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道,思想,太守,故国,德性,进士,天人。
佛道思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贾玉荣[1](2019)在《佛道思想与苏轼诗词的超旷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诗词以其豪迈、超脱、旷达的风格,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刘熙载说:"东坡诗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叶燮评苏诗说:"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化。"这种风格的形成,有其思想根源。刘熙(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晓民[2](2019)在《王阳明“良知说”对儒佛道叁教思想的会通》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在提出"良知"概念后,开始关注"万物一体之仁",他基于儒家一贯的存有论传统建构"天人合一"的良知说。王阳明认为天地以仁心生物,人与万物一体。良知即天理,是得之于天而在于人的生生之仁德。须存天理而灭"人欲",致吾心之良知,顺应良知之自然面目而不自私用智,挺立良知的绝对性。王阳明以儒家为本位,以良知为载体,借鉴佛道的心性论和自然工夫论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儒佛道叁教合一的心学体系。儒家生生不息的仁爱精神成为良知理念的核心价值,禅宗心性理合一的心性论、禅宗和道家顺任自然天性的工夫论,帮助王阳明凸显了良知的绝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丽莎[3](2018)在《卫宗武诗文中的佛道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卫宗武都以宋末元初隐逸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各类文献和学术研究中,但事实上其《秋声集》中有不少涉及佛道思想的诗文。在佛教方面,卫宗武有着对佛教之"悟"的参透和"超尘出世"思想的追随;对于道家方面,提出了"儒道皆同"的观点,并对道教的神仙方术有所倾慕,还有着慕仙情怀。卫宗武以儒者身份对佛道思想的关照,最终使得他只能是对佛道的思想仰慕,而无法深入其中乃至皈依或入道。(本文来源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田艺[4](2018)在《张九钺《六如亭》传奇中的佛道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若梦的传奇,即是"情生文,文生情,伤心人别有怀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参偈者作如是观。将佛道思想融入戏曲作品中为其增添了别样的意味,揭示了"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是为六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7期)
袁光仪[5](2018)在《晚明儒者融会佛道二家的学术范例——论焦竑兼摄耿定向与李贽之学的思想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竑融会叁教的思想本已为世所知,本文则从焦竑兼摄其师友耿定向与李贽学术之长的思想特色再加申发。耿、李之间曾有长年论战,但二人学术实乃相反相成,本文分析耿、李二人在焦竑生命学术中各自代表的意义,并就二人学术偏重之两端,如下学与上达、自律与自由,考察焦竑涵融兼括之思想内涵。叁人之学术皆以儒者德性为独尊,然又给予佛道及其他各种知识学问平等的地位,其"尊德性"与"道问学"乃能一以贯之,值得后世加以发扬。(本文来源于《诸子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孙立婷[6](2018)在《佛道思想影响下的飞天、飞仙及天人图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飞天与飞仙本是印度佛教和中国本土道教两大思想体系下的产物。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为了获取国人的心理认同,促进其传播发展,曾一度依附本土道教,致使仙、佛无本质区别。本文选取了飞天、飞仙两大题材,结合佛、道思想主要探讨了二者在图像上融合为天人的这一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9期)
吴成田[7](2018)在《论唐传奇《杜子春》对佛道思想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种宗教并存,文人创作多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作品反映出的宗教思想也很复杂。佛教和道教作为唐代宗教的主流,是影响小说创作的两大动力,唐传奇《杜(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03期)
李超[8](2017)在《仕宦、生活与佛道:史浩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史浩在公开言论中,处处体现对儒学本位的坚持,但言行之间存在着不小差距。他对佛家止杀之戒终身奉行,影响到了其具体政治行为。对道家知足观念的践履,让他在孝宗朝严苛的政治环境中得以进退裕如,保全令名。而佛道思想中"息兵爱民"的主张,不仅成为南宋君主对金主和的理据之一,也构成了史浩力主和议的思想来源。(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王一迪,赵鸿迪[9](2017)在《从《卧虎藏龙》看武侠电影的儒佛道思想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影星主演的武侠电影。影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爱情、侠义、责任、背叛等诸多要素,全面立体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江湖场景。影片极具中国色彩、中国魅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颇具东方韵味。同时影片的动作场景视觉效果极佳:流畅的动作、朦胧的氛围、多变的兵器,都向观众传递出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在其中也传达出了中国特有的儒佛道思想融合。(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7年06期)
金若星[10](2017)在《儒家“天命论”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佛、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的伦理思想呈现儒、道、佛,叁足鼎立,相互吸收相互批判。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政策开放,许多外国人在唐朝居住并传播其本国的思想。后期在战争的也有俘虏被安置在川、滇一带。他们有的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立业,受当地的伦理思想的影响,也有一些如李彦升通过考试在朝廷当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5期)
佛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阳明在提出"良知"概念后,开始关注"万物一体之仁",他基于儒家一贯的存有论传统建构"天人合一"的良知说。王阳明认为天地以仁心生物,人与万物一体。良知即天理,是得之于天而在于人的生生之仁德。须存天理而灭"人欲",致吾心之良知,顺应良知之自然面目而不自私用智,挺立良知的绝对性。王阳明以儒家为本位,以良知为载体,借鉴佛道的心性论和自然工夫论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儒佛道叁教合一的心学体系。儒家生生不息的仁爱精神成为良知理念的核心价值,禅宗心性理合一的心性论、禅宗和道家顺任自然天性的工夫论,帮助王阳明凸显了良知的绝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道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贾玉荣.佛道思想与苏轼诗词的超旷风格[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
[2].刘晓民.王阳明“良知说”对儒佛道叁教思想的会通[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3].刘丽莎.卫宗武诗文中的佛道思想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4].田艺.张九钺《六如亭》传奇中的佛道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8
[5].袁光仪.晚明儒者融会佛道二家的学术范例——论焦竑兼摄耿定向与李贽之学的思想特色[J].诸子学刊.2018
[6].孙立婷.佛道思想影响下的飞天、飞仙及天人图像初探[J].大众文艺.2018
[7].吴成田.论唐传奇《杜子春》对佛道思想的接受[J].牡丹.2018
[8].李超.仕宦、生活与佛道:史浩思想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
[9].王一迪,赵鸿迪.从《卧虎藏龙》看武侠电影的儒佛道思想融合[J].电视指南.2017
[10].金若星.儒家“天命论”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佛、道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