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关系论文-陈天祥

公私关系论文-陈天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私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政伦理,政府伦理办公室,公私关系

公私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祥[1](2018)在《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官员公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少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官员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后来,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规范官员的权力行使。注重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清晰划分公私边界官员公私关系属于行政伦理的范畴,实际上涉及官员行为的正当性和标准问题,即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其限度该如何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纷纷进行了行政伦理立法,如英国的《公务员(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34期)

刘岸冰[2](2018)在《1956年上海公私合营企业的公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变革,其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建企业内部结构,即调整企业内部公私管理人员的配置。根据中央"量才使用辅以必要照顾"的总方针,资方原有管理层的人员大部分在合营企业得以适当安置。然而,在合营企业内部,公私关系却因双方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经营管理方法的分歧等因素而导致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状况,上海市政府采取了对资方加强政策教育、明确公私方权责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交流与实行民主监督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私关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向平[3](2018)在《中国当代宗教40年的变迁逻辑——宗教信仰方式的公私关系及其转换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处理神人关系及其伦理规范的宗教及其信仰方式,大都镶嵌在一个"总体神圣"的"公共社会"之中,中国五大宗教乃至民间信仰因此也大都包含有公共管理和私人信仰的对应关系,其任何变迁无不体现为这种公私关系的转换与改变,并逐步形成了当代中国40年宗教变迁的内在逻辑。回顾40年来中国宗教在政策及其管理层面的制度调整,无疑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已从公共行政引导步入到社会治理法制化轨道。正是这种变迁逻辑,促使1978年以来中国宗教分别在40年历程中呈现了公共行政事务、适应社会、宗教文化、慈善公益、私民信仰方式、中国化与法制化等时代特征,同时呈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历程。(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4](2018)在《领导干部如何厘清公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处理好公私关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党员领导干部惟有继续坚守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才能背负起人民的重托,砥砺前行,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19期)

黄恒学[5](2018)在《公私关系的分化、进化与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私关系是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公私关系及其分化过程中,既打下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烙印,又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公私分化及其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公私关系,适度推进公私分化,合理划分公私界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公私观。(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19期)

陈天祥[6](2018)在《西方发达国家怎样规范官员公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官员公私关系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注重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清晰划分公私边界;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监督机构,注重预防和惩戒官员的以权谋私行为;有比较完善的行政伦理社会监督机制。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从而更好地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规范官员的公私关系。(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19期)

宁顺灯,刘敏军[7](2018)在《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新时代习近平党性观的核心要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全党继续自觉坚定党性原则,加强党性锻炼,其核心要义是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讲党性,才能在坚定理想信念中锤炼党性,才能在弘扬叁大优良作风中增强党性,才能经受住守纪律、讲规矩的党性考验。(本文来源于《克拉玛依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宁顺灯,刘敏军[8](2018)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四观”修炼的基本功——基于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公私观的核心要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公私关系,其是党员干部修炼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的基本功。习近平指出:"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具体来说,党员干部只有明公私才能辨是非;有什么样的公私观就有什么样的义利观;公权不能私用是正确权力观的核心规范;要坚持党和人民事业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孙景怡[9](2017)在《公共采购制度之公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采购中的公私关系包括采购人与供应商的关系,采购人与其工作人员或其代理机构、聘用专家等的关系,供应商与其员工的关系,纳税人(或公众)与采购人、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跨国公私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多维度存在、公共采购合同混合论的共识、公共采购法公法与私法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说明公共采购法是公私耦合之法。其公私关系具有范围、功能与规制的多维度、采购流程上的公权与私权强弱渐变、规制与激励上的复式等特征。正确处理公共采购中的公私关系对完善我国公共采购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孙景怡[10](2017)在《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发展,公共采购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政府职能及其管理方式的转变密不可分,既体现了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促进政府变革的手段。治理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公共采购的大背景,公共采购亦是公私协作治理和网络治理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参与公共采购的主体较多,但主角是交易的双方,即使用公共资金的采购人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参与公共采购的主体可以基本被划分到公私两个相应的范畴里。使用公共资金的采购人实质上是“受雇的管理员”,“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关系等从不维度反映了采购人与采购官员间的公私关系;供应商及其员工之间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公私关系;在公共采购中还存在着采购人、供应商作为整体与纳税人(或说公众)之间的私与公的关系等。在公共采购多维度的公私关系中,围绕采购人展开的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公私关系(采购人外部公私关系)、采购人与采购人员之间的公私关系(采购人内部公私关系)构成了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时,公共采购被视为一个起于预算终于评估的管理链条,包括预算与采购计划、采购过程、采购合同管理、质疑投诉等各环节,公私关系贯穿着整个公共采购链。公共采购法应当涵盖整个采购链条,调整公私主体自身一体两面的公私关系以及采购各方协作中的一系列的公私关系。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研究,是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中国公共采购法行政部门推动、片段式立法以及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界定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基本范畴、分析现有理论及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法有关理论,提出公共采购法是公私耦合之法,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具有范围、功能与规制的多维度、采购流程中的公权与私权强弱渐变、公私双向复式规制与激励的特征,并从静态的采购人、动态的采购流程(包括预算与采购计划、合同订立程序、合同履行)、救济的质疑与投诉、外部环境的电子信息化的影响等维度对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上述特征进行论证,发现域外有关法律在平衡、处理公共采购公私关系中较好的方法、措施,分析中国公共采购法发展中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共十部分内容,包括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进行了介绍。在八章正文中,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通过对公共采购和政府采购的关系、公共采购的多维度差异、公共采购链的分析,界定了公共采购、公共采购法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公共采购参与主体的分析,提炼出公共采购中公私关系的维度,并阐述了研究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全文的核心,对公共采购公私关系有关的法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行政合同、双阶理论等存在的不足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本质;同时,借鉴中国经济法有关理论,认为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多维度存在、公共采购合同混合论的共识、公共采购法公法与私法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说明公共采购法是公私耦合之法;公私关系具有范围、功能与规制的多维度、采购流程上的公权与私权强弱渐变、公私双向复式规制与激励的特征。第叁至第八章是对公共采购法公私耦合关系的特征的详细论证,从采购人员职业化、预算和采购计划、合同订立、合同履行、救济、电子化采购等角度对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展现了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叁大特征,展现了公共采购法从预算民主框架下的公私互动、行政程序(仍有争议)中的公私选择、平等基石上的合同管理等核心理念的演化过程。第叁章以美国采购官制度为比较论证了采购人员职业化是解决采购人自身存在的一体两面的公私关系问题的关键,并对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中国公共采购法应当“刺破采购人面纱”、积极推进采购人员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第四章通过对公共采购预算文献分析和采购计划制度的比较,提出预算民主为公共采购预算制度、采购计划制度确立了框架,采购计划制度则是落实预算民主的路径之一,中国应从公私两个角度完善公共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制度。第五章研究了合同订立中的公私关系,合同订立制度对公私主体的规制与激励体现在严密的程序、竞争的要求、多样的方法、严格的责任、合理的职能中,中国公共采购法应构建起系统、多样、严密、灵活的合同订立制度体系。第六章阐述了合同履行中合同管理是公私双方“平等”履行合同的保障,通过对域外有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梳理,发现监管机构、监管责任、对合同变更、终止和分包的严格的法定、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中公私利益的平衡恰恰是“平等”的保障措施,中国公共采购法应尽快补齐合同管理的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公共采购法的多维度目标。第七章对质疑与投诉中主体、范围、独立审查机构以及鼓励协商解决等制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中国公共采购质疑与投诉制度应合理确定质疑与投诉的主体和范围、改进程序、鼓励协商等建议。第八章对电子化公共采购对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和制度比较,认为中国电子化采购应克服公共采购制度不足、电子化采购带来的新问题的双重压力,并充分考虑中国公共采购公私关系的特点,加强电子化公共采购制度的顶层设计。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建议。本文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通过对公共采购国际规则和公共采购发达国家、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力图把握其对公共采购链中公私关系处理的规律、方式。创新点在于提炼出公共采购法中公与私的基本范畴、运用系统论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出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多维度特征、渐变特征和双向规制与激励的复式特征,从公共采购链的每一环节和整体论证了公私关系的特征,探讨了具体制度中如何平衡、处理公私关系。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对有关法律的比较主要局限于美国和欧洲,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共采购制度的掌握、分析不够;限于能力,对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有关公共采购的方法、模型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期刊2017-03-15)

公私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变革,其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建企业内部结构,即调整企业内部公私管理人员的配置。根据中央"量才使用辅以必要照顾"的总方针,资方原有管理层的人员大部分在合营企业得以适当安置。然而,在合营企业内部,公私关系却因双方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经营管理方法的分歧等因素而导致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状况,上海市政府采取了对资方加强政策教育、明确公私方权责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交流与实行民主监督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私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私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天祥.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官员公私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2018

[2].刘岸冰.1956年上海公私合营企业的公私关系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

[3].李向平.中国当代宗教40年的变迁逻辑——宗教信仰方式的公私关系及其转换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领导干部如何厘清公私关系[J].人民论坛.2018

[5].黄恒学.公私关系的分化、进化与变化[J].人民论坛.2018

[6].陈天祥.西方发达国家怎样规范官员公私关系[J].人民论坛.2018

[7].宁顺灯,刘敏军.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新时代习近平党性观的核心要义[J].克拉玛依学刊.2018

[8].宁顺灯,刘敏军.新时代党员干部“四观”修炼的基本功——基于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9].孙景怡.公共采购制度之公私关系研究[J].法学杂志.2017

[10].孙景怡.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

标签:;  ;  ;  

公私关系论文-陈天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