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色体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色体,原位,产量,荧光,小麦,陆地棉,片段。
染色体组论文文献综述
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1](2019)在《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AbAb,2n=2x=14)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但是,关于野生一粒小麦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的研究少。本研究以野生一粒小麦G52和普通小麦Crocus为研究材料进行FISH鉴定,发现寡核苷酸序列探针Oligo-pTa535-HM和Oligo-pSc119.2-HM,可以区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2、4、5和6部分同源群的Ab和A染色体。微卫星寡核苷酸序列探针(AAC)7、(CAG)7、(ACT)7、(CTT)7和(GAA)7用作探针的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染色体相比,野生一粒小麦Ab基因组的染色体信号很少。但是,五种微卫星序列探针均可以用来区分染色体3Ab和3A;染色体1Ab和1A可以利用(CAG)7和(ACT)7在1Ab缺少杂交信号进行区分;除了(ACT)7探针,其它微卫星序列探针在染色体7Ab和7A上均显示不同的杂交信号。该研究结果将为普通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异染色体系或渐渗系的筛选和鉴定提供帮助,并为小麦属物种A基因组的进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唐中锋,林晓娟,杨磊,宋筱玉,吴菊[2](2019)在《胎儿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与产前超声异常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结构异常与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Chromosome 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相关性,为孕期提示超声结构异常及软指标孕妇提供适宜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选取甘肃省产前诊断中心提示高通量测序CNV的837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评估孕期超声指征与致病性高通量测序CNV间的关联性。结果:致病性高通量测序CNV中孕期超声指征占79.4%,与以往单纯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通过高通量测序CNV检测可额外发现4.1%的染色体异常。结论:孕期超声结构异常或提示多项超声软指标应建议对胎儿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及CNV高通量测序检测,降低缺陷儿出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赵汉斌[3](2019)在《染色体组多倍化,让纤弱“禾草”变身强劲之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熟知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禾本科,这个科是有花的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约有12000种。它们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类群。竹子是禾本科的12个亚科之一,约有1500种。竹子作为“木质化的禾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6-18)
朱树人,朱永安,孟庆磊,安丽,于振海[4](2019)在《大鳞鲃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遗传组成,为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大鳞鲃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激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大鳞鲃染色体为100条,核型公式为2n=16m+36sm+14st+34t,NF=152;初步认为大鳞鲃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起源于鲃亚科中某些原始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倩倩[5](2019)在《陆地棉背景海岛棉A染色体组片段导入系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在国计民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棉生产与消费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政策的改革,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品质棉纤维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陆地棉(Gossypium hisutum)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2个四倍体栽培种,其中陆地棉的产量很高,占了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的97%,但纤维品质中等。海岛棉纤维细强,是高支纱的纺织原料,但是产量较低。将海岛棉的优良基因导入陆地棉中,培育出既高产又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是育种家们的共同目标。本研究以海岛棉品系C084-220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丰产品种中棉所35号为轮回亲本,培育了一套含有523个单株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利用164个SSR标记检测523个单株的基因型,同时鉴定BC_3F_2单株、BC_3F_(2:3)株行和BC_3F_(2:4)株系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对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产量相关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A亚组各单株基因分型利用选取均匀分布于A染色体亚组的164个SSR标记对BC_3F_2群体各单株进行基因型检测,导入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在53.2%-99.4%之间,平均恢复率为87%。每个单株导入片段个数在2-40个之间,平均导入个数为17.4个。单株导入片段总长度在11.1cM-868.4cM之间,平均总长度为235.5cM,平均渗入率为12.7%。2.A亚组各染色体片段替换分析导入系A亚组各染色体的背景恢复率在82.8%-90.4%之间,平均背景恢复率为86.6%,其中第11条染色体背景恢复率最大,第3染色体背景恢复率最小。导入系各染色体含有的海岛棉C084-220纯合片段平均长度在3.5cM-7.8cM之间,平均导入率为4.8%,其中第8染色体导入的纯合片段最短,第5染色体导入的纯合片段最长。导入系13条染色体中海岛棉C084-220杂合片段平均长度在8.5cM-25.1cM之间,平均导入率为9.4%,其中第8染色体导入杂合片段最短,第5染色体导入杂合片段最长。导入系13条染色体所含海岛棉C084-220总导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在11.9cM-33.0cM之间,其中第8染色体所含的总导入片段最短,第5染色体所含的总导入片段最长。3.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QTL初步定位从BC_3F_2单株、BC_3F_(2:3)和BC_3F_(2:4)株系中共检测出41个QTL,其中包含7个籽指QTL,12个衣分QTL,7个纤维长度QTL,5个纤维断裂比强度QTL,1个纤维整齐度QTL,3个马克隆值QTL和6个伸长率QTL。41个QTL分布在A亚组11条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为1.9%-7.6%,LOD在2.01-5.57之间。在41个QTL中,有4个QTL在两个环境中能稳定检测到,分别是1个衣分QTL,1个纤维长度QTL,1个纤维强度QTL和1个马克隆值QTL,有2个衣分QTL能够在3个环境中稳定检测到。41个QTL中,有13个QTL有利等位基因来自海岛棉C084-220,有28个QTL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与陆地棉中棉所35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张志琴[6](2019)在《陆地棉背景黄褐棉A染色体组片段代换系群体农艺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来源作物。陆地棉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但纤维品质性状处于中等水平。现有栽培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不利于棉花的遗传改良。黄褐棉是五个野生四倍体棉种之一,与栽培品种陆地棉亲缘关系最远,具有抗黄萎病,抗虫以及纤维品质变异丰富等特点。将黄褐棉优异等位基因导入到陆地棉,能有效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为陆地棉的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黄褐棉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5为轮回亲本,杂交后回交3代,获得黄褐棉BC_3F_2代换系群体(563个单株)。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BC_1群体遗传图谱A亚组上的SSR标记检测BC_3F_2群体单株基因型,结合BC_3F_2群体和BC_3F_(2:3)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表型数据,定位产量和纤维品质QTL。研究结果为挖掘黄褐棉优异性状等位基因,改良陆地棉遗传基础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褐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各单株代换片段分析选取均匀分布于A亚组13条染色体上的191个标记,检测BC_3F_2群体564个单株的基因型。利用GGT软件分析黄褐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内各单株代换片段特征,结果表明:各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在76.1%~99.1%之间,平均恢复率为89.9%。564个单株中,有一株不含黄褐棉代换片段,其余每个单株代换片段数目在1~28个之间,平均代换片段数12.4个;代换片段总长度17.9cM~476.4cM,覆盖了A亚组染色体的0.9%~23.9%,平均总长度为188.3cM,平均代换率为9.4%。2.黄褐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A亚组13条染色体代换片段分析代换系A亚组13条染色体所含陆地棉片段的比率介于82.3%~93.4%之间,A05染色体所含陆地棉片段最长为230.0cM,A04染色体所含陆地棉片段长度最短为54.0cM。代换系各染色体所含黄褐棉纯合片段比率介于1.3%~4.1%之间,A01染色体所含黄褐棉纯合片段最长为6.0cM,A04染色体所含黄褐棉纯合片段最短为1.9cM;代换系各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杂合片段比率介于4.8%~12.6%之间,A01和A10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杂合片段最长18.4cM,A04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杂合片段最短4.9cM;代换系各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总片段比率在6.1%~17.2%之间,A01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总片段最长为25.1cM,A04染色体所含黄褐棉总片段最短为8.6cM。3.产量、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在BC_3F_2单株和BC_3F_(2:3)株系群体共检测出34个QTL,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A01~A12),其中包含17个产量性状QTL(4个铃重QTL、6个衣分QTL和7个籽指QTL),17个纤维品质QTL(7个纤维长度QTL、3个纤维整齐度QTL、3个纤维比强度QTL、3个纤维马克隆值QTL和1个纤维伸长率QTL),LOD值介于2.03~8.01之间,加性效应值介于-2.37~2.01之间,解释变异1.8%~6.7%。此外,5个QTL(qLP-A07.1,qLP-A08.1,qSI-A01.2,qFL-A03.1,qFM-A08.1)在两个群体中均检测到。(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7)
黄群策[7](2019)在《通过染色体组多倍化途径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水稻遗传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其技术局限性进行了概括和评述。认为在染色体组多倍化水平上进一步探索和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研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多倍体水稻相应的技术体系将有助于为稻属植物遗传改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提出了利用染色体组多倍化效应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对多倍体水稻研究中近期有可能取得的技术新进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2期)
张宴萍[8](2019)在《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及全长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E~eE~eE~bE~bStSt或JJJ~sJ~sStSt)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叁级基因源,具有大穗多花、抗病耐逆等多种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应用较多的重要野生亲本之一。中间偃麦草是异源六倍体,其染色体和遗传组成复杂,在染色体和转录组水平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中间偃麦草的形成演化特点,进而促进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构成及其与二倍体亲缘植物的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簇毛麦基组特异的探针pDb12H和假鹅观草基组特异的探针St_2-80为荧光探针,对中间偃麦草及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elongatum)、百萨偃麦草(Th.bessarabicum)、假鹅观草(Ps.strigosa)和簇毛麦(Da.villosum)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14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检测到pDb12H信号,28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端部和14条染色体上检测到St_2-80信号,据此推断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以清楚地分为叁个基组。以ssDNA为封阻DNA,簇毛麦、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百萨偃麦草基因组DNA分别为探针,对中间偃麦草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的14条染色体检测到V基组探针信号,且与中间偃麦草中产生pDb12H杂交信号的染色体相对应;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百萨偃麦草在中间偃麦草上的GISH信号位点相似,且与中间偃麦草中两端产生St_2-80信号的染色体对应。结合簇毛麦及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百萨偃麦草、假鹅观草的杂交信号,可以将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表示为:J~(vs)J~(vs)J~rJ~rStSt。2、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套构建了中间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百萨偃麦草、假鹅观草和簇毛麦的染色体标准核型,发现J~(vs)基组染色体信号丰富,J~(vs)基组和J~r基组的核型与对应的二倍体亲缘材料的核型差异较大。同时将分别来自阿富汗、俄罗斯和葡萄牙的叁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PI210990、PI325190及PI249146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发现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FISH、GISH信号基本相符。3、对中间偃麦草及其近缘植物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百萨偃麦草、假鹅观草和簇毛麦的叶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在筛选出44个直系同源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其中百萨偃麦草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分到同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假鹅观草与所有材料关系最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龙秋月,赵辉[9](2018)在《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概念教学——以“染色体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染色体组"为例,立足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和问题串,采用模型制作、问题引导、分组讨论等方式实现学生的概念转变和重建,通过类比模拟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设计了不同情境考查学生概念建构的情况与迁移能力,将生物学核心素养融入探究式概念教学中。(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19期)
周森鹏,高峰[10](2018)在《染色体组概念及类比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组是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之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常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但不当的类比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可概括为共同控制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一套基本染色体,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才能恰当地运用类比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19期)
染色体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结构异常与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Chromosome 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相关性,为孕期提示超声结构异常及软指标孕妇提供适宜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选取甘肃省产前诊断中心提示高通量测序CNV的837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评估孕期超声指征与致病性高通量测序CNV间的关联性。结果:致病性高通量测序CNV中孕期超声指征占79.4%,与以往单纯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通过高通量测序CNV检测可额外发现4.1%的染色体异常。结论:孕期超声结构异常或提示多项超声软指标应建议对胎儿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及CNV高通量测序检测,降低缺陷儿出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色体组论文参考文献
[1].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唐中锋,林晓娟,杨磊,宋筱玉,吴菊.胎儿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与产前超声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3].赵汉斌.染色体组多倍化,让纤弱“禾草”变身强劲之竹[N].科技日报.2019
[4].朱树人,朱永安,孟庆磊,安丽,于振海.大鳞鲃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李倩倩.陆地棉背景海岛棉A染色体组片段导入系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9
[6].张志琴.陆地棉背景黄褐棉A染色体组片段代换系群体农艺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9
[7].黄群策.通过染色体组多倍化途径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J].杂交水稻.2019
[8].张宴萍.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及全长转录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9].龙秋月,赵辉.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概念教学——以“染色体组”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
[10].周森鹏,高峰.染色体组概念及类比案例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