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龙:非营利组织领导者行为研究——基于西蒙的决策理论论文

贺海龙:非营利组织领导者行为研究——基于西蒙的决策理论论文

[摘 要]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最终使命,另一方面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权力机关及特殊利益集团的掣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从西蒙决策理论尤其是“管理即决策”的角度出发,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研究实质是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研究,核心是对做出决策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对非营利组织系统中领导者的行为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决策理论;有限理性

西蒙将西方科学界的行为主义应用在行政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即决策研究方法。行政组织的研究焦点也随之由静态视阈转向动态研究,即对制度、结构等的研究转变到对决策过程的研究。其中,在西蒙的行政学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行政决策理论更是对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 非营利组织领导的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的迅猛崛起与蓬勃发展,向人们展示了自身的组织优越性,但并非完美无缺,彼得·F·德鲁克指出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管理,而且必须以最好的方式进行管理。非营利组织领导问题最终应落实到领导者的问题上,因为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都是由人作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用德鲁克“做好事要精益求精”这一理念来强调领导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一方面,从维护社会公信力的角度,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抱有的期望往往高于企业,非营利组织的失败或丑闻更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从非营利组织自身追随者的角度,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大多是志愿者或信守使命的员工,如果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善,不仅难以持续吸引高素质的志愿者,而且也会浪费社会资源。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具备最好的适合其特点的领导者,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 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的“行政人”

“有限理性”是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前提,基于对有限理性——“行政人”假设的分析认识,西蒙提出组织和个人在做决策时,应该以“令人满意”为准则,即简化眼前的行政形势,从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取代“最优化”准则。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来表示。当P<0.05时,认为有显著性差异,并进行Tukey's多重比较。

就内部因素而言,领导者的审查活动不仅依赖于个体的习性和能力,还有赖于同捐赠者、志愿者的活动关系,双方之间并无经济契约关系,领导者对他们更多的是服务,而非命令。既然是服务,就意味有体验感和满意度的诊断,但捐赠者和志愿者在表达自身的感受时也存在意向性的描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与随意性。此外,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非营利性”,所提供的服务多属于无形产品,服务效益难

西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将决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4个阶段在纵向上相互交织,横向上每个阶段又可构成一个决策过程,总体构成一个复杂的逻辑过程。在非营利组织中,领导者如何制定出有效的决策,可以确保组织的使命与意愿得以实现,可以遵循西蒙的决策过程进行合理尝试。

3 决策过程:四阶段说

该工程濒临长江,闸室中心距长江边仅500m,围堰上游距长江约350 m,下游约750 m。围堰底部及工程地基土主要为砂性土,但砂土中夹有中粗砂混碎(砾)石层,土体孔隙率大,地质条件复杂。土的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为承压水,承压水头比成桩平台要高一些。成桩过程中有动水压力产生,灌注桩成孔困难,施工中采用普通的黏性土护壁,泥浆的比重必然加大,否则钻孔极易扩孔、坍塌。泥浆比重加大,造成泥皮比较厚,桩侧的摩擦阻力降低;而且由于泥浆比重大,含砂量大,清孔时间长,孔内沉渣很难清至设计要求,沉渣较厚,桩端承载力必然下降。为解决施工中的难题,该工程采取了一些施工措施。

其中,实际边际成本表示进口一单位中间品需要支付给国外中间品厂商的实际成本(以国外的单位劳动力来衡量),imc表示使用一单位国内中间品需要支付给本国中间品厂商的实际成本(以本国的单位劳动力来衡量),本国的工资为w,εk表示本国与进口中间品来源地k的名义汇率(间接标价法),wk表示进口目的k地的工资,Fj表示本国出口到目的地j的固定成本。

3.1 “情报活动”阶段

在艰难地对方案进行抉择并加以实施后,便会产生一系列的结果。审查活动便是领导者对实际产生的结果、效果与原定的组织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评价。审查实施效果是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中进行分析的,这就意味着领导者的行为不是在真空中形成的,评价结果势必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限制。

3.2 “设计活动”阶段

在制定备选方案时,由于“有限理性”的限制,领导者不可能捕捉到非营利组织中的每一个复杂因素,也不可能把握所有相关者的价值偏好,一般要求在符合法律、政策和实际情况下兼顾本身的环境条件和可行的操作能力,制定出尽可能多并能够带来预期收益和效果的行动方案。许多非营利组织的系统呈现出双重性,即包括两组员工和两类顾客,并拥有多重目标。在制订备选方案时,领导者要均衡照顾到资源提供方和服务受益方的利益和需求,减轻方案后续实施中的可能遇到的阻力。同时,围绕多个目标制定的方案应该突出主要目标,兼顾次要目标。

3.3 “抉择活动”阶段

马上将进入广佛线魁奇路至新城东段、21号线、知识城线的快速发展阶段,新线的筹备工作开展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总结广佛线西朗至燕岗段导向筹备的实践经验,摸索新线导向系统筹备的经验与规律,不断提高新线导向系统筹备的水平,为将来新线导向系统建设提供保障。

以令人满意为基本准则,以最优化为理想尺度,从上一阶段所设计出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由于非营利组织对政府、企业、捐赠者及志愿者存在资源提供的依赖性,领导者进行选择时往往要首先考虑捐赠者或志愿者个体,或以捐赠者或志愿者身份出现的政府或企业的偏好而忽略组织的使命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这样确定的“令人满意”准则中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优势团体,并非社会公众。加之,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多为服务性行为而非实物产品,领导者在确定满意程度时,在技术层面无法进行量化,存在较多的模糊性。对于非营利组织领导者来讲,如何选择行动方案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

3.4 “审查活动”阶段

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应以信息交流作为保障。一方面,准确掌握组织的内部信息,如组织提供的服务状况、筹资进度、财务和投资报告、领导机构、志愿者招募、受益人受益情况反馈等,并及时对外披露,维护组织良好的公信力,加强外部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为决策信息收集、目标界定与目标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采集外部环境信息并对内公告,调动组织成员的参与活力,保证志愿者与员工的知情权,以此提高组织的整体应变力,增加对情势的“有限”把握。“情报活动”阶段应从内外两个角度弄清支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对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所要实现的目标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判断。

在实际管理中,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符合有限理性“行政人”假设这一特性,这主要是由4方面的内容决定的。第一,非营利组织多数属于非线性动态组织,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复杂性,这将导致领导者不可能取得完整和精确的关于组织产出、结果和过程等各方面的信息,只能根据系统的状态做出决策。第二,组织资源如财力资源、体力资源等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组织成员的志愿行为,这些行为普遍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领导者对组织资源做出具体深入了解和具有说服力的预测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领导者受到自身知识水平、阅历经验以及组织类型的影响,对所处情景以及使命目标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第四,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目前仍有部分是政府任命,或受相关利益集团牵制,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抉择,所做的工作基本是一种意向性的分析工作。

这些无形产品大多是第三方受益,即资源提供者不直接受益,购买产品方的意图与受益者的认可与承受力中间还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给领导者运用评测机制带来了挑战。这些都是许多经过多次论证的决策在最终执行后仍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西蒙认为,人类理性是在制度环境中形成,并在制度环境中发挥作用。换言之,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行为在情报、设计、决定、审查等的决策过程受到所处环境的限制。社会活动呈现的复杂脆弱特点也使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常常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实现既定目标。

4 决策类型:非程序化决策为主

根据活动类型和决策所采用技术的差异,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种类型。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并非完全互斥,两者的关系如同一个光谱式的统一体: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统一体中间可以找到不同灰色梯度的各种决策,现实生活中的决策绝大多数属于这个地带。

非营利组织领导活动自然也会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但主要是非程序化决策。这是因为组织环境变化的快速性、成员间多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差异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复杂性以及领导者和跟随者互动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都造成领导者置身于一个无序的动态组织中,与组织可控的假设是完全背离的,这也导致领导者所进行的活动往往是非程序化决策。

通常来说,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在做决策时大体的流程或过程是有章可循、程序化的,领导者要充分掌握并熟知影响这些流程的主次因素。面对组织人员以及受益第三方,领导者不能有效把握捐赠者与志愿者的行为动机,而且有限的时间、精力也使领导者不能充分了解受益第三方的所有需求,所获取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由此造成了具体活动方案的模糊性,这类决策就是非程序决策。此时就强调发挥领导者的经验优势,即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凭借以往成功的行为经验,进行探索性尝试,以求最大限度实现组织的目标使命,也就是西蒙所说的“启发式”探索。领导者在无序的动态中所具备的创造性也必不可少,主要表现在领导者与跟随者是基于信任建立的关系,领导者应创造性地提高行为透明度并帮助跟随者在组织活动中获得成长,满足其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一种在践行使命中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升组织公信力和组织适应性。此外,领导者应通过有条理的思考和针对性的培训来改进非程序化决策,加强技术创新在这类决策中的应用,进而提高环境可控性和自身决策能力。研究西蒙行政决策理论,有助于从更为深度和广度的视角理解和把握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行为,为非营利组织领导者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有限理性说[M].杨烁,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岳成浩,成婧.危机能管理吗?——基于西蒙决策理论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6(2).

[4]奚源.公共行政学行为研究方法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辨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3).

[5]周春晓.西蒙公共行政学方法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46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4-0102-02

[收稿日期]2019-01-13

标签:;  ;  ;  ;  ;  ;  ;  ;  ;  ;  

贺海龙:非营利组织领导者行为研究——基于西蒙的决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