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束置零论文_曹德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束置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相控阵,相位,天线,算法,密度,性能。

波束置零论文文献综述

曹德民[1](2017)在《发射阵列天线辐射近场特性分析及“置零”波束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航行器和高空飞行器等与外部联系主要依赖无线通信手段,对于在这类平台上应用很广的阵列天线来说,平台上的其他电子设备可能处在天线阵列的辐射近场内,由于阵列天线的近场特性与辐射远场的特性大不相同,本文对阵列天线辐射近场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发射天线的辐射近场波束形成。本文首先研究了辐射近场与天线距离的关系,对辐射远场和近场临界距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阵列天线的辐射近场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总结了出了相关规律。最后实现了发射天线的辐射近场波束形成。总结来说,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深入分析了天线场区间的临界距离,探讨了瑞利距离作为远近场临界距离公式的使用条件。虽然天线场区在各类天线文献中都有定义,并且给出了远场和近场的临界距离条件以及感应近场和辐射近场的临界距离条件,但是瑞利距离作为远近场临界距离的使用条件却很模糊。所以根据两个辐射远场的性质对瑞利距离作为远近场临界距离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将使用条件D>>λ更加具体化。(2)定量分析了阵列天线辐射近场的特性。虽然各类天线书中都有对阵列天线电磁场分布的描述,但并没有定量地分析辐射近场特性及变化规律,所以本文仿真了21阵元均匀线阵,统计了辐射近场内各个距离下归一化方向图的零陷深度值,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3)本文使用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全波仿真对发射均匀线阵的“置零”波束形成进行了研究。由于全波仿真时考虑了互耦因素,所以必须在波束形成算法中考虑互耦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考虑阵列天线互耦效应时的全波仿真自适应天线仿真方法,并使用此仿真方法对均匀线阵进行了一定方向的置零研究,在置零方向得到了较深的零陷。本文探讨了瑞利距离作为远近场临界距离的条件,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应用天线的近场特性。使用全波仿真的方式分析波束形成,波束特性更加接近实际应用中的发射阵列天线辐射特性,并且在置零方向得到了较深的零陷,降低了对周边电子设备的干扰。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阵列天线辐射近场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王骥,陈芳炯,谢仕义[2](2016)在《一种盲波束赋形与置零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随着移动终端和业务的持续发展,企业级WLAN中采用传统的AP部署方式和信道竞争协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的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盲波束赋形与置零算法,该算法能够使得多个终端在同一时隙中进行传输,在有效提高信道利用率的前提下,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的干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的信道竞争协议和AP部署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少开销并显着提高终端的吞吐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吴若增[3](2016)在《低截获通信中的发射波束置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束置零技术是数字波束形成(DBF)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现阶段,波束置零技术大多应用在接收端,对发射波束置零技术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发射波束置零技术拥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提高雷达对卫星、干扰机、侦察机的反干扰反侦察能力,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避免对己方雷达等侦查设备产生有源干扰等,这些用途都受到了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所研究的发射波束置零技术,主要侧重于消除干扰机或侦察机等敌方侦察设备对我方发射信号的截获和侦收,实现低截获通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给出阵列信号的发射模型,介绍发射波束形成基本原理,并研究正交投影法和Capon发射波束形成器法两种经典的发射波束置零算法,最后给出这两种算法的仿真实验。2.针对零陷无法对准导致雷达易被截获和干扰的问题,研究了发射波束零陷展宽算法。对比分析Capon零陷展宽算法和导数约束法两种经典的发射波束零陷展宽算法,发现这两种算法计算量较大,不具有灵活性。因此本文针对几种简单或常见的波束形成算法进行零陷展宽拓展研究,发现改进的正交投影零陷展宽算法计算量较少,波束比较稳定,而且可以快速灵活地实现发射波束零陷展宽。3.针对雷达系统存在通道幅相误差等因素,以Capon零陷展宽算法和线性约束(LCMP)零陷展宽算法为基础,研究了一些校正非理想因素的算法。通过模约束和稳健波束赋形等方法,降低发射波束零陷展宽算法对抗通道幅相误差时的敏感性,使算法依然保持一定的稳健性。4.针对宽带发射信号的情况,建立适合宽带信号的阵列发射模型,介绍宽带发射波束形成基本原理。然后从频域处理和时域处理两种角度,研究了宽带频域发射波束置零算法和基于延迟线结构的发射波束置零算法,分析算法性能并给出仿真实验。最后,通过采取窄带权和时变宽带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宽带情况下的发射波束零陷展宽,并给出仿真实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0)

张玉,张佳祺[4](2015)在《发射波束部分阵元置零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选择阵列部分单元控制的情况,分析了发射波束零点形成的两种方式,即部分阵元的幅相加权综合和部分阵元的唯相位综合加权方式。通过对这两种置零综合的算法研究和仿真分析,并从形成零陷的深度及对副瓣扰动等方面,比较了这两种发射波束置零综合方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解礼,罗景青[5](2010)在《发射波束置零综合方法性能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满阵和部分阵控制这2类情况,对发射阵列的幅相加权综合、唯相位加权综合和唯幅度加权综合3种波束置零综合方法进行了算法研究和仿真分析;从置零的精度、深度和对副瓣的扰动等多个方面,对发射波束各种置零综合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得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指出了它们的现实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王朕[6](2009)在《用于星载多干扰模式调零天线的波束置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系统面临的干扰种类繁多和干扰数量增多的情况,需要对干扰模式和多干扰方向估计、调零算法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了提高通信卫星对多个干扰源和多模式干扰源的抗干扰能力,本论文首先对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超分辨空间谱估计算法: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最大墒谱估计算法、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SIC)、最小范数算法等进行比较,然后对此进行改进,得到适合10个以上干扰的波束方向估计,能完成同时强弱、相干多干扰的置零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10-10)

彭博[7](2008)在《自适应干扰置零与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数字相控阵雷达系统中通常采用自适应算法,以控制波束的零点位置,达到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是现代雷达采用的先进技术之一。唯相位波束形成算法主要用于方向图的波束零点控制。因为唯相位算法只利用了权值的相位信息,所以实现更为容易。为了充分利用发射功能组件的能力,在发射模式中对方向图零点的控制应该采用唯相位的波束置零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只利用了权系数的相位信息,确定相位扰动(或权系数)的方程组一般都是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比较困难。目前常见的算法主要有小相位扰动算法、大相位扰动算法、期望方向增益最大约束算法、波束改造算法、最大信噪比准则下基于梯度的算法、权矢量投影算法等。相控阵雷达战术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形成多个波束的能力。在雷达中,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观测时,阵列天线可以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分别对准不同的目标。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覆盖整个空域。形成多波束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也介绍了基于FFT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为了解决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文在第叁章介绍了小相位扰动约束唯相位算法,详细推导了算法原理以及进行了仿真实验;在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期望方向增益最大约束唯相位算法,作了系统仿真。本文仔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性能和优缺点,这两种算法均可应用于自适应阵列的发射模式,从而能大大提高雷达抗干扰的能力。在采用唯相位算法进行波束置零之前,有必要了解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多波束形成的原理,因此本文还在第二章对此作了介绍,并进行了原理推导和仿真实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介绍了期望方向增益最大约束唯相位算法应用于宽带数字阵雷达中进行波束置零的情况。为此,本章介绍了叁种宽带波束形成技术,并将期望方向增益最大约束唯相位算法分别应用于这叁种宽带波束,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另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多波束置零,作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在第六章对全文作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曹运合,张焕颖,张守宏,刘峥[8](2007)在《宽带相控阵雷达数字波束形成及干扰置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相控阵波束形成通常使用模拟延时线,但量化误差及硬件的高代价阻碍了它的应用。该文在基于子阵和发射为线性调频信号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宽带子阵数字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接收信号拉伸处理和低通滤波,然后在子阵间加权实现宽带子阵数字波束形成。低通滤波后的数字采样和信号处理均可在低的速率下进行,大大降低了运算量且容易实现。此外,宽带干扰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一维距离像的性能,为了抑制宽带强干扰信号,在上述数字波束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宽带干扰置零方法。该方法在强宽带干扰功率的情况下仍可很好地工作。最后,对测距误差和子阵栅瓣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束咸荣,晏焕强,郭燕昌[9](1997)在《密度加权相控阵天线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在密度加权相控阵上进行的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得到了随机馈相使副瓣电平抑制的结果,指出副瓣电平抑制量与扫描角位置和移相器位数有关;证实用相位加权置零实数算法,在最大副瓣处置零,可以很好地抑制该副瓣的电平,在波束其它方向置零也很有效果。(本文来源于《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1997-09-01)

束咸荣,晏焕强,郭燕昌[10](1997)在《密度加权相控阵天线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在密度加权相控阵上进行的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得到了随机馈相抑制副瓣电平的结果。指出了副瓣电平抑制量与扫描角位置和移相器位数有关。证实了用相位加权置零实数算法在最大副瓣处置零可以很好地抑制该副瓣的电平,在波束其它方向置零效果也很好。(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1997年03期)

波束置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随着移动终端和业务的持续发展,企业级WLAN中采用传统的AP部署方式和信道竞争协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的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盲波束赋形与置零算法,该算法能够使得多个终端在同一时隙中进行传输,在有效提高信道利用率的前提下,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的干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的信道竞争协议和AP部署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少开销并显着提高终端的吞吐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束置零论文参考文献

[1].曹德民.发射阵列天线辐射近场特性分析及“置零”波束形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2].王骥,陈芳炯,谢仕义.一种盲波束赋形与置零新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3].吴若增.低截获通信中的发射波束置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张玉,张佳祺.发射波束部分阵元置零综合分析[J].信息技术.2015

[5].解礼,罗景青.发射波束置零综合方法性能比较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10

[6].王朕.用于星载多干扰模式调零天线的波束置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7].彭博.自适应干扰置零与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8].曹运合,张焕颖,张守宏,刘峥.宽带相控阵雷达数字波束形成及干扰置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

[9].束咸荣,晏焕强,郭燕昌.密度加权相控阵天线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研究[C].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1997

[10].束咸荣,晏焕强,郭燕昌.密度加权相控阵天线随机馈相和波束置零实验研究[J].现代雷达.1997

论文知识图

个干扰调零前的叁维方向图×17的面阵采用hamming幅度加权放...个相干声源的被动定位Fig.4Passivepos...发射多波束图5.2 11 个干扰的判定结果(AIC 准则,干...×17的面阵放置叁个零点的方向图

标签:;  ;  ;  ;  ;  ;  ;  

波束置零论文_曹德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