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为该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2017 年1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104 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5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采取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短暂性脑缺血;临床观察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是脑组织在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短暂性供血不足,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如能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多数不会对生命产生威胁[1]。随着医学研究深入,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识逐步加深,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得到临床高度重视。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耐受能力不足,在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还需考虑药物对正常生理机能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4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效果。
比如,在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时,需要进行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一定的改进:在发生器上连接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内放置吸净煤油的钠(大小约为黄豆粒),在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 NaOH 的棉球.操作时,先给金属钠加热,等钠熔融成圆球形状时,停止加热,并通入氯气,可以看到钠开始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104 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52 例。研究组男性27 例,女性25例,年龄59-78 岁,平均(68.25±7.44)岁,发作次数1-5 次,平均(2.24±0.68)次。对照组男性28 例,女性24 例,年龄58-76 岁,平均(68.19±6.38)岁,发作次数为1-4 次,平均(2.18±0.62)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作次数)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符合短暂性脑缺血临床诊断标准,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无法正常沟通患者、药物过敏及肿瘤患者。
LLNM的危险因素 根据最终病理结果,LLNM阳性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LNM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大小与LLNM风险相关。除原发肿瘤大小外,分析结果还显示男性、年龄<55岁、滤泡型乳头状癌、多灶性和ETE(包膜侵犯、微小侵犯和大体侵犯)也与LLNM显著相关。此外,远处转移的患者存在LLNM的风险较高。以上各因素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均被证实与LLNM相关(表4)。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监控血压血糖、抗血小板凝聚、降脂、吸氧、β 受体阻滞剂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治疗,患者入院后静滴25 万U 尿激酶注射液+250 mL 生理盐水,时间为2 h 内,持续滴注5 d。治疗第2 d 滴注尿激酶前测定患者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如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于1 g/L 停止注射尿激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持续观察病情变化。两组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均为1 星期,出院后3 个月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了解恢复情况。
南方公司2018年8月宣布项目估计造价增加超过20亿美元,因此项目业主在9月底就该项目的未来进行投票表决。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1.4 统计学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凝血功能指标使用(±s)表示,检验方法为t 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果
2.3 尿激酶副作用观察。研究组中仅1 例患者出现晨起轻度牙龈出血,未停药,观察后好转,未出现其他皮肤、口腔、尿道等出血。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
1.3 评价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3 月内未复发。有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3 月内复发次数低于3 次。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月内复发3 次以上,或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临床症状。统计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原酶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患者显效28 例,有效18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6/52)88.4%,对照组患者显效21 例,有效15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36/52)69.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临床发病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该病会导致患者卒中发生率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动脉硬化病变相关,患者体内出现大量微血栓,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部分痉挛,导致末梢低灌注。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能显著改善。如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极易导致脑组织内出现病理性损伤[2],进而引发脑梗死等危重疾病。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常规方式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医护人员结合心绞痛溶栓治疗的模式确立了该疾病的全新治疗方案。其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是形成血栓最主要的原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需关注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属于液体溶栓物质,成分由人体尿液和肾脏组织中提取,属于纤维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通过人体内源性纤维蛋白容积体系,可将纤溶酶原催化裂解为纤溶酶,实现对血液循环系统中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有效降解,以此来实现溶栓效果。尿激酶还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相关因素,降低血管对血流产生的阻力,调节患者局部微循环。在治疗中将阿司匹林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可有效保护患者神经组织,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药物在不同途径发挥作用,可减少患者血液粘稠度,避免血小板过度聚集,减少促血栓形成的底物。临床利用尿激酶进行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凝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尿激酶临床疗效显著,大剂量使用易引发脑出血等症状,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为预防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本次研究采取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接近90%,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显著改善。提示小剂量尿激酶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抑制血小板形成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尚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项广宇.化痰通络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07):864-866.
[2] 丁蓓,江泓,张欢,等.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与CT 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06):964-968.
[3] 王玉,武杰.益气补血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血亏虚证)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6):123-125.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109
本文引用格式:李耀扬,吉沛,邓娜,等.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66-16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内蒙古肿瘤医院院内一般B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lyyynjj2017011)
标签:尿激酶论文; 患者论文; 短暂论文; 脑缺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神经病学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8期论文; 内蒙古肿瘤医院院内一般B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lyyynjj2017011)论文; 内蒙古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