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强:交叉学科视角下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法管融合路径论文

彭志强:交叉学科视角下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法管融合路径论文

摘 要: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强国战略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学科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地和孵化地,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综合了法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对其学科内涵的界定和培养模式的定位在不同高校依旧存在差异。笔者以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内涵出发,以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学科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交叉学科视角下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法管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法管融合;交叉学科

0 引言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为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中,明确提出我国应“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的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孵化地和输出地,结合我国现实和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各高校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扎实的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且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视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致力于为我国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和实务型管理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各高校的学科基础、建设目标、发展定位等的不同,导致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具体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强国战略建设,需要以交叉学科的方法论,以法管融合为路径,从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1 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内涵分析

知识产权包括“创造、保护、管理、运用”四个环节,而知识产权管理涵盖了知识产权四个环节的各个方面,是一门以知识产权各方面关系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于系统地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保证知识产权成果更加有效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知识产权管理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知识产权管理又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涵盖并融合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了独有的学科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在Bronsted-Lowry理论中,能够提供质子(H+)的一方即表现出Bronsted酸性;而在Lewis理论中,一方表现出能够接受一电子,即是Lewis酸性。而在某些由于发生离子取代而带恒电荷的矿物表面,在水中通常会吸附H3O+离子,该表面位在反应中通常就具有提供质子的能力,因而被称为Bronsted酸位。这些表面位点会吸附金属离子,这是矿物表面与金属离子发生吸附的原因。根据双电层理论,Pb2+在矿物表面双电层中的吸附形态如图11所示,Pb2+在stern层为深层吸附,该吸附反应不受pH值的影响,而在扩散层内吸附的铅离子则受pH值的影响。

2.1.1 酶:当选用的百合外植体材料内部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即PPO和POD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所引起的[7]。引起褐化的酶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在正常发育的植物中,酚类物质和酶并不分布于同一区域。

1.1 以法理学为基础

知识产权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知识产权法为基础,并结合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这才是知识产权管理这门交叉学科的应有之意。首先,知识产权本就属于民法中的一个分支,知识产权法的很多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都不能脱离民法的语境而孤立存在。比如知识产权的私权性、知识产权的主客体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等都是在借鉴民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民法之间属于源与流的关系。再如知识产权中对专有权利的保护与促进知识传播的“利益平衡原则”与民法中的“私权神圣”和“公平原则”等一脉相承。其次,知识产权的很多制度都是建立在民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知识产权中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许可和转让就离不开民法中合同法的规范和指引。总之,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些制度和规范要么是对民法制度的借鉴和吸收,要么就是在民法制度的框架和规范下实施,它不能脱离民法而孤立存在。

1.2 以知识产权法学和管理学的融合为重点

知识产权管理学科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保护、管理以及运用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和管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价值、原则、功能以及法律制度、法律适用等,而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到通过对知识资源的配置来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当然,这两方面的问题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也即是知识产权管理这门学科既不纯粹地研究基本法律问题,也不局限于具体的管理实践问题。

1.3 以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

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四个环节,要想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同时管理思想也贯穿于这四个环节的始终,促进四个环节的顺利实现。2008年我国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我国“要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这一纲要的提出,更加验证了知识产权管理不是单一地以法理学为内容,而是在法理学的基础上实现法学和管理学的完美融合,这才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这门学科培养目标的正确选择。

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重庆理工大学不仅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和第二学位教育,还在工商管理学科下设知识产权管理二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还增加了理工科类和管理学类课程,力求打造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2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路径分析与实践

以法学为基础,法管融合为导向的学科体系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保障机制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师资队伍建设。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高校中专职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的教师相对较少且多为法学专业,普遍缺乏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背景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法理教育,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聘请校外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专业背景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教师,可以弥补与校内教师在知识结构、实操经验上的错位。

2.1 学科设置:法学为基础,法管融合为导向

我国在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二十多年来,一直以法律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流,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高校的知识产权学院或专业设置于法学院,并授予法学专业学位。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但都是偏重于法学方向,而在研究生层面的知识产权教学模式中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依然占据主流。但是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种法律制度,更是一种竞争性知识资产。

企业逐渐看重从管理学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从经济学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运营、从法学角度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防范等全方位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需求,因此以传统的法学思维来主导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要求。高校要想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首先在学科设置上坚持以法学为基础,以法管融合为导向,寻求法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间的平衡。

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t检验、χ2检验,分别检验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n(%)],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师资队伍:校内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辅

满足企业的需求是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必须是有技术背景、懂相关法律、管理学与经济学等知识,具备较强沟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以法学为基础,以法管融合为导向,培养有技术背景、懂法律、会管理的全能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市政府批复的《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设定治理项目总计30个(不含科技支撑项目),总计划投资31.68亿元。青浦区还深入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治理,共计23项工作,总投资21.12亿元。这两项行动涉及饮用水安全、污水(泥)整治、河道整治、农村污染治理、点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6个方面。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近期项目已经完成,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在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的培养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及自身的办学特色吸引校外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高校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共同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导师,通过联合培养方式使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国际化视野。除此以外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还会不定期邀请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等大型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总监为学生讲授知识产权实务课程,让学生在得到与更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的同时也使法管融合的知识产权教学理念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实施。

2.3 人才培养: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结合

为了适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自身的知识产权学科发展定位和优势资源,增设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充分发挥跨学科的综合优势。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产权系统化的学习要求,知识产权教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系统化已经成为形势所需,任课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等符合知识产权和管理学科特点的授课方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达到加深认识的效果。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为了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打造了数字化模拟法庭教学平台,通过与当地法院和知识产权局合作,开展“法庭进校园活动”,通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增强学生对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直观感受和对相关程序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打造了专业的知识产权实验室,通过收集典型的各类知识产权照片、实物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还引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沙盘模拟培训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博文,栾春娟.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研究中的焦点及核心[J].科学与管理,2019,39(01):35-43.

[2]王铂铭.知识产权学科属性及定位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9(01):44-46+53.

[3]彭志强.基于“法管融合”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40-41.

[4]王亚萍.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25):223-22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015-GX-029):交叉学科的定位及其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以知识产权管理学科“法管融合”为例。

作者简介:彭志强 (1981-),男,四川安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刘俊娜(1992-),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标签:;  ;  ;  ;  ;  ;  ;  ;  ;  

彭志强:交叉学科视角下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法管融合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