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超越论文_葛承雍

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超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板,安德烈,生死观,佛教,超现实主义,墓葬,逝者。

死亡超越论文文献综述

葛承雍[1](2019)在《超越死亡 礼敬逝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民族给予死去的先贤先辈祭拜位置,是反映其内在历史态度的标志。在生命长眠的另一端,不论是追思还是悼念,逝去的人物都被封存于历史的隧道之下,留下的信息凝固在石刻载体之中,犹如我们读大地之书、认家园之道,超越死亡之旅去重新解读远古的隐秘。慎终追远(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6-28)

凡夫[2](2019)在《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打破禁忌超越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末,由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主办的,历时数月的"世代之声——台湾族群音乐纪实系列"压轴节目——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安排在被视为传统大节日的冬至(12月22日)之夜,于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演出。此举虽非刻意,但在原是阖府团聚的节日,演出以死亡为题材、以葬礼为名的音乐剧,(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9年06期)

熊辉[3](2019)在《生命的升华、超越与救赎——李洱《应物兄》的死亡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物兄》是李洱先生的新作,该小说一反先锋文学对生命虚无和荒谬的书写,转而赋予死亡厚重的意义。李洱在小说中安排了叁种类型的死亡叙事: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重生与升华,中生代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超越,那些被认为已经死亡但却活着的知识分子的"死亡"是生命的救赎,由此凸显出《应物兄》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问。(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高志强[4](2019)在《生生: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生"思想是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宇宙自然视域下的"原始反终";血脉和精神传承视域下的"父死子继";丧礼和祭礼视域下的"慎终追远";体生和不朽视域下的"存顺没宁";生死抉择视域下的"杀身成仁";知命和立命视域下的"顺受其正"。儒家以"生生"思想统摄生死,彰显了深沉的人文智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2期)

张晶晶[5](2019)在《为了活着而超越死亡——品读《活着》中的哲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活着》是余华由先锋作家向写实主义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以单纯的笔触描写了丰富的事实,《活着》通过对富贵老人一生坎坷命运的描述,反映出余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即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本文通过对余华的小说《活着》的深入解读,去思考小说中主人公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作者的生命哲理,挖掘小说里蕴含的生死哲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2期)

耿海天,丛芸[6](2018)在《对比中俄哲学思想中的“生死观”问题——对比中国佛教“死亡超越”和俄罗斯费奥多罗夫“死者复活,生者不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死问题,是所有宗教和哲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世界不同文化所共同探索的问题。佛教从汉末至西晋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民众"生死观"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出现费奥多罗夫"死者复活,生者不死"的思想。本文对二者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中俄两国文化对"生死观"认识的异同。这有利于尊重文化差异,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焦鸣冬[7](2018)在《超越死亡的爱——解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的两次恋尸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疯狂而又极致,甚至在凯瑟琳死后,希斯克厉夫还在凯瑟琳的墓前做出两次惊世骇俗的恋尸行为,通过从其行为背后蕴藏的感情因素、人物原型考证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积淀和宗教情结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希斯克厉夫恋尸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内涵。(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4期)

李健[8](2018)在《老子学说对死亡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直面死亡,从死亡的事实出发,提出"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进而又从价值维度对死亡进行超越,提出"死而不亡"(《老子》叁十叁章)。老子的"出生入死"解构了生命之永恒崇拜,老子的"死而不亡"从价值维度超越了生命的有限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6期)

金舜华[9](2017)在《色情与死亡的超越——安德烈·马松与乔治·巴塔耶的交往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19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与哲学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交往密切。马松不仅为巴塔耶主持的杂志《文献》《阿赛法尔》、所写的小说《太阳肛门》《眼睛的故事》画了插图和封面,其自身的作品反映出来的色情与暴力也受到了巴塔耶文字的影响。巴塔耶哲学与马松绘画中暴力与色情的母题成为了艺术中"卑贱物"(baseness)这一概念的先行者。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安德烈·马松,长期以来在国内并未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在西方美术(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7年05期)

刘振宇[10](2017)在《向超越死亡的艺术青春致敬 阿布拉莫维奇,和世界“对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她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用身体作材料,打破精神和肉体的桎梏。她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她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她的根永远都是欧洲那久经战乱的一隅——前南斯拉夫,她的童年笼罩在军事化管理的阴影下。她经历旷世传奇的爱情,她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她的作品癫狂、痛苦、奇幻、令人毛骨悚然又过目难忘。她和骷髅睡在一起、她将待发的毒箭指向自己的心脏、她(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7年03期)

死亡超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去年末,由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主办的,历时数月的"世代之声——台湾族群音乐纪实系列"压轴节目——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安排在被视为传统大节日的冬至(12月22日)之夜,于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演出。此举虽非刻意,但在原是阖府团聚的节日,演出以死亡为题材、以葬礼为名的音乐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超越论文参考文献

[1].葛承雍.超越死亡礼敬逝者[N].中国文物报.2019

[2].凡夫.音乐剧《石板屋下的葬礼》:打破禁忌超越死亡[J].歌剧.2019

[3].熊辉.生命的升华、超越与救赎——李洱《应物兄》的死亡叙事[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4].高志强.生生: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J].心理学探新.2019

[5].张晶晶.为了活着而超越死亡——品读《活着》中的哲理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9

[6].耿海天,丛芸.对比中俄哲学思想中的“生死观”问题——对比中国佛教“死亡超越”和俄罗斯费奥多罗夫“死者复活,生者不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7].焦鸣冬.超越死亡的爱——解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的两次恋尸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8

[8].李健.老子学说对死亡的超越[J].名作欣赏.2018

[9].金舜华.色情与死亡的超越——安德烈·马松与乔治·巴塔耶的交往与创作[J].画刊.2017

[10].刘振宇.向超越死亡的艺术青春致敬阿布拉莫维奇,和世界“对视”[J].东西南北.2017

论文知识图

问.善魂守祖灵.恶魂守坟堆二为了让亡魂第6窟前室北壁拱门横梁不同类型活动和主动参与程度获取利益...8 安格尔 自画像 1859 年中国当代某建筑师的作品3.7布罗德尔保护地日本庭院和倒影园...

标签:;  ;  ;  ;  ;  ;  ;  

死亡超越论文_葛承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