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物理论文_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分物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水分,容重,人工林,水量,岷江。

土壤水分物理论文文献综述

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1](2019)在《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选择该区域内4种主要林分[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硬阔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和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水分指标,从而对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4种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排序为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硬阔林,容重大小依次为1.51、1.31、1.30、1.19 g/cm~3;4种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孔隙度排序依次为硬阔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各林分类型的土壤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都呈现递减趋势;各林分类型土壤的涵水能力排序为硬阔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林,其中硬阔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而杉木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弱。综合分析表明,在江西省水源涵养区进行造林恢复时,应尽量避免营造高密度针叶林,尤其是大量营造杉木纯林,应结合种植有助于土壤结构改良的落叶或常绿阔叶树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黄力明,骆土寿,朱永钊,熊露桥,叶瑞银[2](2019)在《保护区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涵蓄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为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摸清保护区森林土壤涵蓄水分能力,采取土壤环刀法采集样品并分析了0~100 cm层次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了土壤涵蓄水分能力。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土壤容重值较小,变化在0.94~1.38 g·cm~(-3)之间;非毛管孔隙变化在8%~15%之间,总孔隙度则变化在45%~56%之间;静态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可达4895t·hm~(-2),非毛管持水量为1105t·hm~(-2),土壤涵蓄降水量为2259 t·hm~(-2)。表明陈禾洞保护区森林土壤具有良好的涵蓄水分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毛管孔隙度比例、土壤容重和森林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森林土壤涵蓄水分能力大小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水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蒲焱,左建梅[3](2019)在《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着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着,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着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着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着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郭旭,苑跃,杜冰,吴薇,龙柯吉[4](2019)在《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站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有44%的县(区)为壤土类土质,其次是黏土类,约占30%,砂土类地区最少,仅占5%。自动土壤水分站田间持水量的分布为12.5%~36.7%;土壤容重的分布为1.00~2.13 g/cm~3;凋萎湿度的分布为3.1%~16.9%。研究还发现,部分站点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存在疑问,特别是凋萎湿度差异较大,问题站点较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秦佳双,李明金,宋尊荣,零天旺,马姜明[5](2019)在《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广西横县镇龙国有林场内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旨在为马尾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采用环刀法对4种不同种植年限马尾松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随林龄的增长呈减小的趋势,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和土壤渗透率随林龄的增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以及土壤渗透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小。总体上,马尾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长对土壤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且表层土壤处于较好状态,深层土壤改善效果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永涛,李宗泰,王振猛,杨庆山,王莉莉[6](2018)在《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叁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指标在3 a与8 a林地间及表层土(0≤土层深度(H)<20 cm)与深层土(40 cm≤H<60 cm)间差异均显着(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不同林龄林地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8、6、3 a,且8、6 a林地与3 a林地差异显着(P<0.05)。综合来看,随着林龄的增长,柽柳林中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作用逐步增强,0 cm≤H<60 cm土壤剖面内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性及渗透性得到很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黄河叁角洲滨海盐碱区营造柽柳人工林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林晓晟,肖尊东,宋明晓[7](2018)在《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吉林省辽河流域选取林地、旱田、水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土壤平均含水率为56.18%,总孔隙度的变异系数为中等变异,其它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异系数均为弱变异。相关性分析(P<0.01)说明,流域内土壤容重与含水率呈负相关,总孔隙度与含水率呈正相关。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均为林地>旱田>水田>草地。近年来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发展经济林,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改良,但今后仍需改善土壤环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李凯[8](2018)在《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武功山微地形土壤水分特性与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功山有着大面积的山地草甸景观,数量庞大且变幻无穷的微地形可见灌丛和矮林分布于谷床和麓坡。而微地形的变化影响着水分条件,本文以武功山微地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壤的水分特性和物理性质入手,研究不同土层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和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武功山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极粗砂粒、中砂粒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容重、石块、粗粒、粗砂粒、粉(砂)粒、粘粒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细砂粒、极细砂粒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从微地形类型上看,土壤质量含水量、持水性、总孔隙度随顶坡-上坡-中坡-麓坡-谷床逐渐增大。(2)麓坡和谷床上下层土壤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渗透性。为了更好地探索研究区土壤渗透规律,通过对考斯加科夫Kostiakov模型、霍顿Horton模型、菲利普Philip模型对比,探究出研究区土壤渗透规律模拟效果考斯加科夫Kostiakov模型优于菲利普Philip模型优于霍顿Horton模型,并建立了相关的回归方程模型。(3)结合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分析和GIS技术克里格插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粒径大小d>2 mm和d≤0.5 mm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上下层土壤分布格局相似,说明土壤深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它们的分布规律;而土壤容重、粒径大小为0.5 mm<d≤2 mm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上下土层之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土层深度的增加影响着它们的分布规律。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重、颗粒组成在不同土层变异最大表现在不同的微地形上,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在不同土层变异规律最大的均为麓坡和中坡。(4)武功山典型微地形研究区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孔隙度均存在显着性正相关关系,容重则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土壤各相邻粒径大小之间均存在极显着相关关系,但是,除d>2 mm与1 mm<d≤2 mm为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其他各相邻粒径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此外,还可以发现d>2 mm与其他粒径之间均为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谷床和麓坡代表了林草交错带、灌丛和矮林的生长区域,从土壤含水量、土壤的粒径比例、孔隙度均能说明谷床和麓坡透水通气效果更佳,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而麓坡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熟化度更高,且最疏松,所以较其他微地形拥有更好的水分条件。从而对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建平,朱哲,吴丽[9](2018)在《基于塌陷裂缝非连续均质的土壤水分扩散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被塌陷裂缝破坏的非连续均质土壤水分扩散情况,分别在水平土柱中设置0.5 mm、1 mm、5 mm、8 mm、11 mm、12 mm、15 mm宽度的裂缝模拟塌陷裂缝进行入渗试验。观测湿润锋值的变化,绘制含水率与Boltzmann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关系曲线,分析裂缝对水分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峰经过裂缝后锋面产生明显不一致性,土壤水分扩散方式转变为上升的垂向扩散与水平扩散两种方式并存的二维扩散;λ~θ关系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裂缝增大了土壤水分扩散程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偏相关分析,得出裂缝与土壤水分扩散率呈显着负相关,即随着裂缝的增大土壤水分的水平扩散率逐渐降低,分析土壤水分扩散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将试验结果分成四种情况评价裂缝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降低情况。研究成果为塌陷区土地复垦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吕刚,刘雅卓,李叶鑫,傅昕阳,王磊[10](2018)在《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同时为同类矿山排土场边坡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基于GIS原理,采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容重表现为弱变异性,饱和导水率表现为强变异性,毛管孔隙度与砾石含量表现为中等变异;毛管孔隙度的相关距离大于容重、砾石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其在坡面分布上的均一性高于其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Co/(Co+C)值介于4.88%~15.95%;在排土场边坡不同研究尺度下,同一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相关距离范围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容重和砾石含量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则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在各个坡位的变异程度不一且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土壤水分物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东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为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摸清保护区森林土壤涵蓄水分能力,采取土壤环刀法采集样品并分析了0~100 cm层次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了土壤涵蓄水分能力。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土壤容重值较小,变化在0.94~1.38 g·cm~(-3)之间;非毛管孔隙变化在8%~15%之间,总孔隙度则变化在45%~56%之间;静态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可达4895t·hm~(-2),非毛管持水量为1105t·hm~(-2),土壤涵蓄降水量为2259 t·hm~(-2)。表明陈禾洞保护区森林土壤具有良好的涵蓄水分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毛管孔隙度比例、土壤容重和森林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森林土壤涵蓄水分能力大小的主要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分物理论文参考文献

[1].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黄力明,骆土寿,朱永钊,熊露桥,叶瑞银.保护区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涵蓄能力研究[J].水资源研究.2019

[3].蒲焱,左建梅.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J].四川林业科技.2019

[4].郭旭,苑跃,杜冰,吴薇,龙柯吉.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站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秦佳双,李明金,宋尊荣,零天旺,马姜明.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J].广西科学.2019

[6].李永涛,李宗泰,王振猛,杨庆山,王莉莉.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7].林晓晟,肖尊东,宋明晓.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绿色科技.2018

[8].李凯.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武功山微地形土壤水分特性与物理性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9].陈建平,朱哲,吴丽.基于塌陷裂缝非连续均质的土壤水分扩散物理模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

[10].吕刚,刘雅卓,李叶鑫,傅昕阳,王磊.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J].土壤通报.2018

论文知识图

4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图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饱和蓄水量变化表1 ...一214地位指数杉木中龄林表层土壤水不同植物群落水分物理性质

标签:;  ;  ;  ;  ;  ;  ;  

土壤水分物理论文_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