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非饱和土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全面了解其力学行为是经济且有效地解决与非饱和土相关工程问题的基础。尽管最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非饱和土的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大量的本构关系去描述非饱和土的力学行为,仍然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非饱和土的很多力学性质都与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孔隙比影响非饱和土的SWCC。本文主要从强度、体变以及渗透系数三个方面研究孔隙比变化对非饱和土基本力学性质的影响。结合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将常规的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必要的改进。假定标准的三轴试样在变形时是侧面形状为抛物线型的旋转体,根据全表面应变场将试样进行三维重构,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体积测量方法。在饱和土试验中用该方法与天平的排水体积进行比较,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测量三轴试样体积的准确性并可直接应用于非饱和土的试验中。应用此方法并测量试样的排水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非饱和土在三轴试验中的所有物理力学指标。选取一种高岭土和尾矿的混合土料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一系列的SWCC试验、控制吸力的等向固结试验和控制吸力的三轴试验,除了常规的试验结果以外,在试验中观察到初始近似饱和的混合土在吸力平衡时的体变行为具有三个明显的阶段,即初始固结阶段、稳态渗流阶段和二次固结阶段。整理文献中的若干组强度试验数据,发现当使用单一的SWCC去描述非饱和土的土水状态时,基于有效应力的抗剪强度公式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大部分非饱和土的强度,但是对一些砂性土,尤其是密度较低或相对松散的土,传统的强度公式预测误差比较大。分析SWCC形态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将状态曲面函数引入传统的强度公式,提出一个孔隙比相关的抗剪强度准则。根据新的强度准则,精确确定特定净应力下的吸力强度曲线需要将对应净应力下的收缩曲线引入状态曲面函数;而精确确定净应力强度曲线时,需要将不同吸力的等向固结曲线引入状态曲面函数来准确描述非饱和土的土水状态。整理混合土的试验数据发现,当考虑孔隙比变化对SWCC的影响时,强度公式能更精确地预测混合土的抗剪强度,也能合理地解释吸力影响净应力强度曲线的斜率、净应力改变吸应力强度曲线的形状等一些相对复杂的非饱和土力学形为,表明该混合土料的净应力和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并非独立。随后,选取文献中的数据,对新的抗剪强度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对混合土料和另外一种标准高岭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一系列的干燥收缩试验,结合收缩曲线和相应的等向固结曲线得到吸应力固结曲线,数据表明吸应力固结曲线与相应饱和土的等向固结曲线近似重合,形态也一致。因此,认为在等向受力条件下,作为内力的吸应力和作为外力的净应力对土体变形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为了描述非饱和土在等向受力条件下发生湿化的体变行为,将有效饱和度作为一个变量,在有效应力、有效饱和度和比体积三维空间内建立一个虚拟的等向固结曲面。非饱和土在湿化时,其体积变化是有效应力降低的卸载过程和屈服应力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湿陷发生时屈服应力降低在其体积变化中占据主导作用。由于状态曲面函数描述了非饱和土在湿化稳定后的土水状态,因此结合等向固结曲面和状态曲面函数,可以确定土体湿化的体积变化。对刚性土,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主要是由初始孔隙比决定,分别提出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相对渗透系数和饱和渗透系数模型,并通过文献中的若干组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表明这两种模型均能比较精确地预测相应的渗透系数,也就能精确地预测非饱和刚性土的渗透系数。预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吸力范围内,刚性土在进气值以后的相对渗透系数与吸力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可以近似看成一条直线,不同孔隙比的相对渗透曲线的斜率几乎相同。对可变形土,考虑吸力变化同时对孔隙比和饱和度的影响,结合收缩曲线和状态曲面函数确定非饱和土在不同吸力下的孔隙比和土水状态,用数值的方法可计算出特定初始孔隙比的相对以及饱和渗透系数。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郑国锋
导师: 邵龙潭
关键词: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抗剪强度,渗透系数,体变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分类号: TU43
总页数: 177
文件大小: 15108K
下载量: 615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饱和土中热-湿-盐耦合作用的稳态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06)
- [2].非饱和土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8(03)
- [3].非饱和土三轴仪应用及展望[J]. 四川建材 2018(02)
- [4].一维稳态流下非饱和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铅直分布[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01)
- [5].含水量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13)
- [6].非饱和土强度特性试验[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11)
- [7].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 岩土力学 2019(01)
- [8].非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9(01)
- [9].非饱和土中热湿盐多场耦合过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5)
- [10].非饱和土坡中平均有效饱和度分布模拟[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1].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三号通知:会议日程与回执)[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6)
- [12].第6届亚太非饱和土学术会议在桂林召开[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12)
- [13].一种可测定变温下饱和-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实验装置[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6(04)
- [14].降雨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土堤稳定性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2)
- [15].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1(04)
- [16].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验证[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06)
- [17].非饱和土层厚度与充气压力对截排水效果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 [18].胶济客专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12(05)
- [19].非饱和土实用化研究中的参数选择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0].黄河大堤饱和-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研究[J]. 人民黄河 2009(04)
- [21].非饱和土等效固结变形特性与一维固结变形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07)
- [22].利用多步流动试验预估非饱和土平衡时间的理论研究[J]. 江科学术研究 2018(01)
- [23].基于饱和-非饱和土理论的病险土坝稳定性分析[J]. 人民黄河 2018(12)
- [24].基于土颗粒级配预测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的物理方法[J]. 岩土力学 2019(02)
- [2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20年国内非饱和土研究综合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19(11)
- [26].非饱和土的渐进破坏数值分析[J]. 工程勘察 2019(11)
- [27].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黄土路基毛细水现象简析[J]. 山西交通科技 2015(06)
- [28].非饱和土的新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J]. 岩土力学 2016(03)
- [29].用非饱和土渗透理论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J]. 土工基础 2013(04)
- [30].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函数试验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