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分析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分析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吞咽障碍;病因学;护理;运动疗法

我科2016-01/2017—12对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收到了明显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男32例,女2O例,年龄36~75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25例,混合性脑卒中6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患者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证实。全部病例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占位性病变,生命体征平稳。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性别、卒中性质以及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列措施:(1)吞咽辅助肌群运动能力训练:嘱患者舌体努力前伸3S后收回,连续1O~15次,抵上腭运动1O~15次;抵左右颊部10次;咬紧左右磨牙1O~15次,最好在下颌角前方触摸到咬肌的收缩。咽部内收运动训练。鼓腮10次,吸吮10次,深呼吸5次,2次/d。(2)呼吸控制训练:先让患者颈肩部肌肉放松,练习以鼻吸气、以口呼气,于呼气末以手按压其腹部给以辅助,并练习屏气,使进食吞咽时呼吸与吞咽运动相互配合,5min/次,3次/d。(3)冷刺激吞咽反射区:无菌棉签10根,用5葡萄糖注射液5ml浸湿,平铺于一次性输液器包装袋中,冰冻2h以上备用。常规口腔护理后,用冰棉签直接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停止刺激后指导患者舌尖抵上齿龈,同时用鼻深吸气,3次/d。棉签在口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5S。(4)门德尔松手法[1]:对喉部可以上抬患者让其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吞咽时让患者舌抵硬腭,屏住呼吸并保持数秒;对喉部无力上抬患者,可按摩颈部,上推喉部,以促进吞咽,3~5min/次,3次/a。(5)咳嗽及发音训练:让患者反复练习咳嗽,促进喉部闭锁,用力张口并尽可能延长时间发“a”音,以强化声门闭锁,增强呼吸肌控制能力,3rain/次,3次/d。(6)直接进食训练法:对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者行进食训练时准备吸引器,吸氧装置等抢救物品。嘱患者将头偏向患侧,使食物绕过喉前面的一侧,以提高咽对食团的推动力[2]。并指导家属掌握其训练技巧,嘱患者每日进食,5~6次/d。

1.2.2评价方法训练1个月后根据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氏饮水试验],对康复护理疗效进行评价。洼田氏饮水试验时,患者取坐位,在常温下饮温水3Oml,5s内1次饮尽,无呛咳为I级(正常);>5S,1次饮尽,无呛咳或分2次以上饮尽,无呛咳为Ⅱ级(可疑);能1次饮尽,但有呛咳为Ⅲ级(轻度异常);分2次以上饮尽,且有呛咳为Ⅳ级(中度异常);常呛咳,难以饮尽为V级(重度异常)。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营养状况良好为显效;吞咽功能显著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营养状况好为有效;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Ⅲ级以上为无效。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两组训练1个月后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1。

3讨论

脑卒中吞咽困难发生率高达47.2%[2]。由于吞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核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倒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3]。导致吞咽困难,舌运动障碍。采取积极的吞咽运动训练,不断向脑细胞输人刺激信息,促进运动神经突触延长与病灶周围的神经突触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恢复和建立脑细胞功能及反馈通路。另外,舌肌及吞咽肌群运动功能的训练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通过系统康复训练,可增加肌肉运动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扩大皮质感觉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说明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主编;赵峻译.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E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3—44.

[2]陈灏珠.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02..

[3]贾子善,张清丽.脑卒中吞咽或能障碍的康复E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o(6):278—279.

标签:;  ;  ;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