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肠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肠,温度,血液,膀胱,新生儿,湖羊,测量。
直肠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金科,褚荣涛,孙成法,张志越,程序曲[1](2019)在《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脑温和直肠温度的监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CP)、脑温(BT)以及直肠温度(RT)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8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7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进行连续的ICP、BT、RT监测,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3个月后随访:预后良好7例(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5.8%),5例植物生存(16.1%),6例死亡(19.4%)。死亡病例的BT、RT持续降低,BT<RT,RT同BT之间表现为正相关(r=0.647,P<0.05)。ICP持续明显升高。BT、RT、ICP与存活组的相应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病例的BT、RT在一定范围波动,没有明显下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RT,RT同BT之间表现为正相关(r=0.647,P<0.05)。手术病例的ICP在术后缓解,以后逐步增高,后逐步恢复正常。保守病例的ICP逐步增高,后逐渐恢复正常。RT与BT的差值,伴随着ICP的逐渐增高,死亡组中呈逐步增加;重残组、植物生存组中呈逐步减小,随着ICP逐步正常而逐步增加。而良好组以及中残组中差值未表现出此种变化。在存活组中,将ICP以≤20 mmHg,20~30 mmHg,30~40 mmHg,≥40 mmHg分为4组,BT和RT的差值分别为:(1.1±0.5)℃,(0.7±0.3)℃,(0.5±0.3)℃,(0.2±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RT与ICP无明显联系。BT与RT存在联系,但不能简单地以RT替代BT。监测BT、ICP对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1期)
黄靓[2](2019)在《白藜芦醇对热应激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直肠温度及血清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白藜芦醇对在热应激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直肠温度和血清指标的影响。将480只28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热中性组(TN)(24±2℃)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其余4个热应激组(37±2℃,每天8小时,其余时间24±2℃)肉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200、350、500 mg/kg白藜芦醇,持续14天。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白藜芦醇的热应激组相比,添加白藜芦醇可改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01),并降低第叁天肉鸡直肠温度(P <0.05)。此外,添加白藜芦醇350或500 mg/kg时可降低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胆固醇、甘油叁酯、尿酸、丙二醛的含量以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P <0.05),叁碘腺苷、叁碘腺苷与甲状腺素比值、总蛋白和谷胱甘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升高(P <0.05)。综上所述,添加白藜芦醇可正向调节血清代谢参数,缓解热应激下肉鸡组织氧化损伤程度,从而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9年08期)
廖敏,刘鹏,邓星,左泽兰[3](2018)在《直肠亚低温技术目标温度管理能力和安全性临床实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直肠亚低温技术,考察目标温度管理(TTM)能力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为病例系列报告,以自制的直肠亚低温装置(中国新型实用专利201320448017.4)对PICU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行亚低温治疗,每15 min监测1次,观察TTM(诱导低温、维持低温稳定水平、复温的控制)能力和安全性指标(持续心电监测、粪隐血、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和寒战)。结果 2014年1月14日至2017年12月31日37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纳入研究,35例患儿降温阶段共采集到712个鼻咽部温度值,随时间延长诱导低温逐渐达到亚低温状态,最长1例超过14 h,诱导低温时间平均为(4. 9±3. 8) h,2、4和6 h达标率分别为31. 4%、51. 4%和68. 6%,平均降温速率为(1. 2±0. 8)℃·h-1。34例患儿低温维持阶段共采集到1 632个鼻咽部温度值,1 499(91.9%)个数据平稳维持在32.0~35.0(34.2±0.6)℃亚低温状态12 h。33例患儿复温阶段共采集到1 418个鼻咽部温度值,1 151(81.2%)个数据处于持续复温状态,其中过快66个,偏快175个,正常910个,出现反跳234个(反跳幅度0.1~0.9℃)。直肠亚低温治疗期间心率随体温降低而降低,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维持阶段粪潜血阳性25/34例(73.5%),观察到寒战11次,其中在36.0~37.0℃有7例。结论经直肠亚低温技术作为一种新TTM方法,控温能力是有效的,实施过程是安全可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利林[4](2018)在《不同测量时间对于新生儿直肠温度检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测量时间对于新生儿直肠温度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分为体温正常、偏低及偏高的足月儿、早产儿,分别记录0.5min、1.0min、1.5min、2.0min、3.0min时所测得肛温数值。结果体温正常和体温偏高状态下的足月儿、不同体温状态下的早产儿,在不同时间点所得的体温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偏低时的足月儿测得的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足月儿体温偏低时肛温测量需1.0min外,其余新生儿肛温测量时间0.5min就可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6期)
李隐侠,王慧利,邓维,张莉,张俊[5](2018)在《高温环境下湖羊直肠温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南方特色绵羊品种湖羊为研究对象,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连续监测10d湖羊直肠温度变化,测定血常规指标,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湖羊在高温环境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以湖羊高温环境下直肠温度的变化为基础,结合血常规指标,在湖羊群体内鉴别高温应激敏感和高温应激抗性湖羊个体。结果显示,湖羊最高直肠温度出现在环境温度最高的时段(11∶00~15∶00),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03∶00左右,且以24h为周期循环;平均最高直肠温度和最低直肠温度差在湖羊个体间差异显着(P<0.05);高温暴露后湖羊群体淋巴细胞(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数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超出了绵羊正常参考值,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有一定的差异:母羊嗜碱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高于公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1周岁湖羊淋巴细胞(P>0.05)、嗜碱性细胞计数(P<0.01)及百分比(P<0.05)均高于半岁湖羊;依据温度变化结合血常规指标变化在湖羊群体中鉴别了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的湖羊个体,在测试的母羊群体中高温应激敏感湖羊占35.3%,高温应激抗性湖羊占26.5%。肌酸激酶(CK)含量在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湖羊个体间差异显着(P<0.05)。综合以上结果,高温环境下湖羊不同个体间直肠温度变化差异显着;从血常规指标来看,高温应激对母羊和1岁湖羊的影响比较大。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夏季高温应激对湖羊的影响及抗高温应激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1期)
吴小花,徐红贞,俞君,秦奎英,章舒姗[6](2017)在《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直肠温度的最佳测量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80例新生儿,体温正常、偏低及偏高的足月儿、早产儿各30例,分别测得其在0.5min、1.0min、1.5min、2.0min、3.0min时的肛温。[结果]体温正常和体温偏高状态下的足月儿、不同体温状态下的早产儿,肛温测试0.5min、1.0min、1.5min、2.0min、3.0min所得的体温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偏低时的足月儿测得的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足月儿体温偏低时肛温测量需1.0min外,其余新生儿肛温测量时间0.5min就可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7年34期)
刘凌云,李静,周玉文,李霞[7](2016)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期自身对照法测量膀胱温、直肠温和血液温度,比较叁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液温度(37.82±0.87)℃,直肠温(37.78±0.62)℃,膀胱温(37.80±0.85)℃,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温、直肠温均与血液温度呈高度正相关(r=0.9689、0.9646,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直肠温或膀胱温的变化可以反映中心温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23期)
刘丽秀,李翡,王婷婷,樊娟妮,董庆庆[8](2016)在《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妊娠恶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妊娠恶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妊娠恶阻的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药液初始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叁个亚组(治疗组A组、B组和C组,对照组D组、E组和F组)每组各26例,均采用中药直肠滴入规范治疗,治疗组采用自制保温袋保温药液灌肠,保温袋内置一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对照组采用不保温药液灌肠,观察初始和结束的温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温度变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间相比,B组临床有效率、舒适度均显着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温度控制能增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减轻患者对直肠滴入治疗的心理障碍,易接受,有利于临床操作和技术推广。中药直肠滴入初始温度控制在38-40℃,加强直肠滴入过程中药液温度控制临床疗效最佳。(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周玉文,王静,吴胜兰,李霞[9](2016)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期自身对照方法测体温,通过肛温探头测得直肠温度,PICCO导管测得血液温度,测温导尿管测得膀胱温,每小时记录测量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比较直肠温度、膀胱温度计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观察病人膀胱温(37.80±0.85)℃,直肠温(37.78±0.62)℃与血温(37.82±0.8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膀胱温及直肠温与血温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938 7,0.903 5,说明两者与血液温度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直肠温度或膀胱温度的变化可以反应核心温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6年21期)
徐伟,赵玉超,曹露,周婕,郭刚[10](2016)在《北京地区夏季奶牛直肠温度及其对产奶量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直肠温度(RT)测定,探究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牛群RT变化规律及其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实测了2014年7-8月份北京地区3个奶牛场上午、下午奶牛RT、体况评分(BCS)、牛舍内温度,并收集各牛场DHI报告,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阶段及BCS对RT、测定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03头奶牛的上午、下午RT和日体温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38.69±0.45)℃、(38.98±0.50)℃、(0.29±0.53)℃;2)不同场间RT存在差异,泌乳第Ⅰ阶段(1~50d)的奶牛RT显着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BCS显着影响下午RT(P<0.05);3)下午RT与BCS平方均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着影响(P<0.05),下午RT每升高1℃,平均日产奶量减少约1.26kg·头~(-1)。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奶牛RT较高,且下午RT过高可导致测定日产奶量降低。因此,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强防暑降温措施降低体温,并注意控制体况,着重关注泌乳前期牛;RT可作为奶牛热应激相关研究的指标,并为抗热应激奶牛选育计划提供间接选择信息。(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直肠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白藜芦醇对在热应激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直肠温度和血清指标的影响。将480只28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热中性组(TN)(24±2℃)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其余4个热应激组(37±2℃,每天8小时,其余时间24±2℃)肉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200、350、500 mg/kg白藜芦醇,持续14天。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白藜芦醇的热应激组相比,添加白藜芦醇可改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01),并降低第叁天肉鸡直肠温度(P <0.05)。此外,添加白藜芦醇350或500 mg/kg时可降低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胆固醇、甘油叁酯、尿酸、丙二醛的含量以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P <0.05),叁碘腺苷、叁碘腺苷与甲状腺素比值、总蛋白和谷胱甘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升高(P <0.05)。综上所述,添加白藜芦醇可正向调节血清代谢参数,缓解热应激下肉鸡组织氧化损伤程度,从而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肠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金科,褚荣涛,孙成法,张志越,程序曲.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脑温和直肠温度的监测及意义[J].中外医疗.2019
[2].黄靓.白藜芦醇对热应激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直肠温度及血清生化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9
[3].廖敏,刘鹏,邓星,左泽兰.直肠亚低温技术目标温度管理能力和安全性临床实验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8
[4].徐利林.不同测量时间对于新生儿直肠温度检测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李隐侠,王慧利,邓维,张莉,张俊.高温环境下湖羊直肠温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J].中国畜牧兽医.2018
[6].吴小花,徐红贞,俞君,秦奎英,章舒姗.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
[7].刘凌云,李静,周玉文,李霞.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6
[8].刘丽秀,李翡,王婷婷,樊娟妮,董庆庆.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妊娠恶阻的影响[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9].周玉文,王静,吴胜兰,李霞.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10].徐伟,赵玉超,曹露,周婕,郭刚.北京地区夏季奶牛直肠温度及其对产奶量影响初探[J].畜牧兽医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