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精细刻画安岳气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以该储层X井区为例,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静态描述、动态分析和数值试井技术精细刻画储层的滩体展布,定量描述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史拟合可有效地排除模型多解性,W36井和W71井附近为两区径向复合地层,W67井位于受顺层溶蚀控制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宽的低渗长条带状小滩体上,通过两端开口与周围井相连通,X井区内W36井、W73井和W67井附近区域以及W69井和W70井附近区域有一定的连通性,而在条带状边界西至W69井、W70井、W71井的区域储量不易动用。该研究为开发技术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袁春晖,万玉金,刘晓华,苏云河,郭振华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气藏,数值试井,精细描述,龙王庙组,安岳气田
来源: 特种油气藏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4E-3203)
分类号: TE37
页码: 121-126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707K
下载量: 191
相关论文文献
- [1].磨溪区块龙王庙组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锰业 2018(01)
- [2].龙王庙组气藏净化装置天然气处理量突破20×10~8m~3[J]. 天然气与石油 2016(03)
- [3].川中安岳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成藏史[J]. 地质学报 2020(03)
- [4].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相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J]. 断块油气田 2018(04)
- [5].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5)
- [6].云南马龙土官寨剖面龙王庙组生物地层研究[J]. 地下水 2019(05)
- [7].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创十项国内第一[J]. 天然气与石油 2015(06)
- [8].大巴山前缘地区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条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9(02)
- [9].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古环境演化的稳定同位素与主、微量元素证据[J]. 地球科学 2018(11)
- [10].川中磨溪构造龙王庙组流体特征[J]. 矿物学报 2013(S2)
- [11].川中龙王庙组特大气藏全面投产 年产能达一百一十亿方 川渝地区供气能力大提升[J]. 国外测井技术 2015(05)
- [12].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龙王庙组勘探中的应用[J]. 天然气工业 2014(03)
- [13].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生产阶段井完整性管理实践[J]. 钻采工艺 2020(03)
- [14].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J].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1)
- [15].川东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J]. 地质科技情报 2017(06)
- [16].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储层改造技术强力支撑龙王庙组气藏开发[J]. 天然气工业 2016(10)
- [17].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颗粒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J]. 地质论评 2019(S1)
- [18].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颗粒滩储层成因及其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12)
- [19].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多波储层预测技术及效果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08)
- [20].龙王庙组气藏开发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1].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创环保新纪录[J]. 天然气工业 2016(07)
- [22].龙王庙组气藏堵水采气可行性初探[J]. 钻采工艺 2020(S1)
- [23].四川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创下多项第一[J]. 石油知识 2017(04)
- [24].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新认识[J]. 天然气工业 2018(07)
- [25].“龙归故里”有传奇——写在中国石油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全面投产之际[J]. 中国石油企业 2015(11)
- [26].川东北地区龙王庙组地质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8)
- [27].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高产井模式研究与生产实践[J]. 天然气工业 2016(09)
- [28].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01)
- [29].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 地质学报 2018(02)
- [30].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流体充注和油气成藏[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