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半弧形块,通过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半弧形块、弹绳、夹板、固定块、插槽、绑带和卡接装置的配合使用,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相扣合将骨折处进行包裹,卡接装置将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位置固定,拉动绑带,使夹板与骨折处贴合,根据患处的表面粗细程度,适当勒紧夹板上不同位置的绑带,弹绳伸长,将绑带依次穿入两个插槽内,将绑带的位置固定,进而将骨折处固定,半弧形块起到对骨折处的支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方便拆卸,可重复使用,增加透气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包括两个半弧形块(3),两个所述半弧形块(3)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绳(4),相邻两个所述弹绳(4)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板(5),所述夹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外侧壁开设有两个插槽(7),所述固定块(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绑带(8),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且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位置相对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包括两个半弧形块(3),两个所述半弧形块(3)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绳(4),相邻两个所述弹绳(4)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板(5),所述夹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外侧壁开设有两个插槽(7),所述固定块(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绑带(8),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且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位置相对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块(1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的上表面开设有T形滑槽(11),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接装置(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9)包括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块(12),所述第一U形块(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14),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弧形块(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卡块(17),所述弧形卡块(17)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块(17)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半弧形块(3)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20),所述伸缩杆(19)的外侧端贯穿通孔(20)延伸至外部,所述伸缩杆(1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所述半弧形块(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22),所述限位块(21)的外侧壁与卡块(22)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7)的内侧壁开设有防滑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上肢或下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治疗后需要用石膏将患处及周边进行包裹,骨折后打上石膏是对伤害部位起到支撑、固定,保持规定形状的作用,为了限制骨折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因为反复骨折处活动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并且预防出现骨折处再移位,对于骨折以后没有出现明显移位的,可以进行石膏外固定处理。
石膏在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而且是一次性的,不能循环利用,为了能够减少成本,方便骨折患处的固定,为此特提出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半弧形块,两个所述半弧形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绳,相邻两个所述弹绳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开设有两个插槽,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一固定装置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且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一固定装置的位置相对放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块,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上表面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接装置。
所述卡接装置包括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块,所述第一U形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块。
两个所述半弧形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弧形卡块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
所述弧形卡块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半弧形块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的外侧端贯穿通孔延伸至外部,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半弧形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限位块的外侧壁与卡块相卡接。
所述插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半弧形块、弹绳、夹板、固定块、插槽、绑带和卡接装置的配合使用,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相扣合将骨折处进行包裹,卡接装置将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位置固定,拉动绑带,使夹板与骨折处贴合,根据患处周围部位的粗细,适当勒紧夹板上不同位置的绑带,弹绳伸长,将绑带依次穿入两个插槽内,将绑带的位置固定,进而将骨折处固定,半弧形块起到对骨折处的支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方便拆卸,可重复使用,增加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装置、2第二固定装置、3半弧形块、4弹绳、5夹板、6固定块、7插槽、8绑带、9卡接装置、10 T形滑块、11 T形滑槽、12第一U形块、13螺杆、14螺母、15第二U形块、16弹簧、17弧形卡块、18防护层、19伸缩杆、20通孔、21限位块、2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折患者用骨折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第一固定装置1包括两个半弧形块3,两个半弧形块3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绳4,相邻两个弹绳4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板5,夹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外侧壁开设有两个插槽7,固定块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绑带8,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且第二固定装置2和第一固定装置1的位置相对放置,首先将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扣合在骨折处的肢体上,然后拉动固定块6上固定的绑带8,将绑带8绕过夹板5穿入到下端插槽7内,手部把持带有固定块6的夹板5,避免夹板5转动,拉动绑带8,夹板5向肢体表面移动,弹绳4伸长,根据肢体的粗细程度,控制绑带8的勒紧程度,使夹板8与肢体表面贴紧,半弧形块3因弹绳4的弹力作用向骨折处轻微移动,然后将绑带8从上端插槽7穿入,绑带8的表面与固定块6贴合,将绑带8的位置固定,夹板5将肢体骨折处包裹,避免骨折处出现偏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手臂或是腿部等肢体骨折的患者。
第一固定装置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块10,第二固定装置2的上表面开设有T形滑槽11,第二固定装置2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接装置9,在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扣合时,首先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将骨折处包裹,使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错位放置,然后将T形滑块10对准T形滑槽11,滑动第一固定装置1,使T形滑块10插入到T形滑槽11内,将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扣合,卡接装置9限制T形滑块10在T形滑槽11内移动。
卡接装置9包括第二固定装置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块12,第一U形块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14,第一固定装置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块15,待T形滑块10插入到T形滑槽11内时,转动螺杆13,将螺杆13的外侧壁插入到第二U形块15内,拧动螺母14,使螺母14与第二U形块15紧密贴合,限制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的相对位置。
卡接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固定装置2前表面左、右两端。
两个半弧形块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簧16,弹簧16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卡块17,弧形卡块17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18,起到半弧形块3的支撑作用,弧形卡块17与肢体的表面接触,防护层18减少弧形卡块3与肢体的摩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弧形卡块17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9,半弧形块3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20,伸缩杆19的外侧端贯穿通孔20延伸至外部,伸缩杆1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半弧形块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22,限位块21的外侧壁与卡块22相卡接,调整半弧形块3的位置时,前提条件是T形滑块10插接于T形滑槽11内,卡接装置9卡接,夹板5与肢体表面贴合,弹绳4伸长,弧形卡块17与肢体贴合,拉动伸缩杆19,使弧形卡块17向半弧形块3的内侧端移动,弹簧16压缩,使弧形卡块17与肢体的表面脱离,因弹绳4的弹力作用,半弧形块3向夹板5方向滑动,进而对半弧形块3的位置调整,伸缩杆19在初始位置时,伸缩杆19因自身的弹力作用伸出通孔20,便于伸缩杆19拉动弧形卡块17,为了避免骨折处固定后,伸缩杆19凸出,将伸缩杆19压入通孔20内,将限位块21与卡块22卡接。
插槽7的内侧壁开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为插槽7的内侧壁涂抹的防滑材料,增加绑带8与插槽7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扣合在骨折处的肢体上,弧形卡块17与肢体表面接触,弹簧16压缩,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错位放置,然后将T形滑块10对准T形滑槽11,滑动第一固定装置1,使T形滑块10插入到T形滑槽11内,将第一固定装置1和第二固定装置2扣合,转动螺杆13,将螺杆13的外侧壁插入到第二U形块15内,拧动螺母14,使螺母14与第二U形块15紧密贴合,然后拉动固定块6上固定的绑带8,将绑带8绕过夹板5穿入到下端插槽7内,手部把持带有固定块6的夹板5,拉动绑带8,夹板5向肢体表面移动,弹绳4伸长,根据肢体的粗细程度,控制绑带8的勒紧程度,使夹板5与肢体表面贴紧,半弧形块3因弹绳4的弹力作用向骨折处轻微移动,弧形卡块22与肢体发生轻微滑动,然后将绑带8从上端插槽7穿入,绑带8的表面与固定块6贴合,将绑带8的位置固定,夹板5将肢体骨折处包裹,避免骨折处出现偏位,拉动伸缩杆19,使弧形卡块17向半弧形块3的内侧端移动,弹簧16压缩,使弧形卡块17与肢体的表面脱离,因弹绳4的弹力作用,半弧形块3向夹板5方向滑动,位置调整后,将伸缩杆19压入通孔20内,将限位块21与卡块22卡接,将骨折处的位置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3057.7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2(吉林)
授权编号:CN209253275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A61F 5/058
专利分类号:A61F5/058
范畴分类:16B;
申请人:吉林大学
第一申请人:吉林大学
申请人地址: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发明人:任震晓;房姝言;刘倩倩;聃增培杰;李志民
第一发明人:任震晓
当前权利人:吉林大学
代理人:张冉昕
代理机构:22103
代理机构编号: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骨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