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取消式唯物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义,心理学,唯物主义,民间,命题,态度,常识。
取消式唯物主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艳华[1](2013)在《取消式唯物主义的取消种类及其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当代心灵哲学中一种大胆而倍受争议的理论。有学者认为,它假定人类传统描述的心理实在根本不存在,违背了人们的直觉知识,因而是荒唐的;也有学者认为,它藉由民间心理学的不可靠而企图推断人类所有的心理概念是极端的。这些看法也不无道理,但是由于缺乏对取消式唯物主义的“取消”的深入理解,没有关注到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待“取消”态度并非完全一致,甚至用一个人物的取消式唯物主义代表整个的取消式唯物主义,忽略了取消式唯物主义理论的实质及其对于心灵哲学当代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启示。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取消式唯物主义要取消什么?为什么要取消?具体来讲,主要由叁部分内容构成:第一,取消式唯物主义的“取消”阐释。本文认为,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在二难困境下而提出的创新性思路,它要取消的就是心理的不可还原性问题,而不只是心理概念的本体论图式。我们认为,取消式唯物主义就是要取消心理的不可还原的性质。第二,基于对取消的理解,我们提出取消式唯物主义可以分成多种类型。从对取消的范围上来看,取消式唯物主义分为整体性取消主义和局部性取消主义;从对取消的态度上来看,取消式唯物主义分为显性取消主义和隐性取消主义;从本体与认识的关系来看,取消式唯物主义分为本体取消主义和概念取消主义。这些取消式唯物主义类型从不同侧面反映学者对于取消式唯物主义的看法,也从整体上呈现出取消式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发展,即取消什么,如何取消。第叁,取消式唯物主义的价值和发展。取消式唯物主义在心灵哲学中的价值所在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自赖尔以来的概念分析,即在心身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心理概念与心理实在的关系。取消式唯物主义继承和发展心灵哲学的概念革命,尝试进行概念更新。当然,我们不同意它提出概念的完全“取代”,而是主张概念的“修正”。在概念的“修正”方面,我们提出对心理概念可以尝试从叁个方面进行开展,即“旧瓶装新酒”、内外结合和“象”思维方式的介入。(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戴振宇[2](2002)在《论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识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基于一个习以为常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能用心理概念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且解释和预言他人的行为。这种人人都有的心理资源被心灵哲学家称为常识心理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常识心理学的实践。 那么常识心理学是否真的存在呢?科学心理学和常识心理学概念是冲突的吗?常识心理学是继续存在,并且在未来科学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被还原或取消?这一系列问题被心灵哲学家归结为常识心理学的地位和命运问题。取消式唯物主义提出了自己在心理问题上的独特观点,它所要进行的是一场“激进的本体论变革”——彻底的否定和取消常识心理学,代之以无歧义的、完备的神经科学。 本文概述了取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从叁个不同的层面对常识心理学的解构。第一种解构认为常识心理学的解释的贫乏性。由于其理由是错误的,所以应取消。第二种解构从还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既然常识心理学不能还原为神经科学,说明它与科学不具有和谐、统一的可能,所以应该取消。第叁种解构基于功能主义的论证,认为常识心理学用因果状态来解释人的行为,但是不能用命题内容来区分因果角色。因为相同的命题内容状态能产生不同的内在因果功能状态。 对于取消主义要将常识心理学解构的企图,乐观主义和工具主义对其提出了批评、质疑。认为常识心理学不能被取消,因为常识心理学的合理性是通过命题态度之间以及命题态度与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体现的,因而它不能被神经科学所取代。并且取消主义自身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因为取消论者一方面否定信念等命题态度的存在,一方面又在使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鉴于这种争论还在继续,而且,取消主义的代表人物丘奇兰德还基于联结主义的神经科学知识,提出了超越常识心理学的战略。笔者在综合分析取消论和反取消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对常识心理学的地位、命运作出了自己的预见。笔者认为常识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有其存在的理由,不应该被取消,但常识心理学隐含的是带有隐喻、拟人的色彩的错误的地形学、地貌学、生态学和原因论。这种错误的心理观,使人们容易错误的认为信念、愿望等命题态度是一种心理实在,陷入二元论的泥潭,心灵哲学的任务是根据真实的过程,揭示常识心理学概念的真实(而非隐喻式的)所指和意义。重构关于心理世界的解构图景、原因论和动力学。(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高新民[3](2002)在《唯物论的难题与取消式唯物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心灵哲学中解决心理本质、地位和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种最新尝试 ,是一种“激进的本体论变革” ,是唯物主义大家族中的一种极端的形式。本文从分析它的内在逻辑根源即传统唯物主义的二难问题出发 ,探讨了它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 ,阐述了笔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初步思考。(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取消式唯物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识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基于一个习以为常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能用心理概念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且解释和预言他人的行为。这种人人都有的心理资源被心灵哲学家称为常识心理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常识心理学的实践。 那么常识心理学是否真的存在呢?科学心理学和常识心理学概念是冲突的吗?常识心理学是继续存在,并且在未来科学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被还原或取消?这一系列问题被心灵哲学家归结为常识心理学的地位和命运问题。取消式唯物主义提出了自己在心理问题上的独特观点,它所要进行的是一场“激进的本体论变革”——彻底的否定和取消常识心理学,代之以无歧义的、完备的神经科学。 本文概述了取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从叁个不同的层面对常识心理学的解构。第一种解构认为常识心理学的解释的贫乏性。由于其理由是错误的,所以应取消。第二种解构从还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既然常识心理学不能还原为神经科学,说明它与科学不具有和谐、统一的可能,所以应该取消。第叁种解构基于功能主义的论证,认为常识心理学用因果状态来解释人的行为,但是不能用命题内容来区分因果角色。因为相同的命题内容状态能产生不同的内在因果功能状态。 对于取消主义要将常识心理学解构的企图,乐观主义和工具主义对其提出了批评、质疑。认为常识心理学不能被取消,因为常识心理学的合理性是通过命题态度之间以及命题态度与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体现的,因而它不能被神经科学所取代。并且取消主义自身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因为取消论者一方面否定信念等命题态度的存在,一方面又在使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鉴于这种争论还在继续,而且,取消主义的代表人物丘奇兰德还基于联结主义的神经科学知识,提出了超越常识心理学的战略。笔者在综合分析取消论和反取消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对常识心理学的地位、命运作出了自己的预见。笔者认为常识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有其存在的理由,不应该被取消,但常识心理学隐含的是带有隐喻、拟人的色彩的错误的地形学、地貌学、生态学和原因论。这种错误的心理观,使人们容易错误的认为信念、愿望等命题态度是一种心理实在,陷入二元论的泥潭,心灵哲学的任务是根据真实的过程,揭示常识心理学概念的真实(而非隐喻式的)所指和意义。重构关于心理世界的解构图景、原因论和动力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消式唯物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华.取消式唯物主义的取消种类及其实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戴振宇.论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消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
[3].高新民.唯物论的难题与取消式唯物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