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流伺服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流电机,变换器,模糊,永磁,光电,功率,电子束。
直流伺服驱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新华,黄建,张兆凯,王浩明,王京伟[1](2017)在《高功率密度直流无刷电动伺服系统驱动与吸收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密度直流无刷电动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与控制系统结构、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和吸收电路设计密切相关。IGBT因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热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高功率密度电动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可靠的驱动电路和吸收电路设计是高压功率开关器件能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研究了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IGBT的驱动电路、吸收保护电路结构及优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各保护参数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功率器件驱动保护电路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7年01期)
杨明辉,孙猛猛,张玉炳,万林[2](2015)在《BTN7960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STM3F103C8T6和BTN7960的一种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板的设计,该驱动板适用于各类数字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驱动。(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18期)
吴昊,李清,田胜利,周海平[3](2014)在《基于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叁余度机电伺服机构建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应用于运载火箭上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机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出一套基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叁余度机电伺服机构,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研究。设计叁选二多数表决的控制策略,对输入和反馈信号进行表决;设置故障检测和隔离,检测电机相电流并进行逻辑判断,将故障通道隔离。研究表明,采用叁冗余设计使伺服机构在一度故障时能够隔离故障通道,保证伺服机构正常工作,提高了伺服机构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4年11期)
段正忠[4](2013)在《直流电机伺服驱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伺服驱动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电机静、动态特性,稳定性能及控制精度,使得伺服驱动技术成为今年电机控制技术的热点。但传统伺服驱动技术参数整定困难、系统数学建模复杂、适应性弱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文提出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自适应直流电机伺服驱动系统,并通过Matlab建立于模糊自适应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对比传统PI控制器与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对输入信号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3年21期)
廖明栋,范缜煜,董福庆[5](2013)在《基于DSP的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直流伺服电机的功率驱动电路。电路设计是基于实际工作系统下的舵机驱动电路总体设计,分别对该驱动电路中光电隔离电路、电机驱动电路、H桥逆变电路及过流保护电路模块进行分析、设计,对整体电路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经试验证明,该设计可满足舵机设计要求,能在航空系统稳定、可靠工作。(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陶垠波[6](2013)在《42V智能功率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芯片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功率集成电路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了将功率传输与信息控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内的目的,它的出现使功率传输处理系统日趋智能化与小型化。作为智能功率集成电路的一种典型应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航空航天与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现智能功率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单片集成极具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80V BCD工艺平台设计了一款42V智能功率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芯片。该芯片具有11V到35V输入电压范围,连续电流能力达到2A,集成功率LDMOS、控制电路、功率管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单片功率系统,具备过温、过流、欠压、死区设置等自动保护功能及电流采样功能。文中首先基于直流电机PWM控制原理与驱动方式,确定了芯片H桥构架和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对本芯片设计中关键部分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针对本项目第一次流片测试结果,对性能欠佳具有欠压封锁功能的电压基准电路、弛张振荡器电路和电荷泵电路进行了分析优化,并就原电路固有缺陷提出了新的具有迟滞功能高性能的欠压封锁电路和具有较强电源抑制能力频率稳定的单比较器脉冲电流重置型振荡器电路结构,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在完成子电路分析设计后,利用EDA软件对整体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以确保电路指标达到设计的要求。接着论述了芯片的版图设计,其中着重描述了本次版图设计过程中的器件寄生效应和芯片模块布局布线等方面的考虑与设计思路。最后给出了芯片的封装与测试结果,同时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了现存电荷泵电路的改进方案。本文涉及电路分析设计、仿真与验证、芯片版图绘制、流片后的封装与测试一系列芯片的研发设计过程,通过电路理论分析、EDA软件仿真与芯片流片后的测试验证了芯片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4-01)
陈玄[7](2012)在《无刷直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全数字直流伺服驱动系统的理论研究,进行控制策略的分析与应用,实现系统的高响应和高精度。首先从永磁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出发,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考虑各种干扰及参数变化,把相应的控制策略运用到电机控制,了解伺服驱动的内在结构,研究最佳控制策略,使系统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研究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编写了PID改进算法,优化了对转速的稳定、精确控制。用matlab软件建立伺服系统模型,并仿真PID改进算法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伺服控制》期刊2012年05期)
陈玄[8](2012)在《无刷直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全数字直流伺服驱动系统的理论研究,进行控制策略的分析与应用,实现系统的高响应和高精度。首先从永磁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出发,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考虑各种干扰及参数变化,把相应的控制策略运用到电机控制,了解伺服驱动的内在结构,研究最佳控制策略,使系统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研究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编写了PID改进算法,优化了对转速的稳定、精确控制。用MATLAB软件建立伺服系统模型,并仿真PID改进算法对电机转速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2年04期)
毛琨,王志强,刘刚[9](2012)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压力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螺旋压力机转动惯量大、启动-制动频繁的特点和转矩的高动态控制问题,分析了压力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压力机伺服控制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电机-负载模型,设计了基于前馈和PID闭环的控制器,其中PID作为基本的控制器,主要实现系统校正和抗干扰的功能,前馈回路提供系统所需的主要增益,在不影响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缩短指令响应时间,同时采用基于Buck降压斩波变换器的PAM调速方式来抑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实验与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2年02期)
夏筱筠,胡志阳,霍淑兰,刘月和[10](2011)在《电子束焊直流伺服驱动装置的更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电子束焊直流伺服驱动装置的更新设计,替代了原先使用的同类设备。该驱动装置在AC40V~AC150V较宽范围电压条件下,均能正常运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该驱动装置输入输出的开关量接口均采用了光电隔离技术,为直流伺服驱动装置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直流伺服驱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基于STM3F103C8T6和BTN7960的一种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板的设计,该驱动板适用于各类数字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驱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流伺服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华,黄建,张兆凯,王浩明,王京伟.高功率密度直流无刷电动伺服系统驱动与吸收电路研究[J].微电机.2017
[2].杨明辉,孙猛猛,张玉炳,万林.BTN7960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板的设计[J].科技展望.2015
[3].吴昊,李清,田胜利,周海平.基于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叁余度机电伺服机构建模仿真[J].微电机.2014
[4].段正忠.直流电机伺服驱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
[5].廖明栋,范缜煜,董福庆.基于DSP的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研究与分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
[6].陶垠波.42V智能功率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芯片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陈玄.无刷直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J].伺服控制.2012
[8].陈玄.无刷直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12
[9].毛琨,王志强,刘刚.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压力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J].微电机.2012
[10].夏筱筠,胡志阳,霍淑兰,刘月和.电子束焊直流伺服驱动装置的更新设计与实现[J].中国设备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