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米兰达系列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米兰达,女性成长,女性自我主体意识
米兰达系列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李韶丽[1](2019)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论波特“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成长是女性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波特创作的"米兰达系列"的短篇小说紧紧围绕女主人公米兰达展开情节,展现了她幼年、少年、青年的人生经历对其女性自我主体意识构建的影响。米兰达从一个无知好奇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勇气的青年,成为旧秩序的叛逆者,最终建构了独立自主的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9期)
喻肖青[2](2017)在《顺从到独立—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波特的主要声誉在于她的短篇小说,由于其细腻的笔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总能用较短的篇幅小成功的呈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因而也被公认为文体家。1966年,凯瑟琳?安?波特因其着名的《短篇小说集》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该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27篇短篇小说,以米兰达的视角进行叙述的短篇小说共有九篇,其中由《老人》,《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和《旧秩序》构成。该米兰达短篇系列小说主要以美国南方为故事背景,对米兰达的家族的生活和人物进行了描述。小说以主人公米兰达的眼光,对米兰达的祖母索菲亚,姑妈伊娃,艾米和米兰达本人共叁代女性人物的生活经历进行了回忆式的叙述。该短篇集自出版以来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外评论家们纷纷用不同的理论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从小说主题角度而言,不乏有死亡主题研究,自然主义主题研究以及女性主义主题研究。由于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女性意识较突出,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中有较多集中于生活在旧南方的女性人物在追求新秩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阻碍,在现实与理想中苦苦挣扎,在男权社会里寻求独立与自由中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尽管对凯瑟琳?安?波特小说的女性主义主题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于某一篇小说中的某个女性人物进行研究,探索女性在在男权社会下的生活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将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以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形成以祖母索菲亚,姑妈艾米和伊娃,以及米兰达叁代女性人物的人物链。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背景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景,浅析叁代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中各自的生存状态,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进程极其发展。进而更深刻的了解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极其对创作的意义。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凯瑟琳?安?波特的个人经历,主要着作以及国内外对其小说研究现状。对米兰达系列小说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意图和角度,试图以波特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探究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第二章介绍了第一次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源和发展,阐述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女性的政治权力,女性摆脱家庭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女性对性解放的渴望。虽然波特本人对女权主义运动未公开表达她的立场,但通过其个人信件和婚姻经历,可以清楚的了波特对于政治权力,经济独立和性自由的渴望。波特的这样意识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其小说中也无处不弥漫着女性意识色彩。第叁章分别对米兰达家族中祖母索菲亚以及姑妈伊娃和艾米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细致的描写,试图揭示美国南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状态及该时期的女性自我意识观念。第四章追寻了米兰达的成长道路,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成长为新时期的独立新女性,米兰达经历了绝望的婚姻,死亡之神的触摸以及战火的洗礼。这一切都让米兰达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和追求独立的重要性。第五章结论部分。米兰达家族女性从顺从男权社会价值观,到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到最后的离开家庭自我独立追求自由。这个过程即是米兰达家族女性意识觉醒艰难发展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女性追求性别身份和独立自主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美国女权运动发展进程,分析不同时期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从顺从到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对探索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观念和进一步理解其小说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邓红花[3](2014)在《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的自传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浦·勒热讷所着的《自传契约》中,对自传、自传体小说进行了定义,自传是真实的,而自传体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凯瑟琳·安·波特的"米兰达"系列小说属于虚构的文本,但文本内的故事与文本外作者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没有作者给予的自传的契约在里面,因而"米兰达"系列小说属于自传体小说。它的自传性叙事特点有:小说人物与作者的世界里的原型具有相似特点,作品中的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因自传体小说不等于自传,而且波特小说中叙述者、故事人物在身份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但思想上并不统一。(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8期)
马英[4](2010)在《一幅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画卷——析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叁代女性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长时间以来,女性没有独立的主观意识并且无视女性的存在已被内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崛起的女权主义运动,女性批评家也提出了阐释和重新阐释男性和女性作家所刻画的各种女性人物。女性批评家伊莱恩·肖瓦特通过对女性作(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0年18期)
吴良红[5](2010)在《试论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米兰达"系列小说中展示了女性为反抗父权制文化而发出的叁种类型的声音。在这些女性声音中,作者通过直接引语的不同安排、叙述视角的变化和女性内聚焦来展示人物内在声音等叙事策略,强化了这些女性声音背后的蕴意,从而展现了波特本人探询真理和实现女性权威的艰辛历程。(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14期)
高大鹏[6](2007)在《摆脱旧秩序,寻求新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二十世纪美国南方着名的小说家之一,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从而使她在美国文学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米兰达系列小说”描写了年轻女性米兰达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成长经历。本文从南方社会生活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米兰达在新旧社会的冲突中,如何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从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年轻女性的过程。论文由导言,经历旧秩序,质疑旧秩序,走向新生活和结论五部分构成。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作品以及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在社会背景下考察米兰达成长的意义。第一章详细讨论了南北战争前后南方的社会状况,南方人的思想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在二十世纪初期对年幼的米兰达的影响。第二章着重讨论了米兰达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她的生活氛围产生了怀疑,她不再相信那个被美化了的南方社会的“辉煌”过去,不再相信祖母就是她生活的中心,通过不断改变的理想来扩展她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确定了她要寻求真实的生活的决心。第叁章详细论述了米兰达在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在战胜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她成长为具有反叛精神的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最后得出结论,米兰达的故事反映了在南北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南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实现的艰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生活背景作用于其性格的形成,却不能完全左右人的成长。(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米兰达系列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波特的主要声誉在于她的短篇小说,由于其细腻的笔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总能用较短的篇幅小成功的呈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因而也被公认为文体家。1966年,凯瑟琳?安?波特因其着名的《短篇小说集》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该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27篇短篇小说,以米兰达的视角进行叙述的短篇小说共有九篇,其中由《老人》,《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和《旧秩序》构成。该米兰达短篇系列小说主要以美国南方为故事背景,对米兰达的家族的生活和人物进行了描述。小说以主人公米兰达的眼光,对米兰达的祖母索菲亚,姑妈伊娃,艾米和米兰达本人共叁代女性人物的生活经历进行了回忆式的叙述。该短篇集自出版以来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外评论家们纷纷用不同的理论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从小说主题角度而言,不乏有死亡主题研究,自然主义主题研究以及女性主义主题研究。由于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女性意识较突出,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中有较多集中于生活在旧南方的女性人物在追求新秩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阻碍,在现实与理想中苦苦挣扎,在男权社会里寻求独立与自由中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尽管对凯瑟琳?安?波特小说的女性主义主题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于某一篇小说中的某个女性人物进行研究,探索女性在在男权社会下的生活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将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以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形成以祖母索菲亚,姑妈艾米和伊娃,以及米兰达叁代女性人物的人物链。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背景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景,浅析叁代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中各自的生存状态,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进程极其发展。进而更深刻的了解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极其对创作的意义。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凯瑟琳?安?波特的个人经历,主要着作以及国内外对其小说研究现状。对米兰达系列小说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意图和角度,试图以波特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探究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第二章介绍了第一次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源和发展,阐述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女性的政治权力,女性摆脱家庭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女性对性解放的渴望。虽然波特本人对女权主义运动未公开表达她的立场,但通过其个人信件和婚姻经历,可以清楚的了波特对于政治权力,经济独立和性自由的渴望。波特的这样意识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其小说中也无处不弥漫着女性意识色彩。第叁章分别对米兰达家族中祖母索菲亚以及姑妈伊娃和艾米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细致的描写,试图揭示美国南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状态及该时期的女性自我意识观念。第四章追寻了米兰达的成长道路,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成长为新时期的独立新女性,米兰达经历了绝望的婚姻,死亡之神的触摸以及战火的洗礼。这一切都让米兰达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和追求独立的重要性。第五章结论部分。米兰达家族女性从顺从男权社会价值观,到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到最后的离开家庭自我独立追求自由。这个过程即是米兰达家族女性意识觉醒艰难发展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女性追求性别身份和独立自主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美国女权运动发展进程,分析不同时期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从顺从到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对探索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观念和进一步理解其小说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米兰达系列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李韶丽.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论波特“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成长[J].海外英语.2019
[2].喻肖青.顺从到独立—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邓红花.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的自传性叙事[J].芒种.2014
[4].马英.一幅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画卷——析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叁代女性人物[J].山花.2010
[5].吴良红.试论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声音[J].作家.2010
[6].高大鹏.摆脱旧秩序,寻求新生活[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