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春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人物,生存困境,乡土传承
黄春明论文文献综述
廖梅[1](2019)在《浅谈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春明的笔下,有一群处在乡村与城镇交叉口的"小人物"。他们带有社会变迁中人与人、人与土地、人与土地上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易碎的敏感性。黄春明将这些关系的敏感性勾勒出了激烈动荡变化中的广阔社会人生,用带有忧郁、阴暗、彷徨、绝望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农村与处于激烈动荡和分化的城镇的时代之争并揭示了这些"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06期)
杜欢欢[2](2018)在《怅惘的乡土愁思——黄春明第二阶段乡土小说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春明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自步入文坛起便自觉成了"小人物"的代言人。60年代后期,黄春明从早期"现代"声中退出,开始进入其乡土小说创作的第二阶段。他以家乡兰阳平原为背景,以乡村小镇为自己的观察点,将台湾转型时期"小人物"的生存图景搬到台前。并以"笑中含泪""泪中带笑"的方式探究"小人物"的遭遇与心声,揭示他们的悲剧命运。(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06期)
林丽锜[3](2017)在《“保有本土的精神,拥有现代的面貌”——论黄春明小说的美好传统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种种阵痛。20世纪中后期,中国台湾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商业社会。在此过程中,现代都市物质文明迅速崛起,而传统乡村精神文明却日渐失落。有感于此,土生土长于台湾宜兰乡间、亲身经历此般时代巨变的当代作家黄春明,在强烈的社会意识与人文关怀的驱动下,在其抒情气息浓郁的乡土小说以及不乏辛辣讽刺的其他小说中书写了传统的美好与消逝以及现代化的弊端与强势,在呈现生态、城乡、伦理、文化等种种冲突的今昔强烈对比中,抒写了美丽的乡愁,并表现了"保有本土的精神,拥有现代的面貌"的美好传统倾向。(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评论》期刊2017年00期)
刘俊[4](2017)在《论中国新文学中讽刺小说的叁种类型——以鲁迅、张天翼和黄春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是个重要的文学类型,在这个文学"门类"中,鲁迅、张天翼和黄春明在各自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讽刺特点:鲁迅以"冷嘲"着称,张天翼以"热讽"见长,黄春明则以"逗谑"自成一格。从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讽刺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鲁迅体现的是一个"特例",张天翼代表的是一种"大众化"倾向,而黄春明则成为"个性化"追求的佼佼者。(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朱双一,周之涵[5](2016)在《精神世界的呈示和心理病症的诊察——黄春明小说创作的重要视角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世界的呈示和心理病症的诊察是黄春明小说创作一以贯之的重要视角和特征。早期黄春明受存在主义影响,致力于刻画在压抑政治氛围和刻板教育制度下孤独和苦闷的精神状态。《文学季刊》时期,时代、社会变迁进入作家的视野,他着笔于都市文明侵入农村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和心理病变,并通过开掘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揭示其深层原因,塑造了阿Q式典型形象憨钦仔,却比阿Q更多了一点生活的笃定、坚强和善良的本性。1970年代,面对美日殖民经济、文化入侵的"新殖民主义",黄春明刻画部分台湾人洋奴化的思想扭曲以及普遍的物质受益而精神受虐的遭遇,说明在接受西方资本和技术走向现代化时,如何克服崇洋媚外等思想,保持本民族的尊严和精神,是广大第叁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3期)
许文荣[6](2016)在《论黄春明小说的身体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书写(the writing of body)在当下这后现代的文学场中似乎无所不在、无可回避,甚至被提升到本体的书写层次,或成为表达创伤与文化抗争的聚焦点,特别是在边缘的批评模式中如女性批评、后殖民批评及少数民族批评等;或转为消费主义的倾向,身体成为被凝视、被偷窥、被凸显、被玩赏的对象,成为文本中最具魅力、最有愉悦性的物件。本文尝试探讨黄春明小说的身体书写,尤其集中在他六、七十年代所发表的几部代表性着作,试图归纳与分析他小说中几种类型的身体写作:即作为救赎的身体、作为霸权的身体以及作为嘲讽的身体。在论述这些身体书写的各种类型时,也尝试揭示各类身体书写潜藏的社会、文化及政治指涉。(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6年01期)
黄子平[7](2016)在《黄春明的传媒人及其尊严》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春明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追问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尊严"本乃普适价值,普遍地适于每一个人,无分男女长幼、贫富贵贱,都有尊严问题值得关注。但黄春明的笔触更多地指向城乡大地上的老弱病残,在一个缺乏公平和公正的社会里,这些弱(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6年02期)
孟繁华[8](2014)在《大作家的童话》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春明是台湾着名作家,他自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小说《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莎哟娜拉,再见》《放生》《没有时刻的月台》等,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他被称为是“小人物的代言人”,在世界华语文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他曾获多种文学大(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4-12-22)
[9](2014)在《王立 刘少喻 黄春明 杨洪昌 主编《儿童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技巧》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定价:160.00元内容摘要本书乃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儿童脊柱畸形矫治方面的大量资料,并邀请国内众多着名骨科、脊柱外科专家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分为2篇32章,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儿童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技巧和手术相关问题。内容实用、新颖、层次清晰、文字简练,并配有大量图片及说明,每章末附有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进一步查阅。适用于各级骨科医师、脊柱外科医师、全科医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22期)
庄琳[10](2014)在《论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春明是台湾乡土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将焦点聚集在卑微屈辱的小人物身上,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思考社会和人生。无论是乡村小人物,还是都市底层人物,在黄春明的小说世界里,他们以卑微、渺小、忍辱负重的姿态活着,最终都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黄春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春明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自步入文坛起便自觉成了"小人物"的代言人。60年代后期,黄春明从早期"现代"声中退出,开始进入其乡土小说创作的第二阶段。他以家乡兰阳平原为背景,以乡村小镇为自己的观察点,将台湾转型时期"小人物"的生存图景搬到台前。并以"笑中含泪""泪中带笑"的方式探究"小人物"的遭遇与心声,揭示他们的悲剧命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春明论文参考文献
[1].廖梅.浅谈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J].文化产业.2019
[2].杜欢欢.怅惘的乡土愁思——黄春明第二阶段乡土小说浅析[J].芒种.2018
[3].林丽锜.“保有本土的精神,拥有现代的面貌”——论黄春明小说的美好传统倾向[J].华文文学评论.2017
[4].刘俊.论中国新文学中讽刺小说的叁种类型——以鲁迅、张天翼和黄春明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17
[5].朱双一,周之涵.精神世界的呈示和心理病症的诊察——黄春明小说创作的重要视角和特征[J].台湾研究集刊.2016
[6].许文荣.论黄春明小说的身体书写[J].华文文学.2016
[7].黄子平.黄春明的传媒人及其尊严[J].书城.2016
[8].孟繁华.大作家的童话[N].文汇报.2014
[9]..王立刘少喻黄春明杨洪昌主编《儿童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技巧》出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
[10].庄琳.论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世界[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