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素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按要素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按要素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要素,分配,按劳分配,马克思,生产要素,剩余,分配权。

按要素分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代俊[1](2019)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马克思对分配理论及分配关系的理解出发,指出在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应该始终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允许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市场机制的必然要求,按要素分配将激发市场各主体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快国有企业转换经济机制,对补充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2期)

王柏玲,朱芳阳[2](2019)在《生产要素构成视角下我国按要素分配市场失灵及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要素分配是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调动社会经济中各类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提出的,已成为决定我国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生产过程必要投入的生产要素,其构成日益呈现内涵广义化、内容动态化和主体多元化等特点;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更加凸显新时期我国按要素分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使我国初次分配中的按要素分配面临越来越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明确和把握我国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其动态变化,认清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及其成因,在实践中通过深化改革和有效干预,不断完善我国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9年03期)

梁佳伟[3](2018)在《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浅析《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是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普遍规律。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核心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定义、条件和范畴进行科学界定,合理确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的关系,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分配制度以及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8年06期)

吴迪[4](2018)在《按要素分配是职工之幸企业之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工人日报》1月25日报道,日前在上海两会召开期间,上海市总工会向上海市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推动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及"抓紧梳理有关政策法规和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消除企业推行要素激励的后顾之忧","筹建具有公信力的第叁方评估服务机构,为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提供客观公正的效益评估"。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企业主根据具备某种生产要(本文来源于《北方人(悦读)》期刊2018年03期)

欧阳向英[5](2018)在《从企业家创新到按要素分配——熊彼特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企业家是使社会生产进入循环流转状态的推动者,利润不过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的结果。熊彼特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叁:一为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二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叁为如何看待企业家创新。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价值来源的认识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方案不同,这在个人劳动能力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既体现了平等,也体现了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承认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社会前进的大方向应为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观察与思考》期刊2018年01期)

王海英[6](2016)在《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说明我们已正式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而按劳分配又是多年来公认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6年08期)

武晓光[7](2016)在《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动力源成为中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我们发现,无论是对调整经济结构而言还是对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言,分配都是一个离不开的因素,合理的分配能够成为刺激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我国目前的要素报酬现状而言,劳动要素报酬占比从从1990年的53.49%下降到2014年的43%,与发达国家的70%左右相比显然有很大差距。按要素分配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中央层面看,自中共十五大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后,中共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十八届叁中全会更是在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基础之上,又提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由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决定。这一系列中央文件的出台都是从收入分配中的要素分配角度来阐释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的研究成为了经济学界的理论热点。经济学家在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点上,基本取得了共识,但究竟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对物质财富的创造所做的贡献分配”,还是“按照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所做的贡献分配”等问题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按要素分配理论演变的研究,给人们以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启发,这对于澄清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加深对按要素分配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会有重大帮助。同样,通过对按要素分配理论演变的研究,对于我们真正理解和落实党的按要素分配政策,对于当前要素分配问题的合理解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要素分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我们在研究当前经济问题时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前经济学家所走的老路。因为,有时候,当我们观察某种事物时,向后退几步,也许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事物的整体,从而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观察的对象。从对过去人们的研究中,从对以往的学说的研究中获得一些新的理论启示。研究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是研究关于按要素分配理论发展的历史,主要阐述从古典经济学时期开始历经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的着名经济学家及各个经济学流派对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在阐述每一位思想家或流派对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思想和观点时,本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以下叁个方面加以说明:(1)各个思想或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2)各个思想或流派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上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3)各个思想或流派在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总之,本文力图通过简明新颖的结构安排,梳理出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来龙去脉,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在经济发展史中按要素分配理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本文根据经济学史上按要素分配理论发生的思想脉络,将经济学说史中按要素分配理论史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的真正兴起和发展,主要阐述了自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以来到约翰·穆勒为止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历程;第二章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扬弃,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形成逻辑及理论内涵;第叁章为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按要素分配理论的“精致化”,主要阐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约翰·贝茨·克拉克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第四章介绍现代按要素分配理论和回归返璞,主要阐述马丁·威茨曼的分享经济和·托马斯皮凯蒂的按要素分配理论;通过阐述,本文认为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历程。虽然从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开始,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发展在要素报酬真正来源上有了初步科学的解释,然而经历亚当·斯密的摇摆式研究之后,按要素分配理论逐渐走上了两股轨道,一股是从大卫李嘉图以来的约翰·穆勒、马克思等人的能够正确反映按要素分配理论实质的发展方向,一股是从让·萨伊以来的经历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一直到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回避按要素分配理论实质的发展方向。之所以造成这种分歧,是否坚持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分享经济理论的产生和2014年托马斯·皮凯蒂使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从对理论实质的回避逐渐开始正确认识问题所在是按要素分配理论发展的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按要素分配理论的研究将会逐步回归其实质所在。关注劳动要素报酬在分配中的地位是未来按要素分配理论发展研究的真正方向。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事学术研究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俄国着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发展将随着研究法的成长而前进的,科学研究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就是制定研究法。为了做到对按要素分配理论演变的更好研究,本文采取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献解读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架构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经济史上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文献解读和比较分析,探索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客观地描述和评价按要素分配理论史上各个经济学家的理论传承、理论地位、理论贡献和理论启示,进而揭示按要素分配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吴松,武晓光[8](2016)在《马克思按要素分配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马克思按要素分配思想内涵来看,生产要素所有权在按要素分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各时代生产条件(要素)的分配不同决定了按要素分配的模式的差异,按要素分配的对象或者说分配的客体是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创造的。马克思认为按要素分配方式具有有机统一性、社会规定性、历史暂时性、动态发展性等特性。全面系统地考察马克思的按要素分配思想,有助于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李辉,刘文超[9](2014)在《论“按要素分配”原则下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权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应该强调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权,主张劳动和资本共同占有剩余。然而,劳动者报酬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目的是不相符的。由此,必须合理确定各要素的贡献度,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明确并提高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12期)

王翠荣[10](2012)在《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2年10期)

按要素分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要素分配是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调动社会经济中各类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提出的,已成为决定我国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生产过程必要投入的生产要素,其构成日益呈现内涵广义化、内容动态化和主体多元化等特点;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更加凸显新时期我国按要素分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使我国初次分配中的按要素分配面临越来越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明确和把握我国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其动态变化,认清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及其成因,在实践中通过深化改革和有效干预,不断完善我国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按要素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代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J].青年与社会.2019

[2].王柏玲,朱芳阳.生产要素构成视角下我国按要素分配市场失灵及干预[J].经济纵横.2019

[3].梁佳伟.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浅析《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

[4].吴迪.按要素分配是职工之幸企业之福[J].北方人(悦读).2018

[5].欧阳向英.从企业家创新到按要素分配——熊彼特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论的影响[J].观察与思考.2018

[6].王海英.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6

[7].武晓光.按要素分配理论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6

[8].吴松,武晓光.马克思按要素分配思想及其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6

[9].李辉,刘文超.论“按要素分配”原则下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权确立[J].商业时代.2014

[10].王翠荣.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标签:;  ;  ;  ;  ;  ;  ;  

按要素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