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压论文-郭薇娜,何思远,杨森

高水压论文-郭薇娜,何思远,杨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水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热,水压,隧道建设,国际通道,隧道出口,中国铁建,超前地质预报,斜井段,至临,壁立千仞

高水压论文文献综述

郭薇娜,何思远,杨森[1](2019)在《大临铁路高水压高地热隧道建设取得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4日,中缅国际通道大理至临沧铁路素有高水压隧道、高地热隧道之称的新华隧道出口至2号斜井段正洞顺利贯通,全隧正洞掘进突破11.3公里,剩余1公里,这标志着大临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新华隧道全长12.3公里,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9-08-01)

王一鸣,皇民[2](2019)在《高水压岩溶隧道堵水限排防排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水压岩溶隧道堵水限排设计大多采用"两侧沟+中心沟"的边墙脚排水方式.结合应山岩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研究,得出边墙脚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安全系数低的结构受力特征.鉴于该特征,结合寒区隧道在仰拱下设排水沟的思路,提出"仰拱下排水"的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手段研究表明该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幅度降低,结构受力状况得以改善.仰拱下排水沟建议采用矩形截面,每50 m设置检查井.(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振峰[3](2019)在《高水压下盾尾密封油脂耐水压密封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江海盾构隧道工程呈现出“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的趋势和特点,对盾构隧道工程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未来我国将采用盾构法在深水区域挑战超高水压的越江海交通隧道,所面临的水压之高在国内外越江海盾构隧道工程中尚无先例。盾构隧道工程中水压的升高,将对盾构机自身的密封防水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盾尾密封作为其中一环,是盾构实现安全掘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目前,盾尾密封主要采用在多道盾尾刷之间填充密封油脂的方式,而油脂密封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盾尾密封能力,影响盾构掘进安全。结合这一实际工程问题,本研究以高水压下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密封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油脂耐水压密封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等方法,深入研究了盾尾密封油脂的耐水压密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自主设计研制了一套油脂耐水压密封性动态检测试验装置,可以实现0~4MPa水压范围内的稳定加压和保压,同时具备盾构掘进的动态模拟功能,可为油脂提供多种状态下的耐水压密封试验研究条件。(2)利用上述试验装置,针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盾尾密封油脂开展了多种试验条件组合下的油脂耐水压密封试验,对不同油脂的密封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定性评价,总结分析了盾尾密封油脂的密封方式和特性,同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评价盾尾密封油脂耐水压密封性能的重要指标。(3)基于多种油脂的耐水压密封试验研究结果,选择密封性能较好的盾尾密封油脂,借助油脂耐水压密封试验和流变试验等方法,研究讨论了实际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边界和温度、水环境、泥沙杂质等环境因素对盾尾密封油脂耐水压密封性能的影响。(4)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通用软件FLUENT建立了高水压下盾尾密封数值模型,结合油脂耐水压密封试验的研究结果,对盾尾密封油脂的密封方式和特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研究讨论了油脂材料粘度、油脂腔长度等因素对盾尾密封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9)

金大龙,袁大军,郑浩田,李兴高,丁菲[4](2019)在《高水压条件下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挖面稳定是越江跨海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的关键,尤其是高水压条件下,开挖卸荷导致开挖面稳定控制更加困难。以越江跨海盾构隧道为背景,研制了一套包含材料和设备的高水压泥水支护形式的开挖面稳定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高水压下开挖面坍塌失稳破坏模式和土、水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水压条件下开挖面失稳具有突发性,土体呈现由局部–整体形式急速发展破坏,极小的泥水压力变化幅度即可导致土体迅速发展为整体破坏并传至地表,失稳过程中可观测到滑移倾角减小、破坏范围扩张;②随着泥浆压力的降低,开挖面前方土压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值,开挖面失稳可以划分为微观变形、局部破坏、土拱形成、整体失稳四个阶段;③开挖面发生主动破坏时,孔隙水压会发生突然降低现象,这是由于高应力条件下密砂具有剪胀效应,从而引起负孔压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下降。这种孔压波动会对开挖面失稳带来不利影响,加速开挖面失稳进程、导致失稳区域的扩大。研究成果对越江海水下隧道工程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耿哲[5](2019)在《高水压下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结构响应特征与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盾构隧道技术的不断完善,穿江越海隧道开始大量兴建,凭借其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抵抗战争破坏强以及不影响航运等特点,日益成为地区甚至国家间的交通命脉。由于穿江越海隧道存在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单层衬砌已无法满足工程需求,双层衬砌结构开始被采用,同时隧道衬砌结构的载荷状态也更加难以判别,研究高水压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和位移响应,对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本文依托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盾构隧道工程,建立了双层衬砌的壳-连接器模型,对双层衬砌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该工程特有的高水压、大直径和上软下硬地层等工程难点,提出了与实际工况更为符合的荷载取值方法。该方法根据地层土体性质,结合开挖不均匀地层造成的影响宽度,优化了复合地层条件下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基于渗流理论对高水压条件下的水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计算水土压力的精准性。依据所得水土压力,建立了简化的盾构顶推力计算模型,推导了大直径泥水盾构顶推力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公式,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而确定了荷载取值方法的可靠性。2.对现有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方法进行深度剖析,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壳-连接器模型,该模型采用连接器单元模拟层间作用机理和管片接头,连接器单元可设置不同方向的非线性刚度和位移失效准则,大大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将典型断面的地层参数和衬砌参数赋予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施作二次衬砌前后管片衬砌受力特性和位移响应的变化情况,确定了二次衬砌对管片衬砌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准性。3.在已建立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以衬砌参与承载比、二次衬砌厚度和二次衬砌混凝土等级为单一变量,阐明了二次衬砌联合承载的必要性,验证了二次衬砌的安全储备功能,总结了衬砌参与承载比、二次衬砌厚度和二次衬砌混凝土等级对衬砌结构受力特性和位移响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并对该工程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提出了安全性评价。(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5)

张洪锋[6](2019)在《高水压下车站基坑注浆堵水及施工效果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车站基坑范围内,地质和水文条件极其复杂,砂卵石和板岩地层深厚、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高,且车站紧邻大桥,这给车站施工带来诸多难题。基于此,依托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介绍了高水压下车站周边注浆堵水关键技术,并根据监测结果验证了关键技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研究表明,针对砂卵石较厚,且地下水与水系相通的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注浆量、注浆压力进行控制,及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基坑接头易渗水处可采取钢花管注浆和双重管法旋喷桩施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雷晗[7](2019)在《高水压作用下的球墨铸铁管道弯头支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水压的作用下,球墨铸铁管道弯头处需设置支撑,一般均采用混凝土支墩的形式,尺寸非常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施工现场往往无法容纳较大尺寸的支墩。为满足现场使用条件,必须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弯头支撑。研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支墩和接头形式,保证了管道安全:通过在支墩后背底部设置底坎,可增强支墩的稳定性,减小支墩混凝土方量;通过设置拉锚式支墩或桩锚式支墩,可将弯头压力传递至锚固支墩或桩基;采用TF自锚式接口、Xanchor自锚式接口或锯齿形橡胶圈,使管节之间既能保持柔性连接,又具备刚性连接的特点,通过管道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阻力抵抗弯头处的水压外推力,避免设置支墩。(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申玉生,张静,资晓鱼,杨佳奇,曹帮俊[8](2018)在《下伏高水压溶腔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距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富水区溶腔段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热点,而下伏高水压溶腔与隧道工程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控制因素。文章基于剪切破坏理论建立对应力学简化模型,推导了下伏高水压溶腔隧道施工安全距离的解析公式。采用止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级别、围岩侧压力系数、溶腔直径、隧道埋深以及溶腔内部水压5个影响因子对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为手段,建立了下伏高水压溶腔与隧道之间的安全距离预测模型,为定量确定下伏高水压溶腔与隧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提供可靠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赵子蓬,刘国彬,白云[9](2018)在《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工程为例,在初步了解琼州海峡隧道高水压、大直径等工程难点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修正惯用法与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衬砌管片的内力与变形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拟建的盾构法隧道衬砌管片进行了初步设计,进一步对钢筋混凝土管片方案、钢管片方案与混合管片方案在受力与经济性方面进行了方案比选,给出了适用于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工程的管片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刘广超[10](2018)在《高水压大断层时效性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九里山矿16061底抽巷揭含水层穿F16-3断层情况,通过布置钻孔探测断层的位置及产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次成孔、交替注浆的方式对断层进行治理,然后采用"短注短掘、先注后掘"的方式施工巷道。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钻孔涌水量降至0.003~0.30m3/min,有效降低了巷道涌水量;含水层水压由3.5MPa降至0.6~0.8MPa之间,极大的改善了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注10m掘5m"的施工方式,未发生巷道突水事故,巷道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高水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水压岩溶隧道堵水限排设计大多采用"两侧沟+中心沟"的边墙脚排水方式.结合应山岩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研究,得出边墙脚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安全系数低的结构受力特征.鉴于该特征,结合寒区隧道在仰拱下设排水沟的思路,提出"仰拱下排水"的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手段研究表明该排水方式下仰拱衬砌水压力大幅度降低,结构受力状况得以改善.仰拱下排水沟建议采用矩形截面,每50 m设置检查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水压论文参考文献

[1].郭薇娜,何思远,杨森.大临铁路高水压高地热隧道建设取得突破[N].人民铁道.2019

[2].王一鸣,皇民.高水压岩溶隧道堵水限排防排水设计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9

[3].高振峰.高水压下盾尾密封油脂耐水压密封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金大龙,袁大军,郑浩田,李兴高,丁菲.高水压条件下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耿哲.高水压下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结构响应特征与安全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9

[6].张洪锋.高水压下车站基坑注浆堵水及施工效果评价分析[J].公路工程.2019

[7].雷晗.高水压作用下的球墨铸铁管道弯头支撑设计[J].特种结构.2019

[8].申玉生,张静,资晓鱼,杨佳奇,曹帮俊.下伏高水压溶腔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距离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9].赵子蓬,刘国彬,白云.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18

[10].刘广超.高水压大断层时效性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8

标签:;  ;  ;  ;  ;  ;  ;  ;  ;  ;  

高水压论文-郭薇娜,何思远,杨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