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学,思想,道教,音乐,古希腊,儒家,日神。

美学思想流变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梁彬[1](2016)在《曾繁仁美学思想流变及学科建设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繁仁先生在美学领域的探究广泛而富有哲学蕴含,其在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引领了新的时代潮流。通过从历时和共时的二维关系来看,曾繁仁先生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概其要者,在其涉足美学之初,主要以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美学中探求“美”与艺术的本质,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出发,将一切可能的美学现象都放置于特定前提条件下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进行唯物主义性质的分析评判,这是对抽象的“美的内在实质”、“美的理念”的认识论追问。自80年代起,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思想开始有了明显转变:一方面,其研究重心转向了美育研究;另一方面,在理论依据上,他越来越多地将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存在论的思想,即“美”与文艺实践的结合与统一,这种转变拉开了人文回归的序幕,实现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到“培养生活艺术家”的转变,较之前期,可以看出曾繁仁先生开始在人类存在问题上进行思考与关注。新世纪以后,他进一步在生态美学领域延伸自己的美学探讨,这是曾繁仁在美学理论领域上重大飞跃的一个标志,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在生态美学领域探索人的基本问题,即生存问题,把抽象的“美学”和现实生活状态紧密联系起来,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美学体系。曾繁仁先生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美学”,在社会发展中寻求用抽象的美学来解决社会与人生的有效途径。虽然他的美学研究视角不断更换,但是,在整个研究脉络中,始终贯彻着一条不变的内核-----人的精神提升问题。纵观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思想,所有的理论建设与努力,无不是为了寻找现代人精神生存困境的出口:从文艺美学传达的审美化生存的希冀,到美育的研究意旨为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再到后来的生态美学研究,核心都是在探索当代人的审美救赎路径,在批判中实现生活境界的提升。在人的精神提升这条不变的内核支撑下,曾繁仁面对不同时代特征又作了不同的回应,其美学思想在其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中逐渐丰富,其美学理论在当代美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下创建中国特色的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促进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10-01)

黄大军[2](2011)在《西方人本美学思想的历史觉醒——古希腊美学范畴的流变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时200年的古希腊美学思想,是欧洲美学史乃至世界美学史的辉煌源头。整体上看,古希腊美学思想贯穿了客观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发展主线。客观主义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但在遵"天"法"道"的历史嬗变中,它的绝对价值却不断遭到人本精神的解构。这种复杂交错的主体觉醒历程大致经历了早期、转型期与成熟期叁个辩证发展阶段。其伟大贡献在于,古希腊美学思想开启了欧洲美学两千余年的探索目标,树立了中西美学发展史上一种高不可及的理论范本与思维模式。(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白淑杰[3](2010)在《华夏美学宫殿的坚固基石—试论儒家美学思想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美学作为华夏美学宫殿的坚固基石,从孔子到宋明理学,有其完整的发展历程。它的思想学说,有其保守的方面,常常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而忽视艺术的独立特性,重善轻美,重"理"轻"文"。然而,儒家美学也有刚健、进取的一面,它与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的超脱态度成为互补关系,与禅宗美学的顿悟直感观念成为对抗和对立,从而对中国的艺术和社会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比德说"、"美刺说"、"中和之美说"以及"文以载道说"等,都直接是儒家美学的体现或从根本上受其影响。(本文来源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振东[4](2009)在《从“巫”到“礼”——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流变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一个清晰的流变过程,最初从"巫乐"中脱胎,重意轻声,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宗教神学的鲜明特色,自南北朝始,寇谦之清整道教"以礼度为首",陆修静建立完备的斋仪体系"九斋十二法",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道教音乐从内容到形式都完成了向统治阶级的儒家礼教靠拢,到了唐代与"礼乐"交融,道乐始真正兴盛于礼教社会。(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贾雨樨[5](2009)在《浅论明代中后期音乐美学思想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美学从分类上虽属于系统的音乐学,然而它与其他的系统音乐学科却有着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就在于它是从美学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音乐观,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门系统的音乐学,而是整个音乐学中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一方面必须依靠和广泛吸收替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思想资料,使自己研究能具体地深入(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09年14期)

于喆[6](2007)在《让美在自由之前先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现在学界所认同的,中国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经历了第一次美学热潮,在这次美学热潮中,是以美育思潮为主流的,其中大多数学者例如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朱光潜等人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大多引用德国学者康德和席勒的学说,并融入自己的国学传统修养,为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来关于美育总是充满了感性与理性之争,通常中外古代的美育思想都偏重感性的理性化,而现代的美育思想则强调理性的感性化,在我国也是如此。那么,这两者之间是怎么过渡的呢?这不得不谈到20世纪之初的那场美学热。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几种重要美育观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美育的发展特征,探明美育在晚近到五四前后怎样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对感性和自由的追求,为现代美育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郑德[7](2007)在《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美学思想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他一生提倡美育,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学科初步建立并走向完善。他不是艺术批评家,但他在二十世纪初发表了很多卓越不凡的艺术见解。从目前学界对蔡元培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来看,学者们的论述大多从静态方面、横向截取一个或几个侧面(例如中西比较、艺术理论和美育实践等)展开,但是从动态方面、纵向分析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的论着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考察蔡元培美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根据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其分为四个时期:一、初识美学学科(1900年——1907年):主要探讨蔡元培对美学词汇和美学学科的认识过程;二、美学思想形成期(1907年——1919年):主要探讨蔡元培系统学习美学的起始时间和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个时期中蔡元培的艺术观;叁、美学思想发展期(1919年——1925年):主要探讨蔡元培的艺术观和美学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四、美学思想总结期(1925年——1940年):主要探讨蔡元培对艺术批评、美学思想、美育理论的反思总结。通过以上四个分期的探讨,本文整理出蔡元培美学思想形成发展的脉络。并且在论述过程中,尝试从一个侧面考察中国近代美学最初传入和初建的情况。(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彭善秀[8](2003)在《不同美学思想导控下的形、神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形似与神似”一直是美术作品的参照系。古往今来 ,不同的美学思想都会影响这个参照系的变化。本文便是从我国的美术发展史中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导控下来探索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比重与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柏文猛[9](2002)在《论张洁小说的美学思想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洁的小说 ,受其个性和气韵的驱使 ,在其诸多作品之间有一种心灵的、情调的相通意蕴。从早期小说着力于内在精神的碰撞 ,到注重与现实环境中庸俗风气的抗争 ,随着艺术探讨的深化 ,其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外部力量对人物内在心理平衡的破坏 ,这是张洁小说作品美学思想的重要转变。(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乔延军[10](1996)在《“日神精神”的流变和美的生成──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采早期美学思想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自于他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发扬。靠着对古希腊宇宙本体论和永恒生成思想的深刻理解,尼采合“酒神”与“日神”而成“强力意志”,“强力意志”使人作为一次“美的事件”在宇宙间生成。(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1996年02期)

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时200年的古希腊美学思想,是欧洲美学史乃至世界美学史的辉煌源头。整体上看,古希腊美学思想贯穿了客观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发展主线。客观主义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但在遵"天"法"道"的历史嬗变中,它的绝对价值却不断遭到人本精神的解构。这种复杂交错的主体觉醒历程大致经历了早期、转型期与成熟期叁个辩证发展阶段。其伟大贡献在于,古希腊美学思想开启了欧洲美学两千余年的探索目标,树立了中西美学发展史上一种高不可及的理论范本与思维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参考文献

[1].梁彬.曾繁仁美学思想流变及学科建设价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黄大军.西方人本美学思想的历史觉醒——古希腊美学范畴的流变及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白淑杰.华夏美学宫殿的坚固基石—试论儒家美学思想的流变[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

[4].王振东.从“巫”到“礼”——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流变简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贾雨樨.浅论明代中后期音乐美学思想流变[J].青年文学家.2009

[6].于喆.让美在自由之前先行[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彭善秀.不同美学思想导控下的形、神流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9].柏文猛.论张洁小说的美学思想流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

[10].乔延军.“日神精神”的流变和美的生成──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一点思考[J].云梦学刊.1996

标签:;  ;  ;  ;  ;  ;  ;  

美学思想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