况下,诗人师长贺锦斋在艰苦环境下写红军坚定保持奋斗精神的诗:“故乡匪势太凶顽,害得人民苦不堪。拔苦须先除暴戾,此身誓把责承拘。”也正是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造就伟大的壮举和根据地红军在湘鄂渝黔边区的胜利。花灯词《十把扇子》就唱道:“贺龙红军有本领,打起仗来总是赢。”
拟建建筑物基坑开挖2.0~4.8 m,距离建筑物的最小距离约为30 m,西侧主要为道路,无重要建(构)筑物及大型市政管线分布,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
(四)强烈的大局意识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强烈的大局意识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也是革命年代我党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任弼时、贺龙等根据地主要领导人明大体、顾大局,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这些都充分反映在湘鄂渝黔边区的红色资料之中,如红色歌谣《服从革命命令》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开展土地革命,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如“中国红军保护苗家工农群众!九师政治部”(贵州松桃县)、“红军是扶助苗族种族解放的武装!红二军团政治部”(贵州石阡县)、“红军主张信教自由,保护神坛和信神者的自由!”(重庆酉阳县)等。湘鄂渝黔边区创建、发展的根据地,为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与其他根据地的斗争,根据地红军长期奋战在湘鄂渝黔边区,牵制了十多万敌军,每天与敌周旋,粉碎了六次敌军“围剿”,在“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红二、六军团在湘鄂渝黔边区留下了大量的抗日反蒋宣传标语,其中有“白军不要打红军,一齐起来打日本”(会同县)、“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民族利益!红四师独立营制”(湖南桑植县)、“对日宣战。 红口工团政宣” ( 湖南桑植县,“口”为原始资料), 还有歌谣《打败东洋就回乡》等。这些都体现了红军强烈的大局意识。
(五)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湘鄂渝黔边区红色资料充分体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湘鄂渝黔边区,红二、六军团留下了大量的宣扬爱国、救国主题的红色资料,这些红色资料为边区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也明确的向边区人民展示了红军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是一支热爱国家、希望拯救国家的队伍。红色资料中,如红色标语“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湖南永顺县)、“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1.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2.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3.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湖南桑植县),《骂洋人》《抗日歌》等红色歌曲。这些红色文化,至今仍然是湘鄂渝黔边区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抵御外辱等强大精神力量。
三、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思路
如何研究和落实传承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关系到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论述的有效路径,也关系到怎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传承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主要思路如下。
铜具有优良的电气特性和耐用性,常选用铜作为电缆导体的材质,在经过冷加工后,铜导体的电阻率会上升,硬度和强度增加、塑性降低。为了提高冷拉铜线的电导系数和柔软性,常使用退火的铜导体。铜导体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正常的操作范围内,电阻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如式(2) 所示[9]: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论述为指导,传承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4]11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必须建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指示基础上。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数据对2012年、2013年的图书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做了以下的对比,如表2所示,
第一,发扬好红色精神与革命传统。深入挖掘革命战争时期边区红色精神与革命传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1]97的论述,加强政府的引导与宣传工作,通过整理老红军、老同志对红色精神与革命传统的记忆,利用学习活动、宣讲会、树立榜样、节日纪念等多种方式来发扬边区的红色精神与革命传统。
第二,传承好红色文化。通过政府对边区人民学习红色文化的引导,借助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以及红色媒体宣传等新方式,强化边区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以便于边区群众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助推边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第三,保护好边区红色资料、红色遗址。通过对边区民间散遗红色资料的收集与整编,建立民间散遗红色资料数据库,保证红色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借助红色资料考证红色遗址旧貌,对红色遗址进行修复还原,还原红色遗址面貌,重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风貌,有利于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搜集和掌握的湘鄂渝黔边区民间红色民族歌谣,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歌颂共产党的民间歌谣。如流传在渝黔边区、湖南永顺一带的《土家只盼共产党》《造成共产立大功》等。二是表达拥护苏维埃政权的民间歌谣。如在湖南桑植、永定等地流传的《拥护苏维埃》《保卫苏维埃》等。三是抒发少数民族儿女参加红军的民间歌谣。如在湖南桑植、永顺流传的《马桑树儿搭灯台》《送郎当红军》等。四是歌颂红军纪律的民间歌谣。如流传在湖南桑植的《门口挂盏灯》,流传在贵州沿河、印江一带的《门口点盏灯》《红军纪律歌》等。五是盼望红军的民间歌谣。如流传湖南永定、湖北来凤一带的《早盼晚盼红军来》《红军到了我们村》等。
(二)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契机,把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
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艰苦奋斗精神一直贯穿其中。湘鄂渝黔边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苦难。当时的资料详细记载:“红二、六军团会师以后,在黔东虽得到了暂时的休整,但这里的根据地刚开辟不久,很不巩固,地瘠民穷,粮食缺乏,兵员和物资补充均有困难。”[3]51在这样的条件下,仍肩负着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与其他根据地斗争的使命。任弼时就当时的艰苦斗争情形曾详细撰文描写:“目前战争动员的第一个问题,就要在广大群众当中进行艰苦的政治动员。我们要使全体党团员个个都了解现在战争的紧张和战争动员工作的重要。”[2]162
湘鄂渝黔边区作为革命老区,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应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契机,把红色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之中。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要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
该矿体隐伏于矿区上棋盘村南约780 m,为(构造)蚀变石英脉型辉钼矿,矿体呈灰白色—褐黄色—褐红色,矿体外推长度200 m,厚度1.24 m。矿石钼品位为0.131%。
将微胶囊分为3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和硅胶放在一起,置于4、25和40 ℃的条件下避光贮藏,于0、10、20、30 d后,测定其精油残留量,观察精油的释放规律,以此可验证预期寿命的准确性。若初始精油量为Mo,精油残留量为M,产品保留率公式如下:
湘鄂渝黔边区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当地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千百年来,湘鄂渝黔边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如花灯、渔鼓、三棒鼓、花鼓调、快板、顺口溜、金钱竿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湘鄂渝黔边区各族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和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时,充分发动民间艺人,通过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文艺形式,广泛发动当地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扩大红军、巩固根据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流传于湘鄂渝黔边区的红色民间曲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非常宝贵的红色精神文化遗产。
第三,弘扬奋斗精神。湘鄂渝黔边区要充分弘扬艰苦的奋斗精神,依托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发扬老区根据地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立民志开民智,使人民群众不畏艰苦条件,发扬老区红色文化精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建设湘鄂渝黔边区特色乡风文明。
第四,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湘鄂渝黔边区依托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党员干部带动人民群众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因此,在落实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让思想道德修养、发展传统文化、公共文化建设、移风易俗行动四项工作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这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116
(三)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手段,拓展红色文化传承渠道
湘鄂渝黔边区民间散遗红色资料丰富、相对分散,并且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宣传。以目前的情况很难适应现代传播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无法满足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传承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进入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的传播力与传播作用被无限放大,各类信息被快捷、精准地传递到互联网用户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思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5]
利用互联网是创新传承湘鄂渝黔苏区红色文化的有效渠道之一。根据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特点,结合互联时代的现代传播手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建立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品牌。品牌打造与推广必须结合民间散遗的红色资料,忠于历史事实。首先,可以选取表演性强或民族特色的红色曲艺、歌谣,通过短视频APP等新技术录制传唱红色曲艺、歌谣的音频和视频;其次,可以结合民间散遗红色资料中的战斗故事、人物故事,以视频直播、动画视频等形式宣传;最后,将民间散遗资料系统地编成视频课件,推广到各大网络课堂。
第二,建设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故事与人物推广平台。建立边区红色资料的推广平台,依托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品牌效应,在平台上对边区红色故事与人物进行介绍与推广,并将这些故事与人物打造成红色IP,有利于人物与故事的推广,对于培养群众养成学习红色文化的习惯、强化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要构建边区红色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宣传微博、交流群等新媒体交流平台,适当地在特殊的节日设立话题进行讨论、学习。通过交流平台可以最直接地探讨关于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传承的问题,集中社会力量和智慧,探索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最佳传承路径。
(四)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播红色文化
建设湘鄂渝黔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新时代传承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形成与其他传承途径相互相成的红色文化传播格局。
第一,建设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由地方政府牵头,纪念馆、党史办、档案馆等职能部门合力配合,并广泛收集散遗民间红色资料,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资料。
第二,建设湘鄂渝黔边区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园,通过还原苏区人民斗争历史,再现红军战斗场面,重走红军长征路等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传承红色文化。
第三,建设湘鄂渝黔边区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研究优势,深度开发湘鄂渝黔边区红色资料,形成地方红色文化传播品牌,把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湘鄂川黔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3] 全荣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出席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OL].(2018-08-23)[2018-10-15].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c_129938245.htm.
ResearchonFolkRedMaterialintheBorderAreaofHunan,Hubei,ChongqingandGuizhou
PENG Xing-fu, LIU Hao
(College of Marxism,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perio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angxi to establish and build a rich and valuable red material in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establishing and building base area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four provinces of Hunan, Hubei, Chongqing and Guizhou. These red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a valuable source of red gene inheritance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d historical data of Hunan, Hubei, Chongqing and Guizhou border areas for the utilization,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Keywords: Hunan, Hubei, Chongqing and Guizhou border area; red material;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9)03-0005-06
收稿日期:2018-10-2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 湘鄂川黔苏区民间散遗红色资料征编与研究(XSP18YBZ080)
作者简介:彭兴富(1965—),男,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研究;刘浩(1992—),男,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贺晴】
标签:边区论文; 红色论文; 红军论文; 民间论文; 资料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湘鄂川黔苏区民间散遗红色资料征编与研究(XSP18YBZ080)论文;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