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汉语论文-马梅萍

元代汉语论文-马梅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元代,中国化,地方化

元代汉语论文文献综述

马梅萍[1](2018)在《元代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的萌芽——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的一个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就是在中国的地方化过程,是穆斯林积极主动地适应中国社会的一种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汉语文的使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地方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文章依据对宋元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物质遗存的梳理,认为使用古典汉语来阐释伊斯兰教义的汉语伊斯兰教文学,最早萌芽于元代的伊斯兰教碑刻当中。(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祖生利[2](2018)在《元代直译体文字所反映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接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及国内个案研究,以元代直译体文字作为考察对象,系统探讨了其所反映的元代蒙式汉语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指出:中介语的语音系统匹配(对应)原则同样适用于语法系统;蒙式汉语的语法匹配以语法意义和功能的相近为首要和必要条件,以语法位置相同、语音相近为优选条件;匹配的结果包括简化和缺省、填隙和移植、调节和叠加、偏误和功能扩展等。匹配机制总体上导致了中介语语法系统的大为简化,但由于匹配落空和结构投射,中介语也从母语语法中移植了一些目标语原本没有的结构特徵;有标记特徵和无标记特徵的叠加,反映了中介语的回归和目标语的并合状态,通常无标记形式是旧有的,叠加形式则是后起的;中介语中存在大量母语迁移所造成的偏误,由于错误运用匹配原则,其中某些语法成分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发生了扩展、转移或缩小。语法成分匹配的复杂性决定了确定中介语某个干扰特徵的母语来源的难度,我们通常大致可以推测该干扰特徵主要是源自母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但却很难明确其全部可能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杨绍固,白文[3](2018)在《元代色目文人与高丽—朝鲜文坛的汉语诗文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丽成为蒙元的附属后,色目文人与高丽文人在各层次都有交游。元代中后期色目文人汉语诗文的创作令高丽文人感到耳目一新,高丽文人在作品的风格和题材上进行了模仿,也开始品评色目文人的作品。元代色目文人与高丽文人的交谊是以官场为媒介、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的交流,对元丽双方的政治、文化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色目文人与高丽文人的交谊跨越了民族间的藩篱,有了追求、切磋汉文学的共同目标,客观上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域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晁瑞[4](2018)在《元代汉语“行”的语法意义及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行"来源于方位词"上",宋代已经发展出多种语法意义。元代存在蒙式汉语,《元刊杂剧叁十种》"行"出现非汉语用法。这些用法复制了蒙古语宾格、方向格、与位格、方位结构式的语法意义。明代总译保留的"行"主要见于两个语法位置:宾语以及方所名词之后,是蒙古语在汉语中尽力保留语法形态的表现。在明代语言政策引导下,蒙式汉语常用词迅速在官话领域消失。(本文来源于《文献语言学》期刊2018年01期)

娄育,叶宝奎[5](2018)在《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线索——以元代等韵文献《切韵指南》的音系探讨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等韵文献《切韵指南》(1336年)的音系,较好地记录了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痕迹与特点。文章通过将《切韵指南》音系与《洪武正韵》、《中原音韵》对比分析,认为它的音系性质当是建立在传统读书音基础之上,并且能够反映隋唐至宋元期间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发展特征的语音体系。(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蔡航[6](2017)在《元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中国历史一个特殊的时期。北方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带来了大量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交融,所以在近代汉语史上,元代汉语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本文以元代汉语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元代口语性较强且有代表性的语料作为直接文献参考:《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孝经直解》、《新校元刊杂剧叁十种》、《原本老乞大》和《元典章·刑部》,以求通过对元代文献材料的梳理,整理出元代汉语语气副词系统,分析其使用情况,进而丰富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成果。根据元代汉语的特点,我们把元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分为以下五类:确认强调类、委婉推断类、疑问反诘类、评价类和祈使类,并针对每一次类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五个次类中,确认强调类语气副词数量最多,疑问反诘类语气副词最少。元代新产生的语气副词中,委婉推断类数量最多,反诘类、祈使类数量最少。从音节数量上看,双音节语气副词已经占明显优势,且多为附加式。不少语气副词既可修饰谓词性成分,也可修饰整个句子。我们又以语气副词"好歹"为例,探讨了元代语气副词的主观化和主观性。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语气副词"好歹"从宋末元初开始出现,元末明初主观性开始不断加强,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既可表示确认强调语气,也可表示委婉推测语气,并使用至今。(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31)

高育花[7](2016)在《元代汉语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汉语中平比句和比拟句的表现形式有不少交叉、重迭之处,如"X+W+如/若/似+Y"、"X+如/似/也似+Y+W"、"X与/和/如/似/同/是/比如Y一般/般"、"X如/如同Y相似"等既可表示平比,也可表示比拟。但是,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使用频率上也有诸多不同。首先,比拟句表现形式更为丰富,除继承前代已有的表达形式外,还出现了"Y似/也似""X+如/是/似+Y也似"等新型比拟式。其次,从总体上看,元代汉语中比拟句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平比句。(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6年03期)

贾晞儒[8](2015)在《蒙古语与汉语接触过程中的“有”的消长——元代白话句末“有”字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有"的语法功能和表义特点出发,对元代白话文句末"有"和青海汉话句末"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青海汉话句末的"有",是蒙古语对于元代汉语影响在青海汉话中的"存在"。这一语言现象正好说明了"方言存古"的道理。(本文来源于《西部蒙古论坛》期刊2015年01期)

陈敏祥,杨丽英[9](2015)在《元代汉语《老乞大》的语言、词汇、语法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体系最为完善的对外汉语教材,《老乞大》是高丽后期通用的汉语会话教科书,其语言本体及教学方法与元代汉语基本相似。文章对《老乞大》的编纂年代做了进一步探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03期)

胡朝阳[10](2014)在《元代蒙古色目文人对汉语文学思想的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元代大一统的时代中,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的安定需要,兴学校,重儒学,加速了元代西域蒙古色目文人的华化过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魅力吸引了众多爱慕华学的少数民族;同时中原文化吸收容纳了众多异质文化而更具生命力。随着元代蒙古色目文人在华化的过程中对中原文化以及文学表示了深刻认同,元代蒙古色目文人对汉语文学思想的认同也随之产生。这种文学认同思想包括对文学创作观的认同、文学功能观的认同以及文学批评观的认同。在对文学创作观的认同这一节,论文主要论述了西域人琐非复初、雍古部人马祖常对中原汉语音韵的认同;答禄与权与萨都剌的“胸有成竹说”;高克恭的“浩然之气说”与“神似说”;萨都剌的“心与境会说”以及雅琥、贯云石、余阙等对复古通变观的认同。元代蒙古色目文人的复古通变观也明显受到中原汉族文学思想的熏染,以雅琥的“宗唐复古说”、余阙的“师古疑古说”、贯云石的“抽青配白论”为代表。这些文学思想都是元代蒙古色目文人对中原汉族文人文学创作观的总结与提升。在文学功能的认同观一节,论文主要论述了元代蒙古色目文人以诗纪事关注现实的文学功能倡导,其中包括不忽木、马祖常、余阙、贯云石等对“文以载道”观的认同以及众多蒙古色目文人对“泄愤着书”文学功能的认同。在元代蒙古色目文人的文学批评认同观这一节,论文主要论述了泰不华、余阙、答禄与权坚持文品与人品统一的品评标准与辛文房的作家批评论。这些蒙古色目文人在自身文学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思想都是在对汉族文学思想认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而形成的,至今都有重要的意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包容博大的民族心理。本文将进一步有条理的研究元代文学思想史上少数民族文人的文学理论。(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元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接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及国内个案研究,以元代直译体文字作为考察对象,系统探讨了其所反映的元代蒙式汉语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指出:中介语的语音系统匹配(对应)原则同样适用于语法系统;蒙式汉语的语法匹配以语法意义和功能的相近为首要和必要条件,以语法位置相同、语音相近为优选条件;匹配的结果包括简化和缺省、填隙和移植、调节和叠加、偏误和功能扩展等。匹配机制总体上导致了中介语语法系统的大为简化,但由于匹配落空和结构投射,中介语也从母语语法中移植了一些目标语原本没有的结构特徵;有标记特徵和无标记特徵的叠加,反映了中介语的回归和目标语的并合状态,通常无标记形式是旧有的,叠加形式则是后起的;中介语中存在大量母语迁移所造成的偏误,由于错误运用匹配原则,其中某些语法成分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发生了扩展、转移或缩小。语法成分匹配的复杂性决定了确定中介语某个干扰特徵的母语来源的难度,我们通常大致可以推测该干扰特徵主要是源自母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但却很难明确其全部可能的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1].马梅萍.元代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的萌芽——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的一个标志[J].宁夏社会科学.2018

[2].祖生利.元代直译体文字所反映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8

[3].杨绍固,白文.元代色目文人与高丽—朝鲜文坛的汉语诗文互动[J].西域研究.2018

[4].晁瑞.元代汉语“行”的语法意义及来源[J].文献语言学.2018

[5].娄育,叶宝奎.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线索——以元代等韵文献《切韵指南》的音系探讨为基础[J].文化学刊.2018

[6].蔡航.元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7].高育花.元代汉语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J].长江学术.2016

[8].贾晞儒.蒙古语与汉语接触过程中的“有”的消长——元代白话句末“有”字谈起[J].西部蒙古论坛.2015

[9].陈敏祥,杨丽英.元代汉语《老乞大》的语言、词汇、语法特点分析[J].兰台世界.2015

[10].胡朝阳.元代蒙古色目文人对汉语文学思想的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元代汉语论文-马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