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字形关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字形,汉字,记忆,关联性,范式,语义,错觉。
字形关联论文文献综述
王跃平[1](2014)在《汉字教育中汉字形义关联特点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教学的出发点是汉字形义的关联特征,策略上必须遵循人类由简单到复杂之认知规律,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方法上是因形释义,可采取"字形溯源法"、"想象法"、"再造法"、"归纳法"等,寻求古文字和今文字在形体方面的关联,以获得字形与字义结合的理据。形声字教学,要教会学生"声旁辨音、形旁辨义"的方法,让他们掌握形声字的多种具体的形旁、声旁组配格式。文化是汉字创制的理据之一,应尽可能地挖掘汉字中的文化信息,昭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积淀,让学生了解、体悟并接受其浸染。(本文来源于《海峡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马铁川,林靖[2](2013)在《“语义饱和”与“字形饱和”研究的内在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昭明等坚持认为西方学者对英语"语义饱和"现象的研究与台湾和日本学者对汉字"字形饱和"现象的研究存有本质差异。通过对两种饱和现象的产生原因、刺激物和结果一致性、文字结构与意义不可分离性以及内涵符号学意指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观点不成立,两种研究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字形饱和"现象实为"语义饱和"现象的第一阶段。(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曲折,刘优,毕耀华[3](2010)在《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记忆,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并且这种错误记忆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0年02期)
卢波[4](2003)在《再认条件下汉字语音、字形关联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忆错觉是当前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关联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记忆错觉现象。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主要就关联效应的影响因素、区分研究、神经机制和理论解释四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其中,模糊痕迹理论是广受关注的一种理论。 本文在以往语义关联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再认条件下汉字的语音、字形关联效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扩展了模糊痕迹理论。结果表明: (1)采用单个汉字或双字词为材料的实验发现了语音、字形关联效应,这说明模糊痕迹理论中的语义表征可有效的推广到对字形、语音的概括表征; (2)对事件的细节性表征和概括性表征是相对的,在不同的任务下可以发生转化,转化遵循“认知经济”的原则; (3)只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才能引发关联效应,概括性存在水平高低之分,高水平的概括能导致更多的记忆错觉,概括水平过低不能引发记忆错觉; (4)关联效应的产生既与学习阶段相关,又与测验阶段相联系,其产生机制非常复杂。(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6-01)
字形关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昭明等坚持认为西方学者对英语"语义饱和"现象的研究与台湾和日本学者对汉字"字形饱和"现象的研究存有本质差异。通过对两种饱和现象的产生原因、刺激物和结果一致性、文字结构与意义不可分离性以及内涵符号学意指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观点不成立,两种研究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字形饱和"现象实为"语义饱和"现象的第一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字形关联论文参考文献
[1].王跃平.汉字教育中汉字形义关联特点的运用[J].海峡教育研究.2014
[2].马铁川,林靖.“语义饱和”与“字形饱和”研究的内在关联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
[3].曲折,刘优,毕耀华.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0
[4].卢波.再认条件下汉字语音、字形关联效应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