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_来苗,包晓容,姬小明,赵铭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氨酸,活性,甲苯,甲酯,生物,类化合物,旋光性。

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来苗,包晓容,姬小明,赵铭钦[1](2014)在《新型潜香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了潜香吡嗪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的热裂解行为。首先通过对2,3-吡嗪二羧酸酰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目标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XRD),1H NMR,13C NMR,IR和HR-MS证实,然后在空气氛围中,对目标化合物分别在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并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热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裂解形成了包括具有香味特征的吡嗪类、大茴香醇和大茴香醛在内的裂解产物共48种。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热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不同,300℃和6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乙酸,而9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吡嗪,且与300℃和600℃裂解条件相比所形成的吡嗪类衍生物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高。2在具有香味特征的裂解产物中,大茴香醇的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大茴香醛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则呈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基于目标化合物的热裂解产物的定性及定量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该物质可能的裂解机理。(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武中平,杨红,倪珏萍,俞幼芬[2](2006)在《旋光性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氯丙酸、甲醇、2,6-二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以S(-)-α-甲基苄胺为化学拆分剂,利用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得到了R(+)、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的两个旋光异构体和反-R(+)、反-S(-)、顺-R(+)和顺-S(-)-二氯菊酸的4个旋光异构体。两个N-(2,6-二甲苯基)-丙氨酸旋光异构体与甲醇反应得到两种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最后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与二氯菊酰氯的7个异构体进行反应,合成了19个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旋光性。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GC-MS、FTIR测定后确认。对19个标题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6年01期)

杨红,蒋木庚[3](2005)在《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氯丙酸为起始原料,甲酯化后得α-氯丙酸甲酯;在碘化钾催化下,α-氯丙酸甲酯与2,6-二甲基苯胺缩合获得中间体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再在室温下以吡啶作缚酸剂,与系列羧酸酰氯反应15 h,合成了12个新型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GC-MS、FTIR和元素分析确认。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除草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5年09期)

黄丽琴[4](2003)在《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拆分》一文中研究指出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由霜霉、畸雌腐霜、葡萄霜霉病等引起的植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从结构式可以看出,该类杀菌剂属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C(C)-C骨架是其活性骨架,含一个手性碳原子,有一对对映体,R-(-)-异构体的杀菌活性比S-(+)-异构体高。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足其最重要的中间体。 以α-氯代丙酸为原料,两步反应制备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合成收率分别为90%、92%,产品纯度均≥95%。 碱性拆分剂R-(+)-α-异丙基对氯苄胺、S-(-)-α-甲基苄胺、L-辛可宁、L-(+)一N,N---~甲基氯霉胺为拆分剂,用化学法拆分N一(2,6-----甲苯基)-丙氨酸甲酯,最终选择S-(-)-α-甲基苄胺为拆分剂,拆分效果好,S-(-)-α-甲基苄胺回收率为92%。R-(+)、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与L-薄荷醇成酯,传统HPLC分析光学纯度。J-(+)-N-(2,6-二甲苯基)-丙氨-酸光学纯度≥98%,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光学纯度为55.4%。 用Candida rugosa lipases(CRL),脂酶拆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分别从pH、酶量、助剂、转速、温度这几个方面优化酶促反应条件。最终确定最适酶促反应体系:pH 6.4,酶量250mg,助剂2g,聚乙二醇(PEG),转速160 r.p.m,温度35℃。温度、酶量对反应体系影响较大。CRL脂酶对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作用速度远大于R-(+)-异构体。反-应后分离得到R-(+)-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它是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光学活性中间体,和酰氯反应即得光学活性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HPLC跟踪反应转化率、产品光学纯度,该方法未见报道。化学拆分法需四步反应才可制备R-(+)-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需大量溶剂,光学拆分剂;相比之下,酶法拆分一步即可完成,且反应条件温和、溶剂用量少、无毒。(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3-12-01)

潘满根,梁远军,李必海,仲伯华,黄世杰[5](2003)在《N-(反式-4-异丙基环己甲酰基)-β-苯环取代苯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降血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并合成新的具有降血糖活性的高效、安全的苯丙氨酸类化合物。方法以那格列奈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22个新的苯丙氨酸类化合物,用IR、1H-NMR、UV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并在小鼠体内初步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降血糖活性。结果合成22个新化合物(1~22),经初步评价,其中4个化合物有降血糖作用。结论化合物3,7,8,14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其中化合物3的降血糖活性与对照药那格列奈相当,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武中平[6](2002)在《新型旋光性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低毒,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该类杀菌剂对腐霉目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结构通式为: 从结构通式可以看出,该类杀菌剂属于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分子中N-C(C)-C结构为该类杀菌剂的活性骨架。杀菌活性骨架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有一对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之间杀菌活性差异很大。 二氯菊酯类杀虫剂是仿生性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重要的一类,防治蔬菜、果树及其它经济作物上的害虫效果较好;此类杀虫剂具有较强触杀和击倒作用;多数品种对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二氯菊酯类杀虫剂结构通式如下: 从结构通式可以看出,该类杀虫剂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几何构型,其中顺式构型的化合物是该类杀虫剂的高效体;另外,此类杀虫剂中还有2~3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有2~4对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之间杀虫活性差异很大。 利用顺、反式二氯菊酸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及pK_a值差异,分离二氯菊酸中的顺、反式二氯菊酸,顺、反式二氯菊酸收率分别为88.9%、83.7%。二氯菊酸、顺、反式二氯菊酸,分别和S(-)-α-甲基苄胺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经TLC纯化后,以二氯菊酰胺为对照,用HPLC检测顺、反式二氯菊酸各自的几何异构体含量。顺、反式二氯菊酸几何异构体含量分别为91.4%、93.0%。 S(-)-α-甲基苄胺作拆分剂,分别对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体—N—(2,6-二甲苯基)-丙氨酸和二氯菊酯类杀虫剂的中间体—顺、反式二氯菊酸进行拆分,得到相应的对映异构体。顺式二氯菊酸、顺式-R(+)-二氯菊酸和顺式-S(-)-二氯菊酸,分别和S(-)-α-甲基苄胺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经TLC纯化后,以顺式二氯菊酰胺为对照,用HPLC检测顺式二氯菊酸对映异构体的光学纯度。顺式-R(+)-和顺式-S(-)-二氯菊酸光学纯度分别为93.7%、81.8%。对反式二氯菊酸对映异构体光学纯度的分析,可采用类似方法。 新型旋光性N-酞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研究 在消旋和旋光性 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DMPM)的 N原子上连接H氯菊酸及顺、反式二氯菊酸的消旋体和对映异构体,寻求具有生物活性的旋光性农药。用l一氯代丙酸、甲醇、2,6-二甲基苯胺、H氯菊酸()烦:反=3:7)和/匝式二氯菊酸,通过分离、化学拆分和化学合成等一系列步骤,合成了ZI个具有一定旋光性卜酞基丙氨酸类目标化合物。 21个目标化合物纯{匕后,n HPLC、GC-MS联机、IR、NMR和元素分析等仪器检测,表明其结构基本相符。 按照国家制定的农药新化合物生物活性筛选程序,用代表性的昆虫、病原菌、杂草对21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筛选试验。其中(1)12’、N’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具有活性,2‘、9’、16》19’{匕合物对粘虫具有活性;(2)15’化合物对,J、麦赤霉病具有活性,9‘、16’化合物对,J、麦白粉病具有活性,4’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活性;(3)21个目标化合物对杂草均不表现活性。 ZI个化合物,经过国际联网检索,其中有 19个化合物未见报道。(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杨红,陈道文,章维华,蒋木庚[7](1998)在《具有生物活性的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用具有杀菌活性的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与具有除草活性的2-甲基-α-萘氧基(或β-萘氧基)-乙酸反应,合成获得N-酰基丙氨酸类新化合物。经除草和杀菌生物试验表明,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α-氯丙酸、甲醇、2,6-二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以S(-)-α-甲基苄胺为化学拆分剂,利用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得到了R(+)、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的两个旋光异构体和反-R(+)、反-S(-)、顺-R(+)和顺-S(-)-二氯菊酸的4个旋光异构体。两个N-(2,6-二甲苯基)-丙氨酸旋光异构体与甲醇反应得到两种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最后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与二氯菊酰氯的7个异构体进行反应,合成了19个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旋光性。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GC-MS、FTIR测定后确认。对19个标题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杀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来苗,包晓容,姬小明,赵铭钦.新型潜香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14

[2].武中平,杨红,倪珏萍,俞幼芬.旋光性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6

[3].杨红,蒋木庚.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5

[4].黄丽琴.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拆分[D].南京农业大学.2003

[5].潘满根,梁远军,李必海,仲伯华,黄世杰.N-(反式-4-异丙基环己甲酰基)-β-苯环取代苯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降血糖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

[6].武中平.新型旋光性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

[7].杨红,陈道文,章维华,蒋木庚.具有生物活性的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温度对产物量的影响对产物的影响转速对产物量的影响

标签:;  ;  ;  ;  ;  ;  ;  

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论文_来苗,包晓容,姬小明,赵铭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