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侦查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司法,措施,性犯罪,数据,预审,推论,僵局。
侦查行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1](2019)在《刑事侦查前沿与热点问题研讨会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岭南侦查论坛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26日至2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安部开展全警大练兵的相关要求,加强刑侦工作理论研究,密切结合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侦查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联合举办的"刑事侦查前沿与热点问题研讨会"、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岭南侦查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广东警官学院、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承办,佛山市公安局协(本文来源于《中国刑事警察》期刊2019年06期)
李华[2](2019)在《人工智能视角下的视频反侦查行为之突破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监控系统在刑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发现犯罪和打击犯罪的杀手锏。由于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花样翻新,侦查人员必须不断创新视频侦查技战法,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的犯罪任务。在强大的科技引擎助推下,"人工智能"与视频侦查相结合,真正使视频监控网络具备识别战斗力,为侦查技术发展提供全新动力。(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4期)
李苏雄[3](2019)在《非犯罪行为在突破侦查僵局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侦查活动中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侦查僵局。此时,突破侦查僵局就对继续推进案件侦查、侦破案件有重大意义。而犯罪现场非犯罪行为在刻画犯罪嫌疑人特征以及讯问中有其独特的意义,能够为突破侦查僵局提供线索。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非犯罪行为运用到侦查僵局突破中,应当及时开拓侦查人员思维、转变侦查机关考核机制、改革现场勘查体制、提高侦查人员专业素质。(本文来源于《江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花蔚,赵一平[4](2019)在《我国秘密侦查行为的合法控制与人权保障研究——以警察权规制为核心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秘密侦查的范围与原则进行了相关立法,初步实现了秘密侦查的合法化,但依旧存在内部审查流于形式、启用标准过低、外部监督不足与人权保障缺位等问题。通过借鉴域外经验,总结出英美法系以及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秘密侦查的规制,并在我国现实国情之下,对秘密侦查引进司法审查制度、加强内部审查等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在合理范围内对警察权在秘密侦查行为上的适用进行完善,进而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朔邑[5](2019)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及侦查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具有的预谋性和手段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其迷惑性来越大,成为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一道难题。犯罪实施阶段反侦查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安机关传统、静态的侦查对策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反侦查行为。文章从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入手,对反侦查行为的特点和表现进行研究,以期探求应对反侦查行为的侦查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裴炜[6](2019)在《数据侦查的程序法规制——基于侦查行为相关性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革命下,网络信息技术全面介入犯罪治理活动,刑事侦查空间从物理场域跨入数字场域,引发刑事侦查活动思路由追溯性犯罪打击向预测性风险防控转化,进而形成传统刑事诉讼规则在评价具体侦查行为与侦查对象之间相关性时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尤其体现在令状控制失灵和无罪或罪轻数据证据难以收集两个方面。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在平衡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两项基本价值的框架下规制数据侦查行为,加强数字正当程序的理论供给,具体体现为建立被指控人获得合理的数据推论的权利、设立司法预审制度、以及对侦查程序中的具体相关性规则予以修正,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刑罚权运用过程中的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予以重新矫正。(本文来源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乔顺利,刘冲[7](2019)在《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末在安徽芜湖召开,此次研究会上侦查理论与侦查实践密切融合,围绕刑事犯罪发展与侦查治理、非接触性犯罪侦查治理、命案攻坚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侦查体制机制改革与侦查规范化等核心内容,实务专家和理论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较为成熟、体系化的侦查经验总结与思考,对新时代侦查理论的发展和侦查实践指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智力支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奇祥[8](2019)在《论侦查讯问阶段的反侦查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犯罪手段和犯罪活动等逐渐倾向数据化、智能化,反侦查行为愈演愈高级,侦查讯问阶段饶幸、戒备、对抗等心理本能更加警觉和强烈,这一切必然会外化成为侦查讯问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给侦查人员深挖犯罪侦破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新的挑战。常见的反讯问行为有拒绝供述型、蒙混虚假型、死扛抵赖型叁类,应分析犯罪嫌疑人产生反讯问行为的心理原因,结合实际使用相应策略。(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于洋[9](2019)在《侦查行为中的元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认知作为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性与偏差性原因的解释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本研究的重要目的在于将元认知理论引入到侦查学研究领域,进而从更加科学与多元的角度关注侦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客观状态,监控侦查认知的有效性,分享不同认知主体的认知体验,从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侦查认知策略,实现对于侦查认知的提升与改善。论文期望通过对于不同学科的理念或方法进行交叉与结合,从而发掘侦查认知研究领域新的增长点。本研究同时利用质性与量化结合的方式对于侦查认知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希望可以更加准确与客观的对侦查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相应的侦查元认知量表与实证性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后续侦查学领域相关的认知研究构建一定的理论范式与方法借鉴。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元认知理论的基本定义、重要意义以及实用性价值。在此基础上陈述了元认知理论在侦查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背景与意义。同时对于元认知理论的国内外重要的文献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本章还对文章的总体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本章从侦查认知入手,对于侦查认知以及侦查行为中的元认知进行了概念梳理。其中本章的核心内容在于分析了元认知理论对于侦查认知研究的重要功能性意义,包括对于侦查思维的改善,侦查认知迁移机制的促进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阐述。本章的另一项核心内容在于对侦查行为中元认知的基本构造以及元认知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行了理论阐述与归纳,为后续的量表设计与实证性研究搭建了良好的理论框架。第叁章,本章的主要内容在于通过借鉴认知科学领域经典的元认知量表,自编侦查元认知测量量表,并且对自编量表进行了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不断删减与修正题目,并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最终确定了包括44题在内的正式侦查元认知测量量表。第四章,本章在第叁章编制元认知量表的基础上,选取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以及不同警种的633名侦查人员,对其进行侦查元认知测试,并且使用SPSS以及Mplus等统计软件对于元认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性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再次证明了元认知对于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且同时验证了元认知一级构造中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第五章,本章对整体性研究进行了最终的总结,梳理研究的主要观点、文章特色、结论以及不足之处,同时包括对于未来侦查行为中元认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01)
秦策[10](2016)在《侦查行为规范化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侦查行为规范化包含法制化、标准化、正当化叁重含义,它通过限制侦查权行使、维护公民权益、促进制度完善来实现人权保障的价值旨向;在现实性上,它也有助于防范冤假错案,引领侦查水平的提高,并破除侦查领域的“潜规则”。依要素分析,侦查行为规范化的要素包括侦查主体、侦查客体、侦查措施、侦查程序、侦查管理的规范化。当前我国侦查行为规范体系的存在问题主要有:在侦查行为的启动方面,法制化程度比较低,正当性的考量不足;侦查行为运行规范中授权性规范较多,而限权性规范较少,不利于对侦查权的控制;执行程序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违法侦查行为缺乏体系性的制裁机制,救济渠道不畅通。对此,应当重点推进强制侦查措施和特殊侦查措施的规范化建设。当前我国侦查行为的运行存在着非规范化行使现象,具体表现为侦查行为的非法行使和不当行使两个方面,对此,应当重点推进侦查行为授权机制、司法监督和救济途径的完善。(本文来源于《金陵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侦查行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频监控系统在刑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发现犯罪和打击犯罪的杀手锏。由于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花样翻新,侦查人员必须不断创新视频侦查技战法,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的犯罪任务。在强大的科技引擎助推下,"人工智能"与视频侦查相结合,真正使视频监控网络具备识别战斗力,为侦查技术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侦查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刑事侦查前沿与热点问题研讨会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岭南侦查论坛成功举办[J].中国刑事警察.2019
[2].李华.人工智能视角下的视频反侦查行为之突破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9
[3].李苏雄.非犯罪行为在突破侦查僵局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
[4].花蔚,赵一平.我国秘密侦查行为的合法控制与人权保障研究——以警察权规制为核心论点[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刘朔邑.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及侦查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9
[6].裴炜.数据侦查的程序法规制——基于侦查行为相关性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
[7].乔顺利,刘冲.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9
[8].张奇祥.论侦查讯问阶段的反侦查行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9].于洋.侦查行为中的元认知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10].秦策.侦查行为规范化论纲[J].金陵法律评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