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植物病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原菌,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病菌,抑菌。
抗植物病原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辉,吕国忠,杨红,李季蓉,李林翰[1](2019)在《3种植物粗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3种植物粗提物对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向日葵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人参灰霉(Botrytis cinerea)、人参黑斑(Alternaria panax)、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平枝栒子和苍耳粗提物对6种病原菌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其中平枝栒子和苍耳对人参灰霉菌抑菌活性较明显,抑菌率分别为89.87%和83.54%。花椒除对人参灰霉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外,对其它5种病原菌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促生长作用。(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2](2019)在《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析其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溶剂及7种乳化剂的筛选,得出无水乙醇为溶剂,吐温-20为乳化剂。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 8%,用水补至100%。该配方配制的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分散性、稳定性、p H、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活体检测实验中,该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30. 00%~88. 33%,治疗效果为43. 33%~88. 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预防效果为50. 00%~97. 00%,治疗效果为26. 67%~96. 67%;对白菜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48. 33%~98. 33%,治疗效果为48. 33%~97. 00%。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及其成本,建议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稀释80倍后对马铃薯块茎浸泡处理,对番茄及白菜喷药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有显着的杀菌效果及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可为3种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绿色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赵远超,胡宪亮,王圣楠,孙洪涛,李晓慧[3](2019)在《植物病原菌孢子智能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孢子捕捉器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孢子识别率差、费时费力等缺点,设计了一种以脉冲信号为控制信号,具有高放大倍数、高分辨率的智能农作物病原菌孢子捕捉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工控机、高倍显微镜、电荷耦合器件(CCD)数字摄像头和云服务器等。与传统孢子捕捉器相比,智能孢子捕捉系统能够实现从载玻片加载、病原菌孢子捕捉、显微成像、已使用载玻片回收和监测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测平台等过程的全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精度与工作效率。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于2017年6月与2017年11月期间,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有自动捕捉病原菌孢子的特点,而且能够与病害发生指数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了对农作物病害的远程自动化监测。(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09期)
任艳利,牛之函,刘琳玉,刘远芳[4](2019)在《椒蒿精油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椒蒿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抑菌方面的功能,为天然抗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椒蒿精油为原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浓度为5.0μL/mL的椒蒿精油处理5d,对灰葡萄孢菌有100%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显示,椒蒿精油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灰葡萄孢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结论:椒蒿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农药领域中,用椒蒿精油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6期)
陈照,李培征,刘惠芳,李秀芳,刘文波[5](2019)在《解淀粉芽孢杆菌HAB-9的鉴定及对17株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HAB-9是从槟榔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17株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经16srDNA及生化特征测定,鉴定HAB-9菌株,应用对峙法测定了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经16S rDNA鉴定,HAB-9菌株为B.amyloliquefacien;经生化特征测定,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M. R测定呈阴性,V-P测定为阳性,氧化酶测定为阴性,接触酶测定为阳性,淀粉水解试验发现具有解淀粉的功能;PDA平板对峙培养,发现HAB-9菌株对槟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17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有较大差异,平均抑制率为60.82%;对槟榔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抑菌率为70.59%;效果最差的为黄瓜炭疽病菌(C.orbiculare),抑菌率为50.22%。从本实验结果可知,HAB-9菌株对多数病原炭疽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继红,尹芳,杨斌,王昌梅,赵兴玲[6](2019)在《沼液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液抑制植物病原菌对于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废弃资源再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用来做抑菌试验的沼液有动物类原料、植物类原料和其他废弃物类叁大类;对沼液的处理工艺有不同温度、不同发酵pH、不同发酵时段、不同存放时间、不同浓度、与化学农药的不同配比等;所涉及到的植物病原菌包括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甜瓜蔓枯病病菌(Didymella bryoniae)等60余种。不同发酵原料、对沼液的不同处理工艺等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李峰,刘婕,毛雅慧[7](2019)在《叁种植物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核桃黑斑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水稻白叶枯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致病因子相关检测培养基,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对其群体运动性、胞外酶分泌能力、胞外多糖分泌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开展菌株对逆境抵抗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叁种病原菌的致病因子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对逆境具有不同耐受力。不同病原细菌间分泌毒力因子的能力不同,这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其宿主植物致病性有强弱之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姚秉富,李明霞,孙雨晴,肖鹏,荆晶[8](2019)在《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综述了近些年紫茎泽兰在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方面包括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紫茎泽兰作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帅建波[9](2019)在《含1,3,4-恶二唑偶氮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控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农药是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重要工具。然而,越来越普遍的抗性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用杀菌剂领域,大量活性杀菌剂的高剂量使用,使得活性成分在环境中不断地积累,不可避免地造成抗性及环境毒性等问题。因此,如何巧妙地设计活性可控的农药分子,如何精确地控制农药杀菌剂分子的活性,使得其在发挥药效后不对其它环境产生影响,这对于农药分子安全应用以及减缓抗性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研发光可控农药为降低农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医药学领域中使用“光开关”来控制分子的生物活性,可以减少药物环境毒性和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实现药物活性的精准可控。为此,设计光可控农药分子势必能够促使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现有农药高残留以及易产生抗性等缺陷。本研究将抗菌活性片段1,3,4-恶二唑与光开关偶氮苯结合,设计合成了系列结构新颖的含1,3,4-恶二唑偶氮苯衍生物,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光致异构化现象以及该过程的可逆性。在此基础上,测试了化合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体外光控抗菌活性,并选取光控活性明显的化合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体内光控防治。进一步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测定和菌丝形貌观察,以及结合计算模拟等初步研究了含1,3,4-恶二唑偶氮苯衍生物的光控抗菌作用机制。其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以4-硝基苯甲酰肼为原料,与4-氟苯甲醛和3,4,5-叁甲氧基苯甲醛缩合反应生成酰腙。再经氧化环合、还原、重氮化、偶合等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1,3,4-恶二唑偶氮苯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进行确认。(2)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仪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了化合物的光异构化性质。通过比较光照前后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发现所有化合物的π-π~*跃迁吸收峰强度在光照后有所下降,表明该类化合物都发生了光致异构现象,且谱图变化趋势与分子偶氮键邻位的取代基有关。比较光照前后核磁氢谱变化发现化合物在经过光照后产生了新的信号峰。通过积分得到了各化合物光照后所得到顺式构型的比例,其中位阻较大的3,4,5-叁甲氧基系列化合物光照后所得顺式构型少于含4-氟系列的化合物,表明空间位阻对于顺反异构的难易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化合物在达到顺式光稳态后的紫外可见光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具有可逆性。顺式构型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自发地回到反式构型,且半衰期与分子偶氮键邻位是否含-OCH_3以及其它取代位上-OCH_3的数量有关。(3)采用浊度法以及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Xac)和灰霉菌(B.cinerea)的光控抗菌活性,同时考察了其自动失活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Xac的活性出现了较明显的光活化现象。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4顺式构型相对于反式构型的活性提高了17.2%,且该药物在被活化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能够自发的失活。化合物2,4,5,10,11对B.cinerea出现了明显的光活化现象,在2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4和5的顺式光稳态对B.cinerea的抑制率比其反式原型将近提高了4倍。同时化合物在经紫外照射活化后随着时间延长能自动失活,可减少活性药物在环境中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选取化合物4作为光控活性药物考察了其对于西红柿以及黄瓜灰霉病的体内光控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西红柿及黄瓜灰霉病害都具有光控防治性能,光照处理组的防效要明显好于未光照组。(5)通过菌丝溶液电导率测定、菌丝形貌观察等实验考察了化合物的不同构型对于灰霉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4的顺式构型比反式原型对B.cinerea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更强的破坏作用。同时菌丝形貌观察也表明顺式构型能使细胞表面发生更明显的形变。进一步通过计算模拟分析了化合物4发生光致异构所伴随的分子表面性质变化以及与受体BcCYP51的结合差异。结果表明化合物4在经过光致异构后引起了分子表面构型、原子间距离、电荷分布、亲脂性等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与BcCYP51的对接打分与活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化合物4的顺式构型与受体原有配体的迭合相似度最高。相比于反式构型,化合物4的顺式构型与靶酶的结合作用更强,与对接口袋周围残基能形成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孔阳,马养民,王佳运,易军军,王丽红[10](2019)在《一株烟曲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株烟曲霉属白花夹竹桃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alternariol(1),4-acetylaminobutyric acid(2),monomethylsulochrin(3),succinic acid(4),cyclo-(Ala-Val)(5),homogentisic acid(6)。化合物1对白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8%、89.1%和90.6%,大于阳性对照;对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86.6%和84.3%,与阳性对照相当;对供试的4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整体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本研究为研制新型微生物来源的杀菌剂和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抗植物病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析其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溶剂及7种乳化剂的筛选,得出无水乙醇为溶剂,吐温-20为乳化剂。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 8%,用水补至100%。该配方配制的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分散性、稳定性、p H、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活体检测实验中,该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30. 00%~88. 33%,治疗效果为43. 33%~88. 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预防效果为50. 00%~97. 00%,治疗效果为26. 67%~96. 67%;对白菜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48. 33%~98. 33%,治疗效果为48. 33%~97. 00%。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及其成本,建议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稀释80倍后对马铃薯块茎浸泡处理,对番茄及白菜喷药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有显着的杀菌效果及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可为3种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绿色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植物病原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辉,吕国忠,杨红,李季蓉,李林翰.3种植物粗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赵远超,胡宪亮,王圣楠,孙洪涛,李晓慧.植物病原菌孢子智能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仪表.2019
[4].任艳利,牛之函,刘琳玉,刘远芳.椒蒿精油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5].陈照,李培征,刘惠芳,李秀芳,刘文波.解淀粉芽孢杆菌HAB-9的鉴定及对17株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J].热带农业科学.2019
[6].刘继红,尹芳,杨斌,王昌梅,赵兴玲.沼液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李峰,刘婕,毛雅慧.叁种植物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初步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
[8].姚秉富,李明霞,孙雨晴,肖鹏,荆晶.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
[9].帅建波.含1,3,4-恶二唑偶氮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控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孔阳,马养民,王佳运,易军军,王丽红.一株烟曲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