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包括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大盖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上表面与电池大盖的上表面平齐;环形凸缘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台阶状,环形凸缘的底部有横筋和纵筋;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外侧壁上、环形凸缘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环形斜坡、下平面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内凹槽;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环形斜坡、下平面设有一个第二环形内凹槽;第一环形防爬酸环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外表面设有滚花;环形凸缘外侧面与电池大盖型腔内侧壁吻合。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封堵酸液、防止渗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大盖(2)的环形凸缘(3),所述环形凸缘(3)上表面与电池大盖(2)的上表面平齐;环形凸缘(3)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台阶状,环形凸缘(3)的底部有横筋和纵筋;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上、环形凸缘(3)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环形斜坡(4)、下平面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内凹槽(6);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环形斜坡(8)、下平面设有一个第二环形内凹槽(9);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外表面设有滚花(10);所述环形凸缘(3)外侧面与电池大盖(2)型腔内侧壁吻合。
设计方案
1.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大盖(2)的环形凸缘(3),所述环形凸缘(3)上表面与电池大盖(2)的上表面平齐;环形凸缘(3)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台阶状,环形凸缘(3)的底部有横筋和纵筋;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上、环形凸缘(3)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环形斜坡(4)、下平面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内凹槽(6);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环形斜坡(8)、下平面设有一个第二环形内凹槽(9);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外表面设有滚花(10);所述环形凸缘(3)外侧面与电池大盖(2)型腔内侧壁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数量为2个,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数量为1个,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厚度均在1.5mm以上,且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厚度比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大1.2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花(10)为十字交叉状,方格尺寸约0.25*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斜坡(4)、第二环形斜坡(8)的倾斜度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内凹槽(6)宽0.4mm,深度0.4mm;所述第二环形内凹槽(9)宽1.1mm,深度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型爬酸铅圈(1)上端横截面的直径小于下端横截面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厚度与两个相邻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之间间距比例为3: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
背景技术
铅端子爬酸在蓄电池行业是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蓄电池生产厂家都存在一些此问题。由于常温铅圈在塑料模具中被高温塑料包裹成型后,铅圈向内收缩,塑料向外收缩,造成金属和塑料间形成微小的缝隙,酸液经过长时间浸透,慢慢的自缝隙处渗出电池上盖,腐蚀端子以及连接端子的接线柱,使得电池连接接触不良,并间接影响车辆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防爬酸端子,可有效封堵酸液、防止渗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大盖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上表面与电池大盖的上表面平齐;环形凸缘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台阶状,环形凸缘的底部有横筋和纵筋;圆筒型防爬酸铅圈外侧壁上、环形凸缘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第二环形防爬酸环,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环形斜坡、下平面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内凹槽;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环形斜坡、下平面设有一个第二环形内凹槽;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外表面设有滚花;所述环形凸缘外侧面与电池大盖型腔内侧壁吻合。
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的数量为2个,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数量为1个,第一环形防爬酸环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厚度均在1.5mm以上,且第二环形防爬酸环的厚度比第一环形防爬酸环大1.2mm以上。
所述滚花为十字交叉状,方格尺寸约0.25*0.25mm。
第一环形斜坡、第二环形斜坡的倾斜度为15°。
所述第一环形内凹槽宽0.4mm,深度0.4mm;所述第二环形内凹槽宽1.1mm,深度1.1mm。
所述圆筒型爬酸铅圈上端横截面的直径小于下端横截面的直径。
所述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的厚度与两个相邻第一环形防爬酸环之间间距比例为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第二环形防爬酸环上平面为斜坡面,可增加电解液攀爬难度,便于酸液自由下落;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第二环形防爬酸环下平面设有环形内凹槽,从而延长端子与塑胶件结合路径,增加电解液攀爬的阻力,有效防止酸液向上渗漏;第一环形防爬酸环、第二环形防爬酸环外表面有过渡滚花,十字交叉,方格尺寸约0.25*0.25mm。此结构可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阻碍电解液液面的攀爬;同时增加了铅圈与塑料盖体之间结合面积及紧密度,延长了电解液的爬酸路径,增加了电解液爬出阻力,起到显著的防止爬酸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筒型防爬酸铅圈,2、电池大盖,3、环形凸缘,4、第一环形斜坡,5、第一环形防爬酸环,6、第一环形内凹槽,7、第二环形防爬酸环,8、第二环形斜坡,9、第二环形内凹槽,10、滚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圆筒型爬酸铅圈1上端横截面的直径小于下端横截面的直径。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大盖2的环形凸缘3。环形凸缘3上表面与电池大盖2的上表面平齐。环形凸缘3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台阶状,环形凸缘3的底部有横筋和纵筋。圆筒型防爬酸铅圈1外侧壁上、环形凸缘3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2个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1个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环形凸缘3外侧面与电池大盖2型腔内侧壁吻合。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厚度与两个相邻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之间间距比例为3:2。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环形斜坡4、下平面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内凹槽6。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上平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环形斜坡8、下平面设有一个第二环形内凹槽9。第一环形斜坡4、第二环形斜坡8的倾斜度为15°。第一环形内凹槽6宽0.4mm,深度0.4mm。第二环形内凹槽9宽1.1mm,深度1.1mm。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封堵酸液,显著防止爬酸。本实用新型防爬酸铅圈注塑电池大盖时,按照正常工艺进行生产,节省不必要的材料及人工成本,优化工序,铅圈生产自动码盘,提升电池生产效率。
图2中,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外表面设有滚花10。滚花10为十字交叉状,方格尺寸约0.25*0.25mm。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与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厚度均在1.5mm以上,且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厚度比第一环形防爬酸环5大1.2mm以上,确保第二环形防爬酸环7的强度满足端子扭力的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442.1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266487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H01M 2/30
专利分类号:H01M2/30;H01M2/32;H01M10/12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深圳大道6号
发明人:聂文佳;王慧星;王涛;周定文;徐建刚;夏诗忠
第一发明人:聂文佳
当前权利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静月
代理机构:42218
代理机构编号: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