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从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芽孢八叠球菌属菌株Sporosarcina saromensis M52在含不同浓度六价铬[Cr(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定位Cr(Ⅵ)还原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Cr(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52菌株的种子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0~600mg·L-1)Cr(Ⅵ)LB培养基中,培养0~48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600nm处M52菌液的吸光度(A)值,观察M52菌株在含0、50、100、200、400和600mg·L-1Cr(Ⅵ)的L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将M52菌液超声破碎前、破碎后后离心所得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与对照组M52菌液在37℃、pH 7.5条件下培养0、12、24和48h,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溶液中Cr(Ⅵ)的浓度,计算各时间点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中Cr(Ⅵ)的还原率。在L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 mmol·L-1的Mn2+、Fe2+和Cu2+,1 mmol·L-1SDS、1%Triton X-100和吐温80作为处理组,以未作处理的L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组,将种子液以4%浓度接种于处理组和对照组,计算M52菌株在0、6、12、24、36和48h对Cr(Ⅵ)的还原率,分析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处理组中M52菌株对Cr(Ⅵ)还原率的变化。结果:当Cr(Ⅵ)浓度低于100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加快;当100mg·L-1≤Cr(Ⅵ)浓度<600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受到抑制;当Cr(Ⅵ)浓度高于600mg·L-1时,M52菌株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组比较,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在细胞内外均升高(P<0.05),胞内Cr(Ⅵ)的还原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Cu2+和Fe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升高(P<0.05),且Cu2+>Fe2+,Mn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分子物质SDS、Triton X-100和吐温80存在时,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且SDS>Triton X-100>吐温80。结论:低浓度Cr(Ⅵ)可以促进M52菌株生长,高浓度Cr(Ⅵ)则会抑制菌株生长,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主要发生在胞内,Cu2+和Fe2+可促进M52菌株还原Cr(Ⅵ),吐温80、Triton X-100和SDS可抑制M52菌株还原Cr(Ⅵ)。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郭东北,唐晨,张敏,范春,岳紫钰,李佳瑶,陈群,赵苒
关键词: 芽孢八叠球菌,六价铬,还原酶,小分子物质,金属离子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厦门大学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课题(81673129),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课题(JAT160001),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课题(2016Y0070)
分类号: X55;X17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5
页码: 1003-100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53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分子物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3)
- [2].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对天然橡胶动态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4(07)
- [3].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 2009(05)
- [4].煤中小分子物质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化工 2017(05)
- [5].煤中小分子物质对煤结构性质影响的研究[J]. 山西化工 2017(05)
- [6].小分子物质与适配体的相互作用规律[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8)
- [7].CAS REGISTRY~(SM)已收录逾7500万种小分子物质[J]. 上海化工 2014(02)
- [8].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用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型整体柱[J]. 色谱 2010(02)
- [9].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抗乙肝病毒效果筛选[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23)
- [10].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分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5)
- [11].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不同产地藜麦中脂肪酸及小分子物质组成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08)
- [12].眼科手术用硅油中五种小分子物质残留量的测试[J]. 中国药事 2015(08)
- [13].小分子物质的非竞争免疫分析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4(15)
- [14].小分子物质对维持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的调控作用[J]. 生命科学 2009(01)
- [15].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小分子物质清除的比较和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5)
- [16].流式微球技术在小分子物质高通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8)
- [17].漆酶催化不同小分子物质改善纤维性能[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1(04)
- [18].紫外线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渗透压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4)
- [19].食补不会立竿见影[J]. 开心老年 2013(01)
- [20].小分子物质M对聚丙烯腈溶液性质和膜结构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6)
- [21].延缓衰老相关的小分子物质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0(09)
- [22].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的检测[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0(05)
- [23].广西牡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4)
- [24].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肾衰竭患者血清中致病大小分子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17(03)
- [25].被神化的酵素[J]. 食品与健康 2014(11)
- [26].营养不良大鼠血浆小分子物质代谢组学的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8(05)
- [27].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区段鹿茸差异代谢分子物质[J]. 中草药 2019(20)
- [28].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库仑电极)阵列检测海水处理对菊芋幼苗体内氯原酸及小分子物质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01)
- [29].生物学中的“方向”[J]. 第二课堂(高中版) 2008(04)
- [30].例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核心概念[J]. 中学生物学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