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胫股关节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股关节,股骨后髁偏距,截骨量
胫股关节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孙振辉,孙云波,张东亮,田孟强[1](2014)在《屈膝90°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确定内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截骨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屈膝90°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确定内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胫骨截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TKA术中采用传统确定胫骨截骨量方法,试验组术中根据屈膝90°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确定截骨量。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关节侧别、身高体重指数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解剖角(anatomic tibiofemoral angle,ATFA)、髌骨倾斜角、股骨后髁偏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关节线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股骨远端外髁、股骨后外髁、胫骨外侧平台截骨厚度,随访摄X线片测量ATFA、髌骨倾斜角、PCO、关节线高度,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试验组胫骨外侧平台及股骨远端外髁截骨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股骨后外髁截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选择10 mm垫片者(19例)显着多于对照组(8例)(Z=—4.040,P=0.00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6周两组ATFA、髌骨倾斜角及关节线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O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试验组以上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TKA术中,采用屈膝90°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确定胫骨截骨量方法能减少胫骨平台和股骨远端截骨,有效恢复关节线和PCO,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杨渝平,敖英芳[2](2009)在《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时利用膝前外侧经髁间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处理内侧半月板损伤——附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尤其多见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通常探查和处理内侧半月板都是通过内侧胫股关节之间的间隙来操作。但临床上常常碰到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的患者。同时,如果是断裂病史较长和多次扭伤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内(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王飞,陈百成,高石军[3](2005)在《膝外摆步态对膝内翻患者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膝外摆(lateralthrust)步态对膝内翻患者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患者44例,男10例,女34例;年龄31~60岁,平均41岁。分别在静态单足和双足站立位膝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胫骨角度数和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宽度。双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双支撑相,即膝外摆早期;单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单支撑相,即膝外摆后期,两种体位X线片上的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改变反映了膝外摆过程中胫骨和股骨对应关系的改变。结果单足较双足支撑相的股骨-胫骨角增大(角度分别为188.50°±4.48°和185.50°±4.46°),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距离分别为(9.92±0.86)mm和(7.70±0.78)mm]。结论膝外摆步态中股骨-胫骨角增大、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使膝内翻患者的膝内侧间室承重增加,膝外侧稳定结构不稳,最终可能导致膝内翻加重及发生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2005年09期)
崔玉杰[4](2005)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对于胫股关节间隙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全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对于胫股间隙的影响来探讨其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选取30个需要做全膝关节置换的有膝内翻的骨性关节炎病人。不选取有外翻畸形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其中女性26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69.6岁(52-83岁)。所有的病人均采用标准的手术方式。在后交叉韧带被切断前后用张力测量器分别测量膝关节屈曲90度和伸直位时的内外侧膝关节间隙的数值,精确度为1mm,不加额外的其他力量。膝关节假体使用后稳定型假体。对测量结果使用ANOVA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后交叉韧带切除前后可以使屈曲间隙增加4.6±0.3 mm,而伸直间隙增加0.9±0.1 mm。膝关节内侧的屈曲间隙增加4.8±0.44 mm,外侧间隙增加4.5±0.45 mm。而在伸直间隙,内侧增加0.96±0.20 mm,外侧间隙增加0.83±0.18 mm。屈曲和伸直间隙的这种(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5-05-01)
胫股关节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尤其多见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通常探查和处理内侧半月板都是通过内侧胫股关节之间的间隙来操作。但临床上常常碰到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的患者。同时,如果是断裂病史较长和多次扭伤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胫股关节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孙振辉,孙云波,张东亮,田孟强.屈膝90°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确定内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截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
[2].杨渝平,敖英芳.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时利用膝前外侧经髁间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处理内侧半月板损伤——附1例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
[3].王飞,陈百成,高石军.膝外摆步态对膝内翻患者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5
[4].崔玉杰.人工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对于胫股关节间隙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