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角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畸形,下颌,测量,线头,锥形,技术,广西。
高角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之瑜,杨彤彤,刘莉萍,程开清[1](2019)在《高角型Ⅱ~1患者舌体与下颌骨形态及位置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角型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舌体与下颌骨形态及位置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成年患者45例,通过CBCT叁维重建测量其舌体形态(舌长度,舌高度),舌体位置(舌水平位置T-S’,舌垂直位置S-S’)及下颌骨形态(下颌升支长度Co-Go,下颌骨上端的宽度Co-Co’,下颌体部的长度Go-Me,下颌骨下端的宽度Go-Go’,下颌体部的水平开张度∠Go-Me-Go’,下颌垂直的打开量∠Co-Me-Co’,下颌角的大小∠Co-Go-Me)。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舌体形态及位置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下颌升支长度Co-Go与舌长度呈正相关(r=0. 653,P <0. 05),与舌高度呈负相关(r=-0. 627,P <0. 05),与舌水平位置T-S’呈正相关(r=0. 550,P <0. 05)。下颌角∠Co-Go-Me与舌长度呈负相关(r=-0. 557,P <0. 05),与舌高度呈正相关(r=0. 519,P <0. 05),与舌水平位置T-S’呈负相关(r=-0. 495,P <0. 05),其余指标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高角型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舌体形态位置与下颌骨形态有相关性,随着舌体位置后移及舌高度增加,下颌升支高度减小,下颌角增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阴旭萍[2](2019)在《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的叁维影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角型骨性牙合类错(牙合)的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对称性、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颌骨中线的偏斜程度及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CBCT影像资料共45例,将扫描数据传入Mimics17.0图像处理工具,测量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量(前鼻棘点ANS和颏下点Me相对于头颅正中矢状平面MSP的偏移量)和左右侧的下颌骨髁突位置(髁突长轴与MSP间的夹角、髁突中心点与MSP间的最短距离、髁突前后距、关节前间隙AS、关节上间隙SS以及关节后间隙PS)。将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程度,评估左右侧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对称性、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以及髁突位置与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对比ANS和Me的偏斜值发现,无论是向左偏斜还是向右偏斜,Me的偏斜量均稍大于ANS。髁突长轴与MSP间的夹角、髁突中心点与MSP间的最短距离及AS、SS、PS在左右侧髁突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NS和Me的偏移量之间均无相关性存在(P>0.05)。但是,髁突前后距与左侧髁突长轴和MSP间的夹角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且髁突前后距与ANS和Me的偏移量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5)。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位置以居中位为主,右侧居中位占55.6%,左侧居中位占51.1%。结论:1.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中线偏斜程度较上颌骨明显。2.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与MSP间的夹角、最短距离及双侧各关节间隙基本对称一致,而髁突相对于MSP的前后向位置存在不对称。3.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前后向位置以居中位者所占比例较大。4.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相对于MSP的前后向位置与上下颌骨中线偏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4-20)
吴斯媛[3](2019)在《高角型错合畸形患者CR-CO不调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AD2颌架和MCD记录研究高角型错合畸形患者CR-CO不调的程度。方法利用AD2合架对100例高角型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CO/CR位进行MCD记录,研究该类患者CR-CO不调的情况。结果CO-CR完全一致仅占3.1%,髁突双侧水平向和垂直向偏移在正常标准内仅占22.1%,左右两侧水平向及垂直向偏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向t=2.34,p=0.01;垂直向t=2.01,p=0.02),男女之间双侧髁突水平向、垂直向及横向偏移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左侧水平向t=0.542,p=0.271;右侧水平向t=0.708,p=0.354;左侧垂直向t=0.867,p=0.433;右侧垂直向t=0.632,p=0.316;横向t=0.806,p=0.403)。结论高角型错合畸形患者CR-CO不调比例高,在临床治疗中应观察髁突是否处于CR位上以利矫治效果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颜萍,陈丽,王云云[4](2018)在《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80侧)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颌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实施正畸治疗。16层螺旋CT在治疗前后扫描颞下颌关节,多层面重建技术对扫描数据进行参数测量、叁维重建,分析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结果 (1)4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6.3±1.5)月,治疗后,髁状突位置:关节窝内中性位有48侧(60.00%),关节窝前位有25侧(31.25%),关节窝后位7侧(8.75%);关节窝后位、关节窝前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髁状突前斜面倾角(31.7±2.7)°明显大于治疗前(28.5±3.2)°,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高度、前后径、内外径,髁状突前后径、内外径,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髁状突高度、髁突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采用正畸治疗能改进髁状突前斜面,使髁状突位置向前移动,恢复下颌外观美观度。对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功能无不良影响,疗效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8年12期)
谢雪梅,郑庆忠[5](2018)在《自攻型微螺钉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试验组20例,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B组为对照组20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以下各项指标:1、A-Sv(mm),2、B-Sv(mm),3、U6ASv(mm),4、L6A-Sv(mm),5、U6S-Sv(mm),6、L6S-Sv(mm),7、U1A-Sv(mm),8、L1ASv(mm),9、U1E-Sv(mm),10、L1E-Sv(mm),11、U6-PP(mm),12、MP-FH(°),13、Ls-E(mm),14、Li-E(mm),15、Cm-Sn-UL(°),16、上唇倾角(°),17、下唇倾角(°),18、颏唇沟角(°)。A、B两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微螺钉种植支抗稳定性高于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闭间隙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U6A-Sv、U6S-Sv、L6A-Sv、L6S-Sv变化量明显低于B组,U1A-Sv、U1ESv、L1E-Sv、Ls-E变化量明显高于B组(均P<0.05);两组其他指标变化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上下前牙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内收,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侧貌改善。但前者矫治时间较短,患者感觉较舒适。(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8期)
张晟,王春阳,谢永建,麦理想[6](2018)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开牙合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30岁,平均24.5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影测量指标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牙合恢复正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SNA角减小1.6°(P<0.001),SNB角减小0.5°(P=0.038),ANB角减小1.1°(P<0.001),GoGnSN角减小1.7°(P<0.001),U1-NA减小3.7 mm(P<0.001),L1-NB减小1.8 mm(P=0.001),U1-L1角增加16.6°(P<0.001),U1-SN角减小8.2°(P<0.001),OPP-SN角减小5.3°(P=0.012),FH-PP角减小0.9°(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PP减小0.6 mm(P=0.091),L1-MP角减小0.6°(P=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使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获得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葛晓磊,刘晔,刘春艳,张伟灵,刘洋[7](2018)在《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不同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4岁)、成熟恒牙期(18岁及以上),再分别分为Ⅰ类组与Ⅲ类组。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不同错类型之间颏部形态的差异。结果: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替牙期出现颏部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呈加重趋势且下切牙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整个恒牙期颏部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结论: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颏部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与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崔涛,杜雨晴,宋宇,孙志涛,侯凤春[8](2018)在《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CBCT测量并比较不同矢状骨性错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的髁突相关参数(体积、表面积、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及后间隙),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从青岛市口腔医院影像科CBCT资料库筛选骨性错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分为骨性Ⅰ类、Ⅱ1类、Ⅲ类,各30例。将样本的CBCT影像以DICOM3.0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存储,用软件Mimics10.01读取并进行髁突叁维重建,测量上述相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左、右侧髁突的相关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髁突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髁突关节上间隙,骨性Ⅰ类与骨性Ⅱ1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骨性Ⅱ1类与骨性Ⅲ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向骨性错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的髁突位置具有一定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8年03期)
潘锡红[9](2017)在《广西地区女性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颅面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女性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及结构特征。方法对107例女性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及64例正常牙合女性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各牙列期的正常牙合组相比,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恒牙列早期、恒牙列期的下颌支长(Co-Go)显着小于正常,后面高(S-Go)明显变短,但前下面高和前全面高(ANS-Me和N-Me)变化不明显;矢状角(PP-Go Gn)增大;下颌体长(Go-Po)减短,下颌角(Ar-Go’-Me)及下颌下角(N-Go’-Me)显着增大;高角恒牙列期组关节角(S-Ar-Go)增大。表明高角组的下颌体顺时针旋转,从而导致下颌平面角(FH-MP、SN-MP)、前颅底平面与牙合平面交角(SN-OP)、Y轴角(FH-SGn)、颌凸角(NA-Po A)及上下齿槽座角(ANB)角增大,面角(FH-NP)和下齿槽座角(SNB)角减小。高角组软组织测量指标显示其与硬组织协调一致,但软组织下唇凹厚(Bs-B)及颏厚(Pos-Po)增加。结论广西地区女性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面部生长呈开放型,下颌升支及体长度不足,下颌向下、后旋,位置后缩。后面高显着减小。软组织有补偿下颌发育不足的趋势。(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麦理想[10](2017)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畸形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畸形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30例高角型开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影测量指标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恢复正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Go Gn-SN角由治疗前42.6±5.1°减小至40.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畸形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使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获得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高角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角型骨性牙合类错(牙合)的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对称性、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颌骨中线的偏斜程度及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CBCT影像资料共45例,将扫描数据传入Mimics17.0图像处理工具,测量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量(前鼻棘点ANS和颏下点Me相对于头颅正中矢状平面MSP的偏移量)和左右侧的下颌骨髁突位置(髁突长轴与MSP间的夹角、髁突中心点与MSP间的最短距离、髁突前后距、关节前间隙AS、关节上间隙SS以及关节后间隙PS)。将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程度,评估左右侧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对称性、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以及髁突位置与上下颌骨的中线偏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对比ANS和Me的偏斜值发现,无论是向左偏斜还是向右偏斜,Me的偏斜量均稍大于ANS。髁突长轴与MSP间的夹角、髁突中心点与MSP间的最短距离及AS、SS、PS在左右侧髁突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NS和Me的偏移量之间均无相关性存在(P>0.05)。但是,髁突前后距与左侧髁突长轴和MSP间的夹角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且髁突前后距与ANS和Me的偏移量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5)。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位置以居中位为主,右侧居中位占55.6%,左侧居中位占51.1%。结论:1.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中线偏斜程度较上颌骨明显。2.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与MSP间的夹角、最短距离及双侧各关节间隙基本对称一致,而髁突相对于MSP的前后向位置存在不对称。3.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前后向位置以居中位者所占比例较大。4.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双侧髁突相对于MSP的前后向位置与上下颌骨中线偏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角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之瑜,杨彤彤,刘莉萍,程开清.高角型Ⅱ~1患者舌体与下颌骨形态及位置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阴旭萍.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的叁维影像学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
[3].吴斯媛.高角型错合畸形患者CR-CO不调的临床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颜萍,陈丽,王云云.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18
[5].谢雪梅,郑庆忠.自攻型微螺钉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6].张晟,王春阳,谢永建,麦理想.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
[7].葛晓磊,刘晔,刘春艳,张伟灵,刘洋.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
[8].崔涛,杜雨晴,宋宇,孙志涛,侯凤春.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研究[J].口腔疾病防治.2018
[9].潘锡红.广西地区女性高角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颅面形态特征[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10].麦理想.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畸形的临床研究[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