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祖雪:多元智能理论在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以“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为例论文

谭祖雪:多元智能理论在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以“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为例论文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及评估方向,将其引入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可为其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服务模式。研究发现其能够满足残障青少年在成长阶段自我意识建构的需求。探析多元智能理论的构成、核心元素,结合残疾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性,通过分析残障青少年的优势智能,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残障青少年澄清自我意识,建构新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残障社会工作;自我意识

一、引言

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青少年教育、自我意识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多元智能理论与青少年群体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特性有许多契合之处。残障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个性发展上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但残障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常常受到社会各界的忽视,社会成员不相信他们具有“能力”。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大多以照顾残障学生生理和安全需求为主,鲜少关注残障学生的能力发展。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残障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出现偏差。社会工作者的理念要求以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注重对服务对象的增能赋权,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所以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残障社会工作,有利于残障者发掘自身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关于多元智能理论与残障青少年自我意识建构的关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发表的著述《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指出智力一元论不能全面地认识人类的智能,人的智能应是多元的,其在书中论证了人的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推理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以来,加德纳又提出了自然探索智能即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和存在智能即人们对于生命、成就、死亡等问题的思考。此外,个体不同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现实社会中,人们习惯于以语文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来评判“好生”和“差生”,未能及时发现其他优势智能的发展,这也让学生被动接受了这种价值观,造成效能感低,产生自卑感。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多元的价值观,残障学生并非“失能”,他们即使部分智能缺失,但仍然存在优势智能,对此老师和学生都还未认知。因此,要以多元智能理论重构残障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提升自尊自信,以及为老师提供多元的评价视角。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s framework,corpus might have most of its relevance to lexical meaning and use.A lot of corpus-based study target these areas,of which the investigation of polysemy and collocation are the most explored areas.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残障青少年自我意识建构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知。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级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发展和建构最关键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研究表明残障青少年存在的心理状态与非残障青少年对比有:焦虑情绪、独立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和自尊心较强等特点。目前,社会对残障群体仍然存在歧视的现象,残障者被贴上“失能”、“无用”的标签,长此以往,使得残障者的自我意识建构出现偏差,渐渐接受了自己“失能”的标签,否定和封闭自我,无法培养起兴趣爱好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性格孤僻,产生自卑感、孤独感以及焦虑甚至抑郁的感受。而多元智能理论否认所谓的“失能”和“无用”的观点,认为智能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及后天弥补性,即使部分智能因身体缺陷而缺失,同样可以通过后天训练,通过增强其他智能来弥补缺失智能,如视力障碍者对于听觉和触觉特别敏感就是后天培养弥补缺失智能最好的体现。

1.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残障青少年自我认识

加德纳提出“智能本位评估”的模式,拓展了社会工作评估的基础,单一智能的思维逐渐完善。尊重个体的多元智能发展,实务过程中强调尊重残障学生的智能特征和身心特征,探析个体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特点,从多角度多维度评估学生的需求,并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

教师们在日常进行英语教学面对学生们被动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且因材施教,从整个班集体的层次上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被动学习很容易随着学习的深入,导致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变得害怕,产生恐惧感,这其实也是进行英语教学时一个重要之处所在,所以,当教师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对学生们进行耐心的知道和细心的辅导,学生们只有在这种教师们的课堂课外辅助下,才能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而掌握后续英语学习的基础。

2.多元的评价:思维体系的转变

作为教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凡是在学习上有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率就高,成绩也优秀。这虽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the mean±standard error of mean.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followed by Student's t-test using Sigma Plot ver 10.0 to determin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Significance was set at P<0.05.

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残障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介入策略:主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根据残障学生的特点,分析其缺失的功能及能够相互补充的功能;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分析其在家庭、学校以及与朋辈群体的交往中已经形成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状况;其二,在多元智能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改变“残而无用”的认知,肯定自我价值感,建立更好的自我体验;第三,小组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建立规则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建构良性自我意识。

我国的教育体系长期习惯于采用单一的、静态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表现,常常走入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即仅仅关注到青少年的语文及数学逻辑智能,这样的评估方法导致的后果是青少年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大部分学生都趋之若鹜地向语文和数学逻辑智能方向努力,严重忽略其他智能的发展,这两方面智能发展好的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都高,容易产生自满的自我体验,反之则容易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负面评价,容易形成负面的自我认知,形成自卑的自我体验。多元智能理论使残障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能力的多元性,从而开始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而青少年的自我体验则离不开其所处的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此三者对其评价亦对残障青少年的自我体验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爱的家庭、包容的学校和充足的同辈人际交往有利于提升残障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主要涉及专业知识、技巧以及对特定课程具体要素的理解。在欧洲,所涉及的课程包括中小学各类课程如艺术、经济、数学甚至包括体育等。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阶段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是一种CLIL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则涉及部分院校尝试把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用英语来讲授。更为普遍的是开设一门冠名为某某英语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多门专业课知识,如航海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课有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管理等。我们认为这些课程的教学也是一种广义的CLIL。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具体运用实例“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

(1)需求评估

介入目标:通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展服务,为残障青少年提供感知自己的身体,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增进人际关系的机会;通过小组活动的长期关注及引导,使残障青少年学习社会规范,认知自我的情绪,学习自我监督和控制,最终达到发掘自身优势智能、增进自我意识、促进个人成长及发展健全人格的目的。

自我效能感是对完成一件事的把握程度和预期。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高者心理发展好,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反之亦然。残障青少年在日常生活、教育、社会交往、就业、婚姻等方面都面临比同龄人更艰难的社会适应问题,而残障青少年所能获得的成功机会亦比同龄人要少。而成功感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有效路径,因此,有研究表明残障人士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地低于残障同龄人,这使得残障青少年面临更大的社会适应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发掘残障青少年的优势智能,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为其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能力独立和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达致稳定的自我状态。

成效分析:观察发现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想象的能力更高一筹,更有发现美的能力,这对其日后职业生涯的选择亦是一大帮助。自然体验小组以自然探索智能体验为主,结合“墙壁上的植物园”子项目,组员自己制作植物器皿,进行播种,制作铭牌认领植物,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社工与组员一起关注种子的生长,融合生命教育的理念,旨在让组员认识到生命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披荆斩棘,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反观自己的生命,从优势、全面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自然探索智能紧密相关,学生在此过程中亦提升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供热服务热线统计的本年度及基准年份的投诉用户量与辖区内所有供热用户量计算2年的投诉率,并按约定的奖罚规则进行考核。

1.提供多元化的评估视角

由于多元智能活动非常注重组员的体验,在过程中体验自身的能力,获得经验,发展优势智能。所以,活动中组员需要重新探析自己对成长环境和社会评价的多元性看法,亲身体验智能活动,观察自我的成长,形成良性的自我评价。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残障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策略

个案小罗,患有轻微智力障碍。小组开展前期,案主与朋辈群体的人际互动不和谐,因小罗以“拍头”、“踢腿”等别人不能接受的行为方式表现自我,常受到同学的孤立,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社工经过多次小组探讨后,与案主深入访谈后得知,案主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旁人的嘲笑,而“暴力”的表达能够让人惧怕自己,为避免受到更多的伤害,遂采取类似的做法表达自我。三年来小罗先后参与多元智能社区活动、艺术小组、自然探索小组,刚开始案主表现出封闭、沉默的性格特征,时而有脾气爆发的情绪反应,小组融入较困难。所以我们在小组内设计人际互动交往环节,引导组员正确地与其他组员相处,社工与组员一起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引导组员以多元的视角看待身边的同伴。两次小组活动后组员间开始相互赞赏,小组的冲突逐渐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亦是组员自我发现的过程,看到他人优点的同时亦能自我肯定。组员的肯定致使案主的自我价值感得到满足,自我评价和主观的体验提高。通过多次多元智能小组体验。社工与小罗共同发现其在空间智能方面尤为发达,具有较强的立体思维,绘画技能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将案主绘画的天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案主的优势智能。此后社工逐渐委任小罗担任小组长,带领组员绘制图书室墙绘,制作“纸雕”、“创意石头”等创意手工作品装饰图书室,在成就中提升自我价值感。

项目背景:“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是面向残障青少年开展的服务项目,旨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促进残障青少年认知自我优势,建构良好的自我意识。该项目的服务对象有127名学生,主要有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及肢体障碍四种类型的学生,年龄从6岁到18岁不等。残障青少年虽然在身体某方面存在缺陷,但根据个体发展的特性,结合多元智能理念亦能帮助残障学生发展自身潜能,增进自我意识,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更有优势。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达至自我同一性,通过参照、体验成功感来达至自我同一性。残障青少年面临着比普通青少年更为混乱的情况,他们面对来自外界的负面信息更多,同伴的排斥、身体的残缺和精神的压力都会让残障青少年产生负面的自我认同。自我认知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尤为明显,如果缺乏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青少年对自己身心的认识产生混乱,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出现较大的悬殊时,导致青少年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长此以往,将建构消极的自我认知,形成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感体验。而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对个体的评价从一元论转向多元论,全面和客观地看待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缺点。因此,残障青少年应当全面客观、积极正向的认知自我,既要承认生理特征差异的事实,又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发掘自身的优势智能,将弱势智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多元智能理论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利于社会成员以优势的视角看待残障青少年,以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们融入社会,从个人和社会的层面达致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同一。

(2)多元化结果评价量化标准

成效评估的难点是寻求一种既能客观评估组员的成长又易于横向对照的量化指标,多元化的评估指标提供了多元的评估主体,主张由老师、组员主体、朋辈群体和家长介入评估过程,力争从每个角度反映学生学习及成长的程度。此外,多元智能理论亦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估维度,主张从5个方面评估学生的能力:①个体的智能特征,即组员在小组内所表现的智力优势和劣势;②对事实、技能和概念的掌握,即学生在小组内从多角度对事实的不同看法;③作品的质量,即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体现,如在小组内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也是作品的一部分;④交流,即在智能小组内与朋辈群体积极或消极的人际互动;⑤反思,即组员在活动后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及活动感受的反思和总结。

2.建构良好的残障青少年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建构是残障青少年在其成长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他们适应社会并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与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力不只一种,智力组合不同造就了个体差异,个体智力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在智能活动小组内需引导组员认识自身的优势智能,兼顾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并加以弥补;通过在小组内与朋辈群体的人际互动中以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多元智能小组是具有同质性的小组,组员均是具有一定生理缺陷的残障青少年,有利于建构个体差异的多元智能认同;通过发展父母、教师、同伴等生活群体的多元智能评价思维,共同促进引导残障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观。

自我体验的目的是提升组员自尊和自信,小组中通过激发组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使组员有较高的自我体验。在上述案例中,小罗因轻度智障,行为控制能力弱,“暴力”行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仅有的“能力”,以期获取老师和社工的注意,对于进入小组后的成长自我期望值很低,之后在墙绘过程中参与进来,获得成功感,达至自尊自信提升的目标。第二部分鼓励案主成为小组长带领组员独立操作图书室的布置,案主虽没有专业的领导技巧,强大的号召力,但因其具有高超的绘画技术,组员的向心力十足,组员从事了自己的特长活动,有很大的动力以自己的优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不断增强自我体验,最终建构良好的自我意识。

四、反思与讨论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社会工作介入“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的指导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残障人士新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明确残障青少年的能力长项、喜好的活动形式及对学生特殊需要的评估,使学生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觉察的能力,形成正面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印象。多元智能理论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帮助社会成员以更加多元、全面的角度看待残障青少年,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和殷切的期望,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残障社会工作从个体自我的认同到社会成员对残障人士评价而形成的社会认同入手,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协助残障青少年达至自我的同一性,从而实现建构残障青少年良好自我意识的目的。

在针对不同影响因子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其他因素保持一致。ph值的调节使用浓度为2mol/L和0.1mol/L的NaOH溶液。配置不同Ni2+的初始浓度时,都是从Ni2+的母液中量取相应的量,并取50mL配置好的初始浓度溶液于10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浒苔,并在27℃、15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吸附,振荡后过滤。过滤时,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先要弃置上层溶液,再吸取1 ml的滤液于10 ml的硝酸溶液(1:99)中,最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著.陈琼森译.开启多元智能新世纪[M].台北:信谊基金出版社.1997.161-166.

[2]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35-142.

[3]薛亚萍.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指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1,(08):138-139.

[4]施加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7-9.

[5]高平.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调查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2(3):48-50.

[6]田万生,罗伯特·T·阿默曼.残疾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及其治疗[J].青年探索,1999,(03):26-29

[7]史吉海.多元智能理论对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01):34-36+41.

[8]江兰,闫洪丰,黄峥,陈祉妍,刘正奎.残疾青少年心理康复需求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3,(04):19-23.

[9]杜伟,刘文贤.浅议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设计的整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86-87.

[10]杨锡田,时建朴.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35-37.

[11]欧晓霞,时建朴.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6-108.

[12]祖雅桐,杜健.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03):360-366.

[13]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3,(06):36-39+58.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9)05-0001-04

[收稿日期]2019-09-25

[作者简介]谭祖雪(1965—),女,四川开江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薛德生(1995—),男,福建龙岩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毕 晴

标签:;  ;  ;  ;  ;  ;  ;  ;  ;  ;  ;  ;  

谭祖雪:多元智能理论在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以“一千零一夜城堡”项目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