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致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离法,氯乙烯,乙烯,共聚物,多孔,甲基丙烯酸,聚丙烯。
热致相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郑秋光,刘海亮,肖长发[1](2019)在《热致相分离法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膜的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的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同时膜上表面孔隙率降低,粗糙度增大. L-L分相时间和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导致膜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大.聚合物含量的增加使膜上表面接触角、断裂强度及蛋白截留率增加,但膜的平均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30%时,所得膜通透性较优,断裂强度可达7.5MPa.(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秋光[2](2019)在《热致相分离法P(VDC-co-VC)共聚物多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技术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膜分离技术发展,对于分离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具有良好的高强韧性、化学稳定性、阻燃、疏水、耐酸碱以及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对于其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鲜有报导。本文以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首次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成功制备了 P(VDC-co-VC)多孔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断裂强度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横截面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膜上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膜断裂强度不断增大,而膜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则不断降低,结晶度出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牛血清蛋白截留率与膜抗污染性能提高。当聚合物浓度为30wt.%时,所得膜通透性能较优。以二苯甲酮(DPK)和DMP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的P(VDC-co-VC)多孔膜。以热力学相图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成膜体系的膜结构成形机理;通过形貌观察,孔隙率、水接触角、断裂强度以及渗透截留性能等测试,研究了混合稀释剂组成对所得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膜应用于减压膜蒸馏脱盐测试。结果表明,随混合稀释剂中DPK含量增加,成膜体系相分离过程由L-L分相为主逐渐转变为固-液(S-L)分相为主,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逐渐转变为花苞状结构,最后变为尺寸较大的球状堆砌结构,结晶度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孔径不断增大,孔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断裂强度下降;混合稀释剂所得P(VDC-co-VC)膜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均大于单一稀释剂DMP所得膜。当DPK含量为1 5wt.%时,膜蛋白抗污染性能最好,综合性能较优,膜蒸馏脱盐率达99.99%,渗透通量为1 8.4L/(m2.h)。(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18)
[3](2018)在《一种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等水溶性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等良溶剂,通过调节稀释剂和良溶剂的比例来调整混合稀释剂的溶度参数,使聚乙烯醇和聚偏氟乙烯在140℃温度下形成均匀溶液,并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王芳,王娟,赵雅静,程兰,李庆广[4](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来提高聚丙烯(iPP)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并获得了不同PMMA浓度下的改性膜.利用FTIR、XPS、SEM及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表征了iPP膜的组成、结构以及亲水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MMA的添加提高了膜的亲水性、水通量;当PMMA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接触角从125°降到67°,平均孔径从0.17μm增加到0.30μm,水通量为1 256L/(m2·h),相比于纯膜提高了167%.(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金宇涛[5](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亲水化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率、低能耗、易于控制、过程简单等优势,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聚偏氟乙烯(P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具有热稳定性优异、机械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优良、耐辐照性较强等优点,已经成为重要的制膜材料之一。相比于 NIPS(Nnsolvent-induced phase separation)法,TIP S(T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法的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制备的PVDF膜有较高的孔隙率以及机械强度。本文选用包括二苯甲酮(DPK)、碳酸二苯酯(DPC)、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在内的9种物质作为稀释剂制备PVDF膜,并通过 Hansen 溶度参数、RED(Relative energy distance)值等来分析制得的PVDF微孔膜的结构以及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分离过程。RED值越小,说明PVDF与稀释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在降温过程中体系易于发生S-L相分离过程,微孔膜的内部趋向于球粒堆积的结构。若RED值稍高,体系相容性稍差,相分离过程由S-L相分离向L-L相分离转变,内部呈现双连续结构。在PVDF/DPK体系中引入与PVDF不相容、与DPK相互作用较强的第二稀释剂AA(Alkyl alcohol),使得体系在降温过程中由于第二稀释剂从铸膜液中的分离而发生L-L相分离过程,有效的扩宽了体系的L-L相分离区域。在一定的聚合物浓度(25wt%)条件下,通过调节二组分稀释剂的比例可以实现膜结构从球粒堆积结构到双连续结构,再到胞孔结构的转化。由于PVDF本身有较强的疏水性,易造成膜污染,所以采用一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A对其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对热性质、结构形貌、亲水性等进行表征评价确定了最佳的共混比例为10wt%。以此共混比进行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改性后膜纯水通量上升90.6%而蛋白质吸附量下降40.2%,并且改性膜的亲水性有优良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0)
郭光彩,何春菊[6](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防水透气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大豆油和液体石蜡作为混合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丙烯(PP)防水透气微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水通量测试、气体通量测试等手段对膜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向豆油里添加液体石蜡,能有效增大膜孔隙率,同时膜的防水透气性能也有很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8年02期)
陈功,何忠臣,任红擎,徐建军,刘鹏清[7](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醚醚酮中空纤维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条件可以控制中空纤维膜的中空度、壁厚等结构;PEI含量高,空气层高度低,拉伸比大时纤维中空度高,壁厚小;拉伸比和空气层高度对膜孔径的影响并不大,而PEI的含量是影响膜孔径的最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孔径从6.1 nm提升到6.9 nm;PEEK与PEI两者相容性好,形成双连续的海绵状孔结构;力学性能表明,PEI含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膜强度从0.396 c N/dtex降低到0.267c N/dtex。(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刘海亮,王世乾,肖长发,刘振[8](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制备及微结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和己二酸二辛酯(DOA)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膜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膜热力学性能,并对其渗透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稀释剂配比与聚合物浓度对PVDF平板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DBP/DOA体系成膜过程以S-L分相为主,呈典型的球晶结构。随PVDF浓度和混合稀释剂中DOA比例增加,膜横截面球晶结构尺寸及球晶结构晶粒间空隙均变小,同时膜表面孔隙率减小,致密度增加。此外,混合稀释剂中DOA比例增加,能够改善膜的力学性能,但会减小膜的纯水通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江纬[9](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TIPS)UHMWPE锂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体树脂、聚丁烯(PB)为稀释剂,利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UHMWPE锂电池隔膜。首先通过FTIR-ATR、MFR、动态流变、DSC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液体石蜡(LP)和PB、UHMWPE分子量大小及浓度对UHMWPE/稀释剂体系TIPS过程中流变性能和相分离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了UHMWPE/稀释剂体系的配方,并利用共混改性和TIPS法制备出经云母(Mica)改性的UHMWPE锂电池隔膜,初步探讨了Mica添加量对隔膜微观形貌结构、透气性、热收缩性及电化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MWPE/LP和UHMWPE/PB的MFR突变浓度均在20 wt%左右,结晶速率的交叉浓度分别为25 wt%和30 wt%,UHMWPE/PB体系更加适合TIPS过程;UHMWPE/LP和UHMWPE/PB体系在TIPS过程中的相分离机制属于由UHMWPE结晶而引起的固-液相分离(SLPS),UHMWPE/PB(20 wt%:80wt%)体系具有最佳的相分离速率和流变性能;UHMWPE隔膜中Mica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升其热稳定性,但降低了电化学性能。在0.2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的测试中,纯UHMWPE隔膜在前十圈循环内的放电比容量为153.7 mAh/g高于商用PE隔膜(144 mAh/g),其余改性隔膜的放电比容量均低于商用隔膜,并且随着Mic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综合考虑隔膜的热收缩率和电化学性能,Mica的添加量不超过1wt%时能够在不影响改性其隔膜电化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张龙飞[10](2018)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AN基共聚物微孔膜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腈(PAN)膜材料由于其优越的耐溶剂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亲和性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被运用于油水分离、重金属吸附、染料脱除等各个领域。但PAN结构特殊,常用的PAN基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多为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NIPS法制备PAN微孔膜需要大量的极性溶剂,造成溶剂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与NIPS法相比,热致相分离(TIPS)法成膜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少,制备出的微孔膜具有更好的孔结构和力学性能。为了提高PAN基膜材料的应用性,本论文以可熔融AN-MA共聚物及其不同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基体,采用TIPS法制备了水解AN-MA共聚物微孔膜(H-P(AN-MA))。研究了不同的碱类、水解时间和温度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水解温度的提高,膜的纯水通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水解温度为30℃时,膜的纯水通量达到了最高值6712.7 L/m2h,相较未经水解的原膜提高了 24.7%。当以1 wt%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添加剂时,膜表面孔结构连通性提高,纯水通量显着提高。当水解温度为70℃时,以1 wt%SDS为添加剂的膜纯水通量较未加入SDS的原膜提高了 2.3倍。当以2 wt%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H2)为添加剂时,膜的断裂强度达到了4.55 MPa,相较原膜提高了 44%。以 1 wt%的 SDS 和 0.5%的 MWCNTs-NH2为复配添加剂时,膜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从31.2%提高到了 40.9%,孔隙率增加至72.1%。(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20)
热致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膜分离技术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膜分离技术发展,对于分离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具有良好的高强韧性、化学稳定性、阻燃、疏水、耐酸碱以及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对于其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鲜有报导。本文以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首次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成功制备了 P(VDC-co-VC)多孔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断裂强度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横截面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膜上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膜断裂强度不断增大,而膜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则不断降低,结晶度出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牛血清蛋白截留率与膜抗污染性能提高。当聚合物浓度为30wt.%时,所得膜通透性能较优。以二苯甲酮(DPK)和DMP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的P(VDC-co-VC)多孔膜。以热力学相图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成膜体系的膜结构成形机理;通过形貌观察,孔隙率、水接触角、断裂强度以及渗透截留性能等测试,研究了混合稀释剂组成对所得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膜应用于减压膜蒸馏脱盐测试。结果表明,随混合稀释剂中DPK含量增加,成膜体系相分离过程由L-L分相为主逐渐转变为固-液(S-L)分相为主,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逐渐转变为花苞状结构,最后变为尺寸较大的球状堆砌结构,结晶度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孔径不断增大,孔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断裂强度下降;混合稀释剂所得P(VDC-co-VC)膜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均大于单一稀释剂DMP所得膜。当DPK含量为1 5wt.%时,膜蛋白抗污染性能最好,综合性能较优,膜蒸馏脱盐率达99.99%,渗透通量为1 8.4L/(m2.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致相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郑秋光,刘海亮,肖长发.热致相分离法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郑秋光.热致相分离法P(VDC-co-VC)共聚物多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3]..一种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8
[4].王芳,王娟,赵雅静,程兰,李庆广.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J].膜科学与技术.2018
[5].金宇涛.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亲水化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郭光彩,何春菊.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防水透气膜[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8
[7].陈功,何忠臣,任红擎,徐建军,刘鹏清.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醚醚酮中空纤维膜[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8].刘海亮,王世乾,肖长发,刘振.热致相分离法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制备及微结构调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江纬.热致相分离法(TIPS)UHMWPE锂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改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8
[10].张龙飞.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AN基共聚物微孔膜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