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政治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政治,自然,生态,当代中国
生态政治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叶冬娜[1](2019)在《生态问题的政治哲学分析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问题的日益政治化,传统政治的绿色转向,正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一种趋势。生态政治的哲学基础是要为"自然"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基。生态哲学强调,生态问题凸显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而生态文明建设不单纯是技术或经济问题,更是包含政策主张与价值选择的政治问题。人类社会需要在根本处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革的原因在生态,变革的内容在经济与社会,而实现变革的决策和过程则在政治。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都依赖于政治思维方式的变革。(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叶海涛,方正[2](2019)在《国家公园的生态政治哲学研究——基于国家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公园主要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成社会共识的当下,本文基于国家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定位,分析阐释了国家公园的供给和消费主要应诉诸政治智慧和政治安排,并适当结合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公园体制建构模式。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稳定、美丽的生命共同体,因而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论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作为一种有效的荒野自然保护模式,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制度变革思想,依靠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对我国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具体化、升级和优化。(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全喜[3](2019)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哲学意蕴的存在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需要对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思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彰显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与生态可持续的统一,这个概念本身就内蕴着人类社会关系的能动性问题、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耦合性问题、能动性的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关系问题等。深入挖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意蕴,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存在前提进行批判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姜涌[4](2019)在《生态正义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生态问题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正义关注的是我们生存的前提和环境以及我们生活的基础。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所谓生态观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所谓正义的"不正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反映的是资本的自由,而非劳动者的自由,呈现的是"自由市场"的不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所造成的责任灾难使穷人为全球气候遭到的破坏付出了最为沉重的代价和成本。因此,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当下中国的生态正义的核心,我们只能从整体的视角出发,从"命运共同体"的境域出发,实现生态正义,构建正义生态的世界秩序,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正义的统一的美好社会。(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盾[5](2018)在《马克思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关乎政治决策和社会政策的现实问题,在其深层概念结构上,它还是一个关于生态正义如何建构的政治哲学问题。从现实历史反思的角度看,所谓生态危机的发生本质上是数百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与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一个必然结果;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看,全部生态问题的起源都应该追溯到"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一现代规划。因此,对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行反思,需要将整个生态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追溯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体制的政治批判,并对"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来满足自己需要"这一现代规划进行批判性的历史考察,具体涉及叁个方面:一种合乎正义原则的自然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可能?科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方式及其限度何在?真正人之为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应该是什么样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易于生存社会"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这种高度异化、高度复杂化的社会形式进行批判,提出停止浪费性的过度生产、放弃无止境的过度消费、变革导致生态危机的现行社会制度等主张,对于我们建构中国式生态正义原则,乃至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张瑞[6](2018)在《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的哲学方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生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在进行政治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十分重视运用哲学方法,例如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及法治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建设我国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8年03期)
叶海涛,方正[7](2017)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生态维度探究——以自然观念为中心的政治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以自然观念为中心的生态维度。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较早对启蒙理性做了生态反思,阐释了在启蒙理性蜕变为技术理性的过程中,自然何以沦为被控制和征服的纯粹客体;马尔库塞则进一步指出,技术理性及其意识形态化创制了对自然和社会更有效的统治形式,并呼吁通过解放自然来复苏人性和应对生态危机;在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社会-历史性质的基础上,施密特阐释了自然与社会互为中介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生态维度。(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7年12期)
聂惠[8](2017)在《生态哲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改善和提高,可以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切实的提升,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仅仅是将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想改变这种原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态,高校教师亟须改变分析问题的视角,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将生态哲学作为依据,这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郇庆治[9](2017)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新论断、新思想与新方略,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本身的切实进展,而且关系到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得失成败。(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7年31期)
郇庆治[10](2017)在《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生态马克思主义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生态环境困境或危机的系统性批判,而且指向一种特定而明确的绿色政治变革目标、议程和战略或"替代性愿景",即生态的社会主义政治及其未来。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它至少已经历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形态。相应地,生态马克思主义已不再简单是一个普通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而是一种普遍性的绿色或批判性政治哲学。它所关涉的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人类社会究竟如何构建并争取一个值得生活其中的生态化社会或未来。(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生态政治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公园主要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成社会共识的当下,本文基于国家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定位,分析阐释了国家公园的供给和消费主要应诉诸政治智慧和政治安排,并适当结合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公园体制建构模式。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稳定、美丽的生命共同体,因而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论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作为一种有效的荒野自然保护模式,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制度变革思想,依靠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对我国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具体化、升级和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政治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叶冬娜.生态问题的政治哲学分析理路[J].天津社会科学.2019
[2].叶海涛,方正.国家公园的生态政治哲学研究——基于国家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全喜.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哲学意蕴的存在前提[J].学习论坛.2019
[4].姜涌.生态正义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生态问题反思[J].齐鲁学刊.2019
[5].张盾.马克思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18
[6].张瑞.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的哲学方法论[J].世纪桥.2018
[7].叶海涛,方正.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生态维度探究——以自然观念为中心的政治哲学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
[8].聂惠.生态哲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9].郇庆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J].人民论坛.2017
[10].郇庆治.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生态马克思主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