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抛丸机包括箱体,箱体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卸料口,进料口和卸料口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相对应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运行稳定,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抛丸加工,投料卸料方便快捷,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下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处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101b)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113)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A铰接轴(169)以上的外箱门(165)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16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收料机构(120)由收料输送带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箱体(101)卸料口外侧设置有分砂装置(15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
背景技术
锻造的钢圈作为加工轴承的内外、圈的坯件,轴承厂采购的坯件需要进行抛丸处理。抛丸机用于对轴承坯件的粗加工处理,但是现在的抛丸机投料卸料不便,不能实现流水线式自动化加工,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投料卸料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抛丸机包括箱体,箱体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卸料口,进料口和卸料口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相对应布置。
优选地:箱体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和门框,箱门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水平布置,铰接轴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铰接轴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
优选地:箱门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和外箱门组成,外箱门的中部和内箱门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内箱门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内箱门出于如下三种状态,箱门处于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内箱门对进料口和卸料口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内箱门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对卸料口进行关闭,外箱门翻转至外箱门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的进料位。
优选地:外箱门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加料导槽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优选地:加料导槽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的带面构成。
优选地:投料机构包括料斗小车,料斗小车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上,料斗小车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装料斗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装料斗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的间距相匹配,闸板与闸板驱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投料机构还包括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相对应布置。
优选地:A铰接轴以上的外箱门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
优选地:收料机构由收料输送带构成。
优选地:箱体卸料口外侧设置有分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抛丸机开口分置于进料口和卸料口,便于投料机构的进料和卸料口快速卸料到收料机构上;通过箱门中部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实现铰接轴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铰接轴下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通过内箱门和外箱门的设置,能够实现抛丸机工作时的封闭要求,能够实现收料装置的卸料要求,能够实现投料装置的投料要求;通过外箱门上加料导槽的设置,便于工件滑落到抛丸机内;通过加料输送带的设置,能够实现工件均匀稳定的进入抛丸机内;通过投料机构中投料小车的设置,在进行投料时,只需打开闸板,工件从装料斗内通过出料口即可滑落到外箱门上的加料导槽中,然后滑落到抛丸机内,实现容易,工作稳定;通过斗式提升机的设置,便于将工件提升到料斗小车内;通过防撞装置的设置,避免抛丸机在对工件进行抛丸时,工件撞坏箱门内表面;通过收料输送带的设置,便于实现连续化快速收料工作,便于实现流水线式的加工;通过分砂装置的设置,实现在卸料时把工件和砂丸分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运行稳定,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抛丸加工,投料卸料方便快捷,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抛光机内内箱门和外箱门呈关闭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抛光机内内箱门和外箱门呈进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抛光机内内箱门和外箱门呈卸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防撞装置和分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防撞装置内防撞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分砂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中分砂装置侧面连杆组件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抛丸机、101-箱体、101a-进料口、101b-卸料口、110-投料机构、111-料斗小车、112-装料斗、113-装料斗底部出料口、114-闸板驱动机构、115-斗式提升机、116-闸板、117-料斗机架、120-收料机构、130-物料带、140-收砂装置、150-分砂装置、151-砂丸收集槽、152-筛分网、153-档条、154-槽底、156-堵盖件、157-连杆机构、160-箱门、161-箱门本体、162-锁止件、162a-锁止件主体、162b-空缺部、163-装配槽、164-防撞装置、164a-卡条、164b-安装件、164c-A弧形板体部、164b-B弧形板体部、165-外箱门、166-内箱门、167-加料输送带、168-加料导槽、169-A铰接轴、170-抛丸装置、180-砂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通过将传统的抛丸机开口分置于进料口和卸料口,便于投料机构的进料和卸料口快速卸料到收料机构上。
实施例2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通过箱门中部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实现铰接轴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铰接轴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通过箱门铰接在门框上,便于操作,在使用时,只需翻转箱门,即可开启或者封闭进料口或出料口。
实施例3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箱门的翻转动作,通过箱门驱动机构驱动,箱门驱动机构包括变速箱和电机,电机驱动变速箱运行,电机的控制通过PLC控制,变速箱的输送转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外箱门165和内箱门166,通过将箱门设置成具备三种状态,这样就可以实现喷丸机的进料、喷丸处理以及之间的有序快速可靠的转换,提高加工效率。箱门驱动机构可以由两个驱动组件构成,两个驱动组件分别调控外箱门和内箱门的状态,使得内、外箱门满足箱门处于不同状态的布置要求。
实施例4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通过在外箱门165上设置加料导槽168,便于将轴承坯件进入进料口内,轴承坯件落到加料导槽内,然后滑落到进料口内,加料导槽168的设置,可以避免工件破坏式的撞击抛丸机的内部的部件,箱门处于进料位时加料导槽168的倾斜方向与装料斗112的出料口朝向保持一致,便于导料。
实施例5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加料输送带167的输送方向与轴承坯件向抛丸机内滑落的方向一致,轴承坯件落到加料输送带167进料端,然后加料输送带167输送轴承坯件,轴承坯件通过加料输送带167的出料端落入抛丸机内,通过加料输送带的设置,能够实现工件均匀稳定的进入抛丸机内,由于为了减小撞击力度,因此在进料时,将加料导槽168的卸载端尽可能的插入箱体内,这样就会存在部分工件始终堆积在加料导槽168的卸料端,这样在箱门恢复成关闭位时,通过加料输送带167的运行,使得所有工件都能落下,保证可靠的进料和避免撞击损伤。
实施例6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滑动投料机构调节不同装料斗112进行装料,然后将装有工件的料斗小车移动至抛丸机的正上方,打开闸板,进行卸料,实现对各抛丸装置的可靠进料。通过投料机构中投料小车的设置,在进行投料时,只需打开闸板,工件从装料斗内通过出料口即可滑落到外箱门上的加料导槽中,然后滑落到抛丸机内,实现容易,工作稳定。
实施例7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通过斗式提升机的设置,便于将工件提升到料斗小车内。
实施例8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A铰接轴169以上的外箱门165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16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
防撞装置164的设置,主要是用于防止抛丸装置运行时,工件的翻转撞击破坏箱门的结构。通过防撞装置的设置,避免抛丸机在对工件进行抛丸时,工件撞坏箱门内表面。
实施例9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A铰接轴169以上的外箱门165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16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
收料机构120由收料输送带构成。
从卸料口排出的轴承坯件落入到收料输送带上,通过收料输送带输送,通过收料输送带的设置,便于实现连续化快速收料工作,便于实现流水线式的加工。
实施例10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A铰接轴169以上的外箱门165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16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
收料机构120由收料输送带构成。
箱体101卸料口外侧设置有分砂装置150。
轴承坯件从卸料口排出时,通过分砂装置,分砂装置将轴承坯件与砂丸分离,分离之后的轴承坯件落入到收料输送带上,通过分砂装置的设置,实现在卸料时把工件和砂丸分离。
实施例11
参照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轴承坯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抛丸机,排列状布置的各抛丸机100、向各抛丸机投加工件的投料机构110以及对抛丸机内处理后的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机构120,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上下布置,投料机构与进料口101a相对应布置,收料机构与卸料口101b相对应布置。
箱体101的前侧箱壁上设置有箱门160和门框,箱门160的中部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A铰接轴169水平布置,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进料口101a,铰接轴169上侧的门框区域构成卸料口101b。
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箱门本体由内、外布置的内箱门166和外箱门165组成,外箱门165的中部和内箱门166的上边部均通过A铰接轴169铰接安装在门框上,外箱门165、内箱门166与箱门驱动机构相连接,箱门驱动机构调节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出于如下三种状态,其一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对进料口101a和卸料口101b均进行关闭的关闭位;其二为:外箱门165、内箱门166均向外侧翻转打开卸料口的卸料位;其三为:内箱门166对卸料口101b进行关闭,外箱门165翻转至外箱门165底部高度大于外箱门165顶部高度,打开进料口101a的进料位。
外箱门165的外表面设置有加料导槽168,加料导槽168的槽长方向与外箱门165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加料导槽168的槽底由加料输送带167的带面构成。
投料机构110包括料斗小车111,料斗小车111水平滑动安装在料斗机架117上,料斗小车111与料斗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小车111上间隔设置有装料斗112,装料斗1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和开启装料斗底部出料口的闸板116,装料斗112之间的间距与抛丸机100的间距相匹配,闸板116与闸板驱动机构114相连接。
投料机构110还包括斗式提升机115,斗式提升机115的高端卸料口与料斗小车111相对应布置。
A铰接轴169以上的外箱门165的内表面以及内箱门16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
收料机构120由收料输送带构成。
箱体101卸料口外侧设置有分砂装置150。
抛丸机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上设置有用于进出工件的箱门160,箱体10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在箱体内往复运动的物料带130,物料带130的上方设置抛丸装置170,物料带130的下方设置收砂装置140,收砂装置140与抛丸装置170之间设置砂送装置180,箱门160包括箱门本体161和箱门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撞装置164,防撞装置164与箱门160可拆卸式连接。
防撞装置164包括防撞件,箱门160的内表面与工件接触的区域范围均被防撞件覆盖。
防撞装置164还包括安装件164b,安装件164b与箱门本体161可拆卸式连接,防撞件安装在安装件164b的外侧。
防撞件由各条板件组成,条板件沿着箱门的高度方向排布,条板件的上侧边部与箱门本体161的间距小于条板件的下侧边部与箱门本体161之间的间距。
箱门本体161上设置水平布置的装配槽163,装配槽163的槽口呈收口状,安装件164b的内侧表面设置卡条164a,卡条164a的截面形状与装配槽163的槽截面形状保持一致,卡条164a与装配槽163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
防撞件由立式布置的板件构成,防撞件的上边部与安装件164b相固接,防撞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A弧形板体部164c和B弧形板体部164d,A弧形板体部164c靠近箱体本体161一侧的板面为凹形板面,B弧形板体部164d背离箱体本体一侧的板面为凹形板面,防撞件的下边部呈悬吊状。
装配槽163一端的端部设置成堵塞状,装配槽163的另一端设置防止卡条从装配槽内脱离的锁止件162。
锁止件162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箱门本体161上,锁止件162上设置有与各装配槽163相一致的空缺部162b,空缺部162b的形状与装配槽163的槽截面形状一致,锁止件162的端部设置有压缩弹簧,锁止件162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锁止件162上的空缺部162b与各装配槽163相对应布置用于向装配槽163内安装防撞件的装配状态,锁止件162上的空缺部162b与各装配槽163错位布置防止防撞件脱离装配槽163的锁止状态,压缩弹簧驱使锁止件162由装配状态转向锁止状态。
压缩弹簧设置在锁止件162的下端,锁止件162的上端设置用于拉动锁止件162进行移动的拉孔,锁止件162呈长条形。
物料带130上均布网孔,物料带130上还设置有凸出于物料带130表面的凸筋,凸筋沿物料带130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凸筋的长度方向与物料带130的带宽方向呈夹角布置。
通过物料带上均布网孔,方便丸沙的流出,物料带上还设置有凸出于物料带表面的凸筋的设置,便于物料带带动坯件运动。
抛丸机100的箱门160的外侧设置有分砂装置150,分砂装置150用于分离工件和砂丸。
分砂装置150包括筛分网152,筛分网152与物料带130相对应布置。
筛分网152的网表面靠近箱门160一侧的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
筛分网152浮动安装,筛分网152与振动装置相连接。
筛分网152由各相互平行的条形件组成,条形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砂丸的尺寸。
分砂装置150还包括对筛分网的网孔进行堵盖的堵盖件156。
箱门160外侧设置有砂丸收集槽151,砂丸收集槽151的沿着的箱门160的宽度范围设置,筛分网152设置在砂丸收集槽151的槽口处,砂丸收集槽15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与收砂装置140相连接。
堵盖件156为一盖板构成,盖板远离箱体一侧边部与分砂装置150铰接连接。
筛分网152的两外侧边部分别设置有档条156,档条153与筛分网152组成槽形的导料槽,盖板的厚度与导料槽的槽深相一致,盖板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盖板对筛分网152进行盖和的闭合状态,其二为盖板转至筛分的外侧,盖板的板面与筛分网的网面顺延布置的导料状态。
砂丸收集槽151的槽底呈倾斜状布置,槽底的倾斜方向与筛网的网面倾斜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实在传统抛丸机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未详细说明的组件结构,按照现有抛丸机结构进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2593.5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579251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24C 3/02
专利分类号:B24C3/02;B24C9/00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汤口路2910号车工三分厂101
发明人:冯严;何再俊;张武新;陈松
第一发明人:冯严
当前权利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代理人:鲍文娟
代理机构:34154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